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 三 语 文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
2、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
3、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
4、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
5、词中的作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可以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就是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
6、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B.“远山
7、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扎满鲜花的吊桥阿成姑姑的第二故乡,在“白山王气,黑水霸图”的坡镇。那是中东铁路上的一个重要车站。旅客站在月台上环顾四周,的确有一种东北大野的苍茫之感。镇子中央,便是那条古时可以扬帆的蚂蚁河
8、。蚂蚁河源自张广才岭,早年水势极壮,清冽而湛凉。法国人产的三星啤酒,就是汲这里的水酿成,并从这儿运出去,享誉整个战乱迭起的欧洲市场。斗转星移,到了 20 世纪初,蚂蚁河的水势渐渐地小了,几叶扁舟,一域静水。于是,便有了那“座”用数十根粗麻绳拉就的绳索桥。若女人在桥上面走,悠悠然,十分的俏这情景的确是坡镇的神来之笔。到了盛夏避暑的季节,每值周末,照例会有一趟从省城哈尔滨驶向这里的旅游专列。那些到伪满洲淘金的俄国人、波兰人、法国人,纷纷洗净一双双掠夺的手,领着自己的家眷到山清水秀的坡镇来度假。姑姑就住在蚂蚁河南岸的一幢俄式的铁路房里。姑姑每天都要提一个很大的篮子,带着她的儿子,到阳光灿烂的南山坡上
9、去采野花。那时姑姑已经 20 岁了。20 岁的女人在那个时代,似乎是很大很大的岁数了。不像现在这个宽容而充满着同情心的年代,连 40 岁的女人依然可以甜甜地称自己是个“女孩儿”,并在自己很时尚的坤包上系一个可爱的小浣熊。姑姑是坡镇上出名的美女。几十年后,我去看望姑姑,仍然能看出来姑姑年轻时那美人胚子的影子。姑姑初到坡镇时,没人知道有关她的故事。单知道她的男人死了,带个儿子从她的第一故乡博平,千里迢迢到黑龙江来谋生。在坡镇人的眼里,姑姑是一个谜一样的女人。那时的坡镇,差不多是俄国人的地盘。不会俄语,几乎无法在这里谋生。于是,姑姑便进了当地俄国人开的女子中学。那时候姑姑只有 18 岁。两年后,姑姑
10、已经可以讲一口流利的俄语了。坡镇的南山坡,俨然一个天然大花园,姹紫嫣红,盛开着数不清的百合、芍药、玫瑰、野菊花和达子香。姑姑要赶在省城来的那趟旅游列车到来之前,采满一大篮子的野花。然后,带着儿子,去那个横跨蚂蚁河的绳索桥,把采来的鲜花,分别扎在长长的绳索上旅游列车到了,一下车,就能看见那个扎满着鲜花的绳索桥,它像一条锦龙似地拦江而过,于是,那些来度假的洋人都欢呼起来。这是姑姑的工作。由一家旅游公司付给她一点点微薄的工资。有时候,姑姑用野花扎成一个个花环,卖给那些来这里度假的洋女人日月如梭,光阴如箭。蚂蚁河的水越发地瘦了,越发地憔悴了,只剩下深沟里的窄窄一束,坡镇人甚至可以赤着脚趟过去了。那座绳
11、索桥已经不见了,似乎已无存在的必要了。每逢周末的旅游列车早就停了,过去的一切恍如梦境了。姑姑仍然住在蚂蚁河南岸的那幢铁路房里。姑姑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壮实得像头牛,他完全有力气养活姑姑了。姑姑老了,已经是满头的银丝了。每逢天清气朗的日子,姑姑照例要提个小篮子,去阳光灿烂的南山坡采野花。清和的南山坡上空旷无人。年迈的姑姑把采来的芍药、玫瑰、野菊花,扎成一个绚丽的花环,然后戴在自己头上。南山坡一下子变得神圣起来。姑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她也有一个女人的绚丽而温馨的梦啊一次,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了他的父亲。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起来儿子望着窗外,望着那开满鲜花的南山,长长地叹气
12、了。(选自阿成扎满鲜花的吊桥)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写姑姑在异地他乡为了生存,很快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不仅表现了姑姑的聪慧,也表现了她的顽强,对命运的不屈服。B.作品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结尾写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是一种长久潜藏于心底的情感宣泄,有一种苍凉的况味。C.作品的结尾写长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他的父亲,这一内容是文本故事的合理发展,也含蓄地交代了姑姑的身世之谜。D.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姑姑艰辛抚养儿子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道理:苦难的生活泯灭不了美。5.作品是怎样叙述姑姑的故事的?这
13、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作品多处写到“绳索桥”和“南山坡的野花”,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材料一近日,教育部等 11 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意见明确了研学旅行与一般的旅游活动不同,研学旅行是一种学生集体活动,也是教育活动。意见还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衔接的创新形式
14、,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毫无疑问,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与途径。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今时代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仅有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当前,无论从教育系统还是从社会系统看,支撑和保障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日益成熟,研学旅行作为综合性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承载道德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培养
15、。材料二“研学旅行”需要极力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要统筹好,在课程的设计和内容安排上要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这种高要求就需要校内外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很好的衔接和互补,在教学形式上实现更多的拓展和创新,包括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等多种类型活动课程的开发和相应教学方式上的跟进、更新。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两者缺一不可。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应基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进行科学的系统性设计,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注重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要注重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
