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4188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林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林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林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林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 2020-2021 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八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7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3 分,共分,共 51 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1下面关于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对自己的健康成长不利 B中学生应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社会生活是大人们的事 C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亲身参与社会实践,能提高我们的见识 D感受社会生活

2、越多,学习就越好,就热爱祖国 2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B人的生存和发展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C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D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人做出各种牺牲 3小陈要去杭州旅游。她在网上查询了杭州的旅游景点,还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杭州的朋友,为她介绍了交通食宿方面的问题。最终,小陈的杭州之行非常顺利。这说明( ) A网络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B网络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C通过网络结交朋友是最好的方式 D网络里面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4 小刚上网想要查找学习资

3、料, 却被购物广告打了岔; 点开购物广告, 目光又停留在弹出的游戏画面上两个小时之后,小刚才猛然警觉自己原本是要查找学习资料的。这一事例警示我们( ) A沉于网络将失去个人隐私 B碎片化信息影响思考的深度 C网络中冗余信息会耗费人们的时间 D虚拟交往会淡化现实人际关系 5中学生子明每次去餐厅吃饭的时候,都会自觉排队: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总是礼让他人。这说明,社会规则( ) A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B只适用于公共场合 C只对中学生起作用 D需要人们发自内心地遵守和维护 6繁忙的马路,由于有了规则,变得秩序井然。激烈的比赛,由于有了规则的约束,变得友好文明。这说明( ) 规则能够解决一切矛盾 维护秩序

4、要靠社会规则 规则使竞争能够有序展开 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A B C D 7近期,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这告诉我们( ) A别人先尊重自己,自己才能尊重他人 B不尊重他人,也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C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理解尊重 D有了自尊,就一定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88 月 13 日、四川松潘县黄龙景区内,一女游客曲某无故将部分垃圾桶推倒、扯掉部分景点告示牌。民警到达现场后,曲某情绪激动拒不配合,无端辱骂路上游客。14 日,松潘县公安局发布通报依法对其进行处理。对该女游客的行为认识

5、正确的是( ) A破坏景区设施和辱骂游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B破坏景区设施和辱骂游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C破坏景区设施和辱骂游客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D合理发泄情绪,可以缓解我们生活和工作压力,不违反道德规范 9杨先生外出时忘了关好水龙头,导致房间积水并渗入楼下静静家,使得墙皮发霉,客厅沙发、电器浸水毁坏。静静要求杨先生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遭到拒绝。对此,静静可以( ) A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权 B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权 C提起刑事诉讼来维权 D曝光其个人信息维权 10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 某公司因擅用方

6、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 500 元。 行政违法行为 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 6 个月。 刑事违法行为 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 200 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A B C D 11社会是复杂的,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善于同违法犯罪智斗的常见方法有( ) 不顾一切,与违法犯罪分子硬拼 先宽容忍让,再寻找机会进行报复 与违法犯罪分子周旋赢得时间,积极想办法 保护好作案现场,及时拨打 110 报警电话 A B C D 12中学生小丽在日记中写到: “我一天天长大,渐渐懂得了慈爱的爸爸;在家里,爸爸是我的学

7、习机;在学校里,爸爸是学生的发动机;在社会里,爸爸是爱心的播种机,家里家外的操劳,写上了他两鬓的白发。爸爸,我爱您! ”由此可以看出( ) A一个人只有当爸爸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B关心孩子成长是爸爸对家庭的唯一责任 C爸爸扮演了多种角色,承担了多种责任 D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相同的责任 13梁启超说: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对此,我们应这样理解( ) 尽量少承诺,少担责任 责任既意味着付出,又意味着收获 身份不同,责任不同 积极承担责任,能获得自尊和自信,收获快乐 A B C D 14 “李西,你不是正缺钱吗?这是我刚从我爸那里拿来的 250 元,你拿去交

8、伙食费吧。 ”陈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钱丢在李西面前。 “我不需要你的钱,快点拿走! ”陈伟的脸顿时红了起来。这告诉我们( ) A帮助他人时,要尽己所能 B帮助他人不能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C同学之间都是消费者,不需要互相帮助 D同学之间谈钱伤感情 15俗语说: “国泰民可安,国强民也富,国强民不受辱,民强国不受侮。 ”它启示我们( ) A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 B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息息相关的 C落后就要挨打 D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来侵略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的 4 月 15 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是因为( ) 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公民

