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苦与最乐同步检测试卷最苦与最乐同步检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契约(qi) 揽住(ln) 悲天悯人(mn) B.卸却(xi) 赔礼(pi) 如释重负(sh) C.恩惠(hu) 缠着(chn) 自投苦海(tu) D.坟墓(m) 大抵(d) 心安理得(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喧腾 蹂躏 海枯石滥 慧心未泯 B喑哑 眩耀 芊芊细草 瘦骨嶙峋 C奢望 弥漫 心旷神怡 窸窣作响 D静谧 虐杀 闲情逸至 轻飞曼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
2、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 茶, 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 荡漾 不是 而是 歇息 B.环绕 荡漾 不是 就是 栖息 C.环绕 飘扬 不是 而是 歇息 D.缭绕 飘扬 不是 就是 栖息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理雾霾任重道远,什么时候蓝天才能成为生活常态? B.在这场英超比赛中,曼联在主场 30 战胜了斯托克城。赛后林加德说:“这场比赛让人如释重负。 ” C.与其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D.他说自己当村干部几十年,为群众办事就是图个心平气和,对得起自己的
3、良心。 5、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 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6、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 建国六十年来,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 (主谓不搭配, “改革”
4、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 (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7、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春雨如丝。 A. B. C. . D. 8、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比喻)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比喻、夸张) 、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5、 (反复) 9、 给文段分一下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为希望) ,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 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A.| B.| C.| D.| 10、下面句子表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
6、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 而不以“苦与乐”为题, 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 “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11、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 ,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 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少年智则中国智”是
7、 梁启超说的话。 12、“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使用修辞手法是( ) A 反问 B 设问 C 排比 D 对比 二、问题理解二、问题理解 13、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观点是: 。 14、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5、“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句话写了有些人的反面意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6、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 17、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言。请你写出这类名言中的任意两句。 18、本文以“
8、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三、课内阅读三、课内阅读 19、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 ,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有人说: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 我若是将责任卸却, 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
9、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 字以内) 四、拓展阅读四、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常存善念 善念就是善良的念头。念头,有是非之分、正邪之分、善恶之分。善念,是万善之门,从这里可以走向人生的制高点;恶念,是万恶之源,从这里可以滑入恶的深渊。 善念,在修身中
10、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 。思想支配行动,这是一条定律。善念支配行动,则能使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善念的心理活动得以实现。 二是 。善念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感情,也是一种道德意识。因此说,善念是道德行为建设的内在动因,是指导人们去行动的无形内驱力。 三是 。 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主要依靠道德修养和道德积累。从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可以看出, 善念之积累对于个人良好道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善念不是先天的,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道德教育,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善念来源于崇高的信念。我们的信念,是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
11、。这样的信念一经在自己的头脑里生根,它就会成为自己的善念之源。 善念来源于正确的善恶现。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善恶观,才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抑恶扬善,走向光明。善念来源于后天的实践。善恶观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后天的实践中形成的。只有经过实践把善念转化为善行的时候,才能实现善念的社会价值,因为善念是根,善言是花,善行是果。要做到常存善意,就要经常自思内省,排除邪念。明代杨继盛在其遗嘱中有一段深刻的论述: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 “这是好念?还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意,便禁止勿思。此段论述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应该是恶当惊,
