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1183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的防疫与疫苗中国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疾”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 “疫”指流行性传染病,这种分法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相比而言,“疫”比“疾”更可怕,它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灾难。 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有限度的主动感染方式,使人体对某种传染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

2、能,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夫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密丹”,他将这种方法称为“以类治之”,通俗一点说也就是以毒攻毒,这种治疗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 黄帝内经 中就有阐述 黄帝内经 认为治病要用 “毒” 药,没有“毒”性的药治不好病。 虽然古代的人们对疫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难以从机理上全面揭示疫病并提出科学的防疫措施,但以毒攻毒的免疫观仍然具有朴素的科学道理。这是因为,在人的身体中有一些先天性免疫功能,被归结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得到“获得性免疫”,它虽不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但通过感染某种病原体或接种该病原体的疫苗可以产生针对该种疫病的抗体,

3、从而达到免疫的效果。 法于“以毒攻毒”的免疫观,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该书主要记述了各种急性病症及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以及恙蟠等的描述都属首创。 肘后方 载有 “治卒有狗犬凡所咬毒方” , 也就是狂犬病的治疗方法, 其中一个方法是:“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这种方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了不患上某种同样的疫病, 人们用捣碎、 研磨等物理办法把发病个体的组织、 脏器等制成 “药物” ,其作用相当于原始疫苗。 这种办法虽然原始,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最早制造出现代意义上狂犬病疫苗的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

4、九世纪末制备狂犬病疫苗时发现,在感染该病毒动物的脑组织和脊髓中存在大量病毒,于是设法将其接种到家兔的脑中,经过处理后制备出了狂犬病疫苗。 在古代的各类传染病中,天花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病。为了应对肆虐的天花,人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天花作为烈性传染疾病,注射疫苗才是最好的方法。中国古代医学有“以毒攻毒” 的传统, 也有在狂犬病、 伤寒病等方面用类似注射疫苗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实践。 针对天花,人们逐渐探索出了接种“人痘”来阻止其传染的手段。所谓“人痘”,就是用人所感染的天花病毒为材料,主动地让未感染的人接触这种毒素,以达到产生天花病毒抗体的目的。 “人痘” 接种法很早就在中国开始了应用, 清代医学著

5、作 牛痘新书 认为: 自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在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也记载了“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数之”这样的治疗方法。不过,由于相关记载较为简略,所以也有人认为“人痘”接种法诞生于宋朝。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天花流行,当地的医师们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这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人痘”接种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标志。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的防疫与疫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以是否具有传染性

6、区分“疾”和“疫”,说明古人更加重视对疫病的防治。 B. 以毒攻毒是古代治疗疫病的主要思想,在论衡与黄帝内经中均有相关记载 C. 虽然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获得途径不同。但都可以通过产生抗体来防治疫病。 D. 明代医师采用“人痘”接种法防疫,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治疗的标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立足于“疾”“疫”之间的区别,阐述了我国古代应对疾疫的防治策略。 B. 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重点论述了古代的防疫方法和疫苗的应用。 C. 文章引用大量古代典籍,揭示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采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

7、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人们为了避免疫病发生。采取了有限度主动接触病毒以在体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 B. 时后方中记载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虽然原始,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付诸实践后可以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狂犬病疫苗。 C. 采用获得性免疫的方式使未感染天花病毒的人接种“人痘”,令其体内产生天花病毒抗体,可以有效预防天花病毒对人体的侵害。 D. 在我国古代,人们对疫病的防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为人类健康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

8、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 2022 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奥的背后, 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个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 年 1 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 2017 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 5 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 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这一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9、。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

10、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 5 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 20 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建设进展,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在面对采访对象和写作时,她试图进入心灵、走入审美,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

11、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 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 材料二: 记者:成为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 李剑叶:很激动也很荣幸,能举着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圣火,内心无比荣耀。 记者: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 李剑叶:奥运火炬最原始的含义是传递光明、希望与和平。每次奥运火炬的设计,大家都会特别关注,因为它代表着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和城市所要传递的信息和

12、展现的形象。 记者: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 李剑叶:这是挺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设计过程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插曲,整个设计过程很难,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 记者:浪漫?为什么? 李剑叶:当时我们决定做火炬设计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开场,一面红旗慢慢飘扬入画,有一种中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孕育着一种力量。它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一种自我突破的意境。 记者: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 李剑叶:是的,恋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可能不认识,然后慢慢去熟悉它,跟它产生一些互动和交流。

