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6984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 2022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舶来词, 指的是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多样化程度, 即动物、 植物、微生物, 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赖以为继的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生物多样性,就是形形色色的生命及其构成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那么,生物多样性出了什么问题

2、,非需要人类保护才能继续维持呢?这是人类长期蔑视自然,破坏自然造成的苦果。纵观人类进化史,人类实现最多,也是最引起人类自豪的是向自然无限索取。那些埋藏在地下的自然资源,岩石中的重金属,古岩层中的地下水,甚至深海里自由觅食的海洋生物,都变成了人类的食物、药物、器物或杀人武器。有了科学的武装,那些曾经与人类共存的生物,被不断驯化,其生境被岛屿化,有些则永久消失了;即使人类培育了上万年之久的农作物,也被一些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即转基因),对物种进行粗暴改造。物种消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 也许有人会说,物种灭绝是自然发生的,人类不用担忧,有物种消失,也会有物种形成。这个观点是极其错误的。生物灭绝肯定

3、是有自然的原因,恐龙灭绝就与人类无关。60 万年之前,北京地区尚分布有野象,当时森林非常茂盛,有大量的食物供应。大象南移显然是气候变化的结果。然而,人类出现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却是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臭氧层漏洞扩大、水资源危机、人口爆炸、土地荒漠化、生物入侵,都是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不恰当地利用物种资源造成的。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导下,国际社会制定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然而,国家组织的倡议是原则性的, 各国领导人的承诺只有兑现才能够从根本上遏制生物多样性消失的速度。在这一点上,生物多样性保护要

4、的是行动。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般采取下列做法第一,强化法规法律制度建设,依法对生物多样性实施保护。第二,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第三,对珍稀濒危物种实施迁地保护。第四,完善城市化建设,减少人为压力,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自我修复和保护。 第五, 发展生态旅游, 提供生态就业, 带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第六,加强公众教育,增强国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12 个国家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重然济发展,轻环境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中国于 1993 年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随即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扩行动计划,成立了由 24 个相关部门组成

5、的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在公约各谈判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已初步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 外来有害入侵物种控制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 发布并实施了 中国水生生物卷护行动社划纲要和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规划纲要,85%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47%的天然湿地、20%的天然林、绝大多数自然遗迹、65%的高等植物群落类型和绝大部分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得到了初步保护。 (摘编自蒋高

6、明、李勇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材料二材料二 2021 年 10 月 13 日,中国云南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正式通过昆明宣言。 作为大会的主要成果之一,昆明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我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 2030 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2050 年愿景。 显然,昆明宣言的通过,将影响者人类的未来和地球这颗蓝色星球的命运。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昆明宣言凝聚了各方共识,体现了各方采取行动应对生物多样性挑战、共同构筑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政治决心,对

7、制定和实施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发挥引领作用,为后续的磋商和谈判规划方向,提供基础和政治指引。 爱知目标(联合国制定的 2011-2020 年生物多样性目标)无一完全实现意味着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而昆明宣言则为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奏响了序曲。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认为, 昆明宣言是为各国在过去履约中存在问题开出的一剂良药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用凝聚共识、展望愿景、探索路径这 12 个字概括了昆明宣言的内容。生物多样性保护不能就生物论生物,也不可能靠单一的措施、单一的行动、单一的国家、单一的组织实现。他认为,宣言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尤其是强调利用综合、协

8、调的手段来解决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 昆明宣言具有时效性、长期性、科学性三个特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俊生认为,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生物多样性锐减尚未得到改善的大背景下,昆明宣言的通过十分及时, 它为未来 10 年甚至 20 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使每一步目标的实现都有科学性评估。 (摘编自张蕾、蔡琳昆明宣言正式通过意味着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人类在科学的武装下长期蔑视、破坏自然,甚至对自然进行无节制的索取,地球上的物种开始逐渐消失。 B.20 世纪 90 年代制定并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对于遏制生物多样性消失的速度没能

