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7194 上传时间:2022-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烟台市山东省烟台市 2021-2022 学年度高二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学年度高二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令词是宋初文学的主要代表,这一时期也是词史的一个辉煌时期,二晏词独占其鳌头。晏殊,以神童召试,声震朝野,官至宰相,现存珠玉词一卷,收词 134 首。晏几道,晏殊幼子,出身贵胄,但家道中落,一生仕途坎坷,集为小山词,收作品 260 余首。 从作品的题材看,二晏词所表现的内容可以归为两大类:一是对自然、人类社会充满生命力现象的

2、讴歌、叹咏,一是对压抑、摧残生命生存发展的暴力的鞭笞。痴情与惆怅构成二晏词的基调,形成贯串二晏词整体的情感纽带与不解情结。 珠玉词中直接以情爱、相思为内容的有 80 余首,占全集的大半,而小山词几乎篇篇咏情。对深沉、热烈、酣畅、哀婉的情爱的歌咏,构成二晏词檀板惊天般的绝响。 如: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玉楼春)“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沾了双罗袖。”(晏几道点绛唇)词中对情爱追求的表现已近直白。 二晏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封建制度已高度完善的北宋。以集权为主要特征的专制制度与以轻个性、重群体、重君主意志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文化

3、心态相结合,必然对人的“自然性”、人的基本需求乃至整个人的自由意志大加杀伐,使活生生的人成为空存“理想”躯壳的任凭统治者支使与宰割的奴隶与工具。这种土壤产生的文学,提倡的是“文死谏”“武死战”“烈女贞妇”式的为统治者殉葬的作品,如始终在封建文坛占统治地位的宣扬封建道德的注经散文。然而,人的基本要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本质愿望是不可压制的。在正统诗文之外,作为“诗之余”的词作,成了真实人情人性的宣泄之地。身处宰相地位的晏殊把自己隐匿于心灵深处的对正常人性自由发展的渴望,寄托于对纯真爱情的吟咏里。而身处“下九流”的晏几道,则更是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于对体现了真实人性的自然形态的歌伎舞女的吟诵中。这

4、种现象,不仅在晏氏父子,在苏轼、范仲淹、辛弃疾等以豪放格调为主体的词作家的作品中也同样如此,一直沿袭到元、明、清的整个文坛。 惆怅感,是二晏词作表现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他们的词作,不仅仅直接对惆怅之人、惆怅之事加以描绘,而且几乎在一切自然景物、人生世事的描绘里都深深隐藏着、渗透出浓郁的惆怅情调,这种惆怅,主要表现在对无限时空条件下人生有限的叹喟与纯真理想破灭于残酷现实生活的悲哀两个方面。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晏几道鹧鸪天)这种惆怅

5、感一方面源于那个年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包括人类自身)缺乏科学的理性的分析,但更重要的来源,是对纯真理想破灭于残酷现实生活后的失望。 (摘编自黄南跨越时空的不解情结二晏词“痴情、惆怅”意绪论) 材料二: 我们且看二位是如何表达愁绪的。比如大晏的踏莎行: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主题是写离愁和思念,词中的人物处于一种静思默想的愁绪中。而小晏写离愁和相思就与此不同,如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

6、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和上面大晏的词相比,充分显示了词人灵魂的冲动。 由于感情的驱使,小晏有一部分词作近于直说,明白如话。如:“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生查子)他沉吟自语,仿佛在诉说他心灵的隐秘;他喁喁细说,又似吐露他诚挚的情意。故冯熙称赞他“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再看大晏的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始终在一个水平线上微微地波动。远山、绿波、斜阳、人面一切都是静静的、缓缓的、默默的,造成一个静谧的世界,带给我们一种宁静的、浑厚的美感。而小晏的蝶

7、恋花,短短的词中竟有四层转折:寻梦,觉思,书情,倚弦。梦中寻人,却寻不到;觉来惆怅,比梦更甚;以书寄情,鱼雁难传;倚弦而歌,琴弦竟破。这一连串的动作,都体现了主人公思念情人的急切和烦躁。 (摘编自杨慧小议二晏词风的差异,李王章二晏词艺术风格的同中之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晏殊和晏几道父子凭借着颇为可观的词作数量,奠定了自身在宋初文学中的代表地位,也因之铸就了词史上一个辉煌时期。 B.对情爱的真切描绘与酣畅表达,寄寓着对人性自由发展的强烈呼唤,体现了二晏词与屈原、李白等的浪漫主义风格一脉相承。 C.受宰相身份地位的限制,晏殊将真实人情人性的宣泄寄托于

