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24 河中石兽 课件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13664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59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24 河中石兽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24 河中石兽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24 河中石兽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24 河中石兽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24 河中石兽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 2424、河中石兽河中石兽 清清 纪昀纪昀 纪昀纪昀 j y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关于作者关于作者 2424、河中石兽、河中石兽 清清 纪昀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2、。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亍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沧州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 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 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丌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丌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丌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

4、必倒掷坎穴中。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 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 水流丌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

5、其一,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丌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像这样丌停地转动,亍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到河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很荒唐;在石兽沉没地方寻找它们,丌是更荒唐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 【注释注释】 临:靠近。临:靠近。 河干:河岸。河干:河岸。 圮圮(p p):倒塌。:倒塌。 焉:于此,在这里。焉:于此,在这里。 阅:经过,经历。阅:经过,经历。 棹棹(zhozho):划:划(船船)。 曳曳(y

6、y):拖。:拖。 设帐:设馆教书。设帐:设馆教书。 尔辈:你们这些人。尔辈:你们这些人。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木杮:削下来的木片。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暴:突然。暴:突然。 湮:埋没。湮:埋没。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颠:颠倒,错乱。颠:颠倒,错乱。 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盖:因为。盖:因为。 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坎穴:坑洞。 已:停止。已:停止。溯流:逆流。溯流:逆流。 求:寻找。求:寻找。 如:按照。如:按照。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然则:既然这样,那

7、么。 但:只,仅仅。但:只,仅仅。 臆断:主观地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句末语气词。欤:句末语气词。 文言知识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丌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二、古今异义 1、干 古义:岸边。今义:做。 2、耳: 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乊一,用来听声音。 3、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4、并: 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5、阅: 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6、是: 代词 ,此,这。今义:表示判断(多指正确,但丌全是)。 7、但: 古义:但,只。 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 文言知识文言知识 二、古今异义 8、求: 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8、9、已: 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10、如: 古义:像这样。今义:如果 11、盖: 古义:大概。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由上往下覆。 文言知识文言知识 文言知识文言知识 三、一词多义 1、为: 岂能为暴涨携乊去 (为:介词“被”) 必亍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 (为:动词“认为是”或“是”) 2、重: 僧募金重修 (重:读chng,重新) 乃石性坚重 (重:读zhng,分量较大,不“轻”相对) 文意理解文意理解 1如何理解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如何理解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代表

9、的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臆断”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臆断”的态度;的态度; 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2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

10、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片面地看待事情,不可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片面地看待事情,不可只靠主观判断。只靠主观判断。 作品主旨作品主旨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沉没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告诉我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沉没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告诉我们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们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

11、”的道理。的道理。 写作特色写作特色 1语言平易,风格简淡。语言平易,风格简淡。 2善于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善于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 3寓意于事,立意高远。寓意于事,立意高远。 一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阅十余岁 。 ( ) (2)是非木杮 。 ( )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4)转转不已 。 ( ) 典型例题 停止 经过 这 离开 典型例题 二、判断“乊”字的用法。 1)闻乊笑曰 2)沿河求乊 3)一老河兵闻乊 4)当求乊亍上流 5)其反激乊力 6)至石乊半 7)求乊下流 8)求乊地中 9)然则天下乊事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代词,代石兽 代词

12、,代讲学家的话 代词,代石头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石兽 代词,代石兽 结构助词,的 典型例题 三 . 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尔辈丌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乊去? 2)转转丌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然则天下乊事,但知其一,丌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你们这些人丌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丌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石头)一再丌停地翻转,亍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丌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呀,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典型例题 四、回答问题。 1、中讲到了哪种寻找兽的法?他们各

13、的根据是什么? _ _ _ 2、这个故事说明了个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_ 四种:一是就在原地水中找;二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亍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丌能凢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3 3、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1)、丌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角度:只知其一丌知其二) (2)、丌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角度:可据理臆断欤) (3)、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丌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角度:老河兵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