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教案(2022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7121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教案(2022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教案(2022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教案(2022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教案(2022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教案(2022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 1. 1. 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大搜索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运用分区域调查的方法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 2.能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 3.能根据调查记录校园生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对调查校园生物多样性的浓厚兴趣。 2.能够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 3.在调查过程中能够珍爱生命,尊重事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存的生物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分区域调查的方法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 难点根据实际需

2、要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 【教学准备】 学生放大镜、照相设备、小铲子、记录本、笔等观察记录材料和工具。 教师有关校园生物的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本课教材上各种生物的图片。 )大家认识这些生物吗?(预设:喜鹊、蝗虫、蚊子、麻雀、蜻蜓、蝴蝶、狗尾草、瓢虫、蟋蟀、蚯蚓、苍蝇、燕子、蚜虫、蚂蚁、梧桐树。 )看完了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感受?(预设: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 ) 2.谈话:生物种类繁多说明生物具有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的丰富性,包括物种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作为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 生物的多样性有哪些表现?与我们有哪

3、些联系?对它的研究有何意义?本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3.过渡: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种类繁多,我们不可能进行全方位的探究。而我们所处的校园也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我们可以从校园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小见大。大家知道校园里有多2 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吗?(预设:不知道。)想要了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我们应该怎么做?(预设:做一些观察和记录来统计生物种类。 ) 4.揭题: 为了更详尽地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 我们今天就要进行一次校园生物大搜索。(板书:校园生物大搜索)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校园(或田野)中常见的不同生物的图片,激发学生探索校园生物的兴趣,同时将问题聚焦到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校园,

4、引发学生对校园生物多样性的关注,顺势揭示了本课研究的主题。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我们知道的校园生物 1.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图片中的生物在校园里都有吗?(预设:有的有,有的没有。 )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校园中见过的或可能在校园中生活的生物,将它们的名称写在活动帮助卡中。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激活学生关于校园生物种类的已有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的实地调查活动奠定基础。 探索二:校园生物的多样性 1.过渡:校园里有这么多生物,怎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它们呢?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

5、内生物的种类数目。让我们也像科学家那样,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吧! 2.提问:学校这么大,怎样才能尽量全面地调查呢?(预设:将学校分成几个小区域,然后分组进行调查。 ) 3.活动:出示校园平面图,根据生态环境的不同,将校园分成几个小区域,分配各小组负责调查的区域。 调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了解、考察的科学研究方法,通常有实地考察、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 生态环境: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 4.布置任务: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客观、有效地进行调查呢?(教学提示:出示教材 P22 调查活动方案。 )请大家参照教材上的调查活动方案,

6、分组制订各自小组的调查方案。 5.提问:我们只需要观察地面上的生物吗?(预设:不仅要观察地面上的生物,还要观察水域、土壤中的生物。)调查动物时,我们只需要调查能被找到的动物吗?(预设:还要根据动物生活的痕迹如脚印、 粪便、 毛发等, 推测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或躲藏起来的动物, 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客观性。 ) 3 6.布置任务:我们调查到的生物要如何记录呢?(教学提示:出示调查记录表,引导学生阅读。 )请大家参照此记录表,组内共同设计各自需要的调查记录表。 7.活动:出示活动帮助卡,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区域调查。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以及对校园生物的大搜索,大家学会了制订调查

7、方案和分区域调查,发现了校园里许许多多的动植物,并由此了解到我们周围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2.拓展:在搜索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进行了详尽的记录,对于校园中那些我们不知道名称的动植物, 大家课后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或查阅.中国植物志 和.中国动物志 等相关资料进行了解。 【教学后记】 2.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2.知道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二歧分类法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 2.能通过制作生物分布图呈现调查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2

8、.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他人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愿意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校园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调查记录表制作生物分布图呈现调查结果。 难点用二歧分类法分类,理解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校园生物调查记录表、校园平面图、直尺、彩色笔、记号笔、A4 纸、学生活动手册。 4 教师教学课件、校园生物统计表(班级记录表) 。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一次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 (教学提示:出示学生上节课活动过程的图片。 )

