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7409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尾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汕尾市广东省汕尾市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 8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理解的是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他所说的“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

2、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 古往今来, 一切伟大的诗人、 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 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朗待我归”(钱起)。这些诗

3、人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在他们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 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 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

4、界。如此一来,愉快的审美鉴赏就可能变成痛苦的自伤身世了。上述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条规律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小,第二条规律则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大,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 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体验中的“距离的内在矛盾”呢?美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 “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高最大限度的缩小, 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 。 这种 “不即不离” 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对“距离的内在矛盾”作了妥当的安排:它既不使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使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

5、又能“出乎其外”。就艺术创作而言,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当然,在审美体验中,能不能获得“不即不离”的距离,这不但与审美客体相关,也与审美主体的思想文化修养相关。对思想文化极其低下的审美主体而言,无论面对多么优秀的艺术品,也会因“距离丧失”而想入非非。艺术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诗化原则、陌生化原则、变形原则、程式化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艺术家为了使其艺术品获得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所采取的艺术处理。 (摘编自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 材料二: 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竹篱瓜架旁的黄粱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 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

6、亲口尝出来的好。 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 以 “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能太过,可能不及。 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幸绊中解放出来, 一

7、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 能欣赏。 “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艺术都是主观的, 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 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 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粗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瑛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眺,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

8、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别于时空相隔的“距离”,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而获得的。 B. 诗人要获得审美意味,就必须改变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在一定的距离外对事物进行观照和品味。 C. 审美主体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就可以进入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审美境界。 D. 一般人即使拥有深刻情感和丰富的经验,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客观化的艺术处理,也不能创造艺术。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品味古代诗人笔下的绿竹形象时,要彻

9、底改变对竹子的观念认知,才能发现其被诗人赋子的生命力和美好品质。 B. 在生活中尽量拉开审美体验的 “心理距离” , 能够使本来寻常、 熟悉的事物变得光耀夺目,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C. 悲愤诗是诗人黎瑛痛定思痛之后的创作成果,可见艺术创作需要站在客位进行观赏,情感并不能产生艺术。 D. 陶渊明的笔下多写闲逸的田园图景,少见农人耕种的艰辛,是因为他能够从实用的世界跳开观赏田园生活本身。 3. 结合材料内容,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 “不即不离” 这一审美理论一项是 ( ) A. 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曾述,某商人女儿“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重疾”。 B. 在 唐吉诃德 中, 看多了游侠

10、小说的唐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 于是行侠仗义走天下。 C. 登上泰山之时, 我们不禁感叹 “岱宗天下秀” ; 面对长江之时, 我们不禁 “羡长江之无穷” 。 D. 雾海航行, 水手和乘客暂忘海雾的危险, 欣赏到水天一色的美景, 获得了自由、 恬适之感。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2020 年 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宇航员带回了月球表面的照片,网友纷纷表示大失所望, 纷纷表示这不是那个从小在古典诗词中的熟悉的月亮形象, 甚至开玩笑地说:“好失望,瞬间对月球失去了好奇心”,“真是个不争气的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二)现

11、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树树 下下 铁凝 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老于连烟都戒了。不久,老同学项珠珠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副市长。于是,老于的老婆就说,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副市长。 第

12、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副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副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13、。 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 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也开始焦度: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

14、,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说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 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朱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

15、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副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于是个爱孩子的人,为了孩子戒了烟,看到女儿双手发肿,耳朵有冻疮,终于下定决心放下自尊出门找担任副市长的老同学项珠珠。 B. 看到项副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副市长的爱好,

16、只好大谈文学。 C. 老于跟项副市长大谈文学时,一方面急切地想提出请求,一方面又碍于脸面而难以启齿,所以到最后都没能说出请求。 D. 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是寻求精神自足的做法,也是对当今项副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的直接批评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副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 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 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副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 小说使用第三人称的

17、视角,叙述方式灵活;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于内心承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D. 标题具有象征意义,可理解儿女需要老于这棵树庇护得以健康成长,人民需要国家这棵树庇护方能幸福生活。 8. 请简要分析老于去找老同学项副市长前后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9. 圆形人物是指人物性格比较丰满,表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反之,扁形人物指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十恶不赦,缺乏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人性的复杂。比如祝福里的祥林嫂勤劳善良、朴实坚韧、迷信封建、既可怜又可悲,是圆形人物;鲁四老爷迂腐保守、自私冷漠,是扁形人物。据此标准,请判断“老于”属于哪一种人物,并说明理由。 二、古代

18、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19、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不受。后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 “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 “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 “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 帝曰:

20、“吾之相,诚无逾先生,莫吾辞也。”基曰:“臣不耐繁剧,天下何患无才,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广洋皆败。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按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年,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B.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C.