13、同时也会有比较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奥组委对我们的方案不满意,这个过程也非常痛苦,感觉要分手,马上会失恋了。 记者: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情又是如何? 李剑叶:当时整个设计团队在开总结会,在会上我接到一个消息说花卷出锅了,当时就有点潸然泪下的感觉,但是因为设计团队成员都在,所以我强忍住了,其实眼泪已经溢出眼眶了。 记者:这是否如同经过恋爱过程后,在求婚时听到我愿意一样的感受? 李剑叶:对,但是我觉得当时只是求婚成功,证还没领。整个设计团队兴奋之后,立刻投入新的工作中, 就是要将我们的设计稿做成实物。 无论怎样, 与奥运火炬从 相识 到 求婚成功总是一

14、件令整个团队都高兴的事。 记者: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别,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灵感激发的? 李剑叶:第一稿提交之后,奥组委并不满意,随后我们陷入了创意困境,中途甚至想过把糖葫芦作为符号元素设计到火炬中去。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围绕一个圆心画圈,你有感觉就是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你很难直接走到圆心。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会议室桌上绿植的一片干枯树叶掉下来,给了我们灵感。那片树叶呈现出一种螺旋中空的形态。 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就是人生不止直线,而是曲线前进,且有快有慢,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

15、感。 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够给你不一样且新鲜的启发和灵感。 记者: 在设计 2022 年冬奥火炬的时候, 如何打破大家固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 李剑叶:设计火炬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重写。奥运火炬的关注度很高,在设计过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设计过程确实有难度。 2008 年的火炬通过卷轴体现造纸术,同时又用了祥云元素,某种程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回顾。我们在设计 2022 年北京冬奥飞扬火炬的时候,通过祥云图案渐变到雪花图案的设计,再把环保、绿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实未来感,所以我想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设计。 记者:如果分别用一个词语去形容

16、祥云火炬和飞扬火炬,您会用哪两个词语去形容它? 李剑叶:祥云火炬应该用平和来形容,而飞扬火炬是激情。 记者:您觉得飞扬火炬代表什么? 李剑叶:我觉得飞扬火炬一方面代表着一个中国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的一次对话,它传递了我们中国人面向未来的态度和激情,对于未来美好的一些想象。同时它展示了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国家和一群特别有活力的人。 (摘编自中新网记者对李剑叶的专访) 4.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使孙品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B. 孙晶岩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

17、辉煌的决心与实力。 C.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源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 D. 方向对但很难直接走到圆心,意味着火炬设计运用中国元素是确定的,但哪种元素才能呈现完美却充满未知。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纪实文学是一种能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既讲求真实性,也要有文学性。 B. 秉持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理念,孙晶岩走进冬奥建设者和运动员的内心,创作出了富有人民性的优秀作品。 C. 干枯树叶旋转所带来的加速度,客观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特定关系,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D. 李剑

18、叶所说的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的过程,是指从参与研发到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的过程。 6.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写作思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一天幸福的一天 刘玉栋 风声没有了。车灯灭了。很快,周围便静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马全睁开眼睛。四周还是黑漆漆一片,他像伸懒腰似的举起两只胳膊,庆幸的是,两手还是好好的。接着他又扭动一下身子,除了轻微的酸痛外,似乎没受什么损伤。 马全很丧气,这个早晨从一睁开眼睛,就怪得很。马全站在水沟里,盯着白花花的冰面和歪在水里的三马子,

19、突然觉得很委屈。 多少年了, 天天披星戴月, 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吵吵闹闹,为了一分钱,也能争个脸红脖子粗。从一大早,把满满的一车菜推进那个黑洞洞的菜市场,到傍晚时,再推着空车从里面走出来。这么多年,说句夸张的话,连太阳都看不见了,当然,更感受不到那暖烘烘的阳光了。 不行,得好好地活上一天。马全自言自语。 事情一旦决定,浑身便轻松起来,马全拍打一番身上的泥土,转身爬上柏油马路,他回头瞅一眼躺在黑暗的河水里的三马子,想,你就老老实实躺在这里吧。 马全伸手拦住一辆出租车。他上车的时候,那司机满脸狐疑,盯了他半天。看什么,卖菜的就不能打出租车了?马全心里想, 不过, 这司机的目光还是让他非常兴奋, 他挥

