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8593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2021- -20222022 学年杭州市西湖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学年杭州市西湖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放大镜和显微镜一、放大镜和显微镜 1.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觉得指纹图像太小,为使图像大一些,正确的方法是( ) 。 A.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2. 下列图象中,通常最可能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是( ) 。 A. B. C. 3.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画面时,会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 ) 。 A. 红、黄、蓝 B. 红、绿、黄 C. 红、绿、蓝 4.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

2、的可放大近 300 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是( ) A. 牛顿 B. 列文虎克 C. 达尔文 D. 爱迪生 5. 科学家一般选择( )来观察大肠杆菌。 A. 光学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 6. 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准备两个放大镜 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调整好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 A. B. C. 7.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移动方向( ) 。 A. 相同 B. 相反 C. 无关 8. 荷兰生物学家 ( ) 研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 300 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并发现了 ( )

3、。 9. 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名称:_ (2)这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 10,物镜上标有 50,则这台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将被放大的倍数是( )倍 (3)如果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 (填物镜或目镜) (4) 你在目镜中观察到的物体图象在左上方, 如果要将图象移到中央, 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 。 二、显微镜的观察二、显微镜的观察 10. 蟋蟀的“耳朵”在( ) 。 A. 头部 B. 足的内侧 C. 腹部 D. 胸部 11. 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 150 多万种,其中已知的昆虫达到( )种。 A 100 多万 B. 80 多万 C. 40

4、 多万 12. 来自不同蚁穴的蚂蚁相遇后会( ) 。 A. 用触角与对方交流 B. 没有任何反应 C. 会打架 13. 利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蟋蟀的耳朵在( ) 。 A. 头上 B. 足的内侧 C. 触角上 14. 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镊子 滴管 载玻片 培养皿烧杯碘酒 小刀 吸水纸 一位同学准备利用以上材料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标本,他的操作过程如下: 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 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取下洋葱表皮。 从标本

5、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吸掉多余的水。 请思考这位同学的操作步骤,把正确的步骤写下来(填序号) :_。 15.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的观察不同,这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需要先把观察材料制作成玻片标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以下器材,请将合适的器材填在横线上。 载玻片 盖玻片 碘酒 滴管 清水 小刀 吸水纸 镊子 (1)先用_把洋葱切开。 (2)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_滴一滴 _ 。 (3)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轻轻划“#”字,用_轻轻撕取内表皮。 (4) 将撕下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 再将_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 注意不要有气泡。 (5)在盖玻片的一

6、侧滴一滴_,并把玻片微微倾斜,用_从另一端将多余的染液吸去,玻片标本制作完毕。 16.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各种细胞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外形都是一样的 C.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 17. 生物体是由_组成的。英国物理学家_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 18.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 B. 细胞的形状千差万别 C. 同一生物体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D. 细胞是构成大部分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9.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不宜采集的水是( ) 。 A. 池塘水 B. 温开水 C. 金

7、缸里的水 20. 为了做好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的实验,六(2)班同学决定自己培养微生物,他们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号烧杯中加入 30 毫升纯净水;号烧杯中加入 30 毫升池塘里的水;号烧杯中加入 30 毫升纯净水,但放入一些野草。三个烧杯同时放在同一个窗台上。 (1)上述描述的“哪种方法能够培养出微生物”的实验属于_(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2)两个星期后,用滴管分别从 3 个烧杯中取出一滴水,用显微镜观察,你认为可能观察不到微生物的是_号烧杯里的水。 (3)在载玻片上放少许脱脂棉纤维是为了_。 (4)在显微镜下,同学们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微生物,它是_。 三、微小世界综合探究三、

8、微小世界综合探究 21. 观察池塘水: 活动目的:观察、认识微生物。 活动材料:池塘水、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烧杯、抹布。 活动步骤: (1)用烧杯采集回池塘水。 (2)用肉眼观察池塘水,我发现池塘水里有( ) 、 ( )等生物,还有许多其它的生物。 (3)用放大镜观察水,我又发现了用肉眼没看到( ) 、 ( ) 、 ( )等生物。 (4)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我是这样做的:先安装好显微镜。对光,让光通过载物台到达物镜。制作水标本,并放到载物台。调焦,看清水中的微生物。 (5)用显微镜观察水标本后,我发现水中有( ) 、 ( ) 、 ( ) 、 ( ) 、 ( )等微生物。 活动