21、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D.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多是对名的解释、补充或延伸。在古代,不论男女,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 江左,即江东。君王坐北朝南,其左边是东,所以江左指的是长江以东一带。 C. 拜,指授予(任命)官职。与文中的“举”“除”“授”等字的用法相同,意义相近。 D. 顿首,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常用于书简表奏的结尾,表示

22、致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基天资聪慧,博通经史。他酷爱读书,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东人物时,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与诸葛孔明一样。 B. 刘基运筹帷幄,足智多谋。他能太祖出谋划策,分忧解愁。他平冤案,止滥杀,释囚徒,劝君买善,深得太祖信任。 C. 刘基生性刚直,不徇私情。他不计个人恩怨,替多次要陷害他的李善长说情,否定太祖想让向来与他交好的杨宪做丞相的建议。 D. 刘基清廉正直,淡泊功名。明太祖对他极为赏识并重用,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封为诚意伯。后赐归还乡,隐居山中,只是饮酒下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3、 (1)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 (2)吾之相,诚无逾先生,莫吾辞也。 14. 刘基淡泊功名,请从文章中找到三处依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人送人 李咸用 一轴烟花满口香,诸侯相见肯相忘。 未闻珪璧为人弃,莫倦江山去路长。 盈耳暮蝉催别骑,数杯浮蚁咽离肠。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烟柳繁花,风景如画;杯酒入肚,满口醇香。诗人认与诸君别离,友情虽深,但不久肯定会相互遗忘。 B. 从未听说美好的事物会被舍弃;江

24、山万里,前路漫漫,诗人勉励友人不要倦怠。颔联既表达了对友人才情的肯定和赞美,也表达了对友人的鞭策。 C.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坚强勇敢地面对,自立自强。尾联既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寄托了对友人的勉励。 D. 全诗的节奏富于变化, 情感基调颇为积极高昂, 催人奋进, 与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16. 后人评价此诗善用技法,富有艺术,请赏析颈联的艺术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观察他人, 从而选择他人之长而反省自己之短, 以孔子的话说: _, _。(里仁) (

25、2)李白曾写到“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同之”,苏轼亦吟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有相似一问,即“_?_”。 (3)李白在将进酒中,对陈王曹植的洒脱与风流表达赞许之情的句子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1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又到周末,我们总是不自觉思念起家的味道。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家的味道熟悉而持久,它像一个定位系统,一头连接着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是少年时代深夜苦

26、读,饥肠辘辘,父亲端出的蛋炒饭;是感冒发烧,头疼鼻塞,母亲熬煮的大米粥;是早起训练,外婆赶在出门前就塞进包里的蟹黄色桂花糖芋苗、赤豆酿元宵、羊肉臊子面、红糖糯米糕,家的味蕾绵密悠长,是最朴素的味道,也最能慰藉人心。 工作多年后,因为总在我们筋疲力尽之余回想起年少时光的点滴,兜兜转转,所以盼望着能找回熟悉的味道。 18.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在汕尾的美食节上, 冬节蛤、 扁食面、 菜茶、 层糕粿、 汕尾薄饼各种美食, 应有尽有。 B.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C.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家,你在家里做什么呢?” D. 老李问:“还没结

27、婚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工作多年后,总在我们筋疲力尽之余回想起年少时光的点滴,兜兜转转,盼望着能找回熟悉的味道。 B. 工作多年后,我们总在筋疲力尽之余回想起年少时光的点滴,兜兜转转,盼望着能找回熟悉的味道。 C. 工作多年后,因为我们总在筋疲力尽之余回想起年少时光的点滴,兜兜转转,所以盼望着能找回熟悉的味道。 D. 工作多年后,因为总在我们筋疲力尽之余回想起年少时光的点滴,兜兜转转,所以盼望着能找回熟悉的味道。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二)语言文字

28、运用(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医认为菊花善清上焦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常喝好处很多。例如, 进入秋冬季,很多人常觉得口舌、鼻咽、皮肤干燥,喝菊花茶具有清热的功效,还能补充水分,对于除秋燥有一定帮助。它还可以护眼和消乏,对于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来说,喝菊花茶能够缓解眼睛疲劳和干涩,与枸杞同服可增强养肝明目的作用;秋冬季容易出现犯困、疲乏、精神不振的情况,而菊花独特的香气能消除人体疲乏,帮助放松身心。( ),特别是低血压患者更应少喝, ,容易使低血压患者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29、 虽然菊花茶对身体有益,但是脾胃虚寒、阳虚体质者尽量少喝,因为性微寒 B. 菊花茶虽然性微寒,脾胃虚塞、阳虚弱体质者尽量少喝,但是对身体有益 C. 菊花茶虽然对身体有益,但是性微寒,脾胃虚寒、阳虚体质者尽量少喝 D. 脾胃虚寒、阳虚体质者尽量少喝菊花茶,虽然它对身体有益,但是性微寒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晋代傅玄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历来被人们推为至理名言。 (2)曾国潘家书记载,曾国藩在京任职期间收到四弟来信,四弟认为

