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模拟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1161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模拟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模拟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模拟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模拟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模拟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 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2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分)分) 1 (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不具有能量 B电风扇工作时,主要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消失,但可以创造 D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2 (2 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大 C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有效阻断噪声的传播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3 (2 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 A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液化 C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D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 4 (2 分)电线杆有影子,电线为什么没有影子呢?其中正确的是( ) A射到电线上的光线太弱 B电线是导体,太阳光射到它上面不能形成影子 C太阳是个大光源,能把较细电线的四周照亮,故无法形成影子 D电线杆是竖直的能形成影子,电线是横着的不会形成影子 5 (2 分)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现有人触电时,可以用干燥的竹竿或木棍将电线与人分开 B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是由

3、于短路造成的 C使用三脚插头的用电器时,可以不接地线 D家用电器都有开关,因此家庭电路中可以不安装空气开关或保险丝 6 (2 分)下列作图中,有错误的是( ) A光的反射 B平面镜成像 C磁感线和小磁针 D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7 (2 分)如下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图象是( ) A B C D 8 (2 分)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 ,小明站在 1 号地砖上时,通过 2 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 2 号地砖上时,通过 3 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9 (2 分)某门禁系

4、统有两种识别方式:人脸识别(开关 S1)和密码识别(开关 S2) ,只要其中一种方式识别成功即可闭合相应开关,启动电动机,开启门锁。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0 (2 分)装有酒精的试管玻璃斜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管内液柱的长度和高度如图所示。取 g10N/kg,酒精0.8103kg/m3。则此时酒精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为( ) A1.1103Pa B1.0103Pa C0.88103Pa D0.8103Pa 二多选题(共二多选题(共 5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15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 11 (3 分)对图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间

5、,可观察利用平面镜成的视力表的像检查 B自行车的尾灯里并没有灯泡,利用光的反射来“发光” C鱼缸中只有一条鱼,看起来有两条鱼的原因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 D小猫和小聪互相看到对方,说明反射光路的可逆性 12 (3 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在水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所排开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所排开液体的质量 B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C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D甲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等于乙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13 (3 分)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下列对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L1与 L2并联 B电流表 A1测 L1的电流 C电流表 A2测 L1

6、和 L2总的电流 D当开关 S2断开时,通过 L1的电流变大 14 (3 分)如图所示是某家用电器的内部电路图,其中 R1和 R2为加热电阻,1、2、3、4 分别为四个接线柱。有关电路的连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导线连接 1、3 再用导线连接 2、4,两电阻并联发热功率最小 B用导线连接 2、3 两电阻串联发热功率最小 C绝对不可以将接线柱 3、4 用导线连接,否则会造成短路 D若将接线柱 2、3 用导线连接起来,再用导线连接 1、4,则只有 R2接入电路 15 (3 分)杆秤是我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小明用硬杆自制了一个杆秤,杆的粗细不均匀,如图所示。他首先在不挂重物和秤

7、砣的情况下,将提纽固定在 O 点,提起提纽,秤杆可以在水平位置平衡。 已知提纽与秤钩间距离 OM4cm, 秤砣质量 m0.2kg.关于该杆秤,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秤的零刻线在 O 点右侧 B秤杆粗细不均匀,但是秤的刻线分布是均匀的 C秤的 1kg 刻度线在 O 点右侧 N 处,ON16cm D称量物体质量时,若杆秤右端上扬,可将秤砣向右侧适当移动 三实验探究题(共三实验探究题(共 6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27 分)分) 16 (3 分)如图是某学生小李、小王和小郭三人所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小郭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至屏上呈现出 的光

8、斑,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 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2)小王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 的光斑(选填“不变” 、 “变大”或“变小” ) 。 (3)小李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小李应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 )移动,当蜡烛距离凸透镜 10.3cm 时,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是 。 A、像距过大,超过光具座的长度 B、不成像 (4) 小郭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5cm 处, 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得到像 (选填

