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7091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铁岭市六校辽宁省铁岭市六校 2022 届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届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关键还得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绝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更是基于当下现实的中国当代文化。建筑也好,其他艺术创作领域也好,只有在自身文化土壤滋养下才能不断生发新的方向,变得丰富而有生命力。 传统是什么?传统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我们是一个有着丰厚

2、文化传统的国家,也需要建构符合当下情境的中国当代文化。传承中华文化,是在传统与当代对接中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在有一个倾向就是将继承传统等同于符号拼贴。前一阵我看到一个节目将昆曲与嘻哈音乐结合在一起,作为中国当代文化介绍给全世界。我很喜欢昆曲,也很关心昆曲在当代的发展, 但这样一种拼贴与混搭让我感到尴尬和别扭。 这种对待传统的做法现在并不少见。作为一种尝试未尝不可,但对文化转换创新的理解还是太简单化。对于传统,我赞成冯友兰先生提出的抽象继承,即透过物质与非物质遗存去理解传统的内在精神、价值判断与认知模式等,将其中仍有生命力的东西融入到今天的价值、思想体系中。中国文化如一条奔腾

3、的大河,它从传统中来,但必须融合现代的内容、必须对当代问题作出明晰回应。这个千呼万唤的中国当代文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需要建筑设计等各个领域,从自身实践出发,深入比较反思,转化创新,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 世界文化已经出现跨文化发展趋势,中国文化发展也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发展前景如何,取决于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精神实质能否有较为深入和全面认识。如果只是喊着民族化口号,但在什么是传统、传统如何与现代结合的问题上没有深入研究,是食古不化;如果只是为他方文化倾倒,不明白最应该向他人学习什么,就是食洋不化。食古不化造成复古,食洋不化则导致模仿。 如果我们能够在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精神基础上,坚持在全球

4、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对话,坚持多元文化视野中自身文化精神建设,实现中国文艺创作突破和创新,大有可期。具体到建筑界,一方面需要我们从建筑本体出发,对现代建筑有清醒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现代化、全球化语境下解读传统,建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结合中国建筑创作现状和发展,我一直在思考,能不能从中国哲学出发找到属于当代中国人对世界、对建筑的认知方式。相对于绝对理性、工具理性,中华文化更强调打通,强调和谐关系,是复杂性、模糊性、多维性、整体性的深度统一。往来无碍,归于自然,在古今中外之间往来无碍、在天地人跟建筑之间往来无碍,这就是由境界意境语言这三个层次构成的建筑理论。其中,以境界为哲学本体,

5、就是从自然、自我角度出发,追求主客体和谐共生,追求建筑与大环境浑然天成;以意境为美学特征,就是要从人的情志和心理感受出发,超越物象束缚,追求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使建筑更具艺术感染力:以语言为载体和手段,就是要摆正语言在创作中的位置,避免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同时通过语言的不断转换创新,追求它与境界、意境的内在契合。至少对我而言,有了这样相对系统的建筑理念,使我能够在跨文化对话中自觉追求既有文化品位又有传统味道,同时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建筑设计,努力突破建筑风格、语言和视觉感知局限,向心灵和精神层面延伸。希望建筑能如罗丹所说像一把发出颤声的琴,以它特有的旋律、调式、和声给人以高层次的美的感受。 快速城

6、镇化的社会进程、多样共生的文化背景、美丽中国的伟大愿景,这些都是我们考察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语境。在这一语境中,理想与困惑并存、挑战与希望同在,我们应该以具有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为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作出中国建筑师应有贡献。 (选编自程泰宁让当代创作更具中国气派,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只有立足于传统文化与当下现实的中国当代文化,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 B 类似于将昆曲与嘻哈音乐结合的符号拼贴混搭, 不是真正的继承传统, 不值得尝试。 C冯友兰提出的“抽象继承”,就是将非物质遗存中仍有生命力的内在精神价值

7、判断与认知模式等东西融入到今天的价值、思想体系中。 D 如果我们能够在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精神基础上, 坚持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对话,坚持多元文化视野中自身文化精神建设,就能实现中国文艺创作突破和创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华文化更强调打通,强调和谐关系,是复杂性、模糊性、多维性、整体性的深度统一,对于绝对理性、工具理性,我们要辩证地扬弃。 B文中的“境界”是指当代中国建筑理论的哲学本体层面,具体而言就是追求建筑与大环境的深度统一件抽象而言,就是从自然、自我角度出发,追求主客体和谐共生。 C文中的“意境”是指当代中国建筑理论的美学特征层面,就是要从人的情志