9、起到积极作用。 C.建立法律体系、实施生态工程、发布计划纲要,这些举措都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度重视。 D.昆明宣言的通过对人类未来及地球命运产生深远影响,扭转了爱知目标无一完全实现的困局。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在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时,既有严谨的学术定义,又有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 B.文章第三段举出大象南移这一例子,是为了证明人类的出现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退化。 C.文章使用前所未有不争等表述,体现作者对于人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坚定批判。 D.文章从第五段开始,论述内容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般做法转为中国政府的具体行动。 3.下列不属于保护

10、生物多样性成功案例的一项是(3 分) A.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里仍有 500 多户居民居住, 保护区允许居民在一定区域内定量砍伐毛竹,鼓励居民养殖蜜蜂,发展生态旅游。 B.马铃薯传入欧洲后,爱尔兰依靠本国有利的自然条件积极推广马铃薯种植产业,全国几乎所有耕地都种植马铃薯,取得了较大的种植效益。 C.动物专家将四头在非洲原已灭绝的北方白犀牛,从捷克运至肯尼亚奥尔佩杰塔自然保护区,帮助它们在自然环境下繁衍后代,防止偷猎者捕杀。 D.海南省林业部门自 2005 年起修复海南长臂猿栖息地 5000 多亩,种植超过 30 万株长臂猿喜食的乡土树种,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恢复至 35 只。 4.请用四个疑问句逐

11、层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4 分) 5.根据材料内容,各国在过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文本一 昭昭 关关 冯至冯至 伍子胥在郑国和陈国绕了一个圈子,什么也没有得到,又回到楚国的东北角,他必须穿过这里走到新兴的吴国去。 他知道应该怎样隐蔽自己他白昼多半隐伏在草莽里,黄昏后,才寻索着星辰指给他的方向前进。秋夜,有时沉静得像一湖清水,有时动荡得像一片大海。身体疲乏,精神却是宁静的,宁静得有如地下的流水。他自己也觉得成了一个冬眠的生物

12、,忘却了时间。他有时甚至起了奇想,我的生命就这样在黑夜里走下去吗?可是那有时静若平湖,有时动若大海的夜渐渐起了变化,里边出现了岛屿,他不能这样一直无碍地走下去了,他的夜行将要告一个结束。 昭关在他的面前了。楚国在这里屯集了一些兵,日夜警醒着怕有间谍出没一个没有节传的亡人,怎么能够从这里通过呢? 一天,他在晓色朦胧中走到昭关山下的一座树林里,雾气散开后,从树疏处望见一座雄壮的山峰,同时是一片号角的声音,刹那间他觉得这树林好像一张错综的网,他一条鱼似地投在里边,很难找得出一条生路。他在这里盘桓着,网的包围仿佛越来越紧,他想像树林的外边,山的那边, 当是一个新鲜的自由的世界。 蚕在脱皮时的那种苦况,

13、 现在的子胥深深地体味到了。子胥觉得新皮在生长,在成熟,只是旧皮什么时候才能完全脱却呢? 子胥逡巡在这里,前面是高高耸起的昭关山,林中看不清日影的移动,除却从山谷里流出来的溪水外,整个的宇宙都好像随着他凝滞了。怎样沿着这蜿蜒的溪水走入山谷,穿过那被人把得死死的关口,是他一整天的心里积着的问题,但是怎么也得不到一个适当的回答。 夜又来了,远远有豺狼号叫的声音,树上的鸟儿们都静息了,只剩下鸱枭间或发出两三声啼叫。 使人的心境感到几分温柔的也只有那中间不曾停顿一刻的和谐的溪水。 他听着这溪声,稔熟,亲切,仿佛引他回到和平的往日,没有被污辱的故乡。 他远望夜里的山坡,不能前进,他只有想,想起他的少年时