8、对纯真爱情的吟咏里,以期改变注经散文在当时文坛的统治地位。 D.二晏词的“痴情”基调与封建专制对人性的压制有关,其“惆怅”基调则主要源于对纯真理想破灭于残酷现实生活后的失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无论是对充满生命力现象的讴歌和咏叹,还是对摧残生命生存发展暴力的批判和鞭笞,都承载着二晏词对现实的深刻观照。 B.二晏词所发出的对人性自由发展的呼号,不但催生了宋代苏轼等人豪放词的词风,也对元、明、清整个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C.二晏词中对真挚情感充满生命热力的描绘,在表现人类正常情感需求的同时,也暗含了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扼杀人性的反抗。 D.与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

9、烟水路直抒相思之苦相较,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则站在理性高度抒发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3.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与晏几道词风不相吻合的一项是(3 分) A.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B.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D.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5.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简要概括二晏词风的不同之处。(6 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论王石头的重要性和非重要性 非鱼 坐在我面

10、前的是王石头。 “不死了?” “没法死。” 我并不知道她到底叫什么,她没有说,我没有问。王石头这个名字,是我在心里给她取的。原因很简单,她坐下来的时候,土灰色的羽绒服随着身体的松懈,在沙发上摊成一堆,就像一块圆滚滚的石头。 被我叫做王石头的女人,用力擤了一把鼻涕,另一只手去兜里掏纸,没有。我赶紧递过去一张,她擦了擦手,又狠狠地揉了揉鼻子,把肉呼呼的鼻头揉得通红。 “死都没法死,我憋屈。” 我在一家自媒体公司工作,说起来是记者,其实就是接听电话,解答投诉,找点小道消息,甚至遇到像王石头这样的,做一个蹩脚的心灵按摩师。 谁的头顶都是一会儿蓝天,一会儿乌云的,我还一肚子憋屈呢。之前王石头不停地给我打

11、电话,说活不成了,要跳楼,要上吊,要吃老鼠药。每次,我都苦口婆心劝她,给她找出一万种活下去的理由,说得脑袋缺氧。但过一段,她又会打来电话,我一接,她就不由分说地哭起来: “这回我是真真活不成了,你别劝我,我现在就吃安眠药。” 最后一次打来电话时,我刚被头儿训过。原因是我提出要调部门,我受够了每天的鸡毛蒜皮,我不像是在媒体上班,更像是一个居委会大妈。头儿说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做不好,到哪儿都是一堆废柴,说得我满腔怒火,又无处发泄。正好,王石头打来电话,说她不得不死。 “要死就赶紧。跳楼,上吊,卧轨,吃老鼠药、安眠药,点煤气,抹脖子,哪种方法都行。”我恶狠狠地说。 王石头大概没想到我会这么回

12、答,她愣了一下,喉咙里发出不停嗳气的声音。“报警找 110,死不了伤了找 120。”我不由分说挂了电话。 过了几天,头儿说有人找我。在会客室,我见到了王石头。 她一开口说话,我就知道是她,一个多少次要死而没死的女人。 我说:“要死肯定有死的理由,为啥?” 王石头说:“日子过不下去了,哪条路都堵死了。” 所有的路都是由一条路引出来的。起头是她得了癌症,还好发现得早,没有扩散,做了手术就好了。可她所在的单位找了个借口,把她开除了,她就没工作了。丢了工作,她天天在家穿着睡衣,脸也不洗,愁眉苦脸,老公看了心烦,回家就发脾气。闺女让她检查作业,她心不在焉,总是弄错,闺女也嫌弃她。她更是心懒,屋子也不收拾

13、,到后来,饭也做得七生八熟,老公开始跟她吵,摔东西,甚至动手打她。于是,她开始一次次地想一死了之,最后却变成了以死相逼。 最后一次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是老公在外面几天不回家,一回来又打了她。她真的想死,割腕,就死在家里,要让家里变成一片血海,让老公一进门就害怕。念着我以前对她的好,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对她不厌其烦的安慰,她想给我说一声谢谢。谁知我劈头盖脸一顿吼,反倒让她不知所措。 我的脸红了一下。“真抱歉,我那天心情不好。”我说。 她说:“也就是那天,我愣怔了好半天,这世上竟然没有一个人关心我的死活,我死了又有啥意思?” “这是你不死的说法?”“不是。是我闺女的辫子。” 那天上午,她一直坐在屋里想死