9、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自己的收获?(预设:我们组发现 A 区域共有 10 种植物和 6 种动物,它们分别是;我们组在 B 区域发现了一些不知名的植物,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它们其实是) 2.揭题:听完大家的介绍,我们大概知道了学校某个区域的生物种类及数量,那么校园中到底有多少种生物?不同区域中生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让我们通过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来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板书: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设计意图简单回顾上节课的调查活动, 利用问题聚焦,引导学生关注在校园不同区域生活的生物种类及数量的不同,思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交流、

10、汇总校园生物调查结果 1.过渡: 校园里的生物多种多样, 但到底有多少种生物呢?还需要大家把调查结果统计起来。 2.提问:对不知名的小动物,我们应该怎样统计呢?(预设:可以详细描述它的样子或粘贴它的照片,并注明是在哪里找到的。 )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交流调查结果,完成活动帮助卡并将结果汇总到班级记录表。 4.小结: 通过大家的汇总交流, 我们发现校园中的生物有 42 种, 其中植物 28 种, 有梧桐树、樟树、红花檵(j)木、玉兰、毛毯草等;动物 14 种,有麻雀、蚂蚁、蜻蜓、蜗牛等,它们分别生活在树上、地面上、草丛中。 探索二:利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 1.过渡:通过汇总,我们发现搜

11、索到的植物数量非常庞大,此时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整理我们的调查结果。分类就是一种有效的整理信息的方式。 2.提问:我们怎么对搜索到的植物进行分类呢?(预设:可以根据茎的不同,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可以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把植物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3.讲解: 有一种分类方法叫作二歧分类法,也称为拉马克式二歧分类法, 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 最早应用于植物分类, 现已普遍运用。 二歧分类法是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确定一个标准,将这些事物分为两类,在每一类事物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利用二歧分类法对各组搜索到

12、的植物进行分类。 5.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运用二歧分类法帮助我们整理、归纳信息。 5 探索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提问: (教学提示:出示校园生物统计表。 )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不同区域中生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呢?(预设:种类和数量不同。 )统计表能直观地告诉我们吗? (预设: 不能。 ) 我们怎样才能把调查的生物种类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展示出来呢? (预设: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集中、清晰地展示。 ) 2.讨论:如果要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你们认为怎样标记可以更清晰地展示生物的分布情况呢?(预设:可采用编号的方法;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边,并用箭头

13、指出它所在的位置;) 3.补充:大家的建议都很不错,可以只标注生物名称,也可以在呈现生物种类的同时,标注出该区域内生物的多少。无论用什么方式,我们都应努力做到直观、全面。 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共同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 三、拓展与小结 1.提问: 我们的调查结果展示了校园里全部的植物和动物吗?它们会不会发生变化? (预设:可能还有遗漏,因为季节原因,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会发生改变。 ) 2.补充:四季交替,校园里的生物种类及数量会发生变化。如果大家长期调查,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3.布置任务:学校里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植物,课后请大家查阅相关资料,给校园里的植物挂牌,并制作校园生物小报。 【教

14、学后记】 3 3. .形形色色的植物形形色色的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植物后代与亲代存在着相同与不同。 2.知道亲代与后代相似的现象叫作遗传。 3.知道亲代与后代间及后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作变异。 4.知道变异使得植物多种多样。 6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发现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2.能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孟德尔及其关于遗传变异的研究。 科学态度目标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描述植物亲代与后代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遗传变异现象。 难点观察、比较同一种

15、植物特征的差异,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学生具有后代与亲代关系的植物(或植物标本、图片) 、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孟德尔及其遗传变异研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 (教学提示:出示各种各样的植物图片。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光植物就有几十万种,有用种子繁殖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也有不用种子繁殖的蕨类、苔藓、藻类植物。 2.提问: (教学提示: 出示校园中两棵香樟的照片以及同一花坛中同种植物不同植株上的两朵花。 )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态各异,那么同种植物中的不同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吗?(预设:有很多相同的特征,但也有细微的差异;花的形状、结构相同,但颜色有所不同。 )