8、和心理感受出发,不拘物象束缚,追求“象外之象”“境外之境”。 D文中的“语言”是指当代中国建筑理论的载体和手段层面,就是把“语言”而要摆在创作中的中心位置,不断转换创新,追求它与境界、意境的内在契合。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属于“食洋不化”的一项是(3 分)( ) A 清朝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在圆明园设计建造西洋楼, 并创作了 圆明园铜版画 。 B19 世纪末叶及 20 世纪初,少数外国建筑家和一些中国留学生将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到香港、上海乃至内地。 C对于中国建筑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则非常缺乏了解

9、。 D将梁思成论述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如斗拱结构、“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继承并发扬光大。 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证特点。(4 分) 5 请结合文本, 探究中国建筑如何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文本一 云朵遇见了风/它就有了不一样旅途/山川平野、 鸟兽虫鱼/一站有一站的风景/飞瀑遇见了雨/它就有了不一样的激情/奔流倾泻、玉练高悬/沿途风景就变得雄浑/我遇见了袁妈妈/就有了一个爱的童话/朝呵夕护 寸草春晖/爱在血脉与季节里轮回/小镇遇见了麦老师

10、/生活就有了红花绿朵/黑白故事 彩色梦想/生命从此变得丰盈而坚韧/ 这首诗被麦老师用毛笔工整地抄写出来,贴在学校最大最惹眼的那棵桂花树树干上。 教育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麦老师成功地唤醒了高小桥对诗和远方的渴望。高小桥越来越清楚,自己眼里的远方其实叫做支教,叫做信念,叫做对生活的执著,也叫做对祖国的赤诚。他们的底色,尽是爱。 回忆起去支教那天,高小桥的心又开始剧烈疼痛起来。 河水暴涨,低洼的地方已经灌满了河水,奔流的河水浩浩荡荡,学校的老师和家长自发护送学生过桥。桥这边的村民站在桥这头,桥那边的家长站在桥那头,学校 6 个老师,1 个站在这头水最深处,1 个站在这边桥墩;1 个站在那头

11、水最深处,1 个站在那边桥墩;另 2 个则在桥上。桥这边的人把孩子一个一个递到桥上,桥上的 2 个老师则负责学生过桥的安全。 高小桥正是这个时候到来,她实习的时候走的是这桥,今天来支教也走这桥。学生们见到高小桥都欢呼雀跃起来,高声向她问好,问好声淹没在雨声、水流声中。高小桥欢快地挥舞双手,表示回应,她来不及跟同事们打招呼,便和唐皓一起加入护送队伍。唐皓,是她的同学,他们同喝一江水长大,彼此鼓励共同完成了大学学业,他的理想是自己创业,他学的是财经。 其他孩子都安全过了桥, 独剩一个孩子犟在原地不过河。 破旧的雨衣根本不起作用,她头发全湿了,雨顺着脸流下,她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高小桥,一言不发。高小

12、桥看到她的时候,心里一阵抽搐的痛,那是蓝朵朵!她更黑更瘦了,也更落寞了!离蓝朵朵最近的樊容姬老师各种哄,村民甚至开始大声呵斥,可她就是不过桥。 高小桥拉着蓝朵朵,蓝朵朵竟搂着高小桥的腰,削瘦的肩膀一耸一耸地抽噎起来。高小桥蹲下来要背她过河,看着莽莽苍苍的河水,唐皓突然觉得一阵心慌,他极不放心,于是陪着高小桥送蓝朵朵过桥。高小桥把蓝朵朵背过去后,唐皓马上拉着她折回来。然而走到桥中的时候,上游一个巨物随着河水翻滚下来,瞬间将桥拦腰劈断。 河水奔涌着,两个人在水里浮沉,岸上的人显然被吓坏了,面色煞白。扑通、扑通几声罗树有、宾柱强、陈规还有一个健壮的村民迅速套上打胀的轮胎,先后跳入河里。在短暂的浮沉后