14、不死,咋个死法,饭也没做。闺女跟她爸买了凉皮和烧饼,在客厅吃着,说下午要排练节目,老师让统一梳新疆辫子。她老公说不会梳,闺女饭也不吃了,抽抽搭搭地哭。听见闺女哭,她心烦,冲闺女吆喝:“别嚎了,我给你梳。” 想到马上要死了,也许这是最后一次给闺女梳辫子,她的心还是疼得不行。一根根辫子编得很认真,编到最后泪都滴到闺女头上了,但闺女没发现。 辫子编好了,闺女照照镜子,转了一圈,让满头的小辫子飞起来,开心地说: “妈,你手真巧,编得真好看。”说着搂着她脖子,在脸上亲了一口:“妈,我以后每天都要编这种辫子。” 呼啦一声,好不容易堆积起来的石头块垒全塌了。她叹口气:“还真死不成了,死了谁给闺女编辫子?”

15、“就是,起码你编的辫子好看,你闺女离不了你。”“可我还是憋屈啊。” “谁不憋屈?要是憋屈都去死,那世界上人早都死绝了。”“唉也是啊。” 王石头临走的时候从包里掏出一个塑料袋,塞给我,脸憋得通红,说:“这是我腌的泡菜,你尝尝。” 我接了,她临出门的时候,我问她:“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她说:“我叫祝红梅。” 我笑着说:“嗯,比王石头好听。” 她瞪大眼:“王石头是谁?” (选自海燕2017 年第 5 期) 文本二: 小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必须在一两千字内完成全部表述。非鱼的小小说常采用开放式结构。所谓开放式结构,就是结构方式具有随意性、偶然性、间断性,没有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由一些片段搭建出简单的

16、故事情节,来表现人物和主题。 (王海椿常态和变态之间的书写姿态评非鱼小小说新作)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王石头” 是我与主人公见面时在心里给她起的名字, 体现了我对其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和性格特点的形象认知。 B.小说开头,面对我的质问,“没法死”三个字展现了王石头想死但又不知以何种方式去结束自己生命的纠结心理。 C.“呼啦一声,好不容易堆积起来的石头块垒全塌了”,这里的“石头块垒”喻指的是王石头一心向死的决绝之心。 D.直到结尾,作者才将主人公的真实姓名“祝红梅”呈现给读者,意在表现主人公历经周折之后,终于找回了自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17、,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论”字用在小说题目中别致而新颖,表明王石头对于自身从“非重要性”到“重要性”的认知转换是通过二人对话的形式来完成的。 B.小说开头部分交代我对自己工作状态的不满,为下文遭受领导训斥继而将怒火转嫁到王石头身上作了铺垫,使故事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C.先前“苦口婆心劝她”,后来“劈头盖脸一顿吼”,这两种对待王石头截然不同的态度,有效制造出矛盾冲突,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D. “我” 是王石头的遭遇的见证者, 也是千万个同样面对种种不如意的 “王石头”中的一员;由“我”讲故事更能突显小说的现实意义。 8.王石头的“重要性”和“非重要性”分别指什么?(4 分) 9.请结

18、合文本二,简要分析文本一的“开放式结构”是如何体现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温峤闻建康不守, 号恸。 庾亮至寻阳, 宣太后诏, 以峤为骠骑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峤曰:“今日当以灭贼为急,未有功而先拜官,将何以示天下!”遂不受。峤素重亮,亮虽奔败,峤愈推奉之,分兵给亮。 庾亮、温峤将起兵讨苏峻,而道路断绝,不知建康声闻。会南阳范汪至寻阳,言:“峻政令不一,灭亡已兆,朝廷有倒悬之急,宜时进讨。”峤深纳之。亮辟汪参护军事。 亮、峤互相推为盟主,峤从弟充

19、曰:“陶征西位重兵强,宜共推之。”峤乃遣督护王愆期诣荆州,邀陶与之同赴国难。侃犹以不豫顾命为恨,答曰:“吾疆场外将,不敢越局。”峤屡说,不能回;乃顺侃意,遣使谓之曰:“仁公且守,仆当先下。”使者去已二日,平南参军荥阳毛宝别使还,闻之,说峤曰:“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之。师克在和,不宜异同。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为携贰邪!宜急追信改书,言必应俱进;若不及前信,当更遣使。”峤意悟,即追使者,改书。侃果许之,遣督护龚登帅兵诣峤,峤有众七千,于是列上尚书,陈祖约、苏峻罪状,移告征镇,洒泣登舟。 陶侃复追龚登还。 峤遗侃书曰: “夫军有进而无退, 可增而不可减, 近已移檄远近。诸郡军并在路次仁公今召