9、 “能” 或 “不能” ) , (选填“照相机” 、 “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若拿下光屏,在透镜右侧移动眼睛的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像。 (5) 小李同学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 (靠近凸透镜) 之间, 小郭调整蜡烛、 透镜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后,再将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李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 17 (5 分)如图甲所示,小刚和小强用两套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对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加热(A 有盖子,B 没有盖子) ,进行“

10、探究水沸腾”的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丁所示温度一时间图像。 (1)图甲(B)中的错误是 和 。 (2)改正错误后实验继续进行,如图丙所示,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由图丁可知,两次实验水的沸点不同,那么小刚是用 (选填“装置 A”或“装置 B” )进行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低于” 、 “等于”或“高于” )1标准大气压。 18 (5 分) 如图所示, 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球就做成了一个单摆, 单摆每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相等。 (1)为了能更准确地测出小球摆一个来回的时间,测量的方法是: ; (2)猜想:小球摆

11、一个来回的时间可能与绳子的长度有关;用实验探究上述猜想的方法是: 。 (3)小球从 A 点摆到 B 点的能量转化是 。 (4)在图中画出小球摆到 C 点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19 (5 分)小明所在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烧杯等器材,按照如图所示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水1.0103kg/m3) (1)分析实验图像可知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N。 (2)分析比较实验步骤 A、B、C、D 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 有关;分析比较 A、D、E 实验步骤还可以探究的实验问题是 。 (3)同组的小刚根据实验步骤 A、B、C 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12、深度越大,浮力越大,他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 。 (4)本实验所用的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5)完成以上实验后,小明想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重力有关,他利用与上述实验中圆柱形金属块体积相同的另一种金属块重复实验,并对比上述实验数据,得出了结论请你简要说明他的实验方案 。 20 (5 分)小明同学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为 4.5V。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有一条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上“” ,并用笔画线将错误改正过来。 (2)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可以保护电路还具有 的作用。 (3)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测量,某次测量

13、时电压表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电流表示数为 0.2A,则本次测得的待测电阻 Rx 。小明把这一次的测量所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的结果;你认为不合适的原因是: 。 (4)小明做完以上实验之后,利用图丙所示电路图测量未知电阻 Rx的阻值。 当只闭合 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1; 当闭合 S1、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2; 未知电阻 Rx的表达式为:Rx 。 21 (4 分)电磁的相互转换是人类进入电力时代的标志: (1)小明做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给直导线通电,观察到直导线向右运动; 实验现象说明 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若只对调电源正负极接线,通电直导线会向 运动; 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直导线应选用

14、(选填“铝棒” 、 “铁棒”或“塑料棒” ) ; (2)去掉电源,在导线两端接上灵敏电流表,如图 2 所示。闭合开关,向右平移直导线 ab,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这是 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 (举一实例) 。 四综合能力题(共四综合能力题(共 3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 22 (3 分)如图所示,是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已知 R1R2。 (1)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两个 U 形管中 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此实验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后,电阻丝 (选填“R1”或“R2” )产生的热量多。 (3)由

15、此实验可得的结论是: 。 (4)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还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5)该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 。 23 (3 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嫦娥四号月背之旅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是同一面背对地球,这一面被称为月球背面,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 2018 年 12 月 8 日,嫦娥四号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和落月过程,最终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成为人类史上首个着陆于月球背面的无人探测器。为避免嫦娥四号在着陆瞬间“闪着腰” ,工作人员给它研制了 4条强有力的“腿” ,让它既能平稳着陆,又能

16、有效“吸收”着陆时产生的冲击力,防止它携带的设备被震坏。在嫦娥四号的“腿”上,还“长着”脸盆一样的圆形“大脚掌” 。 “大脚掌”中央装有一个形如足弓的金属构件,可以有效分散冲击力。 嫦娥四号由着陆器与巡视器(即月球车,又称“玉兔二号” )组成,2019 年 1 月 3 日,巡视器与着陆器成功分离, “玉兔二号”利用其底部 6 个带齿纹的轮子有效增大了与月面间摩擦,顺利在月背表面行驶。“玉兔二号”配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科学探测仪器,总质量仅 135kg,是世界上质量最小的月球车。 (1)嫦娥四号在环月飞行时,受到的力 (选填“是”或“不是” )平衡力; (2)探测器“腿”上的圆

