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5.2土壤》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O**** 文档编号:209774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5.2土壤》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5.2土壤》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5.2土壤》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5.2土壤》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2 土壤土壤 【A 基础练 学业水平测试】 时间:15 分钟 总分:44 分 (知识点 1:观察土壤;知识点 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知识点 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知识点 1、2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华北地区是黄土地,成都平原是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完成第 13 题。 1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要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C水稻土是人工改良后的耕作土 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

2、层就是土壤 2下列土壤颜色与其形成因素的匹配,正确的是( ) 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 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 C紫色土风蚀作用 D红壤岩石性质和特征 3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 ) 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B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 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答案】1.D 2.A 3.B 解析第 1 题,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第 2 题,黑土的形成与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有关, 而黄土与干旱气候有关, 紫色土与岩石性质和特征有关,红壤与湿热的气候有关。第 3 题,磷、钾等养分属于矿

3、物质,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而植物是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知识点 2(2021 年浙江温州市期末)下图为我国浙南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据此完成第 45 题。 4图中数码代表淀积层的是( ) A B C D 5与东北地区的黑土相比,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层较薄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化较弱,有机质来源少 B气温较高,微生物活动强 C植被稀疏,枯枝落叶较少 D水分较多,淋溶作用较弱 【答案】4.C 5.B 解析第 4 题,据土壤剖面的垂直序列分布知识并结合图中可以看出,是有机质层,是腐殖质层,是淀积层,为母质层,C 项正确。第 5 题,与东北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充足

4、,生物活动强,生物新陈代谢速度较快,有机质分解快,因此南方地区红壤有机层较薄,B 项正确。风化较弱不是主要原因,南方植被较多,水分较多,淋溶作用较强,A、C、D 项错误。 6知识点 3下列地理环境要素中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的是( ) A生物 B土壤 C地形 D气候 【答案】B 解析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知识点 3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如图所示)。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

5、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据此完成第 78 题。 7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 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8每年夏季七八月份,当地农民用塑料薄膜将温室土壤全部覆盖,膜下灌水闷棚,撤膜后才开始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目的最可能是( ) A提高土壤肥力 B对土壤进行消毒 C提高土壤含水量 D提高土壤含氧量 【答案

6、】7.A 8.B 解析第 7 题,由材料可知,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上层土壤为沙性土壤,有利于水分的下渗,中层土壤为作物根系所在土层,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肥,应为有机肥,下层为底层,为了防止水肥下渗,应为黏土层。第 8 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高,用塑料薄膜覆盖土壤,然后灌水,使得膜内温度很高,有利于杀死细菌,起到对土壤进行消毒的作用。不能提高土壤肥力、含水量和含氧量。 二、非选择题(20 分) 9知识点 1、3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1)填写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表示绿

7、色植物的_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4 分)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_和_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主要原因是什么?(8 分) (3)简述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8 分) 【答案】(1)光合 矿物质 (2)气温 降水 原因: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B 培优练 核心素养提升】 时间:15 分钟 总分:47 分 一、选择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3

8、分,共 27 分) 地理实践力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第 12 题。 1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腐殖质层 B为淋溶层 C母质层 D淀积层 2关于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答案】1.D 2.B 解析第 1 题,结合自然土壤剖面图可知,为有机层,为腐殖质层,为淋溶层,为淀积层,为母质层,为母岩层。第 2 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层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综合思维(2021 年湖北黄冈市模拟)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

9、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坡向、坡位是影响坡面土壤有机碳差异的主要地形因素。下图示意祁连山脉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 3 000 米附近)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第 34 题。 3关于祁连山脉南、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 B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 C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增大 D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小 4同一土层深度,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北坡小的原因是南坡( ) 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盛 B降水丰富,有机碳流失多 C蒸发

10、强,土壤水分少,植被少 D气温高,有机质积累多 【答案】3.B 4.C 解析第 8 题,读图可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B 项正确,D 项错误;有机碳浓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A 项错误;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减小,C 项错误。第 9题,祁连山脉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土壤温度较低,水分蒸发少,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覆盖高,产生的有机质多,且北坡气温低,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较少,土壤有机碳积累较多,所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C 项正确。祁连山脉中段南、北坡降水量差异不大,因南坡热量条件好,蒸发强,土壤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度较北坡低,A、B 项错误;气温高,

11、微生物分解快,有机质积累少,D 项错误。 综合思维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56 题。 5图中至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生物、大气、地形、地质、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 B C D 6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答案】5.C 6.A 解析第 5 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图中分别代表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第 6 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

12、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据此完成第 79 题。 7土壤容重越大( ) 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 8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 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 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D

13、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9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 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 【答案】7.A 8.B 9.A 解析第 7 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第 8 题,根据材料信息“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土壤越肥沃,土壤容重越小。东北平原的黑土最肥沃。第 9 题,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 二、非选择题(20 分)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

14、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7 37N,101 19E,海拔 3 250 米,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 600 毫米,暖季草类植被茂盛。 土壤二氧化碳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图 1 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图 2 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 月为草盛期,9 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的日变化图。 (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

15、的自然原因。(6 分) (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原理。(8 分) (3)结合图 2 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影响。(6 分) 【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三点即可) (2)特征: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从 6:00 开始逐渐增加,14:00 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 14:00,最低值出现在 6:00。 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二氧化碳释放速率逐渐降低。 (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 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速率降低。(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