9、都没有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A B C D 17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要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这要求我们( ) 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任何形式来维护国家尊严、荣誉和利益 A B C D 二、辨别与分析(共二、辨别与分析(共 12 分)分) 18 (12 分) 小刘和朋友一起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 起哄、 打闹、 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无奈报警后,民警将他们带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小刘等人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处以治

10、安行政处罚。 据此,有人认为: “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依靠法治比依靠公民的道德自觉更有效。 ”请你辨析。 三、观察与思考(三、观察与思考(2 小题,小题,19 题题 16 分,分,20 题题 11 分,共分,共 27 分)分) 19 (16 分)材料一:据报道,某校八年级学生小美沉迷于网络游戏,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经常逃学上网,借钱挥霍。从此成绩越来越差,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无动于衷。 材料二:中学生小王由于沉迷于网上聊天、交友、游戏,影响了学习。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他摆脱游戏、聊天的诱惑,在网上查找学习资料,制作纠错本,寻找对疑难问题的解答,学习成绩提高。他还用电脑方面的优势,参加

11、制作校网页,成为电脑网页制作的校园小明星。 (1)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沉迷网络有哪些危害。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中小王的经历给我们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带来哪些启示?(三个方面即可) 20 (11 分)材料一:2019 年 3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八个宇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 材料二:习近平助人为乐,有个叫张卫庞的村民,一家六口人,张卫虎两口子管一个老人加三个娃,真正的壮劳力就张卫庞这一个,一双手养活六张嘴。习近平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帮帮他,考虑到帮助太直接就变成

12、了施舍,会让被帮扶的对象感到难为情。习近平当了大队支书后,找到张卫庞说自己忙,想把口粮交到张卫庞家里,到他家里去吃饭,看这事儿行不行。张卫庞一听,心里很明白,习近平是想帮他。找了这么个理由。这是一番好意啊!从这开始,习近平就把他每个月分到的 40 斤口粮都交到张卫庞家。张卫庞的婆姨负责做饭,她做啥,习近平就吃啥。从来没有二话。就这样,直到去北京上大学离开梁家可,习近平在张卫庞家里吃了将近一年的饭。多粗糙、多简单的饭,习近平都吃得很香。 摘自习近平扶贫故事 。 (1) 看到了总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想一想,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目前有哪些角色?分别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2)如何理解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13、(三个方面即可) 四、活动与探索(共四、活动与探索(共 10 分)分) 21 (10 分)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既有乱世,也有盛世。 史书律书记载,汉文帝时, “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赢富” 。杜甫曾写诗称赞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材料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

14、。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说: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所以,国家处于太平盛世,大家有好日子,国家贫弱、民族衰败,臣民的日子也不好过。 材料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凝结起来,积淀起来的对祖国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培育了无数的爱国志士。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 ,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材料一和材

15、料二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 (2)对祖国为什么要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 (3)能够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句还有哪些?请你列举两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7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3 分,共分,共 51 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1下面关于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对自己的健康成长不利 B中学生应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社会生活是大人们的事 C在学习

16、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亲身参与社会实践,能提高我们的见识 D感受社会生活越多,学习就越好,就热爱祖国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亲近社会。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美好的生活与社会的美好紧密相联。我们要主动去发现,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热爱社会,亲近社会。 【解答】中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增长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德,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C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 说法错误,有利于身心健康;B 说法错误参与社会生活有助于中学生适应社会,不仅仅是大人们的事;D 说法错误,过于绝对。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好教材知识,在此基础上,容易作答。 2 “我们吃别

17、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B人的生存和发展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C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D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人做出各种牺牲 【分析】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行为对社会行为规范、社会风气、社会舆论产生影响; 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标准、道德、观念对个人言行起到引导、制约的作用。 【解答】 题干中的材料说明了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 个人是社会中的人, 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密

18、不可分的。题干描述说明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故 B 符合题意;A 错误,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C 与题意不符;D 说法绝对,错在“各种”表述。 故选:B。 【点评】仔细审题、紧扣题意,掌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小陈要去杭州旅游。她在网上查询了杭州的旅游景点,还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杭州的朋友,为她介绍了交通食宿方面的问题。最终,小陈的杭州之行非常顺利。这说明( ) A网络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B网络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C通过网络结交朋友是最好的方式 D网络里面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分析】本题考查网络交往的两面性要正确使用网络为工作学习生活服务 【解答】分析材料