17、形“大脚掌”可 (选填“减小”或“增大” )对月面的压强; (3)为增大与月面间的摩擦, “玉兔二号”采用的装置是 ; (4) “玉兔二号”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为 。 24 (3 分)质量忽略不计的 AC 硬棒能绕 O 点转动,在 C 点挂一物体,在 B 点施加动力 F 时,棒刚好处于静止状态。 (1)画出 F2的力臂。 (2)在 B 点画出作用在杠杆上最小的动力 F1。 (3)此杠杆是 杠杆。 (填: “省力” 、 “费力”或“等臂” ) 判断依据是: 。 五计算题(共五计算题(共 3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18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6 分)分) 25 (6 分)底面积 80cm2的物体静止

18、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 1104Pa。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 5s内将物体匀速竖直提升 3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不计绳重和摩擦。 (g10N/kg)求: (1)物体的质量; (2)拉力 F 的功率; (3)用此滑轮组匀速竖直提升 280N 的重物,需要多大的拉力? 26 (6 分)如图甲所示, 电源电压不变,R110,滑动变阻器 R2标有“10 1A”字样, 电压表量程为“03V” ,电流表量程为“03A” ,图乙是灯泡的 IU 图象。当 R2的滑片 P 在 b 端且只闭合开关 S、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3A;当 R2的滑片 P 在 a 端且同时闭合 S、S1、S2时,

19、灯泡正常发光。求: (1)电源电压; (2)滑片 P 在 a 端且同时闭合 S、S1、S2时,电流表的示数及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3)只闭合开关 S、S2时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及此种情况下电路 1min 消耗的电能。 27 (6 分)标有“220V 1100W”字样的用电器,接入电路正常工作。求该用电器正常工作 5 小时所消耗的电能。 六综合能力题(共六综合能力题(共 1 小题)小题) 28 如图所示, 这是我国第二艘 075 型两栖攻击舰, 该舰舰长为 250m、 宽为 30m, 具有 4 个直升机起降点。满载排水量为 40000t,吃水深度为 7m。 (海水密度取

20、 1.0103kg/m3,g 取 10N/kg)问: (1)075 型两栖攻击舰满载时舰底受到的海水压强是多少? (2)当 075 型两栖攻击舰满载行驶在海面上时,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3)当一架质量为 13t 的舰载直升机从 075 型两栖攻击舰的甲板上起飞后,两栖攻击舰所受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两栖攻击舰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化了多少?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2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分)分) 1解:A、电磁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 A 错误; B、电风扇工作时将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故 B 正确;

21、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故 C 错误;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 D 错误; 故选:B。 2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出声音,故 A 错误; B、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液体、固体中的速度,故 B 错误; C、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只能用来检测声音强弱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 C 错误; 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D 正确。 故选:D。 3解:A、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 ,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A 错误;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22、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小冰晶,故 B 错误; C、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但气温不会降低,故 C 错误; D、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使气温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下落过程中遇热熔化为小水滴,落到地面形成雨,故 D 正确。 故选:D。 4解:A、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太阳光的强弱是一样的,光线较弱同样可以形成影子。故 A 错误; B、影子的形成与物体的导电性没有关系。故 B 错误; C、太阳是个大光源,能把较细电线的四周照亮,故无法形成影子或形成的影子不明显。故 C 正确; D、无论是竖直的还是横着

23、的,只要能阻挡太阳光的直线传播都可能形成影子。故 D 错误。 故选:C。 5解:A、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干燥的竿子将人与火线分开,故 A 正确; B、空气开关跳闸是因为电流过大,而电流过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短路或总功率过大,故 B 错误; C、家用电器的插头和插座大多采用带有接地线的三线,是因为插座的接地线和大地相连,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带电,电流会通过接地线流入大地,不致造成触电事故,故 C 错误; D、为防止因为干路电流过大引起火灾,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故 D 错误。 故选:A。 6解:A、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应该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

24、合反射定律,故 A 正确。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此图符合规律,故 B 正确。 C、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从 N 极流向 S 极,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小磁针上端为 S 极,下端为 N 极,故 C 正确。 D、根据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和线圈的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左端为 N 极,而图中右端为 N 极,故 D 错误。 故选:D。 7解: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图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图