13、,尤其是唐皓,很快就平稳游起来。他游近高小桥,护着她游向岸边。看到这情景,岸上人松了一口气。然而河水太急,高小桥显然体力不支,他携带着她往岸边游,然而急流中竟未抓牢高小桥,高小桥一下被冲下五六米。他拼命游向她,可还是迟了,她在水里打转了几下,不见了。有旋涡!他脑袋一片空白,心被水压得几乎不能跳动,但他还是一刻不停地决然地往漩涡游。这时情况忽然出现了转机,高小桥抱着一块木板浮了上来,她跟着旋涡转几下,借力漂了出来了。唐皓喜极而泣。飞艇一般滑向她,罗树有也紧跟着到了,递给她轮胎。到了岸上,唐皓惊魂未定,紧紧拥住了她,她感觉到他的颤抖,也紧紧拥住了他。 高小桥拉着唐皓往学校走,到了校门口,他僵在原地

14、,不走了。他温柔而固执地对高小桥说道:小桥,我要带你走,我不可能留你在这地方,太可怕了!我现在还沉浸在刚才的噩梦里,惊魂未定。要知道,你自出生起便与桥有着不解之缘,如今桥断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次无论如何,我必须带你走! 高小桥上前温柔地拥着他:皓,你知道支教是我一辈子的梦。这些,你之前都清楚并且支持我的。 小桥,你听我说,支教我支持你,但是不能在这里,这里太可怕了,你定要听我的!唐皓声音不知道因为激动还是后怕,颤抖着,我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即使你因毁了合同而失去工作,我也无所谓,我相信我有能力给你幸福的生活,也请你相信我。 高小桥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你也看到蓝朵朵, 她很需要我, 那些学生是那样

15、可爱,他们是那样热爱我。我要用爱去感染他们,像当年的麦可可老师一样,他们终有一天也会把爱传递下去。 我只看到你,高小桥!你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你知道你沉在漩涡底下的那刻我有多崩溃多紧张吗?我觉得整个世界都一片黑暗,我就处于这片无尽的黑暗中,我宁愿被旋涡卷进去的是我!我们可以到别的地方支教,可以做公益事业,但不能待在这里!唐皓带着哭腔,双手用力摇高小桥的肩。 皓,我不想放弃梦想,我更不想放弃在我身后追梦的人,那些梦想是那样执着而迷人!理解一下我好吗?两行液体滑过脸颊,她从背后轻轻地拥住了他。当年的自己、麦可可、自闭的蓝朵朵还有那群质朴而纯真的孩子、如亲人一样的同事们交替浮现在高小桥的脑海。不!高

16、小桥大声喊着,我一定要留下,皓,但愿你能理解我。支教,是我一辈子的梦!这梦,只有我能主宰,其他任何人,休想夺走! 高小桥的世界轰然倒塌,袁妈妈没了,桥断了,他走了。高小桥就那样孤零零地站在雨中,雨打湿他和她的世界。她的心,在大雨里一瓣一瓣地裂开。她不知道自己在雨中站了多久,直到叶老的伞,给她一片晴空她才浑浑噩噩地回到学校 两基正紧张进行时,正愁没有图书,却意外地收到了三千册赠书,落款是 X 省茶油纯公司捐赠。不具联系方式,地址也不详,一如先前的捐赠。罗树有别有深意地看看高小桥,高小桥也无暇顾及,都在赶工呢。 (选编自彭敏艳续断桥,有删改) 文本二文本二 与一般的社会、文运的观潮者普遍感觉文学已

17、在经济大潮冲击下进入退潮期的估量不同,青年志愿者和青年文学爱好者中,蕴藏着从事文学创作、追逐文学梦的极大的积极性。一经发现、动员、组织,就会被触动、激发出来,以群体的合力酝酿而成一种文学氛围、文学精神的气候。 志愿文学是对社会负有特殊的职责、富于时代使命感的文学。它是广大青年志愿者通过自我审美力的修养和践行达到自我提升的一个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志愿文化的涵养予以关注,多次给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志愿服务的基层践行者予以鼓励,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汇聚共识,渐渐形成有民族特色、国际视野、历史传承和现实感应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也使志愿文学固有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发扬光大,志愿文

18、学作为一种参与灵魂的创造事业的精神文化品质得以提升,也在广泛、多样、创造性的践行活动中得到实现。 (选编自曾镇南面向新时代的志愿文学,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3 分)( ) A蓝朵朵在老师、家长们的辛苦护送下却犟在原地不过河,谁哄谁呵斥都不听,表现出她的顽劣不懂事。 B“你自出生起便与桥有着不解之缘,如今桥断了,这意味着什么”表现了唐皓的封建迷信思想,这也是他急于离开学校的原因。 C“罗树有别有深意地看看高小桥”,暗示图书可能是唐皓捐赠的,这或许是他对爱情、对支教事业的补偿。 D因为青年志愿者中蕴藏着从事文学创作、追逐文学梦的积极性,所以会以集体的力量营造一种文