30、京城学者和书整众多,氛围有利于读书学习,希望曾国藩同意其进京习读,作为大哥的曾国藩却回信说“苟能发奋自立,则无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C 条件关系颠倒。 2. D A“彻底改变对竹子的观念认知”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应是不将竹子视为实用的寻常之物,从诗人的眼光来欣赏他们笔下的竹子

31、。B“尽量拉开审美体验的心理距离 ” 错误, 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和材料二第三段可知, 应是保持适当的审美体验的 “心理距离” 。C“情感并不能产生艺术”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可知,艺术所传情感是经过反省的,客观化的情感能够产生艺术。 3.D A、B、C 三项都是距离消失或过近,无法支撑“不即不离”这一审美理论。 “不即不离” 理论是说既不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 4. 首先,通过与时空距离概念比较,提出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这一概念;接着,通过举例和引用,具体阐释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意义;然后分析“心理距离”中存在的“

32、内在矛盾”;最后提出解决“距离的内在矛盾”的方法,以达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境界。 5. 诗词中的月亮与人们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使人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观照和品味月亮, 从而发现月亮中的美和诗意;月球表面的照片则会使人们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消失,容易使人回到现实世界,从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有关月亮的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艺术情景与人们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因而能引发人们的感动与其鸣; 月球表面的照片则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和体会无关, 导致人们与月亮之间的 “心理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欣赏。 6.C A.以偏概全。B.老于“自感寒碜”不准确,且文中说他谈文学是要“使自己的

33、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副市长”。D.“也是对当今项副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的直接批评”过于牵强。 7. B .并不是自豪心理,而是掩饰自己有求于人的一种自尊心理的体现。 8. 找项副市长前:从妻子提出找项副市长解决暖气房子时的心酸无奈,到下定决心找项副市长时遮遮掩掩的羞愧。 找项副市长后:与项副市长谈论文学来掩盖自己有求于人的目的的痛苦矛盾,到最终没有提出请求出门后对着大树倾诉的释怀。 9.(一)老于是圆形人物 既自尊又自卑。物质生活困顿却总开不了口求人;在副市长同学面前大谈文学,显示自己的文学功底,这是他自尊的表现;而谈到房子问题,谈到“利”的时候,会让老于感到自卑。

34、 深爱家人。为了供儿子念大学,老于戒了烟。想到今年是女儿高考的关键一年,他还是打算硬着头皮去找老同学项副市长请求解决两间有暖气的房子,以此来支持女儿。 做事犹豫不决。自认为难以向项副市长开口,为了家人还是决定去求项副市长;打电话给项副市长,但又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见了面又只谈文学,始终没说出房子的事情。 (二)老于是扁形人物 老于从始至终性格变化不大,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 找项副市长前:他为“请求”找了充足的理由,趁同事不在的时候联系项副市长,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找项副市长时: “请求” 的过程中跟老同学项副市长大谈文学, 即使内心焦灼、 痛苦、 矛盾,最终也没有将自己的“请求

35、”说出来,同样是在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出了项副市长家门后:向龙盘槐说出自己的无望、无助的请求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 10. B 11. A 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 12. D “明太祖对他极为赏识并重用,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错误 13. (1)刘基没有答应(太祖的邀请),总制孙炎再次给刘基写信坚持邀请他,刘基才肯出山。 (2)我要选的丞相,确实没有人能超越你,你不要推辞(或“拒绝”)我了。 14.太祖用礼物聘请刘基出山,刘基没有答应。太祖采用刘基的计策大败陈际友谅后赏赐刘基, 刘基没有接受。 太祖希望刘基担任丞相一职, 刘基推辞。 刘基归隐后, 只饮酒下棋,对曾经的功劳从未提及。 参考

36、译文: 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起初对他的父亲说:“你们家祖上就有很高的品德,这个孩子一定会使你们家的门第声名远播的。”元朝至顺年间,刘基考中进士, 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 有清廉正直的名声。 刘基博通经史, 对于书没有不阅览的,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东人物,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一类的人。 等到明太祖攻下金华, 平定了括苍, 听说刘基的名气, 拿礼物来聘用他, 刘基没有答应 (太祖的邀请)。总制孙炎再次给刘基写信坚持邀请他,刘基才肯出山,到任后,献上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非常高兴。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镇,图谋向东进发,局势非常紧张,将