25、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和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B。 8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的所成的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像的位置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由于地砖 2、3 处于同一水平面,灯的大小和灯到地砖的距离的不变,所以在 2 号地砖和3 号地砖上看到的灯的像的大小和位置均相同。 故选:B。 9解: 由题知,人脸识别(S1) 、密码识别(S2) ,只要其中一种方式识别成功,则相应开关闭合从而使电动机启动工作,所以两个开关应并联后再与电动机串联在电源上,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10

26、解:由图可知,酒精的深度 h0.1m, 此时酒精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 pgh0.8103kg/m310N/kg0.1m0.8103Pa。 故选:D。 二多选题(共二多选题(共 5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15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 11解: A.检查视力时,如果房间不够大,用一个平面镜反射视力表,观察平面镜中的视力表即可,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特点的应用,故 A 正确; B.自行车尾灯能使从后面照射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沿原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回去,所以自行车的尾灯利用的光的反射原理,故 B 正确; C.鱼缸中只有一条鱼,看起来有两条鱼的原因是

27、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 C 错误; D.小聪和小猫互相能看到对方,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 D 正确。 故选:ABD。 12解: A、因为甲、乙质量相等,重力相等,甲悬浮,浮力等于重力,乙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甲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乙所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甲所排开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所排开液体的质量,故 A 正确; B、由图知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根据 ,质量相同,故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 B 正确; C、甲、乙两实心正方体物块分别悬浮、漂浮在水中,根据漂浮和悬浮条件可知:F浮甲G甲,F浮乙G乙,所以浮力相等,故 C 错误; D、由图知甲的下表面的深度深,根据 pg

28、h 知,甲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乙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故 D 错误。 故选:AB。 13解: A由电路图可知,电流有两条回路,A1、L2、S2 三个元件在同一支路上,L1 单独在一个支路上,所以是并联电路,故 A 正确; B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 A1和 L2在同一支路上,所以 A1是测 L2电流,故 B 错误; C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 A2位于干路上,所以电流表 A2测 L1和 L2总的电流,故 C 正确; D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开关 S2断开时通过 L1的电流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AC。 14解:A、用导线连接 1、3 再用导线连接 2、4,两电阻并联,总电阻最小

29、,根据 P知发热功率最大,故 A 错误; B、若将接线柱 2、3 用导线连接起来时,两电阻串联,总电阻最大,根据 P知发热功率最小,故 B正确; C、将接线柱 3、4 连接后,形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源,是绝对不允许的,故 C 正确; D、若将接线柱 2、3 用导线连接起来,再用导线连接 1、4,将电阻 R1电路了,则有 R2接入电路,故 D正确。 故选:BCD。 15解:A、不放重物和秤砣时,提起提纽,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即为杠杆的重心,因此提纽 O 应该为零刻度线。A 错误。 B、无论杆秤粗细是否均匀,秤的刻度线分布都是均匀的,因为无论杆秤粗细是否均匀,由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可知,动

30、力臂与阻力的大小成正比,故 B 正确。 C、在 1kg 刻度线时,表示重物为 1kg,F1L11kg10N/kg0.04m0.4Nm;F2L20.2kg10N/kg0.16m0.32Nm;F2L2F1L1,故 C 错误。 D、秤杆右端上扬,即为左端重,应将秤砣向右移,增加力臂使其平衡,故 D 正确。 故选:BD。 三实验探究题(共三实验探究题(共 6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27 分)分) 16解: (1)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便是凸透镜的焦点,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 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10cm。 (2)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所以将光屏向远离凸

31、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不变的光斑; (3)由图知,像偏上,所以应将光屏上移;当蜡烛距离凸透镜 10.3cm 时,此时物距处于 f 和 2f 之间,且稍大于焦距,所以物距远大于 2f,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可能是因为光具座不够长造成的,故选 A; (4)小郭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5cm 处,此时的物距为 5cm,小于 1 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但可以用眼睛看到; (5)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因此去掉近视镜后,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 (1)最小、最亮; (2)不变; (3)上;A; (4)