16、 3.揭题: 如果是同一“家庭”的植物, 会完全相同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形形色色的植物。(板书:形形色色的植物) 设计意图采用师生交流的方式,从各种各样的植物过渡到学生比较了解的校园植物,再从形形色色的植物过渡到同种植物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由此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后代和亲代之间的异同,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1.讲解:植物成熟后结出种子,种子又发育长成新的植物。提供种子的植物是亲代,由种子发育长成的新植物是后代。对于无性繁殖的植物,提供根、茎、叶等器官的植物是亲代,由这些器官发育出的新植物是后代。 2.介绍: (教学提示:分组出示木槿花、桑叶、松

17、树枝条、香樟叶等植物亲代和后代的标本或图片。 )这些植物分别来自一组组“家庭”,即其中一株(后代)是由另一株(亲代)结出的种子7 培育来的。接下来,我们来尝试比较这些植物后代与亲代间的异同。 3.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观察和比较呢?(预设:花的形状、颜色,花瓣的形状、数量,花蕊的形状、数量等;叶的颜色、大小、形状、叶缘、叶脉等。 ) 4.布置任务:分发植物标本(或图片) ,指导学生分组观察、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5.讲解:植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 6.提问:结合观察记录,说一说你们观察的植物

18、后代遗传了亲代的哪些特征,哪些特征发生了变异?(预设:木槿花后代遗传了亲代五片花瓣的特征,而花瓣的颜色和图案发生了变异。)其他植物也有这样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吗?你们生活中是否见到过同样的现象? (预设: 遗传现象有香樟亲代和后代的叶子都具有特殊的气味,红花檵木亲代和后代叶子的颜色都是紫红色,油菜花亲代和后代都有四片花瓣等;变异现象有三叶草中出现四叶草,兰花后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花瓣颜色等。 ) 7.追问:遗传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变异是一种特殊现象,这种说法对吗?(预设:不对,变异现象和遗传现象一样,都是一种普遍现象。 ) 8.小结: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使得植物维持了共同特征

19、,甚至不同种的植物都会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变异使不同种类的植物千差万别,同种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正是因为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 三、拓展与小结 1.拓展:有同学了解刚刚讲到的例子中提及的杂交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是谁先发现的?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德尔和豌豆实验”。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孟德尔及其实验的资料。 ) 2.小结:著名的遗传学家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对不同代的豌豆的豆荚颜色、豌豆茎的高矮、豌豆粒的形状、豌豆粒表皮(种皮)的颜色等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3.布置任务: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

20、多关于孟德尔及其研究成果的故事。 【教学后记】 8 4.4.多种多样的动物多种多样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后代与亲代存在着相同与不同。 2.知道遗传变异使得动物多种多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发现狗的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2.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更多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科学态度目标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描述动物亲代与后代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动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并描述狗的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难点通过对比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理解遗传变异是动物多种多样的基础

21、。 【教学准备】 学生狗的亲代与后代的照片、其他动物亲代与后代的照片。 教师教学课件、动物视频集锦、其他动物亲代与后代的图片及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那么动物世界又是怎样的呢?(教学提示:播放动物视频集锦。 )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动物?(预设:豹、鸵鸟、蛙、猴、绿鬣()蜥、蛇、企鹅、狮、乌贼) 2.谈话:短短一分多钟的视频就展示了数十种不同的动物,它们的形态特征都大不相同。自然界中已知的动物多达 150 多万种,还有一些未探知的、未命名的动物。 3.提问:上节课我们比较了植物后代和亲代的异同,大家还记得后代和亲代之间相

22、似与不同的现象分别叫什么吗?(预设:遗传和变异。 ) 4.揭题: (教学提示:出示本课首页动物亲子图片。 )那么动物之间又是怎样的呢?动物宝宝和它们的爸爸妈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种多样的动物”。 (板书:多种多样的动物) 二、探索与研讨 9 探索一: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1.提问: (教学提示:提前安排学生拍下自家宠物狗的照片,并用课件出示。 )这些是我们班同学家里养的小狗,看完这些照片,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狗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狗形态特征不同;同一种狗也有不同的特征。 ) 2.追问:这些小狗和它们的爸爸妈妈之间有哪些异同?(预设:毛色、体型不同;相同的是都有毛发、