20、挥手说: “去凤都。” 马全有些飘飘然,他抚摸着车窗光滑的玻璃,觉得出租车的确比他的三马子要强一万倍,舒服、温暖、亲切。透过车窗,马全盯着外面的车水马龙芸芸众生,猛地产生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像是飘在空中向下看似的。 凤都楼的桌椅板凳也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上的都是大红的火漆,古色古香,光鉴照人。坐在上面,那是一种享受。马全这才注意到他穿的这身衣服是多么扎眼。油渍麻花的黄大衣上还沾着没有干透的泥巴,一双破皮鞋龇牙咧嘴的,真是难看极了。这时候,一个胖乎乎老头坐在了马全对面。这个老头面色红润,头发稀疏,穿着一件深灰色的夹克,里面衬衣的领子雪白,看上去干净体面。 老头吃得非常讲究,只见他把蒸包放入

21、口中,合上嘴唇,微闭双眼,牙齿轻轻蠕动,真是细嚼慢咽。他一睁眼,发现对面马全正盯着他,便笑了。老头喝一口黑米粥,抬头说道:“人生在世,吃玩二字,像我这把年纪,就更没有出息了。但吃也好玩也罢,不管干什么,都得咂摸出个滋味来,你狼吞虎咽,这笼小玩艺儿,眨眼就下肚了。你还是不知道它的滋味,那等于没吃过呀,你说是不是?” 马全觉得老头说得有道理, 于是学着老头的样子, 夹一个蒸包放进口里, 慢慢地嚼, 果然,香鲜滑软、麻酥甜咸各种各样的滋味便在口中化开了。 老头说:“小伙子进城来找事做?” 马全说:“我是卖菜的。” 老头嘿嘿笑了,说:“卖菜的来凤都楼吃早饭,这可是第一次听说,要不是亲眼见到,打死我也不

22、信。” 马全的脸又红了。 他想跟老头说说今天早晨他碰到的这些事儿。 可最终, 马全什么都没说,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再抬起头来的时候,那个老头已经没有了。连那古朴的凤都楼也像一团云似的飘走了。 此时,马全正提着一身新衣服和一双新皮鞋,站在天河池的更衣室里。 马全想舒舒服服地泡个澡,顺便换一身新衣服,既然想好好地活一天,那就要活出个样子来。虽然这身衣服花去了他批发蔬菜用的大部分钱,但他没有心疼。 自从天凉下来后,马全就没再洗过澡,即使是天不冷的时候洗澡,也是在家里烧壶开水,拧着毛巾擦擦身子。像这样泡澡堂子,在马全三十年的人生当中,没有几次。 马全微闭眼,嘘嘘地喷着热气,正舒服着,猛地觉得头顶上有个人

23、影在晃动,便睁开眼。果然,有个人正朝着他笑。那小伙子手里的擦澡巾只在他背上轻轻一蹭,他便觉得如同被揭去一层脏皮儿,轻松许多。 马全像一条大鱼似的,趴在一张窄窄的钉着皮革垫子的小床上。 “哇,这位大哥,你身上这么长一条新疤呀。” 马全觉得不对,别说新疤,旧疤也没一块儿,他背上从来就没有受过伤。 于是马全说:“你看错了,那肯定不是伤疤。” “怎么会不是?”那小伙子叹一口气说,“不过也没什么,你看我身上,大大小小的多少块疤。” “我原来可不是给人擦澡的,我下煤窑,在井下掏煤。不过,有一次瓦斯爆炸,我和工友们被埋在井下,那一次,一下子就死了三十多个,那个黑心矿主,不但没受到惩罚,每个人两万块钱就把我们

24、这些人的父母妻儿打发了。 我看到那些父母妻子接钱时抖动的手和脸上的表情,一下子绝望了,也许你不信,好多人不是因为痛苦和伤心手才抖动,是因为看到那些钱,激动的兴奋的。” 马全哆嗦了一下。他想,该回家了,老婆儿子还在家里等着他,自己的三马子还躺在河沟里呢。对了,三马子会不会让人拖走了?要是那样可就坏了,我明天还要接着卖菜呢。想到这里,马全禁不住出了一身冷汗。 也许是酒喝多了,马全的脑子有些迷糊,身子轻得不行,老是想要飘起来。马全一个劲儿地想让自己的脚步落在地上,可是不行。后来,马全还是飘了起来。马全飘过城市的公园时,看到孩子们坐着过山车,急速地旋转着,发出哇哇的幸福满意的笑声。 马全的身子越飘越高

