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5950 上传时间:2022-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2021- -20222022 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重点知识归纳 第六章第六章 一、常见的分散体系一、常见的分散体系 分散体系分散体系 悬浊液悬浊液 乳浊液乳浊液 溶液溶液 分散形式分散形式 固体小颗粒 小液滴 分子、离子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静置后产生沉淀 静置后出现分层 均一、稳定 二、溶液的形成二、溶液的形成 1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 物质在分散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体系(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下降。 2均一性 溶液各处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完全相

2、同。 3稳定性 外界条件 (温度、 溶剂的质量、 压强等) 不变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出现沉淀或分层) 。 4属于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1)一种溶液中可以同时有多种溶质,但溶剂只有一种; (2)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多少都是作溶剂。 (4)溶液不一定是液态的。 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凝固点降低 如:往冰雪路面撒盐,使冰雪融化;往汽车水箱中加防冻剂,防止水箱中的水凝固。 2沸点升高 3导电性增强 只有物质溶解时以离子的形式分散的形成的溶液才能导电。如食盐水(氯化钠溶液)中,NaCl 会电离成 Na+和 Cl;稀

3、盐酸中 HCl 或电离成 H+和 Cl;氢氧化钠溶液中 NaOH 或电离成 Na+和 OH。 四、溶液的组成四、溶液的组成 1溶液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液的密度 2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3稀释后溶液的质量 稀释前溶液的质量 加入的水的质量 五、物质的溶解性五、物质的溶解性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物质(溶质)的种类: 不同物质(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食盐和沙土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2)溶剂的种类: 同一种物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植物油不能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碘不易溶于水,却易溶于酒精。 (3)温度 对大多数固

4、体物质来说, 温度越高,固体物质的溶解性越好。如底部含有未溶解的 KNO3加热后,固体迅速溶解。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形成要素: 一定温度; 一定量的溶剂; 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剂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只是针对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而言,并不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其他溶质。如 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是指此时该溶液已经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固体了,但还能溶液其他的物质。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升温(加热) 、增加溶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降温(冷却) 、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其中“升温”、“降温”只是适用于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的固体物质。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

5、)溶解度概念的形成要素: 一定温度; 100g 水(溶剂) ; 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用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表示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该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曲线的走势代表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 KNO3) ;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手受温度影响不大(如 NaCl) ;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Ca(OH)2) 曲线上方的溶液表示对应温度下有固体未溶溶的饱和溶液 曲线下方的溶液表示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反之随压强的降低而减小,如打开啤酒瓶

6、盖时有气体(CO2)产生。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反之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如喝下汽水后会打嗝。 (4)结晶的方式 蒸发结晶:大多数的固体溶质都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的方式从溶液中结晶,获得固体。 变温结晶 降温结晶:主要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的物质,如 KNO3。操作时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获得固体。 升温结晶:主要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 Ca(OH)2。操作时采用加热冷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获得固体。 第七章第七章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酸碱指示剂种类酸碱指示剂种类 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在

7、酸性溶液中在酸性溶液中 变红色 不变色 在中性溶液中在中性溶液中 不变色 不变色 在碱性溶液中在碱性溶液中 变蓝色 变红色 紫色石蕊试液可用于一次性鉴别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二、溶液的酸碱度二、溶液的酸碱度pH (1)溶液的酸碱度 pH:0714 0pH7 pH=7 7pH14 酸性 中性 碱性 pH 越小酸性越强 pH 越大碱性越强 (2)pH 的测定pH 试纸的使用 用玻璃棒蘸取(或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试样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溶液的酸碱度。 【注意】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时,试纸不能预先湿润,否则会使测得数据不准确,酸性溶液的酸性或碱性溶

8、液的碱性都减弱。 三、常见的酸和碱三、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一)常见的酸 1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详见课本第七章第二节) 【说明】 (1)浓盐酸的挥发性及瓶口产生白雾的原因: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的小液滴。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3)浓硫酸的稀释操作: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或沿着烧杯壁缓缓倾倒)并不断搅拌。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 (4)浓盐酸、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情况。 浓酸浓酸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 浓盐酸浓盐酸 减少 不变 减少 减小