19、,小陈利用网络查询信息,扩大交友,增长见识,方便自己旅游。说明网络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A 符合题意;B 错误,太绝对化;C 错误,网络交往的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最好在现实中交友;D 错误,网络中信息良莠不齐,要明辨是非。故选 A。 【点评】理解掌握网络交往的两面性,排除错误答案,做出正确的选择 4 小刚上网想要查找学习资料, 却被购物广告打了岔; 点开购物广告, 目光又停留在弹出的游戏画面上两个小时之后,小刚才猛然警觉自己原本是要查找学习资料的。这一事例警示我们( ) A沉于网络将失去个人隐私 B碎片化信息影响思考的深度 C网络中冗余信息会耗费人们的时间 D虚拟交往会淡化现实人际

20、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网络交往的两面性。网络具有两面性,我们要趋利避害地使用网络。 【解答】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材料说明小刚没有合理利用网络,没有学会“信息节食” 。网络中冗余信息会耗费人们的时间,故 C 正确,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个人隐私、思考、人际关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ABD。 故选:C。 【点评】仔细审题,把握网络交往的两面性,结合选项排除。 5中学生子明每次去餐厅吃饭的时候,都会自觉排队: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总是礼让他人。这说明,社会规则( ) A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B只适用于公共场合 C只对中学生起作用 D需要人们发自内心地遵守和维护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

21、秩序。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解答】题干中子明去餐厅吃饭自觉排队,乘坐公交车礼让他人,这是规则意识强的表现,说明了社会规则需要人们发自内心地遵守和维护。D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 题干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B 说法错误,社会规则适用于社会各个方面;C 说法错误,社会规则对全体社会成员都有作用。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依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 6繁忙的马路,由于有了规则,变得秩序井然。激烈的比赛,由于有了规则的约束,变得友好文明。这说明( ) 规则能够解决一切矛盾 维护秩序要靠社会规则 规则使竞争能够有序展开 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

22、自由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自由的关系。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规则与自由关系密切,规则维护自由,规则保障自由。 【解答】规则使利益不同的人们能够协调相处,维护秩序要靠规则,规则使彼此竞争的交往能够有序地展开,说法正确;的说法过于绝对,夸大了规则的作用,说法错误;错误,制定规则并非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 故选:D。 【点评】仔细审题,把握规则与秩序、自由的关系,结合选项排除。 7近期,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这告诉我们

23、( ) A别人先尊重自己,自己才能尊重他人 B不尊重他人,也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C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理解尊重 D有了自尊,就一定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分析】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原则,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要求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推己及人;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解答】微信朋友圈流传的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尊重他人,因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理解尊重,尊重是相互的,也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所以选项 C 的观点正确,符合题意;选项 ABD 的观点明显不对,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24、;有了自尊,不一定就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88 月 13 日、四川松潘县黄龙景区内,一女游客曲某无故将部分垃圾桶推倒、扯掉部分景点告示牌。民警到达现场后,曲某情绪激动拒不配合,无端辱骂路上游客。14 日,松潘县公安局发布通报依法对其进行处理。对该女游客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破坏景区设施和辱骂游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B破坏景区设施和辱骂游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C破坏景区设施和辱骂游客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D合理发泄情绪,可以缓解我们生活和工作压力,不违反道德规范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

25、触犯法律并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解答】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题文中, 该女游客的行为触犯了行政管理法规,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A 正确, 符合题意; BC 错误, 排除;题文中女游客的做法属于非合理发泄情绪,违反道德规范,D 错误。 故选:A。 【点评】认真审题,明确违法行为的类别及特点,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做出选择即可。 9杨先生外出时忘了关好水龙头,导致房间积水并渗入楼下静静家,使得墙皮发霉,客厅沙发、电器浸水毁坏。静静要求杨先生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遭到拒绝。对此,静静可以( ) A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权 B提起行政诉讼来维

26、权 C提起刑事诉讼来维权 D曝光其个人信息维权 【分析】该题考查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所解决的纠纷是民事纠纷。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与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之间的纠纷;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解答】静静家因楼上杨先生忘了关水龙头,受到损失,在要求赔偿遭到拒绝的情况下,静静可以到法院打官司,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权,A 符合题意;BC 错误,不能通过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权;D 错误,曝光个人信息,侵犯隐私权。 故选:A。 【点评】仔细审题,把握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结

27、合选项排除。 10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 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 500 元。 行政违法行为 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 6个月。 刑事违法行为 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 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A B C D 【分析】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也叫犯罪行为。 【解答】由案例信息“被公