9、总结:通过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里的微生物,发现微生物的种类_,数量_,形状_。 22. 玻片的制作 我曾经制作过水中微生物标本,我是这样制作的: (1)取一些_里的水,并把干草浸泡在水中。 (2)用滴管取一滴浸泡了干草的水放在载玻片的_(如图 1所示) ,盖上盖玻片(如图 2 所示) 。 (3)再用吸水纸从_的边缘吸去多余的水分,以控制_(如下图 3所示) 。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为了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小林决定自己培养微生物,他的设计方案如下: 序号 水量 水样 添加物 放置地点 1 号烧杯 50m1 纯净水 _ 窗台上 2 号烧杯 50m1 鱼塘水 _ 窗台上 3 号烧杯 5

10、0m1 沟渠水 干稻草 窗台上 4 号烧杯 50m1 纯净水 干稻草 冰箱冷藏室 23. 一星期后小林用滴管,从 4 个烧杯中各取一滴水,分别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你认为小林最有可能观察到微生物的是( ) 。 A. 1 号和 2 号 B. 2 号和 3 号 C. 3 号和 4 号 24. 在显微镜下,小林观察到了如图中的微生物,这是( ) 。 A. 草履虫 B. 变形虫 C. 喇叭虫 25. 小林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属于( )生物。 A. 单细胞 B. 双细胞 C. 多细胞 26. 上面研究哪种方法能够培养出微生物的实验属于( ) 。 A. 对比实验 B. 模拟实验

11、C. 观察实验 27. 实验表明,微生物具有_、_等生物特征。 微生物的研究 学过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后,同学们对微生物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他们的探究过程。 28. 小涵对利用酵母菌发面很感兴趣,下面是她的探究过程,请你给它们排序_。 准备一些温水,根据面粉的多少适量添加水,直到盆里看不到干面粉,都是小面块。不再需要加水之后,用手和面。 准备 2个大盆,把需要的等量面粉倒进去,然后其中一个盆中倒入酵母液,搅拌均匀;另一个盆中不加。 把大约 37度的温水倒进放酵母的碗里,让酵母化开,静置 10分钟左右。 面团和好之后,上面盖一块拧干了水分的湿布或者在盆口盖一层保鲜膜,静置到面团发起。 29.

12、图_是面团发起的状态。 A. B. 30. 3 个小时后,加酵母液的面团体积比未加酵母液的面团_。 31. 小涵发现发酵时间过长,为了让面团发酵得更快,她将和面用温水换成了沸水,3个小时后,面团却没有明显变化。查阅资料发现,发面时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有影响,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 分析此图能大致判断发面的最适温度 B. 45时发面效果会明显好于 30 C. 60的环境中酵母菌不能存活 32. 若将馒头置于一个温暖而潮湿的地方,数天后出现许多黑色斑点,它们所属的生物类群是_。 33.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微生物无处不在,有些微生物对我们是有益的,如酵母菌、乳酸菌等;有些微生

13、物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如大肠杆菌、霉菌等。我们怎样才能与微生物和平相处,减少微生物带来的危害?(写出两条) _。 生命世界研究 2019 年 12 月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并于 2020 年 1 月 12 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 2019nCoV。该病毒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根据实时监测数据显示,藏至 5 月 20 日 21 时 28 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到 4935167 例,累计

14、死亡病例达到 321095 例。 34. 医学家在研究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时需要用到的科学仪器是( ) 。 A. 放大镜 B. 光学显微镜 C. 电子显微镜 35. 如图微生物中,属于 2019 新型冠状病毒的是( ) 。 A. B. C. 36. 面对 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与大家一起抗击疫情。 (至少写出两条建议) 37. 像 2019 新型冠状病毒一样,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这种说法是( )的。 A. 正确 B. 错误 C. 无法判断 38. 与 2019 新型冠状病毒不同,下列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的微生物是( ) 。 A. 草履虫 B. 大肠杆菌