37、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据守,刘基瞪大眼睛不说话。明太祖召他入内,刘基亢奋地说:“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都应该斩首。”明太祖说:“先生有什么计策?刘基说:“敌人骄傲。等到他们深入我地,埋伏兵马拦击他们,很容易。”明太祖采用了他的计策,大败陈友谅。明太祖奖赏刘基,刘基推辞不受。后来,他又请求定立法制,来阻止滥杀无辜。明太祖正要对人施刑,刘基问为什么,明太祖把梦中的情景告诉他。刘基说:“这是得到土地和人民的征兆, 应该停止刑罚来等待。 ” 过了三天, 海宁投降了。 太祖高兴, 把囚犯全交给刘基放了。不久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起初,明太祖因为某事责怪丞相李善长,刘基说:“李善长是有功勋

38、的老臣,能够协调诸将的关系。”明太祖说:“这人多次要陷害你,你却替他说话?我要让你做丞相。”刘基叩首说: “换丞相就比如换柱子, 必须用大木头才行, 如果捆束小木头做柱子, 房子将会倾覆的。 ”等到李善长被罢免, 太祖打算让杨宪做丞相 杨宪一向和刘基交好, 刘基却极力说不行, 他说:“杨宪有丞相的才能却没有丞相的器量,做宰相的人,处事须心平如水,把义理作为权衡的标准,而自己的好恶不参与其中,杨宪却不是这样。”皇帝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这个人大概比杨宪还要偏颇浅薄。”太祖于是说道:“我要选的丞相,确实没有人能超越你,你不要推辞我了。”刘基谢绝说:“我没有那种处理繁杂事务的耐心,皇上不用担心世

39、间没有人才,但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后来,杨宪和汪广洋为官方面都很失败。 洪武三年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任命刘基为开国朗运守正文臣,封爵为诚意伯。 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 刘基铺佐朱元璋平定天下, 朴事如神。 到此时回到山林隐居,只是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八年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15.A “诗人认为与诸君别离,友情虽深,但不久肯定会相互遗忘”错误。首联中“诸侯相见肯相忘”,“肯”应理解为“哪肯,怎么会”,所以应该是怎么会相互遗忘。 16.拟人; 暮蝉声声犹如在催促着友人赶紧离去, 形象生动地抒发了诗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 借代;“浮蚁”原指酒面上漂浮的泡沫,此处

40、代指酒;把酒话别,酒入愁肠,抒发了离别的愁苦之情。 借物抒情; 诗人借暮蝉、酒(浮蚁)等意象,暮蝉催别,酒入愁肠,抒发了离别的愁苦之情。 比喻;“浮蚁”即“浮糟如蚁”,把酒面上浓密的泡沫比作细蚁,形象地写出了泡沫的细密状态,从而衬托出离愁的浓郁。 17. .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18.A 原文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和选项 A 的用法一致。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C.表示思维的跳跃或话题的转换。D.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19. B 20. 比喻。 把“家的味道”比喻成“定位系统”。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中食物如同定位

41、系统一般, 联系着在外的游子和故乡。 不管离家有多远,游子都能循着家中食物的味道找到回家的路。 21. C 22. 菊花茶有益健康 它可以清热除燥 因菊花有降压作用 23.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题。 材料部分由两则引语式材料组成。 材料一引用傅玄的名言表明环境会对人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强调的是客观环境的重要性。 材料二引用曾国藩的话表明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大。如果主观能动性强,即使是在荒凉野地、喧杂闹事区也可以读书,担柴、放猪都可以读书;如果主观能动性不强,即便是清净乡野、神仙居所也无法读书,所以要读书不需过分地选择地点和时间。这里强调的是主观因素的重要性。 这两则材料都在阐述“环境”与“人”的关系,材料一强调外因客观环境,材料二强调内因主观能动性,如果主观能动性强,再加上好的外在环境,有所成就更是必然的了。以上角度都可以作为写作立意的切入口。 引导语部分没有限定文体,但要阐述感悟与思考,选择议论文较为合适。 写作前先确定文章观点:环境造人,可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好环境与坏环境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然后明确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造就更好的人才。最后联系当下,再次强调优良的环境在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立意:立意: 1.环境会对人产生影响 2.人的主观内因是发展的决定因素 3.内因与外因齐飞,未来为锦绣之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