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13666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中石兽 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

2、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河干( ) 圮( )于河 棹( )数小舟 曳( )铁钯( ) 木杮( ) 湮( )于沙上 啮( )沙为坎穴 臆( )断欤( ) 2.在文中给加点和划线的字词作注释。 3.古今异义 古义 文中的例句 今义 干 耳 物理 并 阅 是 盖 但 求 已 4.一词多义:之 1)闻之笑曰 2)沿河求之 3)一老河兵闻之 4)当求之于上流 5)其反激之力 6)至石之半 7)求之下流 8)求之地中 9)然则天下之事 5.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然则天下之事,但

3、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地点 结果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7.总结一下以上四种方法成败的原因。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8.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9.这篇文章还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略 3.古今异义 古义 文中的例句 今义 干 岸边 一寺临河干 干燥,不潮湿 耳 罢了 渐沉渐深耳 五官之一 物理 事物的道理 尔辈不能究物理 一门学科 并 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 并列 阅 经历 阅十余岁 阅读 是 代词 ,此,这 是非木柿 判断词 盖 发语词,因为,原来是 盖石性坚重 遮蔽或器物的盖子 但 只 但

4、知其一 表转折 但是,却 求 寻找 求石兽于水中 请求、要求、追求 已 停止 转转不已 已经 4.一词多义:之 1)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2)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3)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4)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代石头 5)其反激之力 结构助词,的 6)至石之半 结构助词,的 7)求之下流 代词,代石兽 8)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9)然则天下之事 结构助词,的 5.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石头)一再不停地翻

5、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 (关键词为:已、遂、溯)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呀,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6.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第二种 僧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7.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8.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主观判断。 9.这篇文章还给我们什么启示? 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