15、C. 鼓藻 39. 早在 1663 年,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的英国科学家是( ) 。 A. 列文虎克 B. 罗伯特胡克 C. 培根 40. 要观察到洋葱内表皮细胞,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 将洋葱切成薄薄的一片,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B. 切出一小块洋葱,直接放在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 C. 在洋葱内表皮上划出“#”字,用镊子轻轻撕下内表皮做成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41. 对于馒头发霉这一现象,牛顿小组觉得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馒头发霉的主要原因。他们使用相同的材料同时开始实验,下面是他们组的实验方案: 序号 条件组合 实验方法 A 馒头 温暖、潮湿 把装有_的塑料袋放到_里 B

16、 馒头 温暖、干燥 把装有_的塑料袋放到_里 C 馒头 寒冷、潮湿 把装有_的塑料袋放到_里 (1)请将表中实验方法补充完。 (2)要研究湿度因素对馒头发霉快慢的影响,我们可以选择_和_做对比实验,不变的条件是_,得出的结论是:馒头在_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3)要研究温度因素对馒头发霉快慢的影响,我们可以选择 _和_做对比实验,不变的条件是_,得出的结论是:馒头在_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4)三块馒头发霉从慢到快的顺序是:_。 (5)最后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馒头在_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 (6) 对于馒头采用的办法防止发霉, 对于衣物采用的办法防止发霉, 对于超市里的袋装食品一般采用_、_的办法防

17、止发霉。 42. 制作酸奶时利用到的微生物是( ) 。 A. 细菌 B. 病毒 C. 真菌 43. 大肠杆菌噬菌体是( ) 。 A.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 单细胞的生物 C. 多细胞的生物 某小组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如图) ,请按题意回答问题: 44. 下列显微镜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对光后观察 B. 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目镜内的物像 C. 若视野内光线太暗,可换用倍数较高的物镜 45. 图中_(填“A 或 B”)是洋葱细胞结构图,理由是_。 46. 细胞中载有遗传信息的结构是_(填编号) ,其名称是_。能控制物质进入或离开细胞的结构是_(填

18、编号) 。 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经历了肉眼看放大镜显微镜的过程,人类能看到的微小世界越来越细微,生命世界的诸多奥秘得以发现。请根据你们的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47. 如图透明镜片中可以用来制作放大镜的是_和_。 A B C D 48. 在我们课堂观察的显微镜上有两个凸透镜,它们名称分别是_、_。 49. 使用显微镜时,视野太暗,要调节_;图像太模糊,要调节_。 50. 我们在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时候,盖盖玻片要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_。我们在制作草履虫装片的时候,为了防止草履虫移动太快,我们可以_。 51. 如图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视野,若使视野图 1 变成图

19、2,我们可以将装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 ) 。 A. 左上方 B. 右上方 C. 左下方 D. 右下方 四、地球运动综合探究四、地球运动综合探究 52. 地球的运动。 (1)图中的“蜡烛”代表_,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从处转回到处,时间过去了_。 (3)当地球处于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_半球,此时,我们这里是_季。 (4)北半球的季节和南半球的季节刚好_。 (5)从图中更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_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保持_。这使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形成_。 小峰在探索“地球及其运动”,如下图:A、B 分别代表北极和南极,请你和他一起完

20、成下列问题: 53.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北向南 54. 此时的 C 地处于一天中的_,D地处于_。 (选填“白昼”“黑夜”) 55. 此时,北极圈出现_现象,南极圈出现_现象。 (选填:极昼、极夜) 56. 随着地球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表面会产生_交替的现象。 57. 此时,北半球处于_季,南半球处于_季。 某小组做“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如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58. 把在实验中不同的材料或动作各代表的事物用线连起来。 围成一圈的同学 太阳 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 地球 红色纸片 地球的自转 按某种方向转动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先看到红