9、浓硫酸浓硫酸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2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1)活泼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 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 与酸接触,不产生氢气 位置越前,产生氢气的速度越快 镁、锌、铁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金属 酸酸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现象现象 Mg 稀盐酸稀盐酸 Mg + 2HCl = MgCl2+ H2 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铁反应能看到溶液变成浅绿色) Zn Zn + 2HCl = ZnCl2 + H2 Fe Fe + 2HCl = FeCl2 +

10、 H2 Mg 稀硫酸稀硫酸 Mg + H2SO4 = MgSO4+ H2 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铁反应能看到溶液变成浅绿色) Zn Zn + H2SO4 = ZnSO4+ H2 Fe Fe + H2SO4 = FeSO4+ H2 (2)稀硫酸、稀盐酸与铁锈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反应现象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稀盐酸与石灰石(碳酸钙)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盐酸、硫酸的用途(详见课

11、本第七章第二节) (二)(二)常见的碱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氨水的物理性质 详见课本第 45 页相关内容,注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俗称。 2氢氧化钙的获得 CaO + H2O = Ca(OH)2(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热源) 生石灰 熟石灰 3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 (1)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a(OH)2 + CO2 = CaCO3+ H2O (2)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Ca(OH)2 + CuSO4 = CaSO4 + Cu(OH)2 现象:有蓝色沉

12、淀生成 4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放出热量。 如 HCl + NaOH = NaCl + H2O (三)(三)常见的盐常见的盐 1盐的分类(示例) 组成特征 分类 NaCl KCl 含有 Cl(酸根) 盐酸盐 Na2CO3 K2CO3 含有 CO3(酸根) 碳酸盐 组成特征 含有 Na(元素) 含有 K(元素) 分类 钠盐 钾盐 2盐的溶解性 详见课本“附录四”“碱、酸、盐的溶解性表” 3某些盐(溶液溶液)的性质 (1) 某些盐溶液盐溶液与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盒另一种盐,如:Fe + CuSO4 = Cu + FeSO4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除非

13、常活泼的金属(一般指 K、Ca、Na)外,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又如: Zn + CuSO4 = Cu + ZnSO4 Cu + 2AgNO3 = 2Ag + Cu(NO3)4 (2)某些盐(溶液)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反 如: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AgNO3 + HCl = AgCl + HNO3 (3)某些盐(溶液)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如: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Ca(OH)2 + Na2CO3 =

14、 CaCO3 + 2NaOH (4)某些盐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如: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 4几种重要的盐 (1)NaCl(氯化钠) 存在:食盐的主要成份,自然界中主要有海盐、池(湖)盐、岩盐、井盐等 用途:做调味品、腌制食品、配制生理盐水、生产氯气(Cl2)和烧碱等 (2)Na2CO3(碳酸钠) 俗称:纯碱、苏打、碱面 性质:能与酸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3)NaHCO3(碳酸氢钠) 俗称:小苏打 性质:能与酸溶

15、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用途:做食品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4)CaCO3(碳酸钙) 存在: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白垩、蛋壳、贝壳、珍珠、水垢等 性质:能与酸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常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高温下分解 CaCO3 = CaO + CO2 (四)(四)其他其他 1酸、碱、盐 酸、碱、盐均属于化合物 (1)酸:一般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为 H。 H + 酸根,如 HCl、H2SO4、HNO3、H2CO3 (2)碱:一般由金

16、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通常化学式最后面的原子团为 OH。但氨水(NH3 H2O)除外 金属 + OH,如 NaOH、Ca(OH)2。 (3)盐:组成中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酸根,但中间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通常金属元素在化学式最前面,酸根在化学式最后面。但组成中含有铵根(NH4+)的盐除外,如硫酸铵(NH4)2SO4也属于盐。 金属 +酸根,如 NaCl、CaCO3、CuSO4、Cu2(OH)2CO3 2复分解反应 (1)概念: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2)形式:AB + CD = AD + CB 高温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有沉淀生成。如:Ca(OH)2 + CuSO4