32、不能;放大镜;能; (5)左。 17解: (1)温度读数时视线和和温度计液面相平,不能俯视读数或仰视读数;温度计的液体泡不能与容器器壁、底部接触,液体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图中温度计碰到了容器壁; (2)读数时注意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最小刻度,图中示数为 95;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处破裂时,说明水已经沸腾,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说明水未沸腾,图乙中的b 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 小刚实验时水沸点大于 100 摄氏度, 是因为气压变大导致, 使用装置 A 实验时烧杯内气压会变大,水上方气压变大,水的沸点升高。 故答案为: (1)温度计俯视读数;温度计碰到容器壁

33、; (2)95;b; (3)装置 A;高于。 18解: (1)为了能更准确地测出小球摆一个来回的时间,可以测量小球摆动多次的时间,然后取平均值,这样能减小误差; (2)小球来回摆动的时间可能与绳子的长度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需要控制小球的质量不变、 摆动的幅度相同, 改变绳子的长度, 测量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 与原来的时间比较说明有无关系; (3)小球从 A 点摆到 B 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质量不变,动能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4)在 C 点时,小球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用力的示意图表示重力和拉力的三个要素:作用点是重心;

34、方向竖直向下;具体做法,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在直线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拉力的方向是沿绳子斜向上,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测量小球摆动多次的时间,然后取平均值; (2)控制小球的质量不变、摆动的幅度相同,改变绳子的长度,测量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与原来的时间比较说明有无关系; (3)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4)如图。 19解: (1)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1N,示数为 3.7N,即物体的重力为 3.7N,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F浮GF3.7N2.7N1N; (2)分析比较 A、B、C、D 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浮力

35、不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分析比较 A、D、E 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相同,所以分析比较 A、D、E 实验步骤还可以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根据 A、B、C 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深度不同,不能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原因是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液gV排知,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V排104m3 金属块的体积:VV排, 金属块的质量:m0.37kg 金属块的密度:3.7103kg/m3; (5)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相同体积铜块和铁块的重力为 G铜和 G

36、铁, 然后分别使它们浸没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F1、F2,则两者受到的浮力为 G铜F1、G铁F2。 因两者的重力不同,若受的浮力也不同,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重力有关;若受的浮力相同,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重力无关, 所以实验方案为取体积相同的不同金属,重力不同,称量出浮力,得出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 故答案为: (1)1; (2)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4)3.7103; (5)取体积相同的不同金属,重力不同,称量出浮力,得出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 20解: (1)由电路图知,电流表与灯泡并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与电压表

37、连接错误,电压表应与灯泡并联,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电路如图所示: (2)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可以保护电路外,还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得出多组数据,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P 到某一点时,电流表示数为 0.2A,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 0.1V,示数为 1.8V, 由欧姆定律可得电阻值为: R9; 在此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只根据一次测量数据求出的电阻值作为最后的结果误差较大; (4)当只闭合 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1,此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源电压为:UI1(R+

38、Rx) , 当闭合 S1、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2,此电路为 Rx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源电压为:UI2Rx, 根据电源电压不变知:I1(R+Rx)I2Rx, 未知电阻 Rx的表达式为:Rx。 故答案为: (1)见上图; (2)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3)9; 实验次数少,结果不准确; (4) 。 21解: (1)给直导线通电,观察到直导线向右运动,说明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若只对调电源正负极接线,则电流方向反向,而磁场方向不变,故通电直导线会向左运动。 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直导线应选用铝棒, 铝棒导电性良好且质量较轻, 容易观察到受力后的运动状态。 (2)去掉电源

39、,在导线两端接上灵敏电流表,闭合开关,向右平移直导线 ab 时切割磁感线,导线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这是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即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故答案为: (1)磁场;左;铝棒; (2)电磁感应;发电机。 四综合能力题(共四综合能力题(共 3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 22解: (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液体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观察两个 U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 (2)实验中两电阻丝串联,则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已知 R1R2,由焦耳定律 QI2Rt可知,右侧电阻 R2产生热量多; (3)由(2)可