21、色纸片 迎来黎明 59.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较_,西边较_。 60. 演地球的同学们按_(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转,才能让北京先迎来黎明。 61. 演地球的同学们按_(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转,才能让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五、工具与技术综合探究五、工具与技术综合探究 如图是小明研究“斜面“的探究过程(甲、乙表面光滑度、高度都一样) ,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62. 小明将物块 G 沿斜面甲往上拉,和直接提升相比较( ) 。 A. 直接提升更省力 B. 沿斜面上拉更省力 C. 两者用力一样 63. 图 1 和图 2 的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 64. 如果

22、沿斜面甲拉动物块 G 时测力计的示数是 08 牛,那么沿斜面乙拉动时测力计的示数( ) 。 A. 等于 08 牛 B. 小于 08 牛 C. 大于 08 牛 65. 学习了斜面知识后,小明骑自行车上坡时,在坡上走起了“S”形,他是为了( ) 。 A. 省距离 B. 省力 C. 省时间 66. 没有运用斜面原理的是( ) 。 A. 菜刀 B. 盘山公路 C. 螺丝钉 D. 筷子 杠杆尺的探究。 小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的秘密,他把挂在左侧的钩码当重物,挂在右侧的钩码当用的力,如图所示。 67. 左侧 3 处,是杠杆_点。 68. 下列所示的测试中,当小明放开杠杆尺后,杠杆尺的状态是( ) 。 A.

23、 B. C. 69. 在测试中,当杠杆尺保持水平状态时,小明就记录下杠杆尺两侧的钩码数量和悬挂的位置,如表。记录表“”处的正确数据是( ) 。 测试 左侧情况 右侧情况 钩码数(个) 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数(个) 到支点的距离(格) 2 1 1 2 2 1 2 1 2 2 4 1 2 2 2 2 2 2 1 4 2 3 3 2 2 3 2 3 2 4 4 2 2 4 2 4 2 5 2 5 2 5 5 A. 1 B. 2 C. 4 70. 测试中,小明让( )保持完全相同。 A. 重物的重量 B. 重物的位置 C. 用力的大小 71. 测试中,小明对( )进行了有规律的增加。 A. 阻力点

24、到支点的距离 B. 用力点的钩码数量 C.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72. 在小明记录的所有测试中,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 )次。 A. 2 B. 4 C. 5 73. 利用第次、第次、第次的测试数据,可以得到的关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与杠杆是否省力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_。 74. 小明选择了上表中的某三次测试数据作为证据,得出了“阻力点离支点越近,越省力;阻力点离支点越远,越费力”的结论。下列测试数据能支持小明的结论的是( ) 。 A. 第次、第次、第次的测试数据 B. 第次、第次、第次的测试数据 C. 第次、第次、第次的测试数据 六、能量综合探究六、能量综合探究 小明把小电动机当做发

25、电机,并组装成如图所示装置。他将磁针放在远离小电动机的导线附近,想用磁针来检测小电动机是否能发电。 75. 磁针在该装置中的正确放置方法是( ) 。 A. 导线放在磁针上方,导线方向与磁针方向垂直 B. 导线放在磁针上方,导线方向与磁针方向平行 C. 导线放在磁针一侧,导线方向与磁针方向垂直 D. 导线放在磁针一侧,导线方向与磁针方向平行 76. 当小电动机没有被转动时,磁针的状态是( ) 。 A. 一端指向小电动机 B. 一端指向导线 C. 一端指南或者指北 D. 左右摇摆不停 77. 检测时,磁针为什么要远离小电动机?请简要做出解释。 在学习了能量单元后,小红将玩具车里的电动机拆开。 78

26、. 电动机是用电磁铁产生动力的机器, 由外壳、 转子和后盖组成, 转子相当于电磁铁, 由_和_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_,再利用_的相互作用转动。 79. 下列哪些做法可以让转子转动起来( ) 。 A. 给线圈通过电流 B. 增加线圈的匝数 C. 用磁铁靠近转子 D. 接通电流并用磁铁靠近转子 80. 小红想验证转动电动机能否发出电来, 做了图 1的实验, 结果小灯泡不亮, 这个现象_ (填“能”或“不能”)判定电动机发出电来。于是,她用图 2 中的_和_来进一步检测。 81. 仔细观察小电动机里的各部分的构造。 (1)在横线上写出电动机各个部件的名称(1)_(2)_(3)_(4)_(5)_

