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5951 上传时间:2022-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2021- -20222022 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章第一章 一、重要概念一、重要概念 1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概念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区别区别 化学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联系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种类性质种类 包含的内容包含的内容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可燃性、

2、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等 3 3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 类别类别 概念概念 特点特点 示例示例 纯净物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 有特定的化学符号(化学式)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混合物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没有固定的组成, 没有特定的化学符号 空气、盐水 二、重要实验二、重要实验 1 1加热碳酸氢铵加热碳酸氢铵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入蒸发皿中, 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蒸发皿中的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NH4HCO3 = NH3 + CO2 + H2O

3、【说明】保存碳酸氢铵应该密封置于阴凉处 2 2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现象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结论结论 4P + 5O2 = 2P2O5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水的体积不足集气水的体积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 (1)红磷不足,瓶中的氧气没有完全耗尽 (2)装置的气密性不好(装置会漏气) (3)打开止水夹时装置没有完全冷却 3 3“铜绿铜绿”的性质研究的性质研究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铜绿铜绿”与稀与稀盐酸的作用盐

4、酸的作用 绿色固体逐渐减少, 产生大量的气泡,溶液变成绿色。 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3H2O + CO2 “铜绿铜绿”受热受热的变化的变化 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Cu2(OH)2CO3 = CuO + H2O + CO2 4 4镁带的性质镁带的性质 状态状态 颜色颜色 硬度硬度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在食醋中的变化在食醋中的变化 通 常 状 况下是固体 银白色, 有金属光泽 质软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镁带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产生大量的气泡 第二章第二章 一、氧气一、氧气 1 1物理性质

5、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稍大于空气(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在液态、固态时呈淡蓝色。 点燃 空气 除二氧化碳 干燥 空气 降温 加压 液态空气 升温196C 氮气 液态氧气 2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实验名称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木炭的燃烧 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 O2 = CO2 蜡烛的燃烧 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干燥的)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 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6、,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说明】【说明】 (1)碳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 + O2 = 2CO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要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油漆,使燃烧更易进行; 在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梗(小木条) ,便于引燃铁丝; 点燃火柴梗待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防止过早伸入使氧气被木条燃烧耗尽; 瓶中预先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使集气瓶破裂。 3 3氧气的制法氧气的制法 (1) 氧气工业制法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2)氧气的实验室

7、制法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反应原理反应原理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 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 装置特点: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2 .装把药品装在试管底部 3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加热 5 .收收集气体 6 .离把导管撤离出水槽 7 .熄熄灭酒精灯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说明】 a. 装入高锰酸钾固体后,应在试管口放置一小团棉花,放置加热时粉尘进入导气管 b. 加热时,保持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防止试管中产生的水倒流回灼热的试管,是试管破

8、裂 c. 不能再导管口刚有旗袍冒出时就收集气体,因为此时的气体主要是装置中的空气(氧气不纯) d.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在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会灼热的试管,使试管破裂 双氧水分解制氧气 反应原理 2H2O2 =2H2O + O2 实验装置 仪器:锥形瓶、分液漏斗、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 装置特点:固体和液体反应,无需加热 实验步骤 1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2 .装把药品装在试管底部 3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 .收收集气体 【说明】 a. 氧气可以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 MnO2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速度,但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

9、有发生改变 4 4、氧气的检验、氧气的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二、二氧化碳二、二氧化碳 1 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紫色石蕊试液)反应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又变为紫色。 结论:CO2 + H2O = H2CO3 H2CO3 = CO2 + H2O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 结论: CO2 + Ca(OH)2 = CaCO3 + H2O 3 3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1)做

10、灭火剂。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以及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燃烧停止。 (2)干冰做制冷剂。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常用于人 MnO2 工降雨和舞台上的人造烟雾,优点是制冷效率高,且不会使被制冷的物体潮湿。 (3)供绿色植物作化肥。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4)作工业原料。如:生产啤酒、汽水等。 4 4二氧化碳的制法二氧化碳的制法 反应原理反应原理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 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 装置特点:固体和