28、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可知,小王的行为触犯了行政管理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不符合题意;由案例信息“被判赔偿 500 元”可知,某公司的行为触犯了民事法律法规,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故不符合题意;由案例信息“被判处有期徒刑 6 个月”可知,聂某某的行为触犯了刑事法律法规,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故符合题意;由案例信息“被交警依法处以 200 元罚款”可知,小强爸爸行为触犯了行政管理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认真审题,明确违法行为的类别及特点,依据题意对照选项做出选择即可。 11社会是复杂的,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青少年,面对违

29、法犯罪时,善于同违法犯罪智斗的常见方法有( ) 不顾一切,与违法犯罪分子硬拼 先宽容忍让,再寻找机会进行报复 与违法犯罪分子周旋赢得时间,积极想办法 保护好作案现场,及时拨打 110 报警电话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讲究方式方法。 【解答】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未成年人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设法稳住歹徒、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歹徒去向、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及时拨打 110 报警电话,争取成年人的帮助等,都是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效手段,所

30、以符合题意;错误,不利于维护青少年自身的安全;错误, “报复”他人易引发违法犯罪。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其考查了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12中学生小丽在日记中写到: “我一天天长大,渐渐懂得了慈爱的爸爸;在家里,爸爸是我的学习机;在学校里,爸爸是学生的发动机;在社会里,爸爸是爱心的播种机,家里家外的操劳,写上了他两鬓的白发。爸爸,我爱您! ”由此可以看出( ) A一个人只有当爸爸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B关心孩子成长是爸爸对家庭的唯一责任 C爸爸扮演了多种角色,承担了多种责任 D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相

31、同的责任 【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角色与责任的关系的理解从纵向看,人的一生会不断变换角色;从横向看,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所以随着环境和场合的变化,我们会不断的变换着自己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可见每个人都承担着多种责任同学们读懂题意对号入座,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了 【解答】中学生小丽日记中的爸爸在家里、在教室、在社会,根据他所在的场合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A、B 两个选项都带有片面性不能选;选项 C 符合题意是正确的选项;选项D 与题意相反所以也是错误的。故正确的答案选 C。 【点评】基础知识

32、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同学们做题时或轻而易举或模棱两可 13梁启超说: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对此,我们应这样理解( ) 尽量少承诺,少担责任 责任既意味着付出,又意味着收获 身份不同,责任不同 积极承担责任,能获得自尊和自信,收获快乐 A B C D 【分析】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解答】 分析梁启超的话, 体现了承担责任的意义和代价, 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 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

33、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惩罚。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是正确的选项;选项要积极承担责任;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承担责任的意义,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14 “李西,你不是正缺钱吗?这是我刚从我爸那里拿来的 250 元,你拿去交伙食费吧。 ”陈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钱丢在李西面前。 “我不需要你的钱,快点拿走! ”陈伟的脸顿时红了起来。这告诉我们( ) A帮助他人时,要尽己所能 B帮助他人不能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C同学之间都是消费者

34、,不需要互相帮助 D同学之间谈钱伤感情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爱他人。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解答】题干中陈伟的言行,说明了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要考虑他人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 说法与题意不相符;C 说法错误,同学们需要相互帮助;D 没有认识到问题主旨所在,排除。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依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 15俗语说: “国泰民可安,国强民也富,国强民不受辱,民强国不受侮。 ”它启示我们( ) A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 B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息息相关的 C落后就要挨打 D团结一致,共同

35、抵御外来侵略 【分析】题目考查的是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国家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 “国泰民可安,国强民也富,国强民不受辱,民强国不受侮。 ”说明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能亡国,故 B 符合题意;ACD 与题意不符;故选 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再结合具体的选项即可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的 4 月 15 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36、这是因为( ) 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公民都没有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持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解答】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将每年的 4 月 15 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有利于公民认识国家安全和利益的

37、重要性; 有利于增强公民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公民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是正确的选项;选项与实际不符。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维护国家安全,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7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要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这要求我们( ) 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任何形式来维护国家尊严、荣誉和利益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国家利益

38、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解答】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故符合题意;错误,合法有序地维护国家尊严、荣誉和利益。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二、辨别与分析(共二、辨别与分析(共 12 分)分) 18 (12 分) 小刘和朋友