14、代,那时是非还没有颠倒,黑白也没有混淆,他和任何人没有两样,学礼,习乐,练习射御,人人都是一行行并列的树木,同样负担着冬日的风雪与春夏的阳光,他丝毫不曾预感到他今日的特殊的运命。事事都平常而新鲜,正如这日夜不断的溪水谁在这溪水声中不感到一种永恒的美呢?但这个永恒渐渐起了变化人们觉得不会改变的事物, 三五年间竟不知不觉地改换成当初怎么也想象不到的样子。他觉得,独自在这荒诞的境界里,一切都远了,只有这不间断的溪声还依稀地引他回到和平的往日。他不要往下想了,他感到无法支持的寂寞,只希望把旧日的一切脱去,以一个再生的身体走出昭关。 他坐在草地上,仰望闪烁不定的星光。这时不远的山坡上忽然有一堆火熊熊地燃

15、烧起来,火光渐渐从黑暗中照耀出几个诚挚的兵士的面庞,他们随着火势的高下齐声唱起凄凉的歌曲。那一堆火旁是几个兵士在追悼他们死在异乡的伙伴。 按照故乡的仪式, 其中有一个人充作巫师,呜呜咽咽地唱着招魂的歌曲。声音那样沉重,那样凄凉,传到子胥的耳里,他不知道他所居处的地方还是人间呢,还是已经变成鬼域。随后歌声转为悲壮,那巫师在火光中作出手势向四方呼唤,只有向着东方的时候,子胥字字听得清楚 魂兮归来! 东方不可以托些! 长人千仞, 惟魂是索些! 子胥正要往东方去,听着这样的词句,觉得万事都像是僵固了一般,自己蜷伏在草丛中,多么大的远方的心也飞腾不起来了。他把他的身体交给这非人间的境界,再也不想明天,再

16、也无心想昭关外一切的景象。那团火渐渐微弱下去,招魂的巫师以最低而最清晰的声音唱出末尾的两句,整个的夜也随着喘了一口气 魂兮归来! 反故居些! 子胥的意识沉入朦胧的状态,他的梦魂好像也伴着死者的魂向着远远的故居飘去,溪水的声音成为他惟一的引导。子胥的心境与死者已经化合为一,到了最阴沉最阴沉的深处。 第二天的阳光有如一条长绠把他从深处汲起。他一睁眼睛,对面站着几个朴实的兵士。他们对他说,要在山上建筑兵营,到关外去采伐木材,人力不足,不能不征用民夫,要他赶快随着他们到山腰的一个广坪上去集合。 这时这条因为脱皮困难几乎要丧掉性命的蚕觉得旧皮忽然脱开了,-而脱得又这样迅速! 子胥混在那些蓝缕不堪的民夫的

17、队伍中间,缓缓地,沉沉地,走出昭关。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清爽他想,有一天他自己会化身为那千仞的长人,要索取他的仇敌的灵魂。 子胥在关外的树林里伐木时, 在一池死水中看见违离了许久的自己的面貌, 长途的劳苦,一夜哀凉的招魂曲,在他的鬓角上染了浓厚的秋霜。头发在十多天内竟白了这么许多。 (选自伍子胥-从城父到吴市,有删改) 文本二文本二 我们常常看见有人拾起一个有分量的东西,无所谓地向远方一抛,那东西从抛出到落下,在空中便画出一个美丽的弧。在这中间有无数的刹那,每一刹那都有停留,每一刹那都有陨落一段美的生活,不管为了爱或是为了恨,不管为了生或是为了死,都无异于这样的一个抛掷在停留中有坚持,在陨落中有克

18、服。 (选自冯至伍子胥-从城父到吴市后记)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以伍子胥过昭关而一夜白头的传奇故事为素材,加以作者的想象和虚构,这与鲁迅的故事新编有相似之处。 B.夜行中出现了岛屿,这一描写符合吴楚之地多湖泊水流的特点,说明伍子胥逃亡的地形由平坦易行变为坎坷难行。 C.楚国战士追悼战友时的歌唱,突出了楚地好鬼信巫的风俗,侧面表现了伍子胥的内心,是其思想情感变化的重要因素。 D.听了招魂曲后, 伍子胥的心境与死者化合为一, 这一描写表现了伍子胥的失落、 痛苦,他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 7.文本一中多次写到水,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19、分) A.第处以流水比喻伍子胥夜行时的心境,疲乏与宁静之间的对照,说明伍子胥自我生命状态的自由和放空,甚至不去想复仇之事。 B.第处以溪水的流动与宇宙的凝滞构成对比,宇宙的凝滞运用夸张手法,是伍子胥昭关遇阻时沉重心情的投射,溪水则代表未知的可能。 C.第处和谐的溪水具有象征意味,它温柔、亲切、熟稔、永恒,引发了伍子胥对往日和故乡的回想,进一步坚定了他复仇的意志。 D.第处一池死水与第处流水相呼应,这一变化暗示了伍子胥内心思想和情感的转变,对复仇的坚定,意味着对自我人生的放弃。 8.对伍子胥而言,蚕的脱皮意味着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9.钱理群认为冯至的伍子胥把一个古代的逃亡故事与一种真实