20、军还疑惑远近成败之由将在于此。仆才轻任重,实凭仁公笃爱,远禀成规。恐或者不达高旨,将谓仁公缓于讨贼,此声难追。仆与仁公并受方岳之任,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一旦有急,亦望仁公悉众见救,况社稷之难乎!今约、峻凶逆无道,痛感天地,人心齐一,咸皆切齿。今之进讨,若以石投卵耳;苟复召兵还,是为败于几成也。愿深察所陈!”侃深感悟,即戎服登舟,昼夜兼道而进。 五月,陶侃帅众至寻阳。议者咸谓侃欲诛庾亮以谢天下;亮甚惧,用温峤计,诣侃拜谢。侃惊,止之曰:“庾元规乃拜陶士行邪!”亮引咎自责,风止可观,侃不觉释然,曰:“君侯修石头以拟老子,今日反见求邪!”即与之谈宴终日,遂与亮、峤同趣建康。戎卒四万,旌旗

21、七百余里,钲鼓之声,震于远近。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10. 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分 ) A.诸郡军并在路次/仁公今召军还/疑惑远近/成败之由将/在于此 B.诸郡军并在路次/仁公今召军还/疑惑远近/成败之由/将在于此 C.诸郡军并在/路次仁公/今召军还疑惑/远近成败之由将/在于此 D.诸郡军并在/路次仁公/今召军还疑惑/远近成败之由/将在于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顾命,帝王临终前的遗诏;受帝王临终嘱托担当治国重任的大臣,则称为顾命大臣。 B.移檄,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并称,

22、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文中指发布文告晓示。 C.方岳,四方山岳;传说尧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用以称任专一方之重臣。 D.钲鼓,钲和鼓,古代行军时用的两种乐器,敲钲表前进,击鼓表停止;并称以言兵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温峤一心报国,不尚名利。建康沦陷,温峤闻之痛哭;面对朝廷授官,他以无功拜官无法面对天下人为由谢绝;后来与庾亮等人谋划讨伐苏峻。 B.温峤胸怀大局,团结同僚。庾亮兵败,温峤并未冷落他,而是对他愈发推奉;陶侃心怀不满不肯出兵,温峤并未轻易放弃,仍然多次进行劝导。 C.温峤善于纳言,勇于改错。面对毛宝的正确意见,温峤认识到对待陶

23、侃策略上的失误,马上另派使者,重写书信内容,陶侃见信后果然答应出兵。 D.温峤化解矛盾,共同对敌。陶侃和庾亮有嫌怨,温峤为庾亮出谋,让其主动向陶侃道歉,陶侃深受感动,尽释前嫌;三人同心同德,戮力平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峻政令不一,灭亡已兆,朝廷有倒悬之急,宜时进讨。(4 分) 师克在和,不宜异同。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为携贰邪!(4 分) 14.温峤是以哪些理由来劝止陶侃撤军的?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李峤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

24、。 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华。 【注】李峤(645714):曾三度拜相,晚年因被追究韦后之乱时“身为宰相,不能匡正”的罪责而被贬地方。梁台:南朝梁的禁城,代指宫城。白水: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后用作誓词,表示信守不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晚景”实指傍晚之景,也暗含诗人晚年之景,“怅然”二字统摄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颈联以“晚霞”对“寒露”,对仗工整,露水清寒,晚霞绚烂,别有韵味,情感深沉。 C.“长歌白水曲”简单几笔描画出诗人池畔放歌的画面,表现了作者通达不羁的性格。

25、 D.“绿池华”描绘清丽之景,“空”字与首句“悲”字相照应,刻画出诗人的独特心境。 16.请结合全诗,概述作者“怅然”的具体内涵。(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从后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例得出了“ , ”的历史教训,二者所寓道理相同。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通过“ , ”两句,高度评价了离骚以小见大、以近知远的行文特点。 在 左 传 襄 公 三 年 中 , 作 者 借 用 源 于 尚 书 洪 范 中 的“ , ”两句,称赞祁奚为国举贤、不偏私结党的公