27、 (2)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 _。 (3)把下面的实验步骤按照正确顺序排列。 ( )给转子线圈通上电流,让转子转动起来。 ( )把转子放在支架上。调节支架的位置,使得转子能够转动而不会滑下来。 ( )在倒扣的杯子上套两根橡皮筋。 ( )把一个铁丝支架插进橡皮圈,安装在杯子上。 (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 )把电线与电池、开关连接起来。 ( )改变小电动机转子的转动状态。 ( )把两根导线用胶带缠在一起,一端銭头分开成“V”字形,另一端插入橡皮筋筋圈固定。 本单元我们进行了“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研究。 82. 小电动机内部有两块磁铁,它们被安装在( )内。 A. 转子 B.

28、 外壳 C. 换向器 83. 如图一,我们发现通电后,转子( )转动。 A. 会 B. 不会 C. 无法确定 84. 此时用一根轻小的大头针靠近转子,大头针( )被吸引。 A. 会 B. 不会 C. 无法确定 85. 如图二,用一块磁铁靠近转子,并轻轻地拨一下转子,转子( )连续转动。 A. 会 B. 不会 C. 无法确定 86. 如图三,当两块磁铁对着转子时,相比一块磁铁,此时它转动的速度( ) 。 A. 更快 B. 更慢 C. 都有可能 小明探究电流能否产生磁性,实验装置如图。 87. 让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指南针会发生偏转,这说明( )。 A. 导线外面有磁性 B. 导线里面的金属有磁性

29、 C. 电流能产生磁性 88. 将导线绕成线圈后再通上电流,线圈( )。 A. 没有产生磁性 B. 会产生更强的磁性 C. 产生的磁性与单根导线产生的磁性一样强 89. 在装置电磁铁的过程中,不可以长时间将电线连接在电池两端的原因是( )。 A. 预防触电,伤害身体 B. 操作比较方便 C. 避免电线发烫与防止电池耗电 90. 使指南针的偏转角度最小的放置方式是( )。 A. 离线圈远一些 B. 放置在线圈上方 C. 放置在线圈最中心 91. 断开电流后,指南针的状态情况是( )。 A. 状态不变 B. 指示南北 C. 指示东西 92. 关于这个实验,错误的说法是( )。 A. 让电路短路,能

30、提高实验效果 B. 在电路中安装小灯泡,对磁针偏转角度影响不大 C. 线圈圈数越多,实验现象越明显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杭州市西湖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学年杭州市西湖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放大镜和显微镜一、放大镜和显微镜 1.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觉得指纹图像太小,为使图像大一些,正确的方法是( ) 。 A.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答案】A 【解析】 【详解】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

31、接近于焦距,但要小于一倍焦距)像越大,要使指纹的像大一些,应让放大镜远离手指。 2. 下列图象中,通常最可能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是( ) 。 A. B. C. 【答案】C 【解析】 【详解】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时将物体不同程度的放大。我们的肉眼观察物体有一定的限度,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石英晶体、大肠杆菌需要在显微镜下能看清楚,蝶的口器在放大镜下能观察到。 3.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画面时,会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 ) 。 A. 红、黄、蓝 B. 红、绿、黄 C. 红、绿、蓝 【答案】C 【解析】 【详解】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的镜片是

32、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的功能。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 3 色组成的,所以 C 符合题意。 4.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 300 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是( ) A. 牛顿 B. 列文虎克 C. 达尔文 D. 爱迪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 1632 年出生在荷兰,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 300 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可放大近 300 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是列文虎克,所以 B 符合题意。 5. 科学家一般选择(

33、)来观察大肠杆菌。 A. 光学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 【答案】B 【解析】 【详解】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到。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200 万倍。大肠杆菌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科学家一般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大肠杆菌,所以 B 符合题意。 6. 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准备两个放大镜 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调整好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 A. B. C. 【答案】C 【解析】 【详