20、的人生体验合而为一了,也就说作者借伍子胥逃亡的故事,写出了人们普遍拥有的人生体验。请结合以上两则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知宜兴县。官市湖状茶,岁约户税为多少,率取足贫下,若谷始置籍备勾检。茶恶者旧没官, 若谷使归之民, 许转贸以偿其数。 累迁度支

21、员外郎、 权三司户部判官, 出为京东转运使。会河决白马,调取刍楗,同列卢士伦协三司意,趣刻扰州县,而若谷宽之。 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使契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罢知荆南。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攻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陂皆美田

22、,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浙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 加集贤院学士、知江宁府。卒挽舟过境,寒瘠甚者,留养视之,须春温遣去。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 助给舂爨。 知并州。 民贫失婚姻者, 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 赘婿、 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拜参知政事。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 帝悟, 为下诏谕中外。以耳疾,累上章辞位,以太子少傅致仕。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

23、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 B.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 C.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 D.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 B.陛的本义是宫殿的台阶,文中借指宫廷;陛辞指朝官向皇帝辞职或推辞职事。 C.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

24、称为豪右。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若谷任长社县尉时,根据木材的用途制定征收的标准,让百姓自行按不同尺寸交纳,防止属吏借此向百姓索要好处。 B.王蒙正倚仗与太后的亲戚关系,专横放肆,李若谷依法惩治了他,却因冒犯太后遭监司参奏,被罢免官职任荆南知州。 C.李若谷担任延州知州时,采用制作石版修筑河岸,再用木柱拦护的方法治理黄河泛滥,成效显著,还节约了治水的人工和费用。 D.在并州任职时,李若谷拿自己的钱资助因贫困而不能嫁娶的百姓,他还给弃妻出走的人设立期限,逾期不归就准许他们的妻子

25、改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数。 (2)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春爨。 14.李若谷多在地方担任官职,他的管治有哪些共通的特点?(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516 题。 冬至冬至 杜甫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是三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

26、久滞他乡;时时遭受穷困和愁苦的磨缠。 B.额联写旅居之地远在天涯,但当地人节日的好客热情带给诗人些许安慰。 C.颈联以自身孤老之处境对比出仕在朝的官员,虚实结合,极具画面感。 D.尾联中三秦指长安和朝廷,路迷表达诗人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16.首联中长为客是全诗纲领,以下三联都注重与之呼应。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谈到诗经,认为_,_,用来赞扬离骚中和含蓄的文风。 (2)白居易琵琶行中,当琵琶女以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动人心魄的演奏后,_

27、,_二句以景结情,传达出丰富的不尽之意。 (3)秦观是婉约派代表,他的鹊桥仙写牛郎织女佳期幽会,似梦似幻,难舍难分,但_,_二句使这首词出乎绮怨,立意超拔。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I I(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6 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世界文学宝库珍奇无数、_,在这中间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却独标一格,堪称一部价值非凡的佳构杰作。包括作者爱克曼本人在内,恐怕谁也不曾料到它会从_的类似著述中脱颖而出;许许多多同样记述歌德谈话和生平的文字都湮灭无闻了,爱克曼长期广泛流传的这部书,成为文艺