16、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同时还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增强研学旅行计划的适应性。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还需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安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意见提出,研学旅行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材料三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保证,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出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好准备,而且是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课预习那样简单的准备。首先,学生需审视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储备的状况,没有前奏的知识,是难以很快进入“研学旅
17、行”学习状态的;二是在教学中寻找“关键事件”,关注关键事件可以将研学旅行活动做得很精彩,有艺术感并能够增加学生的新现念;三是教师要有娴熟的技术和高度的智慧,能够让学生总是处在“旅行”“研学”的热爱和分享状态,让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得到充分激发。研学旅行是一门在路上的课堂,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是提高研学旅行质量的根本保证。研学旅行内涵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这个场所(基地)的选择,根据研学旅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育人目标,在载体的建设与选择上,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广阔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教育资源和
18、综合实践基地、工矿企业和名院校、博物馆和科技馆等场所,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枝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内容,都可以作为让学生亲近自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国情的载体。另一方面要加强互联互通,形成研学旅行的运营体系。要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研学旅行基地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积极开展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尽快建立研学旅行基地的准入标准,营运规程和评价体系,发布研学旅行的相关信息和经验介绍,使全国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本文节选自中国教育报)7.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研学旅行是一种学
19、生集体活动,也是教育活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与途径。B.研学旅行是基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提出来的,应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的系统性设计。C.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研学旅行,这是综合实践育人的必由之路。D.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实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它更多呈现出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涉及到学生和教师两个力面。8.综合上面三则材料,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当前,许多地区和学校为了规避安全风险,不敢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
20、行活动。材料一阐述了研学旅行活动和一般旅游活动的区别,提倡研学旅行的意义。B.研学旅行应是“研”和“行”的结合。材料二主要阐述如何防止研学旅行中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C.研学旅行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载体的建设与选择上,不但要加强互联互通,形成研学旅行的运营体系,而且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D.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就是研学旅行,因此就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以提高研学旅行质量,借助于一定载体去实现。9.根据材料,要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应从哪些方面做起?请简要概括。(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
2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
22、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
23、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B.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C.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
24、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D.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11.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B.姻戚犹姻亲。姻亲是指因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它与血亲性质是完全不同的。C.宣德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本文中还有永乐、正统、景帝、英宗等都是年号。D.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父