25、,真是飞起来了,于是,他干脆便做成鸟状,两手上下忽闪着,像鸟的翅膀。马全终于飞到了小马庄的上空,他在自家的屋脊上停下来。让他高兴的是,他那辆三马子果然呆在院子里。这样,他就放下心来。但让他奇怪的是,他家的院子里非常热闹,孩子们玩着闹着;大人们进进出出,表情严肃。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马全心里一急,便从屋脊上跳下来。他的身子还是那么轻,落地时,连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马全往屋里一瞅,他看到老婆和儿子正跪在地上哭,他们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他看到躺在门板上的自己,也是干干净净的,穿的衣服竟然跟自己身上穿的一模一样。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6、小说以主人公马全的心理描写开篇,为读者制造悬念,引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马全“城市一日游”情节的展开创设了基础。 B. 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马全这位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如以老头的吃相与马全形成对比,间接讽刺了城市人生活的奢侈。 C. 小说多处使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使荒诞的情节合乎情理,如马全身上新添的疤痕,既呼应了开头的翻车,也与结尾相照应。 D. 作者以轻盈的笔调记叙菜贩子马全梦想的城市生活的短暂体验,表达了底层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使小说沉重而不压抑。 8.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有评论称这篇小说杂糅了客观现实与作家想象力,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一特征。 二、

27、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征和四年夏六月丁巳,(汉武帝)以大鸿胪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数月取宰相,封候,世未尝有也。然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先是,搜栗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言:轮台东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可遣屯田卒屯田卒,置校尉三人分护,益种五谷。张掖、酒泉骑假司马为斥候斥候,募民壮建敢徙者诣田所,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 前有

28、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曩者朕之不明, 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丐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 欲以为使者威重也。 古者卿大夫与谋, 参以蓍龟蓍龟, 不吉不行。 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著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

29、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乃言缚马者,匈奴诅军事也。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耐饥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 悲痛常在朕心。 今又请远田轮台, 欲起亭隧亭隧, 是扰劳天下, 非所以优民也, 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此五伯所弗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 问以所闻,岂得行其计乎!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由是不复出军,而封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今

30、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 B. 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 C. 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 D. 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屯田:汉代以来,历代政府利用地方驻军或者招募农民来开荒种地,以取得军饷。 B.

31、 斥候:侦察。与苏武传“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的“斥候”含义不同。 C. 蓍龟:“蓍”指蓍草,“龟”指龟甲,古人用来占卜凶吉,因此“蓍龟”指占卜。 D. 亭隧:又叫“亭燧”,指的是古代修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顶是( ) A. 大鸿胪田千秋,因为为人敦厚、富有智慧,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封为富民侯。他居位自称,成绩超过他前后的几位丞相。 B. 搜粟都尉桑弘羊等人上奏汉武帝,建议在轮台东施行屯田政策,慢慢修筑列亭,用来威震西域诸国,但是汉武帝没有采纳。 C. 贰师将军带兵攻打匈奴战败,汉武帝常为此痛心不已;汉武帝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向

32、百姓表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的决心。 D. 汉武帝认为当务之急是严禁对百姓擅自增加赋税,全力务农,发展生产,恢复养马免除徭役赋税的法令,补充战马的空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 (2)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岂得行其计乎!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江桂江 曹松 未识佳人寻桂水,水云先解傍壶觞。 笋林次第添斑竹,雏鸟参差护锦囊。 乳洞此时连越井,石楼何日到仙乡。 如飞似堕皆青壁,画手不强元化强。 【注】桂江

33、;即广西漓江。越井:指广州越秀山的古井。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漓江的美丽以及诗人为水云景象所陶醉的愉悦。 B. 颈联写乳洞的幽深和山峰的高峻,想象新奇,手法多样,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C. “如飞似堕”一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漓江山峦陡峭山石耸峙的特点。 D. 全诗语言生动活泼,变化多姿,描绘了漓江的奇美迷人,表达了由衷的赞叹。 15. 本诗颔联用比喻的手法写漓江的山石乳洞之美, 对其中的 “锦囊” 一词, 后人有不同解释:一说是比喻钟乳石洞,一说是南方吐绶鸡(即火鸡)的别名。你同意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

34、(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提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正如师说中对教师职能的说明:“_,_。” (2)“情”“景”“理” 的完美交融是苏轼 赤壁赋 的一大写作特点, 文章最后以 “_,_”与“不变”阐述了人与万物是永久存在的哲理。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代忠臣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叮嘱刘禅要征询和采纳治国之良方句子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35、3 小题,小题,11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印章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绚丽多彩和中华文化的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中国印章文字首选篆文, 故称为篆刻印章, 早期多用铜、 金、 玉等为印材, 后以石质为主。石质印材的使用为文人和艺术家用刀刻印开辟了新的天地。刻印的刀法大致可分为两种: 冲刀和切刀。冲刀行进较快,很像书法中一拓直下的笔法,能表现出 的气势;切刀则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犹如书法中的涩笔,能表现出道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时,既创造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也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 古往今来的中国印章设计者、制作者,常将