34、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步骤是,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象,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正确的排列为。 7.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移动方向( ) 。 A. 相同 B. 相反 C. 无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

35、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应该相反。 8. 荷兰生物学家 ( ) 研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 300 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并发现了 ( ) 。 【答案】 . 列文虎克 . 微生物 【解析】 【详解】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 300 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9. 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名称:_ (2)这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 10,物镜上标有 50,则这台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将被放大的倍数是( )倍 (3)如果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 (填物镜或目镜)

36、(4) 你在目镜中观察到的物体图象在左上方, 如果要将图象移到中央, 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 。 【答案】 . . 500 . 物镜 . 左上方 【解析】 【详解】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现今常用的显微镜是一种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主要包括目镜、转换器、物镜、镜筒、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等部件。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这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 10,物镜上标有 50,则这台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将被放大的倍数是 500 倍。 (3)如果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物镜,防止镜筒下降过程

37、中把玻片压碎。 (4)从目镜内看到的像是倒像。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由于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当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时,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只有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能移动到达视野的中央。 二、显微镜的观察二、显微镜的观察 10. 蟋蟀的“耳朵”在( ) 。 A. 头部 B. 足的内侧 C. 腹部 D. 胸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象的功能,用放大镜能看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人们通过放大镜观察到蟋蟀的“耳朵

38、”在足的内侧,所以 B 符合题意。 11. 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 150 多万种,其中已知的昆虫达到( )种。 A. 100 多万 B. 80 多万 C. 40 多万 【答案】A 【解析】 【详解】略 12. 来自不同蚁穴的蚂蚁相遇后会( ) 。 A. 用触角与对方交流 B. 没有任何反应 C. 会打架 【答案】C 【解析】 【详解】把不同窝的蚂蚁放在一起,它们的触角一碰,就立刻咬杀起来。因为不同窝的蚂蚁,身上都有一种特殊的“窝味”。这种“窝味”又与窝的建筑材料、储藏的食物和本身分泌物的不同而不同。每一只蚂蚁都有辨别“窝味”的本领。 一旦发现另外的蚂蚁不是自己家里的成员, 就咬杀斗争起来,慢慢地

39、形成“大战”,所以 C 符合题意。 13. 利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蟋蟀的耳朵在( ) 。 A. 头上 B. 足的内侧 C. 触角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睛都是圆形的。昆虫的眼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所以 B 符合题意。 14. 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镊子 滴管 载玻片 培养皿烧杯碘酒 小刀 吸水纸 一位同学准备利用以上材料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标本,他的操作过程如下: 用盖玻

40、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 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取下洋葱表皮。 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吸掉多余的水。 请思考这位同学的操作步骤,把正确的步骤写下来(填序号) :_。 【答案】 【解析】 【详解】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1先用小刀把洋葱切开,使用小刀注意安全。2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3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轻轻划“#”字,用镊子轻轻撕取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41、4将撕下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将盖玻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不要有气泡,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观察。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用吸水纸从另一端将多余的染液吸去,玻片标本制作完毕,染色后有利于观察。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正确的步骤:。 15.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的观察不同,这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需要先把观察材料制作成玻片标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以下器材,请将合适的器材填在横线上。 载玻片 盖玻片 碘酒 滴管 清水 小刀 吸水纸 镊子 (1)先用_把洋葱切开。 (2)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_滴一滴 _ 。

42、(3)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轻轻划“#”字,用_轻轻撕取内表皮。 (4) 将撕下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 再将_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 注意不要有气泡。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_,并把玻片微微倾斜,用_从另一端将多余的染液吸去,玻片标本制作完毕。 【答案】 . 小刀 . 滴管 . 清水 . 镊子 . 盖玻片 . 碘酒 . 吸水纸 【解析】 【详解】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1) 先用小刀把洋葱切开, 使用小刀注意安全。 (2) 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 (3)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轻轻划“#”字, 用镊子

43、轻轻撕取内表皮。 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 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4)将撕下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将盖玻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不要有气泡,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观察。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用吸水纸从另一端将多余的染液吸去,玻片标本制作完毕,染色后有利于观察。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点睛】本题考查制作玻片标本,要求学生掌握制作洋葱玻片标本步骤。 16.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各种细胞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外形都是一样的 C.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 【答案】B 【解析】