25、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B.赵豫等各郡长官深受百姓爱戴。本文除了赵豫之外又写了七位受百姓爱戴的长吏,其中没有被百姓乞留的只有两位。C.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D.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13.把文中画横
26、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二)古代诗歌阅读(共 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小题。军中乐南宋刘克庄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开头两句写其生活环境:“刁斗”是军中用具,铜质,白天可烧饭,夜间用来打更。“设刁斗”是说在夜间军营有巡逻的兵士;“面面”与“深深
27、”相对,呼应“万人守”,烘托出军营戒备森严的战争气氛。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夜夜去防守险要的隘口。C.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D.“更阑酒醒山月落”句,更阑、酒醒、月落,诗人不从正面着笔,而是让读者展开无尽的想象,进而能尽得诗歌之意。15.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 1 分,共 6 分)(1)_,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2)
28、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 (阿房宫赋)(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 ,_。(虞美人)3、 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由于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到底什么样?人们议论纷纷, 。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完成首次人类历史上的月球背面登陆,揭开其神秘面纱。如何解决嫦娥四号与地球之间的通信,成为月球背面登陆探测的关键问题。与以往的空地通信不同,在月球背面登陆的嫦娥四号( ),与地球上的测控中心进行通信联系。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地球,地面通信天线只能和正面的探测器联系,至于月球背面实在是 。这就需要中继卫星的
29、 。这是之所以在嫦娥四号此次登月之前先发射“鹊桥”中继卫星的原因。6 月 14 日 11 时 06 分,“鹊桥”成功进入使命轨道。它被发射到地球、月球延长线上的地月拉格朗日 L2 点,让月球处于地球和它之间。这样,( )。“鹊桥”的搭设,将建立起嫦娥四号探测器与地面的联系,它犹如太空转发站,负责把来自地球的信息传送给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把嫦娥四号探测器搜集到的信息转发回地球。“鹊桥”的成功就位,不仅为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标志着我国的轨道控制、通信等空间技术已步入国际领先水平。17文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 B C D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两处
30、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第一处)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第二处)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B(第一处)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第二处)“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C(第一处)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第二处)“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D(第一处)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第二处)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莫衷一是 望尘莫及 鼎力相助B甚嚣尘上 鞭长莫及 鼎力相助C
31、莫衷一是 鞭长莫及 大力相助D甚嚣尘上 望尘莫及 大力相助20.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 分)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我们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即日起到 6 月 7 日开展以“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投稿,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大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将_改为_。将_改为_。将_改为_。将_改为_。将_改为_。21.阅读以下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6 分)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6 分)(1)简要说明这幅漫画
32、的内容。(2)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四、写作(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最近网络上,“佛系 90 后”一词传播开来。大意是不少“90 后”把佛祖的无欲无求转换到了自己身上: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生活中,任性懒散,随遇而安;工作中,心如止水,不喜不悲。有人觉得,这是社会走出物质贫困的标志,生存压力变小,价值取向多元,可喜可贺。有人觉得,“佛系”没什么,化解戾气,淡泊名利,是压力下的放松,严肃中的调侃,有利于身心健康。有人觉得,这是一种颓废心理的“丧文化”的表现,说明整个社会因“阶层固化”而失去了进取与活力,亟待改变。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写一篇论述性文章,谈一
33、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社科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1.C;关系颠倒。“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错,原文是“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2.D;或然变必然。原文的意思是“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3.B;曲解原意。前一句中的“眉黛”是用来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后一句中的“眉黛”是(二)文学作品阅读(共 15 分)4.C; “含蓄地交代了姑姑的身世之谜”错误5.以“我”的视角叙述人物零碎的生活片段,使姑姑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留下了想象空间;将人物的故事与情景描写相结合,有意淡化命运的残酷,