26、道行为。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在我所见过的云南的瀑布当中,比较著名的是腾冲瀑布和石林附近的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大跌水”或“大叠水”的路南瀑布。大约二十年前,我曾按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路线到腾冲瀑布它在气势和规模上大约仅次于贵州黄果树大瀑布去探胜。我对于腾冲瀑布的第一个印象是:它虽然没有黄果树大瀑布那雄伟和气吞山河的气势,却有着远非后者所能及的幽境。当我循着瀑布上游大盈江,从一条茂密树木遮蔽下的曲折小路中走到瀑布跟前的时候,正是阳光灿烂的中午。在我面前出现了

27、一片色彩缤纷的景象:大盈江从几十米高空轰然而坠,一种震撼大地的力量,使得我们处身其间的崖壁和密林都在微微震颤;在阳光下,瀑布前出现了许多道彩虹,它们随着你站立的角度的不同而改变着方位。这些彩虹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瀑布强大的冲激力量造成了弥漫在空中的小水珠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而引起的。 18.下列有关文中标点符号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两处引号作用一致,均表特定称谓。 B.处双破折号可换成括号而不影响表意。 C.处的冒号,起到的是提示下文的作用。 D.处的分号使用不恰当,应该改为句号。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些彩虹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瀑布强

28、大的冲激力量造成的弥漫在空中的小水珠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 B.这些彩虹形成的原因,是瀑布强大的冲激力量造成了弥漫在空中的小水珠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 C.这些彩虹,是由于瀑布强大的冲激力量造成的弥漫在空中的小水珠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而形成的。 D.这些彩虹,是由于瀑布强大的冲激力量造成了弥漫在空中的小水珠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而引起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中午,我循着瀑布上游大盈江,走到瀑布跟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与普通食品相比, ,

29、所以购买之后应当尽早食用。有些临期食品即使是在保质期内,其质量也会随着存放和流通过程中外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降低,这就对临期食品的质量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监管部门应督促商家设立专门的临期食品销售区,并在促销的临期食品上 ,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安心。然而,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因此,应尽快制定出台更加科学、统一的国家标准,给临期食品加上更精确的“倒计时”;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大常态化检查力度,严禁商家随意篡改生产日期;另外,还要制定临期食品回收、交易标准,认真审核临期食品商店的资质和进货渠道,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经营。( ),要加大处罚力度。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30、是(3 分) A.对不法商家隐瞒临期食品信息、甚至恣意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 B.对不法商家恣意销售过期食品、甚至隐瞒临期食品信息的现象 C.对隐瞒临期食品信息、甚至恣意销售过期食品的不法商家 D.对恣意销售过期食品、甚至隐瞒临期食品信息的不法商家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日,大学毕业去养猪、名校毕业生为 50 万年薪去当保姆等新闻事件,频频引发大众讨论。有人认为:“养猪并不卑贱,将养猪作为职业目标也不应该被嘲笑。”

31、也有人认为:“寒窗苦读数十载,结果因高薪去养猪而不管专业是否对口,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有人问:“如果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都一窝蜂地去养猪,当保姆,做网红,那谁来突破技术难题?谁来推动社会进步?” 大学生职业选择已成为大众关心的焦点,你对“高学低就”现象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回应社会舆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3 分)D(A 凭借词作数量奠定地位、铸就辉煌的理解不准确;B“体现

32、了二晏词与屈原、李白等的浪漫主义风格一脉相承”错;C“以期改变注经散文在当时文坛的统治地位”错。) 2.(3 分)B(“催生了宋代苏轼等人豪放词的词风”错。) 3.(3 分)C 4.(4 分)首先简要介绍二晏的人生境遇及词作情况,(1 分)接着总体概括二晏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1 分)然后分别分析二晏作品“痴情”“惆怅”的特点及形成原因。(2 分) 5.(6 分)在情感基调上,大晏宁静浑厚,小晏张扬热烈;在表达方式上,大晏借景(物)抒情,小晏直抒胸臆;在语言特点上,大晏含蓄蕴藉,小晏直白如话;在行文节奏上,大晏平和舒缓,小晏跌宕顿挫。(每个要点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意

33、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3 分)B(“想死但又不知以何种方式去结束自己生命的纠结心理”错。) 7.(3 分)A(小说以“论王石头的重要性和非重要性”为题,意在体现作者对于人的生存价值的自我认同这一命题的深入思考。) 8.(4 分)“重要性”是指王石头因女儿的需要、像“我”一样陌生人的关心而重获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尊严;(2 分)“非重要性”是指疾患的困扰、单位的无情、丈夫的冷漠暴力让王石头感到生活的无奈、生存的艰难与生命的无趣。(2 分) 9.(6 分)小说开头直入情境,结尾戛然而止,正文部分