11、液体反应,无需加热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把药品装在试管底部 3、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收收集气体 5、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说明】二氧化碳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 5二氧化碳的检验二氧化碳的检验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三、自然界中的水三、自然界中的水 1 1水的组成水的组成通电分解水通电分解水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 12。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 结论:2H2O = O2 + 2H2 2H2 + O2 = 2H2O

12、2 2水的净化水的净化 (1)水中固体不溶物的去除过滤 (2)纯净水和矿泉水的鉴别 分别取少量样品蒸干,有固体物质析出的是矿泉水,没有固体析出的是纯净水。 (3)硬水与软水的鉴别 分别取少量样品,滴入肥皂水,有白色垢状物生成的是硬水,没有的是软水。 (4)硬水的软化 蒸馏或煮沸一段时间,其中蒸馏的净化效果最好 (5)自来水的生产流程 取水沉降过滤消毒配水 其中通常只有“消毒”的环节发生了化学变化。 通电 点燃 第三章第三章 一、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微粒的基本性质 (1)微粒都极其微小无法用肉眼直接看见 (2)微粒总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3)微粒之间有

13、空隙温度越高,微粒间的空隙越大(热胀冷缩) 压强越大,微粒间的空隙越小(物质被压缩) 气态物质的微粒间空隙最大,固态物质的微粒间空隙最小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微粒微粒 分子 原子 离子 构成的物质构成的物质 构成大部分的物质。如氧气、水、二氧化碳 构成金属、稀有气体和固态非金属。如铁、碳 部分化合物。如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 区别与联系区别与联系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 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1) 离子由原子得到或是去电子形成 (2) 一定条件下, 原子与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3原子的构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说明】 (1)氢原子核中没

14、有中子,只有一个质子 (2)原子失去电子时,会失去整个最外层;二得电子时,在最外层增加电子至 8 个 4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组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带正电) (带负电) 质子 中子 (带正电) (不带电) 决定了原子的质量 根据能量高低分层排布 最外层容易得到得到或失去失去电子 (能量越高,离核越远;能量越低,离核越近) 阳离子 阴离子 微粒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达8个电子 以原子核为中心,由里往外依次为 K L M层,也可称为 1、2、3层 (2)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 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即为原子 若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带负电

15、若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带正电。 二、化学用语二、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如 H 表示氢元素;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 H 表示一个氢原子 2离子符号 (1)写法:把离子的电荷数目和电性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如钙离子 Ca2+ (2)意义:表示一种离子。如 Ca2+表示钙离子;表示一个该离子。如 Ca2+表示一个钙离子 3元素与人体健康 (1)了解地壳、海洋、人体和太阳的元素组成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O、Si、Al、Fe、Ca 海洋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O、H、Cl、Na 人体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O、C、H、N、Ca 太阳上元素含量由

16、多到少依次为:H、He(氦) (2)了解钙、铁、锌、碘和硒等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Ca缺乏易得骨质疏松、佝偻病 Fe缺乏易得缺铁性贫血 I 缺乏易得甲状腺疾病 Se缺乏易患癌症 【说明】某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过大,也会引发疾病 4化学式 (1)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如 O2表示氧气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如 O2表示一个氧分子 (2)化合价: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课本 83 页“表 37” ) (3)化学式的书写: 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子数目写在元 素符号的右下角 (4)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

17、和 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5元素符号周边数字的意义 (1)元素符号正前方的数字表示微粒个数 元素符号前方原子个数。如 2H 的“2”表示 2 个氢原子 化学式前方分子个数。如 2CO 的“2”表示 2 个一氧化碳分子 离子符号前方离子个数。如 2Na+的“2”表示 2 个钠离子 (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原子团)中某原子的个数 如 H2O 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 NO3的“3”表示一个硝酸根中含有 3 个氧