40、得的结论:在相同时间内,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越多; (4)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改变滑片位置可以改变电路电流,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5)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有关,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热量的多少,采用的是转换法,故该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故答案为: (1)液面高度差; (2)电阻;R2; (3)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越多; (4)电流; (5)转换法。 23解: (1)嫦娥四号探测器环月飞行时,其运动轨迹不是直线,运动

41、方向不断变化,也就是状态不断变化,所以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 (2)嫦娥四号探测器“腿”上的圆形“大脚掌”可以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月面的压强; (3) “玉兔二号”利用其底部 6 个带齿纹的轮子,可以增大与月面间摩擦; (4)由题意可知, “玉兔二号”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Gmg135kg10N/kg225N。 故答案为: (1)不是; (2)减小; (3)带齿纹的轮子; (4)225N。 24解: (1)从支点 O 作 F2的力的作用线的垂线,该垂线段为 F2的力臂 L2;如图所示: ; (2)由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

42、动力越小;图中支点在最 O 点,因此 OB 作为动力臂最长,由图知动力的方向应该向上,如下图所示: (3)由图可知,该杠杆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要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 故答案为: (1)如图; (2)如图; (3)费力;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五计算题(共五计算题(共 3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18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6 分)分) 25解: (1)因为 p,所以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F压pS1104Pa80104m280N, 由于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物体重力: GF压80N, 所以,质量 m8kg; (2)由图可知,n2,因为 ,所以拉力: F50N; 拉力做功:W总FsFnh50N23

43、m300J; 所以功率:P60W; (3)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G+G动) ,所以动滑轮的重力: G动nFG250N80N20N; 竖直提升 280N 的重物时的拉力: F(G+G动)(280N+20N)150N; 答: (1)物体的质量为 8kg; (2)拉力 F 的功率为 60W; (3)用此滑轮组匀速竖直提升 280N 的重物,需要 150N 的拉力。 26解: (1)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当 R2的滑片 P 在 b 端且只闭合开关 S、S1时,R1、R2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由 I可知,电源电压:UI1(R1+R2)0.3A(10+10)6V; (2)由图甲所示可知,当 R2

44、的滑片 P 在 a 端且同时闭合 S、S1、S2时,R1与灯泡并联在电源两端,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 通过 R1的电流为:I10.6A, 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电压为 6V 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0.8A, 则电流表示数为:II1+IL0.6A+0.8A1.4A, 由 I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RL7.5; (3)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 S、S2时,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电压表示数为 3V 时,变阻器接入阻值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可得,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UL最小UU26V3V3V, 由图乙

45、图象可知,灯泡的电压为 3V 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0.6A, 则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I最小IL最小0.6A, 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 PUL最小I最小3V0.6A1.8W; 电路 1min 消耗的电能: WUI最小t6V0.6A60s216J。 答: (1)电源电压为 6V; (2)滑片 P 在 a 端且同时闭合 S,S1,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1.4A,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7.5; (3) 只闭合开关 S, S2时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 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为 1.8W, 此种情况下电路 1min消耗的电能为 216J。 27解:用电器,接入电路正常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由 P

46、可得, 用电器正常工作 5 小时所消耗的电能 WP额t1.1kW5h5.5kWh。 答:该用电器正常工作 5 小时所消耗的电能为 5.5kWh。 六综合能力题(共六综合能力题(共 1 小题)小题) 28解: (1)075 型两栖攻击舰满载时舰底受到的海水压强: (2)当 075 型两栖攻击舰满载行驶在海面上时,其所受的浮力: (3)直升机从 075 两栖攻击舰的甲板上起飞后,两栖攻击舰的总重力变小,因为漂浮,所以浮力等于重力,故两栖攻击舰所受的浮力变小; 两栖攻击舰减小的浮力: 两栖攻击舰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化量: 。 答: (1)075 型两栖攻击舰满载时舰底受到的海水压强是 7x104Pa。 (2)当 075 型两栖攻击舰满载行驶在海面上时,其所受的浮力是 4108N。 (3)变小,两栖攻击舰排开海水的体积减小了 13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物理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