19、学氛围,形成一种文学精神的气候。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 1 个 1 个地细致介绍老师的站位, 突出了老师对学生安全的高度责任感和无私的爱。 B 文中补充交代唐皓与高小桥的关系, 为后文二人的生死相依与唐皓的离去埋下伏笔。 C“她的心,在大雨里一瓣瓣地裂开”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她失去爱情的痛苦。 D“给她一片晴空”,语带双关,既说明叶老给她遮了雨,也暗示叶老给她心灵的安慰。 8文本以高小桥的诗歌开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9续断桥荣获第二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一等奖,请结合文本拟写获奖理由。(6 分)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

20、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大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硅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 有美人侍帝侧。 帝指之日: 庐江不道, 贼其夫而纳其室, 何有不亡平?珪避席曰: 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 帝曰: 杀人而取妻, 乃问朕是非, 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

21、: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 伎不进, 数被让。 珪与温彦博同进曰: 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释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帝谓日: 卿为朕言玄龄等材, 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

22、出将入相,臣不如口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巨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 B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 C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

23、也 D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 A谏议大夫,古代官职,专掌谏诤议论,级别不及负责监察百官、起草诏命文书的御史大夫。 B海内,是指国境之内,也就是指九州全境。它与“天下”的意思始终相同。 C避席亦作辟席,指离开坐席而伏于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是东亚传统的交往礼节之一。 D万分一,就是万分之一,古代分数的表达形式之一。古代分数最完整的表达形式是“分母+分+名词+之+分子”,除了分母+分子,其他都有可能省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24、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吸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佳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

25、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2)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技不进,数被让。 14请简要说明王佳“为人雅正”的具体表现(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越台怀古越台怀古 【元】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班斑。 【注】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萨都剌工诗词,擅书画,后人推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时任福建闽海道

26、肃政廉访司知事,在职一年半,因弹劾权贵被降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诗通过怀念汉闽越王,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抑郁不舒的苦闷。 B首联写远景,当年的闽越国古都实为形胜之地,四周群山包围,山中云气蒸腾,笼罩着虎豹雄关。 C颈联是全诗的“诗眼”,互文见义,委婉表达出对一时人物和千古英雄或随烟尘飘没于九霄云外或埋没于荒烟蔓草之间的深沉感慨。 D尾联再次点出“日暮”,意在加深衬托对昔日繁华逝去的哀婉之情。又借“鹧鸪、荒苔、野竹”等眼前景物,烘托苍茫、悲凉的意绪。 16有人评价说颔联“用象征性的场景勾画出闽越国灭亡后遗址的萧索、孤寂寥落”,请简要赏析。(6 分) (

27、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登快阁中巧用“伯牙绝弦”和“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抒发诗人的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的句子是“_,_”。 (2) 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_”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_”类比做官要爱护百姓。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扣,说理透彻。 (3)古诗词中有很多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的,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空寂苍凉的环境,或写英雄的失意,如“_,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28、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树下,身体前倾,头向上使劲仰着,仔细观察那个鸟窝,筑得非常漂亮。是用茅草的最柔软的部分做的,看上去就如一个巨大的蚕茧,_在浓密的柳树叶中。如果不注意看, 是不易发现的。 那只精美的如同工艺品的鸟窝给了我一阵欣喜: ( ) !站在这精美绝伦的鸟窝面前, 我把自己_那只鸟住进去; 虽然里面简陋得_,到处都是原生态的草,但有满庭的芳香秋天来了花香;花落了有叶香;叶枯了有阳光穿过枝杆的木质香。其实真正的家是不需要装饰不需要点缀不需要摆设的。带着爱人守着孩子。然后教孩子如何振翅飞翔;如何朴实勤劳去捕捉农田里的害虫,如何与农人接交朋友,如何与耕牛打成一

29、片;在冬季来临之前,怀着对粮食的敬畏,如何一一地把在田间里散落的每一粒谷子储藏起来,收捡好,然后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一家人蜷缩在巢里,把小日子打发得有滋有味,无忧无虑让_般的日子丰盈而素洁!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因为我可以和那只鸟儿在这片区域相邻而居,共同生活,甚至可以说我拥有了一份天籁 B因为我可以和那只鸟儿相邻而居,共同生活在这片区域,甚至可以说我拥有了一份天籁 C因为我拥有了一份天籁,可以和那只鸟儿共同生活在这片区域,甚至可以说相邻而居 D因为我可以和那只鸟儿共同生活在这片区域,相邻而居,甚至可以说我拥有了一份天籁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