18、原子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例子所带的电荷数 如 Ca2+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 (4)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如 MgO 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 价 第四章第四章 一、燃烧与灭火一、燃烧与灭火 1发生燃烧的一般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一般原理 (1)隔离可燃物; (2)使可燃物与氧气(空气隔绝) ; (3)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3影响可燃物燃烧现象的因素 (1)可燃物的性质(化学性质越活泼,燃烧越剧烈) (2)可燃物与样机的接触面积(接触面

19、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3)氧气的浓度(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二、质量守恒定律二、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推理: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2 三者须同时满足 三者中只需最少实现一个即可灭火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化学反应前后 四个“一定不变” (1)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 (2)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3)原子的质量一定不变 (4)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1)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20、3化学方程式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配平使左右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读法) 反映某个事实: 从微观角度看: 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3)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解,按需要设未知数 写出与计算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在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下方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须乘以化学计量数) 在相对分子质量和的下方列出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和未知量 建立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比例关系 计算未知数 答,写出简明答案 第五章知识归纳第五章知识归纳 一、金属的性质一、金属的性质 1金属物理性质: 大部分金属在常温下为固态(汞在常温下为液态)

21、,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导热性,有延展性。 详见课本 106 页“联想与启示” 2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1)在一定条件下,很多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如: 4Al + 3O2 = 2Al2O3 3Fe + 2O2 =Fe3O4 2Cu + O2 = 2CuO (2)部分金属能与稀硫酸(H2SO4)或稀盐酸(HCl)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如: Fe + 2HCl = FeCl2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Mg + 2HCl = MgCl2 + H2 Mg + H2SO4 = MgSO4 + H2 (3)铁能与硫酸铜溶液作用湿法炼铜 Fe + C

22、uSO4 = FeSO4 + Cu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锌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Zn + 2HCl = ZnCl2 + H2 Zn + H2SO4 = ZnSO4 + H2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 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 (3)实验步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入药品,固定仪器 检验氢气的纯度(验纯) 收集气体 【说明】验纯的目的是防止氢气中混有空气(氧气) ,点燃时发生爆炸。所有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在收集前都必须验纯。 验纯的操作:用小试管收集满待检验的气体,试管口向下倾斜,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再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

23、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若只有轻微的“噗”的声音则表示气体已经纯净了。验纯操作需反复进行,直至气体已经纯净。 二、钢铁的冶炼二、钢铁的冶炼 合金合金 1钢铁的冶炼过程 铁矿石 生铁(含碳 2%4.3%) Fe2O3 + 3CO = 2Fe + 3CO2 钢(含碳 0.03%2%) 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C + O2 = CO2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 高温 点燃 点燃 (1)实验步骤 通入一氧化碳 加热氧化铁 停止加热 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装置冷却 【说明】 a. 加热前通入一氧化碳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b. 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装置冷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铁又被氧化

24、,同时也防止石灰水倒吸回玻璃管中。 c. 图中的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反应生成了 CO2 (2)尾气处理 为防止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装置的末端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处理方式是在装置的末端放置一盏点燃的酒精灯,将排出的一氧化碳点燃,装变成无毒的二氧化碳。也可以将排出的尾气先收集起来,然后再点燃烧掉。 2合金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合金的属类:混合物 (2)特性:物理性质与原来的单一金属有很大区别,但是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说明】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三、金属防护和回收三、金属防护和回收 1铁的生锈与防锈 (1)铁生锈的条件 铁同时与氧气(或空气) 、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 (2)铁的防锈措施 涂油漆; 涂防锈油; 烧涂搪瓷; 烤蓝; 电镀 在选择铁制品的防锈措施时,要结合该铁制品的实际用途。 2铝的“自我保护” 在常温下,铝和空气中的氧气能发生反应,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防止铝继续与氧气反应,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3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的意义 (1)节约资源; (2)防止有毒金属对环境造成污染; (3)提高资源利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沪教版(全国)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