39、一起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 起哄、 打闹、 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无奈报警后,民警将他们带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小刘等人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行政处罚。 据此,有人认为: “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依靠法治比依靠公民的道德自觉更有效。 ”请你辨析。 【分析】本题以典型材料为背景,涉及到规则与秩序、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判断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辨析题形式呈现,依据所学和题意解答。 【解答】 本题考查对 “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依靠法治比依靠公民的道德自觉更有效。 ” 这一观点的认识。首先判断表态:观

40、点错误;然后说明理由:依据教材知识,可从维护秩序,需要人们遵守社会规则,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每个公民树立公德意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等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 观点错误。 因为: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维护秩序,需要人们遵守社会规则。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的生活安全、享有尊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只有每个公民都树立公德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敬畏规则,遵守法律,自觉承担责任,社

41、会秩序才能真正得以维护。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此题的考查方向是规则与秩序、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等,依据题意结合教材知识判断、作答即可。 三、观察与思考(三、观察与思考(2 小题,小题,19 题题 16 分,分,20 题题 11 分,共分,共 27 分)分) 19 (16 分)材料一:据报道,某校八年级学生小美沉迷于网络游戏,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经常逃学上网,借钱挥霍。从此成绩越来越差,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无动于衷。 材料二

42、:中学生小王由于沉迷于网上聊天、交友、游戏,影响了学习。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他摆脱游戏、聊天的诱惑,在网上查找学习资料,制作纠错本,寻找对疑难问题的解答,学习成绩提高。他还用电脑方面的优势,参加制作校网页,成为电脑网页制作的校园小明星。 (1)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沉迷网络有哪些危害。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中小王的经历给我们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带来哪些启示?(三个方面即可)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网络的两面性、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等。 【解答】 (1)本题考查沉迷网络的危害。解答时,结合材料一,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从网络

43、信息良莠不齐,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等方面作答。 (2)本题考查材料二说明的道理。解答时,结合材料二,答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即可。 (3)本题考查我们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解答时,结合材料二中小王的经历,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从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等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与弊共存。 (3)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

44、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答时,需认真阅读材料及设问,把握网络的两面性、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等知识点,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 20 (11 分)材料一:2019 年 3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八个宇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 材料二:习近平助人为乐,有个叫张卫庞的村民,一家六口人,张卫虎

45、两口子管一个老人加三个娃,真正的壮劳力就张卫庞这一个,一双手养活六张嘴。习近平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帮帮他,考虑到帮助太直接就变成了施舍,会让被帮扶的对象感到难为情。习近平当了大队支书后,找到张卫庞说自己忙,想把口粮交到张卫庞家里,到他家里去吃饭,看这事儿行不行。张卫庞一听,心里很明白,习近平是想帮他。找了这么个理由。这是一番好意啊!从这开始,习近平就把他每个月分到的 40 斤口粮都交到张卫庞家。张卫庞的婆姨负责做饭,她做啥,习近平就吃啥。从来没有二话。就这样,直到去北京上大学离开梁家可,习近平在张卫庞家里吃了将近一年的饭。多粗糙、多简单的饭,习近平都吃得很香。 摘自习近平扶贫故事 。 (1) 看到

46、了总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想一想,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目前有哪些角色?分别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2)如何理解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三个方面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责任与角色的关系、关爱他人。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解答】 (1)本题考查对角色不责任的认识和理解。结合当前的中学生生活,从子女、学生、朋友、普通公民等角色方面作答。 (2)本题考查对如何关爱他人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从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讲究策略等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 (1)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

47、律、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责任;作为朋友,忠诚、互助、互谅,我们义不容辞;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 。 (2)要心怀善意,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关爱要讲究策略,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点评】仔细审题,把握责任与角色的关系、关爱他人等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总结。 四、活动与探索(共四、活动与探索(共 10 分)分) 21 (10 分)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既有乱世,也有盛世。 史书律书记载,汉

48、文帝时, “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赢富” 。杜甫曾写诗称赞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材料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说: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所以,国家处于太平盛世,大家有好日子,国家贫弱、民族衰败,臣民的日子也不好过。 材料三:爱

49、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凝结起来,积淀起来的对祖国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培育了无数的爱国志士。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 ,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 (2)对祖国为什么要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 (3)能够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句还有哪些?请你列举两例。

50、 【分析】本题以典型材料为背景,涉及到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爱国主义等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依据所学和题意解答。 【解答】 (1)本题考查材料揭示的道理。依据教材知识,可从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对祖国要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的原因。依据教材知识,可从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国家利益关系着民族生存、国家兴亡等方面作答。 (3)本题考查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诗句,言之有理即可。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故答案为: (1)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