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能量 教案(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7438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什么是能量 教案(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什么是能量 教案(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什么是能量 教案(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什么是能量 教案(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1什么是能量什么是能量 【课标落实】【课标落实】 1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6.6.1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中、高) 知道声、光、热、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 6.6.2 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高) 调查和说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动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及其之间的转换。 2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

2、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 从事物的结构、 功能、 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

3、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 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 完善探究报告。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

4、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3本课从总体上认识能量,通过研讨、交流、分析、汇报等形式,归纳并明确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知道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什么是能量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 1 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过冷和热热传递人的呼吸和消化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单元,为学生构建能量概念奠定了基础。 能量是比较抽象

5、的概念但又普遍存在,但由于看不见它,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认识。本课内容有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教材首先从一个问题引入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引导学生通过研讨、交流、分析、汇报等形式,归纳并明确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活动二,通过游戏、观察、交流、分析、汇报,归纳并明确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如泥石流、龙卷风、钱塘江大潮、滚动的保龄球。活动三,则通过做小球反弹实验,以及观察生活中拉长橡皮筋、压缩弹簧等一系列现象,体验势能。 【

6、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冷和热热传递人的呼吸和消化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单元,为学生构建能量概念奠定了基础。但能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又普遍存在,但由于看不见它,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认识。 六年级学生经过整个将近六年的实验教学, 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经过多年的科学学科教学训练,六年级的小学生心智相对成熟,有很强的求知欲,会学着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有较强的分析、归纳、

7、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观察、分析能量在生活中具体事例,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离不开能量。 2. 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的游戏、实验情境中动能、势能的存在之处,知道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初步感受能量的大小。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能量的本领,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体验动能的材料棋子 2 枚;体验势能的材料小球、米尺,橡皮筋,弹簧。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

8、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初识能量一、谈话导入,初识能量 1同学们听到铃声都走进了教室,铃声是从哪儿发出的?生:喇叭里 那喇叭是靠什么工作的呢?生:电 我们走近教室,看到灯光明亮,那灯是靠什么工作的呢?生:靠电 喇叭和灯是靠电工作的,那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呢?(依次出示:风筝、汽车、热气球、弹吉他的孩子、踢足球的图片) 为什么电能让灯发光、风能把风筝送到天上、汽油能让汽车奔跑?他们都拥有?生:能量(板书:能量) 这些能量我们看到吗?生:看不到。那我们怎么知道有能量存在呢? 学生讨论,汇报:电灯亮了、风筝上天、足球滚动)也就是说我们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来感觉能量的存在。 小结:能量能够使物体

9、“工作”或运动,虽然看不到,但是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事例,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经验进行解释,在讨论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能量虽然看不见,但是因为能量在物体“工作”、运动中起作用,所以能感知能量的存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能量的描述性定义。 二、弹棋游戏,感知动能二、弹棋游戏,感知动能 1你想不想感受一下能量?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感受能量。 2游戏规则:第一步,确定起点(也就是棋子 A 的位置)和棋子 B 的位置;第二步,把棋子 A 弹向棋子 B,看谁能使棋子 B 移动的距离最远。 在做游戏的时候,请仔细观察棋

10、子运动的快慢、远近,并思考:棋子为什么会移动?什么情况下棋子 B 移动得远? 学生活动 汇报: 师:棋子为什么会移动?生:有能量。师:能量是怎么传递的?生:手指运动的能量传递给棋子 A, 棋子 A 就弹出去了, 碰到棋子 B, 又把能量传递给棋子 B, 棋子 B 就接着移动了。师:像手指运动、棋子移动这样,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就叫动能。 师:什么情况下棋子 B 移动得远?生:用力弹棋子 A 的时候。师:用力弹棋子 A,那棋子 A 会怎么样?生:移动得很快。师:棋子 A 移动得越快,能量就越?生:大。师:棋子 B就会?生:移动得越远。 游戏中,我们感受到了运动的棋子具有能量,叫(动能),棋子运动

11、的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你能举一些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的例子吗?(出示 PPT)这些事物具有的动能分别表现在哪里? 生:泥石流流动有动能,龙卷风运动有动能,潮水涌动有动能,保龄球滚动有动能。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和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的速度越快快,动能越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感知动能,并进一步发现动能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在认知动能的基础上,来例举、分析生活中存在动能的具体事例,来丰富学生对动能的认知。 三、小球实验,感知势能三、小球实验,感知势能 1. 出示玻璃球,这个小球具有能量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它不在运动。 2. 真是这样吗?让我

12、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个玻璃球和一个沙盘,请你让小球从不同的高度落到沙盘里,仔细观察造成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思考小球是靠什么下落的。注意让小球下落只能直接松手,不能向下用力。 3. 学生实验 4. 汇报。小球在高处具有能量,松手后,能量释放,小球掉落,越高能量越大。 设计意图:势能包含引力势能(如本实验的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在这儿用小玻璃球掉落在沙盘来研究重力势能,通过分析玻璃球掉落的原因,知道玻璃球因为重力而具有能量,这个能量是储存着的,当释放(松手)时就显现出来了,以此来帮助学生感知重力势能, 明确在高处的物体是具有能量, 释放后能量显现, 位置越高, 能量越多, 砸的坑

13、就越深。 5位于高处的物体“储存”了能量,叫做势能,其实不光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橡皮筋、弹簧、塑料尺,请你拉一拉、压一压、弯一弯,感受一下,想想这些物体的势能分别表现在哪里? 6. 学生活动 7. 学生汇报:橡皮筋拉长产生势能,储存在那儿,所以松开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弹簧压下去产生势能,所以松开会恢复原样;塑料尺被弯曲产生势能,所以松开就会恢复原样。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又什么发现?生:物体发生形变时又具有能量,叫势能。 8. 小结:位于高处的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势能,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高度、形变

14、的程度有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拉橡皮筋、压弹簧、弯塑料尺等活动,来感知弹性势能,知道形变的物体会储存能量,释放时就会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来完善势能的概念。 四、总结拓展四、总结拓展 1今天我们研究了能量,知道了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看不见,却能感觉到它。移动、发热、发光、生长等现象都是能量在起作用。我们还知道了势能和动能,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2. 你能用今天获得的知识来解释下面的古诗吗? 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飞流之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 )能。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的诗句表达了诗人

15、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在拉弓的过程中蕴藏着( )能。 设计意图:用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古诗,其实是把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既是对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一个途径,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究能量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什么是能量 动能 能量 势能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 1. 能量是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 2. 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3. 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 【课堂流程图】【课堂流程图】 (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 只要有移动 、发热、冷却、生长、发光、发声等现象,就是能量在起作用) (通过游戏感受动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初步感受能量有大小,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通过游戏感受势能,知道高处的物体、变形的物体都具有势能,下落物体势能大小跟物体高度有关) 谈话导入新课 明确能量定义 感受动能 感受势能 总结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苏教版 > 六年级下册(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