23、尾巴、四肢等。 )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课前拍摄的家庭宠物狗的图片,迅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提前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比较,从而发现狗的后代与亲代的异同,使学生加深了对动物遗传变异现象的认识,并初步感知动物的多种多样。 探索二:其他动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过渡:我们通过观察小狗,发现了小狗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在毛色、耳朵形状等形态特征方面存在的异同,那么其他动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又有怎样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呢? 2.布置任务:出示更多动物亲代与后代的图片或播放视频,指导学生交流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并尝试解释谚语描述的现象。 3.研

24、讨交流。 4.小结:动物世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而一个动物种群中的个体往往也存在着差异。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不仅仅表现在外部形态上,还表现在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正是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动物。 探索三:动物的分类 1.过渡:自然界的动物种类繁多,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与区分它们呢?(预设:给它们分类。 ) 2.提问: (教学提示:出示 8 张动物图片。 )这 8 种动物可以按照哪些标准分类?(预设:根据体温是否相对稳定可以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根据生活环境可以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据繁殖方式可以分为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根据食物类型可以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杂

25、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3.讲解:大家的回答都很正确,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为了方便研究和检索动物,科学家们按照一定标准对动物进行了分类,比如将之分为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等。 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遗传和变异是动物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产10 生多样性。正是因为遗传和变异,自然界的生物才会多种多样。 2.拓展: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动物宝宝与它们的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以“宝宝和它的妈妈(爸爸)”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学后记】

26、5.5.相貌各异的我们相貌各异的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人类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 2.知道人类亲代与后代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 3.知道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人与人相貌特征的相同与不同。 2.能将人的相貌特征整合起来比较分析人与人的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描述人类个体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人类对遗传变异的研究改善着人类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并描述人类个体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难点计算不同性状的组合情况,感受人类遗传

27、组合的无尽可能性。 【教学准备】 学生小镜子、某一家庭亲代与后代的照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班级部分学生近照、班级记录表、三代或四代同堂全家照、双胞胎照片、人类遗传转轮图、有关遗传病的图片或视频、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1 1.引入:通过前四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动植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中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那么作为地球生物的一员,人类个体又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2.提问: (教学提示:出示一组学生眉毛的照片。 )这些是我们班某几位同学的眉毛,你们看得出来是谁的吗?(预设:看不出来。 ) 3.活动:陆续出示该组学生的眼睛、鼻子、嘴巴、完整面部,直至其他学生能认出照片

28、对应的人。 4.揭题:为什么我们无法仅根据眉毛等个别五官辨别一个人,而当提供更多的相貌特征后,我们就能确定这个人了呢?我们是如何确定的?人与人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我们能找到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貌各异的我们”。 (板书:相貌各异的我们)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相貌特征 1.提问: (教学提示:出示两位其他任课老师的照片。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位老师,他(她)们在相貌上有哪些相似?又有哪些不同?(预设:两位老师的脸型相似,下巴和眼皮不同,一位老师下巴凹陷,另一位平整;一位老师是双眼皮,另一位是单眼皮。 ) 2.讲解:大家的观察很仔细!我们把脸部的这些特征称为相貌特征

29、,它表现出的不同形式称为性状。例如眼皮是一个相貌特征,它包含了单眼皮性状和双眼皮性状。 3.提问:观察身边的同学,想一想,我们还有哪些相貌特征?表现出了哪些性状呢?预设:耳垂(有耳垂或无耳垂) 、发际(V 形发际或平发际) 、头发(卷发或直发) 、鼻梁(高鼻梁或塌鼻梁) 4.活动:分发小镜子,指导学生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然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比较,说出自己与他人的相同和不同。 探索二:班级相貌统计 1.过渡: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观察比较班级中的同学来了解人类个体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眼皮、眉毛、鼻梁等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比较的对象,但这么多相貌特征,我们难以在一节课内完成。因此,我们选取其中的 5 个特征

