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 【知识精讲】5.语言表达及运用(2)实践活动

上传人:班海 文档编号:203761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六年级 【知识精讲】5.语言表达及运用(2)实践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六年级 【知识精讲】5.语言表达及运用(2)实践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六年级 【知识精讲】5.语言表达及运用(2)实践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六年级 【知识精讲】5.语言表达及运用(2)实践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六年级 【知识精讲】5.语言表达及运用(2)实践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知识精讲】实践活动 六年级 语文 统编版语文朗读资源 轻叩诗歌的大门实践活动 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展示阶段; 四、活动评价; 五、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一、准备阶段 1、合作讨论制定活动计划; 2、活动要求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订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小结 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 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 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

2、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二、实施阶段 1、上网找寻有关诗歌的相关知识,为多媒体保存素材。 2、通过家长了解爸爸妈妈所知道的诗歌的情况,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3、喜爱写作的同学继续尝试写一些诗。 (一)、搜集诗歌 1、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2、小组讨论。 3、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4、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二)整理资料: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1、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2、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

3、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3、交流归纳。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整理: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三)欣赏诗歌:借助工具,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体会诗的情感,进一步了解诗歌。 1 “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2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四)诗歌朗诵会: 1、选几首诗来朗诵,进行比赛,与诗同行。 2、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 三、展示阶段 每个小组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1、展示搜集到的诗歌; 2、激情扬抑诵诗歌; 3、别出心裁品诗

4、歌: (1)诗歌手抄报; (2)设计教室书香一角; (3)推荐自己喜欢的诗词; (4)学唱古诗歌; 4、小荷才露尖尖角自创诗歌; 5、千树万树梨花开诗集展示。 学习结束,把自己的诗作进行整理和编排, 装订成册,成一本小小的诗集。 四、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内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诗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财富,某班开展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的活动。 (1)老师为本次活动设计了如下活动板块,请你按照以下格式再增添两项。 A收集诗歌看 B整理诗歌抄 C诗歌朗诵读 D、 E、 答案: 推荐好诗编 欣赏诗歌析 原创作品

5、写 诗歌竞赛赛 通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你一定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完成以下练习。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人就会用唐代李绅的两句诗来教育我们,这两句诗是: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就常会引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 ”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答案: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班海朗读 扫码免费获取朗读资源和音频 一键发布课内外朗读任务 添加答疑客服 为什么他们都在用班海朗读? 中小学课本同步课文专业范读及解析 丰富的古诗词、国学、课外朗读素材 一键布置朗读任务,告别微信群刷屏,后台数据统计一目了然 老师可创建多个班级,随时切换方便管理 让学生养成朗读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读出自信,读出未来!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精品教学资源! 统编版最新课文朗读、诗词朗诵、国学诵读、经典美文等4000+朗读语料和专业范读音频尽在【班海】朗读小程序。 班海,语文老师都在免费用的朗读任务布置&统计微信小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下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