34、便于揭示故事的人性内涵,赋予故事以诗意美。6.“绳索桥”是过去年代的事物,象征了苦难的岁月和艰难的生存,它的消失暗示了人物境遇的改变;“南山坡的野花”芬芳鲜艳,生命力顽强,象征了人物乐观的态度和坚忍的内心,烘托了人物的美;“南山坡的野花”与“绳索桥”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营造作品哀而不伤的意境,含蓄地表达作品的主题。(三)实用类作品阅读(12 分)7. C(3 分)(原文中“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承载道德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不是“必由之路”)8. A(3 分) (B 项材料二不是主要阐述这个问题,主要是阐述丰富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如何设计;C 项“不但要加强互联互
35、通,形成研学旅行的运营体系,而且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这两点前后颠倒。D 项强加因果;)9. (6 分)从思想认识方面:要认识到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提示:材料一“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从课程安排方面:研学旅行应基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或者“要注重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另一方面要增强研学旅行计划的适应性。”)(提示:材料 二“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要统筹好”)从出发准备方面:学生要审视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储备;教师要有娴熟的技术和高度的智慧。(提示:材料三“这就要求在
36、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好准备”)从选择载体(基地)方面:选择好载体去实现研学旅行的内涵目标。(提示:材料三“研学旅行内涵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要注意两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10.D; 11.C; “景帝、英宗”不是年号。12.B; “其中没有被百姓乞留的只有两位。”错。应该是三人没有被百姓乞留。13.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留任原职。参考译文: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分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
37、。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
38、的大害。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到正统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将政绩卓著者列为典范,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入选。皇帝设宴款待并赐予他们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当赵豫告倒松江府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
39、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众人对此一笑,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过了一夜,起诉者忿怒渐平,或被劝阻,不再来起诉了。赵豫除政绩斐然外,还以和乐平易著称。这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官级第二次湖州知府,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湖州任职十七年。赵登的同乡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免,民围住中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又让他留任。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他
40、留任。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发放边防储备三百七十石赈济饥民,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原谅了他。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留任原职。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南布政使。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但宁国人爱惜他,设立祠庙祭祀他。(二)诗歌鉴赏(9 分)14(3 分)B“与战士同甘共苦”“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错。15(6 分)诗人表达了对“将军”不顾边境安危和士兵死活、一心贪图享乐的丑恶行径的强烈愤慨,同时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境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诗作开头两句交代军营的环境,中间六句围绕“乐”字展开,集中写将军纵酒作乐、赏赐无度,为下
41、文作铺垫。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将军转向士兵,由写乐转向写悲。一面是士兵驻守隘口、枕戈待旦,一面是将军玩忽职守、在意轻敌;一面是伴舞助兴的歌女可以随便得到“彩缣百段”的赏赐,另一面是“血战人”无钱买药疗伤。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身强烈的思想感情。(3)名家名篇默写16.(每空 1 分,共 6 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3 分)C(A 语序不当, “首次”应调至“人类历史上的”之后;B 句式杂糅,可去掉“之所以” ;D 搭配不当,应将“水平”改为“行列” ,或将“步入”改为“达到”
42、。 )18.(3 分)B19.(3 分)C(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鞭长莫及: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鼎力相助:敬辞,用于请托或感谢别人的帮助时的客气话。大力相助:用很大的力量帮助。 )20.改错题(每空 1 分,共 5 分)答案:将“弹冠相庆”改为“共同祝贺”(“弹冠相庆”是贬义词)将“贵网站”改为“本网站”(“贵”是敬辞)将“征文”改为“征文活动”(“开展”缺宾语中心语)将“要求”改为“诚邀”(“要求”语气太强硬)将“恳请”改为“恳切”(“恳请”和“希望”重复)21. (1)漫画有上、下两幅。上幅是一位领导坐在前面讲话,说“公鸡能下蛋”,后面有三个人坐着听。下幅是领导坐着,后面三个人站着,张大嘴喊“我们亲眼见”。(2)讽刺了社会上一些人不讲原则地迎合领导(他人)错误意见的现象。22.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