17、= CaSO4 + Cu(OH)2 有气体生成。如: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有水生成。如:HCl + NaOH = NaCl + H2O 酸、碱、盐在溶液中若要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则反应必须要有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水三种生成物中的至少一种。 3几种物质(离子的检验) (1)氯离子(Cl)的检验 操作: 往样品中滴加硝酸银 (AgNO3) 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滴加稀硝酸, 白色沉淀 (AgCl)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Cl。 反应实例:AgNO3 + HCl = AgCl + HNO3 (2)硫酸根(SO42)的检验 操作: 往样品中滴加

18、氯化钡 (BaCl2) 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滴加稀硝酸, 白色沉淀 (BaSO4)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SO42。 反应实例:BaCl2 + K2SO4 = BaSO4 + 2KCl (3)碳酸盐(碳酸根 CO32)的检验 操作:往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或其他酸溶液) ,如果有气体生成,再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测说明被检测的物质中含有碳酸盐(碳酸根离子 CO32) 反应实例: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4)铵态氮肥(铵根 NH4+)的检验 操作:将样品与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混合加热,同时在容器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19、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被检测的物质为铵态氮肥或被测物质中含有铵根(NH4+) 。 湿润的红色石蕊是指也可用于氨气(NH3)的检验。 反应实例:(NH4)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 2NH3 第八章第八章 一、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一、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 CO、CO2及组成中含有 CO32-的化合物) ,通常也叫做有机物。 有机化合物是物质的分类中化合物的一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是无机化合物。之前学习的物质大多数属于无机化合物。 2有机化合物的组成 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同时还有可能含有 H、O、N、Cl、P、S

20、等元素。 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时均会生成 CO2,不完全燃烧时均会生成 CO。 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甲烷(CH4) 。 3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化合物,也称有机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聚乙烯(即 PE 塑料) 。 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糖类 【生理功能】为人和动物提供能量 【存在形式】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 【生成与转化】 (1) 生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葡萄糖) (2) 转化类似于呼吸作用,并放出能量 C6H12O6 + 6O2 6CO2 +

21、 6H2O 【检验】 (1)葡萄糖的检验 将待测样品加入新制的 Cu(OH)2在 NaOH 溶液中滴加数滴 CuSO4溶液形成的蓝色不溶物中, 加热至沸腾,若有红色沉淀(Cu2O)生成,则待测样品中含有葡萄糖。 (2)淀粉的检验 往待测样品中加入碘酒(碘水) ,若待测物变成蓝色,则其中含有淀粉。 2油脂 【生理功能】存储并提供能量(缓慢) 【存在形式】存在于植物中的叫“油”;存在于动物中的叫“脂(肪)”。 【生成与转化】 (1)生成将人体中多余的能量(糖类)以脂肪的形式存储 (2)转化需要时分解氧化,并放出能量 3蛋白质 【生理功能】构成细胞,形成组织。 【生成与转化】从食物中摄入的蛋白质经消

22、化转化为氨基酸,吸收后重新合成为人体的蛋白质。 光照 叶绿素 酶 【特性】 (1)在浓的盐溶液中会因溶解性减弱而析出。 (2)在受热时或遇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等会发生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也叫蛋白质变性) 。 (3)灼烧后有特殊气味(烧焦羽毛的气味) 。 4维生素 【生理功能】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 【存在及功能】简单了解几种维生素的功能和存在 第九章第九章 一、化学与能源一、化学与能源 1能源的分类 2几种重要的能源 (1)化石燃料 包含煤、石油、天然气等; 均属于混合物;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 光热转换,如太阳能热水器; 光电转换,如太阳能电池 (3)化学电池 将化学能

23、转化为电能; 其中通常含有重金属,易污染环境 (4) 氢能 优点:储量大、热值高、燃烧不产生污染 问题:如何大量获得廉价的氢气?如何安全储存、运输氢气? 二、化学与材料二、化学与材料 1材料的分类 (1)天然材料 如:棉花、砂石、树木等 按利用的广泛性 按能否循环再生 常规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 如:核能、氢能 可再生能源 如:风能、水能、太阳能 不可再生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 (2)人工合成材料 如:合金、塑料、陶瓷等 2几种人工合成材料 (1)无机材料 金属材料 如:青铜、钢铁、铝合金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 如:玻璃、陶瓷、水泥等 (2)合成材料 塑料 如:PE(聚乙烯) 、P