28、界、学术界和普通读者深受青睐的世界名著之一。时至今日,这部书不但在德国_, 即使在时空相距遥远的中国, 任何有教养的人都不会不知道爱克曼的这部大作。教育部把歌德谈话录列入了给中学生的推荐书目,就足以证明它多么受重视。仅仅靠着这样一本书,作者爱克受便得以_。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汗牛充栋 异彩纷呈 家喻户晓 留名青史 B.异彩纷呈 汗牛充栋 留名青史 家喻户晓 C.异彩纷呈 汗牛充栋 家喻户晓 留名青史 D.汗牛充栋 异彩纷呈 留名青史 家喻户晓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爱克曼这部书长期广泛流传, 成为文艺

29、界、 学术界和普通读者深受青睐的一部世界名著。 B.这部爱克曼的书长期广泛流传,成为深受文艺界、学术界和普通读者青睐的世界名著之一。 C.这部爱克曼的书长期广泛流传,成为一部深受文艺界、学术界和普通读者青睐的世界名著。 D.爱克曼这部书长期广泛流传,成为深受文艺界、学术界和普通读者青睐的世界名著。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414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李约瑟的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人特有的问题,应该说,是西方人碰到中国文化之后,从西方的角度产生的问题中国文化与美洲或非洲文化很不同, 是很高级的文化, 那这么高级的文化,为什

30、么没有科学呢?这个潜台词很重要,就是说, ;这恰恰是李约瑟之问暗含的一个预设, 实际上也是他那个年代的人普遍共有的观念都认为科学是人类终将走入的普遍的知识形态和文化类型,它代表着人类精神和文明的高级阶段,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境况。李约瑟有一个关于人类科学文明的图景,叫作百川纳海海是现代科学, ,最终这些文明都要汇入科学的大海。 在这个图景中,中国这样高级的文明为什么没有汇入大海就成了一个问题。然而,今天来看,百川纳海本身从根上讲就是有问题的; ,它很自然。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21.请概括上面这段文字对

31、李约瑟之问的基本判断,要求能体现主要观点及前提,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80 个字。(4 分) 22.这段文字运用百川纳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语文老师看看你们写的作文,简直胡乱编造,哪里有对生活的真切观察?又有多少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感悟? 学生甲我们每天都是在家校两点一线之间单调重复,实在没什么生活可写。 学生乙我们有自己的生活,但是作文里能写吗? 请结合你对以上材料的感悟和思考,以生活与作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32、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 1.C(3 分) 2.B(3 分) 3.B(3 分) 4.生物多样性是什么?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人类保护?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做出了哪些努力?(4 分) 5.发展思路上普遍重经济轻环境保护。倡议和承诺不一定能落实为行动。制定的阶段性目标未能完全实现。措施和行动单一,实施主体单一,缺乏综合、协调的手段。(6 分) (二) 6.B(3 分)(岛屿比喻危险的关卡,并非指地形上的变化) 7.C(3 分)(第处和谐的溪水使伍子胥陷入了复仇与往日、故乡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8.通

33、过昭关,逃亡到吴国;割断对和平的往日和故乡的留恋,坚定地承担起为父兄报仇的使命。(4 分,每点 2 分) 9.作者的创作意图不止于讲述伍子胥逃亡的故事,更是借此来表现某种人生际遇,以及其间包含的人生体验和哲理;小说在叙事时淡化了故事情节,着重表现人们的普遍体验在理想生活幻灭后,不得不担负起责任时的矛盾与挣扎;小说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和情景交融,让读者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其人生遭际。(6 分,每点 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 10.A(3 分) 11.B(3 分) 12.B(3 分) 13.(1)质量差的茶叶,原先都是没收入官,李若谷让属吏把它归还给百姓,准

34、许他们转卖来抵补税额。(4 分) (2)有百姓沿途乞讨,把他们分派到各寺庙,补助给伙食。(4 分) 14.宽厚爱民,勤于政事,能用心智和思虑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3 分) 【参考译文】 李若谷字子渊,是徐州丰县人。考中进士,补任长社县尉。州里修葺军营,向百姓征收木材,下达公文由县尉负责接收,而属吏以不合尺寸规格为由,大多斥退,打算苛刻要求,使交纳木材的人吃点苦头,趁机来获取贿赂;李若谷度量需要的木材,区分长短、大小制定标准,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不同尺度)交纳。担任宜兴知县。官家收购湖洑(镇名,属宜兴县)茶,每年核定按户征收的税额,大多从贫贱百姓家征取收足,李若谷开始建立征收簿籍用作核查(