30、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掩映 幻化 一无所有 行云流水 B掩映 变幻 一无是处 水流云散 C映照 变幻 一无所有 水流云散 D映照 幻化 一无是处 行云流水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如何把散落在田间里的每一粒谷子一一地收捡起来,储藏好, B如何把在田间里散落的每一粒谷子一一地储藏起来,收捡好, C一一地把在田间里散落的每一粒谷子储藏起来,收捡好, D把散落在田间里的每一粒谷子一一地收捡起来,储藏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报告指出,_可以改善身心健康,

31、减轻慢性病的风险和影响,降低老年人跌倒、卧床不起、失去独立生活能力和死亡的几率。该研究结果由一个新加坡研究团队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 该团队从新加坡义顺镇随机招募了一组成年人,请他们完成认知功能测试,并通过体力活动来评估他们的体能,比如用最快的速度从椅子上站起来。研究人员还通过问卷调查了参与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包括他们_,并基于膝关节伸展力等衡量标准对他们跌倒的风险进行了评估。 在考虑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研究团队发现,做大量重度家务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和注意力得分比很少做家务的老年人分别高出 8%和 14%。_,做大量重度家务的老年人报告的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间更短,与此同时评估显示他们跌倒的风险也

32、更低。研究团队还发现,报告称做大量轻度家务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比做少量轻度家务的老年人高出 5%,记忆力得分也更高。 (注:部分专家对此项研究持谨慎态度。)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22重阳节来临,振华中学某社团打算利用上述文案做一个关爱老人健康的科普类短视频。视频分三个板块,请分别用 3 个偏正短语为这三个板块拟写小标题。每句不超过 5 个字。(5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在古代,万千书生千里迢迢进京赶考,酬壮志报国家。1949 年 3 月

33、,毛泽东把进京筹划建国,比喻为进京赶考,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考出好成绩。在 2021 年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并强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中华民族正奔赴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赶考路上,而风华正茂的你也走在自己人生的赶考路上 对于“赶考精神”,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

34、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 1A 解析:B 项,不合原文“作为一种尝试未尝不可”的表述。C 项,以偏概全,原文有“物质与非物质遗存”。D 项,过于绝对。 2D 解析:夸大其词,原文是说摆正“语言”在创作中的位置。 3B 解析:A 项是满足帝王创建“万园之园”的奢侈好奇心理。C 项是“食古不化”。D 项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 4论证结构:围绕“让当代创作更具中国气派”的话题,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展开论述,首尾呼应,中间先纵后横,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论证方法:运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且富有文化内涵。论证语言准确严密,

35、鲜明生动,如“这个“文化”绝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更是基于当下现实的中国当代文化”,如“像一把发出颤声的琴”。论证思路:首先提出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的作品关键在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体系的观点,然后纵向论述如何继承传统,接着横向论述在多元文化视野中提出中国人对建筑的理论,最后结合现实语境对中国建筑师提出希望。(答出一点给 2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 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体系传统文化与当下现实的中国当代文化。 “抽象继承”传统,在传统与当代对接中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顺应世界跨文化发展趋势,对不同文化的精神实质有较为深入和全面认识,坚

36、持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对话。从建筑本体出发,对现代建筑有清醒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建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构建由“境界”“意境”“语言”构成的建筑理论。结合快速城镇化的社会进程、多样共生的文化背景、“美丽中国”的伟大愿景构成的现实语境。(答出一点给 2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C 解析:A 项, “顽劣不懂事”错,蓝朵朵有自闭症,这是她高小桥的依赖。B 项,“封建迷信思想”错,这只是一种不好的心理暗示。D 项,过于绝对,原文有“一经发现、动员、组织,就会被触动、激发出来”这样的条件。 7C 解析:比喻错,这里应该是拟物。 8 从读者角

37、度来看, 开篇以诗歌总起, 诗意盎然,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富有感染力。从情节来看,通过诗歌的描述,交待高小桥是受袁妈妈、麦老师的影响而选择支教的,为后文表现她的坚定执着做铺垫。从人物形象来看,既抒发了对袁妈妈、麦老师的赞美,也暗示了高小桥懂得感恩与对支教理想的坚定。从主题来看,有力烘托了支教这一事业的美丽与伟大。(答出一点给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续断桥塑造了以高小桥为代表的一批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坚守清贫、献身支教事业的青年志愿者人物形象,体现了志愿文学的固有内涵“对社会负有特殊的职责、富于时代使命感”。续断桥以小