34、通过“我”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来随时组织情节,兴之所往,笔之所至,体现了小说的随意性;苦口婆心劝说却加剧了王石头的求死之心,劈头盖脸的责骂、闺女不经意间的赞美竟打消了王石头的向死之意,这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件体现了小说的偶然性;小说打破了正常有序的时间链条,不追求情节的连贯、完整,碎片化情节极具跳跃性,体现了小说的间断性。(每个要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3 分)B 11.(3 分)D(敲钲表停止,击鼓表前进。) 1

35、2.(3 分)C(“另派使者”与原文不符。) 13.(8 分)(4 分)苏峻政令不统一(或:混乱),灭亡已经显露征兆,朝廷到了非常困难危急的时刻,应该及时进攻讨伐。(注意“一”“兆”“倒悬”“时”的翻译。) (4 分)军队取胜在于和睦同心,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可疑之处,尚且应该对外表现出无所察觉,更何况是自己显露有二心呢!(注意“和”“异同”“觉”“携贰”的翻译。) 14.(3 分)撤军会扰乱军心,致使兵败;撤军会损害陶侃名声,难以弥补;撤军会伤害二人的深厚情义,影响社稷安危;撤军有违民意,会丧失优势,势必功败垂成。(每个要点 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36、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3 分)C(“表现了作者通达不羁的性格”错。) 16.(6 分)年高岁暮,客居他乡,远离朝廷,望而不得,为自身所处孤寂境遇而怅然;(2 分)秋意甚浓,夕阳西照,以山桂花开衬梧桐叶落,以绚烂晚霞衬寒凉清露,为眼中所见萧瑟秋景而怅然;(2 分)对水长歌,信念不改,绿池清丽,空荡无依,为满腔抱负无从施展而怅然。(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6 分)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无偏无党 王道荡荡(每句 1 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

37、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18.(3 分)D 19.(3 分)C 20.(5 分)原句以“阳光灿烂”修饰“中午”,并置于句末,强调了中午的天气特点,能够更好地为后文出现色彩缤纷的景象作铺垫。(2 分)原句描述“从一条茂密树木遮蔽下的曲折小路中”走出,可以照应上文强调的腾冲瀑布所处环境的幽静,进而更好地凸显瀑布给人带来的震撼之感。(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 21.(3 分)C 22.(6 分)(答案示例)临期食品的安全期限较短(2 分)明确标注具体的保质时间(或:向消费者作出明确

38、提示)(2 分)对于临期食品的界定(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表达准确、协调,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60 分)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命题点密】【命题点密】 材料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倡导青年在进行个人职业选择时应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表达,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增强思维表达的严密性和深刻性。 【写作指津】【写作指津】 此次写作具有任务驱动特征,要求学生针对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即阐述大学毕业去养猪、50 万年薪的名校保姆等新闻事件所引发的人们对“高学低就”这一现象的看

39、法。关于“高学低就”,材料中已给出社会舆论中的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赞成“高学低就”,第二、三种观点是反对“高学低就”。根据写作要求,学生需要表达出自己赞成或反对的观点。具体来看: 观点一:有人认为“高学低就”并不卑贱,这是肯定个性化职业选择,肯定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因为社会是开放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择业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 观点二:从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角度看,有人认为寒窗苦读后的择业,不应只看薪水,不应功利化,要人尽其才,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对所受教育的尊重。 观点三:有人认为一味地“高学低就”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会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进步,这体现了忧患意识。 写作时,

40、可以针对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进行阐发,也可以针对某一种观点进行辨证地分析,在肯定自己观点的同时使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如果学生针对材料外的其他观点进行阐发,只要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表达合理,也是可以的。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材料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要考虑到社会影响,尤其是消极影响,因此不能盲目倡导“高学低就”。 2.材料体现了鲜明的思辨性。“高学低就”,本质上是对“学历和职业”进行辨证思考。可以肯定个性选择和个人价值,但个性选择和个人价值的真正实现,是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3.文章必须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从审题到构思到论证,学生都应学会厘清关系,清晰思维架构,实现良好表达,合理运用递进、对立、并列或互补、总分总(总分、分总)、因果等逻辑关系。 4.鼓励创新写作,如文体创新(写演讲稿、书信等),鼓励驳论文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