36、自己的审美情趣注入创作之中。历代众多文学家、书画家对印章 ,许多印家也兼工诗书画,他们常常取用一些警世恒言或诗词佳句作为印章内容。欣赏此类印章,人们往往在 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陶。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博大精深 淋漓尽致 情有独钟 潜滋暗长 B. 博大精深 酣畅淋漓 情有独钟 潜移默化 C. 博采众长 酣畅淋漓 情深义重 潜滋暗长 D. 博采众长 淋漓尽致 情深义重 潜移默化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时,既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也创造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 B. 中国印章运用铁

37、刀精雕细刻时,既彰显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也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 C. 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既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也彰显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 D. 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既创造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也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 19. 下图是“厚德载物”的印章作品,请结合上则材料简要说明其艺术特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北斗实现全球组网、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到今年将建成空间站、完成载人航天三步走,

38、 。 相比于上世纪,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的中国航天, 。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 ;慧眼成功观测黑洞爆发,悟空获取宇宙射线能谱精细结构,中国发现不断加深着对时空的认知。这些足迹和发现充分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储备,确保中国航天继续创造新成就、实现新跨越。 和平探索与利用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追梦路上,中国航天人不断书写新的太空传奇。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越来越多国家大力发展并高度重视航天事业, 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B. 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并将大力发展航天事业

39、。 C. 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航天事业, 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 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大力发展并高度重视航天事业。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 材料二: 一切重担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 米兰昆德拉 上

40、述材料反映出人们对 “承受” 的不同看法, 能给正面临疫情又身为高考生的我们以深刻启示,请综合材料谈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1. C 2. A 3.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4. D 5. C 6. 先交代作者、书名和出版信息(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后介

41、绍作品内容。再介绍创作理念,分享阅读感受。最后指明作品价值。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7. B 8. 推动情节发展,老头的一番话点醒了马全,使他也细致品尝起了凤都楼的蒸包。与马全在城市里短暂享受生活的行为形成呼应。表现马全形象。通过老头热爱生活的形象,侧面体现出马全在生前只顾辛苦劳作,没有好好享受生活的形象。 暗示主题。 借老头的话来告诫人们生活需要认真品味。 言近旨远,引起读者深思。 9. (1)现实:人物事件取材于现实,如菜贩马全每天都是起早贪黑、搓澡工遍身疤痕、矿难工人家属手抖不是因为悲哀而是因为拿到钱时的激动与兴奋

42、, 揭示了生活艰辛和残酷的一面;主题体现对现实的关照,小说将马全作为底层劳动者的代表,写出其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底层人民境遇的同情。(2)想象力:小说视角独特,以虚构的灵魂叙事,以虚拟的方式满足马全梦想的幸福生活,反衬出其生存之艰辛、幸福之遥远;情节内容虚构,富有想象力,如马全车祸后灵魂在城市游历,在空中漂浮飞翔,甚至看到了躺在门板上的自己等,构思巧妙。(3)客观现实与作家想象力的杂糅使文章的厚重与轻盈达到和谐统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10. C 11. B 12.

43、A 13. (1)前不久曾有职官上奏,请求增加百姓赋税每人三十钱,(用来)补助边防费用,这是加重老弱孤独者的困苦。(2)况且匈奴得到汉朝投降的人,常常挟住他们的两腋将人拎起全身搜查,对他们所知道的事情详细盘问,那种报仇的想法怎么能实施呢?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14. C 15. 示例一:同意第一种说法。此联上句写漓江的“笋林”山峰,与本句写钟乳石洞形成一个整体,且与颈联密切关联;“锦囊”指用彩绸做的袋子,以此为喻能够突出漓江钟乳石洞的幽深美丽。 示例二:同意第二种说法。此联上句中“笋林”“斑竹”同属植物,本句中“吐绶鸡”“雏

44、鸟”同属动物,前后对仗工整;吐绶鸡体表艳丽,以群鸟聚集相拥来比喻漓江山石乳洞的奇异多姿,生动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111 分)分)17. B 18. C 19. 文字内容有文化意味;兼有绘画、书法的一些特质;有个性化的审美特征。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20. C 21. 我们的航天梦逐步实现;有了更充足的实力储备 (或: 实力越来越强 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 ; 中国足迹遍布太空。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