38、见大,体现了青年支教者为社会公益付出的实践、牺牲,展现了他们对理想的执著与对祖国的赤诚,充分体现了志愿文学作为参与“灵魂的创造事业”的精神文化品质。续断桥所展现的支教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爱、支教老师与支教老师之间的关爱与救助等,充分地体现志愿文学应有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阅读续断桥可以使广大青年从自我审美力的修养和践行方面达到自我提升。 (答出一点给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A解析:原文:“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 11

39、B 解析:天下,是东亚民族对宇宙的专有概念。字义上的意思为“普天之下”,没有地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语境可以不断扩展的词。(1)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2)世界、人世间、社会上(3)自然界、天地间。(4)其他:指国家的统治权;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仁义道德;特指中华民族等。D古代汉语表示分数的方法:(1)“分母+分+之+分子”。如史记货殖列传:“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2)“分母+分+名词+之+分子”。如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方今大王之兵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3)“分母+名词+之+分子”。如左传隐公元年: “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分母+之+分子”。 如左传隐公元

40、年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5)“分母+分+分子”。如史记律书:“子一分,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6)“分母+分子”。如史记匈奴列传:“会天寒,士卒墮指者十二三。” 12B 解析:郭公并非“善恶不分”而是明知故犯。 13 (1)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妄,怎么会不灭亡呢?(“不道”、“贼”、“何有”各 1 分,句意 1 分) (2)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进”、“数”、“让”各 1 分,句意 1 分) 14王珪以诚待人,进荐善言,并常常存心规劝。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

41、,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王珪能公正评价同僚与自己的优缺点。 附译文:附译文: 王珪,字叔玠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当时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 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 但愿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吧。 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七个进谏规劝的大臣,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 王珪以诚待人,进荐善言,并常常存心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

42、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妄,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呀?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

43、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 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 皇上默不作声, 感到惭愧, 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当时, 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 你给我评评

44、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 15C 解析:“委婉”不对,应该是直接抒发。 16铜兽是王族宫殿才能使用的装饰,是高阶层地位的象征,如今却暗随着秋露而落泪,古今对比,勾画出闽越国灭亡后遗址的萧索、孤寂寥落,读来令人黯然神伤。用“秋露、夕阳”这凄凉、冷峻的字眼象征时序变

45、迁、人事代谢。用“暗、泣、背、还”这些阴森、悲苦的词语隐指繁华盛世的没落与千年间王朝的更替。(答出一点给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2)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莳也若子 (3)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白居易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姜夔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8D 解析:整个句子是层层递进的语意。 19A 解析:第一空,掩映:1、遮

46、蔽;隐蔽。2、谓或遮或露,时隐时现。3、遮映衬托。4、盖过,压倒。映照:1、呼应。2、照射。此处写树叶遮映衬托着鸟窝,应选“掩映”。第二空,幻化:其一变化,变幻;其二佛教语,谓万物了无实性。变幻:没有规律,难以揣测的变化。此处侧重于变化,应选“幻化”。第三空,行云流水:形容非常洒脱自然,毫无拘束。形容诗文、书画、思维等自然流畅。形容事物流转不定,易于消逝。形容速度快,而且动作轻巧。水流云散:比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此处侧重于日子的自然流畅,应选“行云流水”。 20A 解析:必须有“如何”与上文“教孩子如何”呼应,排除 C、D。必须先“收捡起来”,才能“储藏好”,排除 B。21常做体力活动做多少轻度家务和重度家务相比很少做家务的老年人 22研究结果/论研究方法/途径研究数据 23【写作指导】 核心话题:赶考精神。 话题诠释:赶,应对,奔赴;考:考验。赶考精神就是应对考验时所体现出来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艰苦奋斗、不断拼搏的精神。 话题建构:赶考精神与目标(酬壮志、报国家) 【参考立意】 面对人生/民族/国家发展的大考,我们要勇于拼搏; 只有面对已有的成绩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我们才能应对新的大考; 面对人生/民族/国家发展的大考,我们要谦虚、谨慎,勇于拼搏; 面对人生/民族/国家发展的大考,我们要艰苦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