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能力演练(含答案)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11152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能力演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能力演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能力演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9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落英缤纷( ) (2)仿佛若有光( ) (3)阡陌交通( ) (4)咸来问讯( ) (5)便扶向路( ) (6)诣太守( ) (7)欣然规往( ) 2.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B.来此绝境 C.遂与外人间隔 D.无论魏晋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 B.渔人甚异之 C.具答之 D.闻之,欣然规往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其

2、中/往来种作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按原文填空。 (1)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 (2)文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 。”“ , 。”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 。” 7.文学文化常识。 本文作者 ,一名潜,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 并序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等。 8.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3、 )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无法寻觅。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911 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4、,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复行数十步( ) (2)屋舍俨然( ) (3)具答之( ) (4)此中人语云(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215题。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

5、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x,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选自苏轼和陶桃花源并引) 4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饮其水皆寿( ) (2)或至百二三十岁(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常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14.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花源说成神仙居住的境地的。苏轼在和陶桃花源并引中认为这种说法是 。(用选

6、文中的原句回答) 15.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南阳菊水”和“青城山老人村”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妙笔生花妙笔生花 16.假如渔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结果找到了桃花源,故事又会沿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请你发挥想象,续写桃花源的故事。 体验中考体验中考 17.(2017 湖北宜昌中考)清朝文学家张潮曾在幽梦影中为我们留下了两副尚未完成的对联,请你从中任选一句写出对句。 予尝偶得句,亦殊可喜,惜无佳对,遂未成诗。其一为“枯叶带虫飞”,其一为“乡月大于城”。姑存之,以俟异日。 5 所选句: 对句: 18.(2018 山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插图一

7、材料一 阅读像搏斗。阅读的时候,读者与作者的争辩就像搏斗。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插图二 材料二 阅读像睡眠。睡眠中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也有睡眠的效果,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能看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看得清智者额头的皱纹,触得到勇士鲜血淋漓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薄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 (1)好的插图能恰当诠释文段内容。请从以上两幅插图中

8、任选一幅,说一说它如何与文段内容相契合。 (2)你认为阅读除了像搏斗、像睡眠,还可以像什么?请以“我认为阅读像”为开头,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 100 字。 6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夯基达标 1.(1)繁多的样子 (2)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3)田间小路 (4)全,都 (5)先前的 (6)拜访 (7)打算,计划 2.C 解析 A项,“交通”的古义是“交错相通”,今义是“运输事业”。B 项,“绝境”的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D项,“无论”的古义是“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为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3.A 解析 A 项中“之”为助词,其他三项均为代词

9、。 4.B 解析 正确停顿应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5.(1)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村中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6.(1)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7.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 8.A 课内品读 9.(1)又、再 (2)整齐的样子 (3)详细 (4)告诉 10.(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1.解析 结合景物描写

10、和对桃花源中人的言行的描写来概括。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景色优美,人民生活安乐。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的纯朴好客。从桃花源不易被发现,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桃花源是一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7 参考答案 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课外拓展 12.(1)长寿 (2)有的人 13.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

11、 14.多过其实 15.是为了说明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水甘食简,人皆长寿罢了。 16.解析 注意想象要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要紧密结合文章主旨及写作背景,并力求有新意。 示例 桃花源殇 话说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当初桃花源人嘱托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四处炫耀自己的离奇经历。在金钱的诱惑下,他竟把线索卖给了太守,并带着太守一行一百多人踏上了寻访桃花源之路。 依旧是沿溪行,穿过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缤纷落英被无数只脚践踏,终于“零落成泥碾作尘”。又到了桃花源,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秦朝遗民的后代。桃花源人看到他们的到来,颇为不悦,但本着来

12、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太守来到这里后,发现这里真是一个人间仙境,心中便想:如果把这儿改造得更漂亮,建成皇上在宫外的休息场所,一定会得到一大笔奖赏,兴许能因此升官。于是太守下令把长期居住在桃花源的人赶出了村子,并禁止他们今后再进入桃花源境内。第二天太守就带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造。正要动工时,天空突然出现了一道闪电,一个炸雷劈伤了太守,改造工程不得不停止。可是当隔天再到桃花源时,“鸡犬相闻”不复存在,“良田、美池”无影无踪 17.解析 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征:上下两联字数相等,结构对称,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然后分析题目提供的上联的结构特点和意思,拟出与上联相对的下联。本题对联的上句均

13、为主谓结构,第一句主语是“枯叶”,谓语是“带虫飞”;第二句主语是“乡月”,谓语是“大于城”。据此结构特点和两句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下联。宽对即可。 示例 落花伴蝶眠/鸣蝉携风歌 幽篁秀于林/秋叶红于霞 8 18.解析 (1)本题考查对图文结合的理解能力。做题时首先要观察图画中人与书的关系,然后按顺序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通过阅读材料,找到关键词“搏斗、智力的角斗、睡眠、精神的按摩”,最后根据关键词组织语言作答。(2)根据题目要求,这段议论性文字必须用“我认为阅读像”开头,最好用总分结构,首先表达观点,然后进行阐述。语言要严谨,有逻辑性。 答案示例 (1)插图一是一个人和书搏斗的画面,形象地诠释出阅读时读者与作者进行智力角斗的情态,与文段内容“阅读像搏斗”相契合。 插图二是一个人在书上舒服地睡觉的画面,形象地诠释出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休憩,是一种精神的按摩,与文段内容“阅读像睡眠”相契合。 (2)我认为阅读像沐浴。书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给心灵去污除秽。在书中浸润久了,你会发现李白的浪漫与自信,苏轼的乐观与旷达,范仲淹的忧国忧民,周敦颐的洁身自好这些都会在你心中留下一颗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你也会发现现在的自己更加神清气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