30、进行研究。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相互观察组内成员的相貌特征,完成活动帮助卡,并将小组的数据填入班级记录表。 相貌特征:一个人面部呈现出的特征,包括脸型、发际、前额、眉、眼、鼻、口、耳等。 3.统计:各小组完成记录后,将小组数据统计在全班相貌特征统计表中。 4.提问:观察全班相貌特征统计表,我们发现有的相貌特征呈现出“一边倒”的现象,这说明了遗传现象怎样的特点呢?(预设:说明有的性状是显性遗传的,如有耳垂,有的性状是隐性遗传的,如下颌无沟。 ) 12 5.过渡:观察全班相貌特征统计表,大家可能会发现,就表格中的 5 个形态特征而言,全班同学的表现并不多样。那么人与人之间为什么看起来各

31、不相同呢? 6.活动:(教学提示:出示人体遗传转轮。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特征找到自己的编号。 (预设:大部分学生得到的数字都不相同。 ) 7.小结:我们人类遗传组合的可能性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身高、体重、头发、眼睛的颜色等有无数种组合的可能,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看起来各不相同的原因。 设计意图以“相貌”为着眼点,引导学生对“性状”这一概念形成初步认识,感受生物表现出的性状是多种多样的。 三、拓展与小结 1.拓展: (教学提示:出示教材上的家庭照片、一组普通兄弟或姐妹的照片和一组双胞胎的照片。 ) 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相貌特征, 说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 小女孩的脸型和鼻子与她的妈妈、奶奶相似,眼睛与

32、她的爸爸、奶奶相似,嘴巴与爸爸、爷爷相似;双胞胎之间相貌的相似度比普通兄弟姐妹的高,但并不是完全相同。 )请大家回家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相貌特征, 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并与自己的相貌进行比较, 体会自己家里的遗传变异现象。 2.讲解:除了相貌特征可以遗传,一些疾病也是可遗传的,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遗传疾病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和家族性,所以大家要了解自己家族的遗传病史,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3.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作为人类个体,我们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生物的多样性造就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我们都是世界上唯一的存在, 希望每位同学都爱惜唯一的自己。

33、 【教学后记】 6.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 2.知道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 3.知道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 13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 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探究古代生物的兴趣。 2.能基于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对古代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及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 体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34、重点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了解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难点通过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生物化石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橡皮泥、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等、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播放云南禄丰发现罕见巨型恐龙化石的相关视频。 2.讲解:恐龙是人类从未见过的生物,像恐龙这样的古代生物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在地球上灭绝了。但我们却能借助化石,将它们复原,重新展示在大家面前。什么是化石呢?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

35、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科学家通过分析不同年代的地质层中保留的生物化石,推断各个年代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种类。 3.揭题:那么,远古时期地球上有过哪些生物呢?这些生物与现在的生物相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板书: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入,聚焦恐龙化石,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顺势揭示课题。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恐龙化石和猛犸象化石 1.活动:出示昆明鱼化石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2.提问:你们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猜测?(预设:昆明鱼有一条比较原始的脊椎,可能是现代脊椎动物的祖先。 ) 3.过渡:从 1822 年人类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

36、来,陆续出土了不同种类恐龙的化石。 (教学提示:出示始祖鸟化石图片。 ) 14 4.提问:观察图片,大家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动物的化石?为什么?(预设:可能是鸟类的化石,因为它有尖尖的喙,有腿骨和翅膀,与鸟类相似。 ) 5.讲解: (教学提示:出示始祖鸟化石与鸟类骨骼对比图。 )始祖鸟有羽毛,但具有爬行类动物的骨骼特征,一开始被认为是鸟类的祖先,现在认为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且极有可能是后期恐爪龙类的祖先,生活于侏罗纪的提通阶早期,距今约 1 亿 5 千万到 1 亿 5 千 5 百万年。 6.布置任务:我们知道恐龙的种类远不止于此,其他恐龙又有哪些特征?是否也与其他现存的生物有所相似呢?请同学们领