44、 【详解】根据对细胞学说的认识,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有:所有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其他的细胞。 A 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正确; B 各种细胞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外形都是一样的,错误;各种细胞的大小、形状等均不同; C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正确。 17. 生物体是由_组成的。英国物理学家_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 【答案】 . 细胞 . 罗伯特胡克 【解析】 【详解】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于 1665 年发现的。当时他用自制的光学显

45、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 cell 命名之。 18.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 B. 细胞的形状千差万别 C. 同一生物体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D. 细胞是构成大部分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正确;B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的形状是千差万别,正确;C同一生物体的细胞是不是完全相同的,错误;D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正确;所以 C 符合题意。 19.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不宜采集的水是( ) 。 A. 池塘水 B.

46、 温开水 C. 金缸里的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条件是 1适宜的营养条件(充足的碳源。氮源) ;2适宜的氧含量(好氧的要震荡培养, 厌氧的要厌氧培养, 兼性的可以静止培养) ; 3 合适的 pH 值 (一般指培养基的 pH 值) ; 4 合适的环境温度(细菌 37 度,真菌 28 度) ;5合适的接种量(一般接种量是 1%) 。温开水缺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不适合微生物生长,池塘水或者金缸里的水杂质更多,更利于微生物生长。 20. 为了做好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实验,六(2)班同学决定自己培养微生物,他们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号烧杯中加入 30 毫升纯净

47、水;号烧杯中加入 30 毫升池塘里的水;号烧杯中加入 30 毫升纯净水,但放入一些野草。三个烧杯同时放在同一个窗台上。 (1)上述描述的“哪种方法能够培养出微生物”的实验属于_(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2)两个星期后,用滴管分别从 3 个烧杯中取出一滴水,用显微镜观察,你认为可能观察不到微生物的是_号烧杯里的水。 (3)在载玻片上放少许脱脂棉纤维是为了_。 (4)在显微镜下,同学们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微生物,它是_。 【答案】 . 对比 . . 限制微生物的运动 . 草履虫 【解析】 【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

48、相关。 【详解】 (1)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上述描述的“哪种方法能够培养出微生物”的实验属于对比实验。 (2)号烧杯中的 30 毫升纯净水不可能有微生物,因为纯净水中没有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3)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可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4)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图片是草履虫。 三、微小世界综合探究三、微小世界综合探究 21. 观察池塘水: 活动目的:观察、认识微生物。 活动材料:池塘水、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烧杯、抹布。 活动步骤: (1)用烧杯采集回池塘水。

49、(2)用肉眼观察池塘水,我发现池塘水里有( ) 、 ( )等生物,还有许多其它的生物。 (3)用放大镜观察水,我又发现了用肉眼没看到的( ) 、 ( ) 、 ( )等生物。 (4)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我是这样做的:先安装好显微镜。对光,让光通过载物台到达物镜。制作水标本,并放到载物台。调焦,看清水中的微生物。 (5)用显微镜观察水标本后,我发现水中有( ) 、 ( ) 、 ( ) 、 ( ) 、 ( )等微生物。 活动总结:通过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里的微生物,发现微生物的种类_,数量_,形状_。 【答案】 . 青蛙 . 水藻 . 孑孓 . 水蚤 . 轮虫 . 草履虫 . 鼓藻 . 水蚤 . 硅藻

50、 . 轮虫 . 繁多 . 庞大 . 各异 【解析】 【详解】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到。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水中常见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适合用来培养微生物的水是池塘水,池塘水杂质更多更利于微生物生长在观察过程中如果发现水中微生物活动速度很快,吸取多余水分或在载玻片放少量棉花纤维,控制微生物的运动。活动步骤:(1)用烧杯采集回池塘水。 (2)用肉眼观察池塘水,我发现池塘水里有青蛙水藻等生物,还有许多其它的生物。 (3)用放大镜观察水,我又发现了用肉眼没看到的孑孓、水蚤、轮虫等生物。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期末试卷 > 六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