12、是善则喜。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常存善意,是一个人善言善行的思想根基,是一个人的崇高美德。有了这种美德,就可以乐善不倦,以善为宝,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20.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 21. 本文是写“善念”的,可在第一段中又提到“恶念” ,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_ 22. 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将“推动作用” 、 “积累作用” 、 “导向作用”三个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画线处。 23. 上文中,从“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到“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三层,请概括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从“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到“起着潜移默
13、化的作用。 ” 层意是:_ 。 第二层:从“善念不是先天”的到“善行是果。 ” 层意是:_。 第三层:从“要做到常存善念”到“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 层意是:_。 24. 本文引用明代杨继盛的遗嘱中的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答案:A 解析: “契”应读q。 点评:用题有难度,拼音不好判断。汉字,不管是读音还是字义都是很复杂的,掌握汉字的读与写,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时时注意辨识生字,抓住易错点,考此类题时要特别细心。 2、答案: C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项“滥”为“烂”;B项“眩”为“炫”;D项“至”为“致”。答案为C。 点评:
14、 本题不难, 错别字易于辨识, 汉字出现错别字, 原因在于汉字形似字、 同音字太多,如果不细心就会出错。很多汉字是形声字,学习时要注意根据形旁和声旁判断字义,正确的使用汉字。 3、答案: A 解析:第一空内容是形容一股香气,茶香如丝如缕,所以用“缭绕”,而“环绕”是指四周包围,不合语境。因此排除 CB 项。AD 中第二空本句中将思绪比喻成在茶水中“涟漪”,应该用“荡漾”,此词指“水面上”,而“飘扬”是轻薄的东西在空中飘动,不合语境。 点评:本题不难,常用词语,意义明确。判断语词语的使用,一要了解词语的含义,二要了解语境,两者一结合交为一点,便可准确的使用词语。 4、答案:D 解析: “心平气和
15、”指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心安理得” 。 点评:本题不难,句中错用成语比较明确。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5、答案: B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 句“保护并了解”词序不当,应为“了解与保护”,只有选了解才能去保护;C 句在“在”介词错用,就为“对”,引出对象;D 句“从事”之后缺少中心语“活动”,且“登岛”与“捕鱼”与事理不符。此句应改为“一直在岛上采药,在附近海域捕鱼。 点评:本题不难,都要细心,方可正确判断。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
16、病因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 6、答案:D 解析:首先根据病句类型来判断括号中病句类型的说明是否正确,再判断修改是否正确。D 改为“足足”依然是病句,应该删去“左右”。 点评:本题不难,仔细判断即可,学习时对病句的类型要有所了解。 7、答案: C 解析: 句是总提, 提出描写对象, 句承接话题写雨丝如纱, 句写雨丝的来源: 云端,是从上写起,句从上写到下,写雨丝飘下来,是由近写到远。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细心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理清写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到句中相关的信息点。语句之间的关系,一表现在结构上,有关联词相连,一是暗含于文字间,有句子中相关的文字信息相联,要注
17、意从这两方面判断。 8、答案: B 解析:B 错,“正人君子”是反语,本义是指品德高尚的人,鲁迅是在说反话,讽刺为国民党政府粉饰太平的文人。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鲁迅这句话非常熟悉,学习中老师讲解过修辞手法,印象深刻。反语,即说反话,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与词义是相反的。运用反语,主要是起讽刺的作用。 9、 答案:B 解析:阅读文段,根据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来判断,一二两句是提出论点,后面的句子都是在分析讲道理证明论点,所以答案为 B。 点评:阅读文章,要善于把握作品的层次关系,了解内容的要点。 10、答案:B 解析: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回顾课文有关内容判断正误。B 错,根据文中“又说”“
18、还说”两词即可了解作者的引用都是做论据。 点评:议论文中,说理时作者引用的内容有时是作论点,但大多是做论据的,要概括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11、答案:C 解析:抓住各项知识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文章。 点评:本题不难,都是常识性的知识,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这些常识。 12、答案:BC 解析:本题要注意含有两种修辞手法,问答是设问,三个问题并列,是排比。 点评:此类题要注意没有提示选一项,要考虑选多项。 二、问题理解二、问题理解 13、人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14、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拿“尽得大的责任”和“尽得小的责任”来对比,阐明责任伴随人生的全过程,
19、不能逃避,在尽责任中可以体味到真正的快乐。 15、 一是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使论证更加的严密; 再者也可以借此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16、 痛苦源自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尽责任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逃避应尽的责任,就会陷入痛苦。 17、答案: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解析:抓住题干中提示信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根据知识积累写出名言即可。 点评:平时学习要多积累名言,一方面积累写作的材料,一方面受之启迪。 18、 答案: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 而不以
20、“苦与乐”为题, 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 “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解析: 根据所学所记, 回顾课文内容, 分析“最苦与最乐”“苦与乐”两短语意义的区别,根据作者所讲的道理来说明理由。 点评:理解议论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要围绕作者的发表的观点来分析。 三、课内阅读三、课内阅读 19、 (1)答案: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2)答案: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解析:第一题,首先要理解“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句话的意思即快乐与否在于自己,再根据作者所说的责任与快乐的关系找到具体的语句作答。第二题,根据文中“责任”这个关键词来理解概括作者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点评:两小题都不难,理解题意,熟悉课文内容即可作答。学习时要多阅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拓展阅读四、拓展阅读 20、人要常存善念。 21、 通过善恶对比,阐明人要常存善念,而不可存有恶念。 22、 导向作用推动作用积累作用 23、 第一层:写善念在修身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层:写善念的形成与来源。第三层:写如何做到常存善念。 24、 警示人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时常反思,以便做到弃恶扬善,唯善是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