35、交纳的民户)。质量差的茶叶,原先都是没收入官,李若谷让属吏把它归还给百姓,准许他们转卖来抵补税额。多次迁升官职任度支员外郎、代理三司户部判官,后离京担任京东转运使。正逢黄河在白马(古津渡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决口,调取堵塞决口用的牛马和木石等材料,同僚卢士伦合同三司的意思,催促急迫搅扰州县,但李若谷对此宽限。 天圣初年,担任三司户部勾院的判院。出使契丹,上殿辞别皇帝,不等垂帘(宋仁宗赵祯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时请求奏对,就立即到长春殿(皇后住处)陈述事情,被罢官知荆南。王蒙正为驻泊都监,倚仗与太后的亲戚关系专横放肆,李若谷依照法律惩治他。监司偏袒王蒙正,李若谷被参奏调任潭州。洞

36、庭湖贼人屡次拦截证,常常(只能)宽免贼人的死刑,发配到别的州做奴隶。不久(这些人)又逃回来,重新以抢劫为业,李若谷抓到他们,在集市上行磔刑(古代分裂尸体的酷刑)。从此寇乱渐渐平息。(后来李若谷)以右谏议大夫身份任延州知州。延州有东西两个城央着黄河,秋、夏河水泛滥,河岸总是毁坏,用工和花费无数。李若谷就制作石版修筑河岸,再用大的木头拦护,后来虽然河水涨,(河岸)没有再毁坏。官家的粮仓依山而建,贮存粮食少,李若谷就让建造露天的粮囤,这种粮囤可以贮存二万斛粮食,别的州郡很多采用他的办法。调任给事中、任寿州知州。豪门大族大多瓜分侵占芍陂(que bei,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芍陂位于安徽省寿县

37、南,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的土地,芍陂一带都是良田,夏季雨水泛滥毁坏田地,他们就偷偷地决堤放水。李若谷挑出那些贪占田地的驱逐他们,每遇芍陂决口,就调动靠近芍陂的豪族,让他们堵塞决口的堤坝,盗决堤坝的现象才停止。 (后来)兼任集贤院学士、任江宁知府。差役拉着船行路,天气特别寒冷,李若谷让他们留养,看情况等到开春天气转暖才安排离开。有百姓沿途乞讨,把他们分派到各寺庙,补助给伙食。在并州任知州。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入赘女婿、无赖丢下妻子出走的,给他们设立期限,(到期)不回来,准许妻子改嫁。入朝任尚书工部侍郎、龙图阁学士、担任开封知府,官拜

38、参知政事。建言说风气好坏的变化,是位居上层的人首先兴起形成,然后影响扩大而来。君子小人,各自有他们的同类,假如一概视为结党,恐怕正人君子就无法自处了。皇帝对此有感悟,特意下诏晓谕朝廷内外。由于耳病,屡次上表章请辞官位,(最后)以太子少傅职位退休。 (二) 15.B(3 分) 16.颔联天涯点出旅居之地僻远;因为长为客,穷愁缠身,诗人才会形容独老。颈联身临丹壑遥想紫宸,是久客异乡对朝廷和故乡的思念。尾联心折路迷之慨,正是由于久客难归。(6 分)(三) 17.(1)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6 分,每空格 1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一) 19.D(3 分) 18.C(3 分) (二) 20.文化高级就应该有科学百川是不同的文明但在当时来看(6 分,每句 2 分) 21.李约瑟之问是以西方视角看待中国文化而产生的, 它的前提是科学是人类终将走入的普遍的知识形态和文化类型,这个前提在今天看来是有问题的。(4 分) 22.运用比喻,形象地阐释了不同的人类文明终将发展到科学文明阶段的观点,呼应上句中的图景。(4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3.作文评分细则另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