24、VC(聚氯乙烯) 、PS(聚苯乙烯) 合成纤维 如:涤纶、锦纶、尼龙等 合成橡胶 (3)复合材料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成一体 三、化学与社会(环境)三、化学与社会(环境) 1大气污染及防治 (1)污染物的来源 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 化石燃料的燃烧; 汽车尾气; 随意焚烧垃圾 (2)污染物的种类 有害气体:SO2、CO、氮氧化物(NxOy)等; 粉尘(可吸入颗粒物) (3)大气污染现象 酸雨(pH 小于 5.6 的大气降水,主要由 SO2、氮氧化物经化学变化导致)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SSO2SO3H2SO4 H2SO3 S + O2 = SO2(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

25、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SO2 + O2 = 2SO3 SO3 + H2O = H2SO4 SO2 + H2O = H2SO3(亚硫酸) 2H2SO3 + O2 = 2H2SO4 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 CO2的过度排放有关) 臭氧层空洞(主要与氯氟烃【氟利昂】有关) 雾霾(主要与可吸入颗粒物有关) 光化学烟雾(主要与汽车尾气有关) (4)大气污染的防治 点燃 工业废气经净化后排放;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净化汽车尾气; 分类回收垃圾,做无害化处理; 植树造林 2水体污染及防治 (1)污染物的来源 工业废水的人气排放;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2)污染物的种

26、类 含 N、P、K 等营养元素的物质; 淀粉、油脂等有机化合物 重金属离子; 农药、烧碱等有害物质 (3)水污染现象 在海洋中赤潮 在淡水中水华 (4)水污染的防治 工业废水(废液)净化后再排放; 建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减少排放 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1) 分解产生有害气体; (2) 破坏土壤; (3) 污染水体 2科学看待固体废弃物 分类回收利用; 转化成有用的物质 转化成能源; 不随意丢弃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实验室取用药品的一般原则 1 “三不” :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 要把鼻孔凑

27、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一般情况下,液体取 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的底部。 3 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 也不要随意丢弃, 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要放入指定的容器。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一般步骤为“一平(斜) ” 、 “二送(放) ” 、 “三慢竖(直立) ” ,即:先将试管(或其他玻璃容器)放平(或稍稍倾斜) ;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直接送入底部(块状固体药品用镊子放置于容器口) ;慢慢竖立试管。 均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引起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1、倾倒 取下的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沾上杂质,使药瓶受污染; 拿起瓶子时,要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

28、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使瓶口和容器口紧挨在一起; 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2、用胶头滴管滴加 先捏紧橡胶头,排出空气后再将滴管伸入试剂瓶中吸取试液; 取出滴管,悬空放在容器上方滴加液体(不要让滴管接触容器壁,以免沾污滴管或污染试剂) ; 用完的滴管要立即清洗,同时保持橡胶头朝上,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标签。 四、托盘天平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检查托盘天平是否平衡(调节平衡螺母) ; 2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上一张相同质量的纸,把固体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容器上) ; 3左盘放被称物体,右盘放砝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 4托盘天

29、平只能准确到 0.1g。 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 2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 3观察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有则气密性良好。 六、酒精灯的使用 1使用酒精灯的几点注意事项: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酒精万一洒出并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2加热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温度较高) ; 试管、蒸发皿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能加热; 加热前要先擦干容器的外壁,并先预热;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回灼热的试管,是试管炸裂;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要倾斜一定的角度,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七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 “一角(贴) ”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沿低于漏斗边沿 液面低于滤纸边沿 “三靠(碰) ”倾倒液体的烧杯边沿紧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管口紧贴在烧杯内壁 八、蒸发 将待蒸发的液体倒入蒸发皿, 加热, 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大量的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固体蒸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沪教版(全国) > 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