37、取材料,开始活动。 7.小结:(1)古代生物具有多样性,从恐龙化石来看,三角龙头上有角,牙齿细小,推测为草食性动物,四足行走;霸王龙牙齿锋利,推测为肉食性动物,双足行走;梁龙体形庞大,脖子很长, 可以扩大进食范围恐龙是爬行动物, 与龟、 鳄鱼、 巨蜥等现存生物较为相似。 (教学提示:出示龟、鳄鱼、巨蜥等动物的图片。 ) (2)猛犸象的大小与现代象差不多,它们是在 480 万年前,由相同的祖先分支进化来的。猛犸象存活于约 480 万年前到 1 万年前。其化石出土于北极圈附近,而且从身体构造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猛犸象生活在寒冷的地区,这也是猛犸象异于现代象的地方。 设计意

38、图本活动通过逐一展示昆明鱼化石、始祖鸟化石、恐龙化石和猛犸象化石,并将始祖鸟化石与鸟类骨骼对比,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力,进行有依据的猜测,构建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联系。 探索二:更多的古生物 1.提问:你们知道古生物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工作的吗?(预设: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代生物的特征进行比较,从而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推测化石的名称。 3.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古生物生存至今,如蕨类;一些古生物经过代代相传且不断演化(进化)形成现存物种,如鸟类、鱼类;而有些古生物却早已灭绝。自然界中完全适应了环境变化

39、的生物能继续生存、繁衍至今,能适应环境并改变的生物发生了演化,而不能适应环境又无法改变的动物则面临灭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选择。任何生物生存、繁衍都要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三、拓展与小结 1.过渡:在本节课,我们通过大自然赠予的钥匙化石打开了古生物的大门,感受了古代生物的多样性。那么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呢?(教学提示:播放“化石的形成”相关视频。 )让我们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来感受一下吧! 2.活动:分发材料,指导学生按照步骤分组制作生物化石模型。 15 (1)将橡皮泥压平。 (2)把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等放在橡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

40、模型晾干。 3.小结:化石的形成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难以被发现和挖掘,因此每一块化石都非常珍贵。我们应该感激古生物学家的工作,正是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让我们看到了古生物的生动形象。 【教学后记】 7.7.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衣食住行等的重要资源。 2.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3.知道人类不良行为使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从生活中获取证据,描述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2.能够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3.能够基于分析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41、的原因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生物及其周围环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及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难点从多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策略。 【教学准备】 学生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教师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多媒体材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6 一、聚焦 1.导入: (教学提示:播放有关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视频。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话题。 2

42、.提问:通过前 6 课的学习,大家现在能总结一下生物多样性是什么吗?(预设: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每一类别下又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个体,因此生物表现出了多样性。 ) 3.讲解:生物多样性是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分别被称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揭题: (教学提示:出示几张人类破坏环境、生物灭绝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到底如何?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怎样保护?让我们通过今天的课堂一探究竟吧! (板书:保护生物多样性) 设计意图由视频导入直接聚焦生物多样性,并

43、从其概念入手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并梳理地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提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预设:因为每一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多种多样的生物具有不同的价值;因为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 2.追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更全面地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预设: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查询,向长辈、老师请教,访问生物领域的专业人员等。 )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组内交流与讨论。 4.小结: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

44、互相联系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条件。 探索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活动:播放视频介绍我国自然保护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2.提问:人们目前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预设: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濒危物种进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 立自然保护区,对濒危物种进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人工辅助保护;建立植物种子库、花粉库,动物精子库;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并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等。 ) 3.讲解: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

45、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17 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人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探索三:制作“保护生物多样性”宣传海报 1.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商定海报主题及宣传内容,合作设计制作海报。提示学生海报形式和内容尽量多元化,突出教育性和宣传性。 2.活动:进行班级海报展览,并邀请语文老师、美术老师共同参与评价。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对人类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一旦失去就无法再生。我们研究自然、认识自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拓展:调查我们家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并以小作文的形式呈现,要求结合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六年级下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