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完整笔记 第一节 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 1.审美形态: 受社会文化影响 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 它是自由人生境界(审美境界)对象化、 感性化的结果,是审 美情趣与审美风格(强烈鲜明的审美个性特征)的感性显现。 西:悲剧、优美、崇、喜剧、丑和荒诞 中国:(中和与韵)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以及对命自 身的尊重与热爱。 2.划分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 【简答】 广泛性或普适性:不仅在某一类或某一体裁使用,也在艺术形式中使用,还在现实生活的审美中 使用。 (“典型”“意象”只属于学的审美形态“虚实”在学、绘画、音乐、戏剧、兵法、医疗中普遍使用, 具有泛性和普适性
2、) 统摄性:集杂多于统一 ,将散乱的形态表述梳理成具有内在逻辑的类型。 (术语太多、逻辑不够、太过零散,需要概括。如:中国的阳刚与阴柔、虚与实、意与境、形与神 都可以归之于“道”。) 历史性:有些审美形态经过长期积淀在民族的审美文化中,产生了长久而持久的影响。 (如:与“神”相关的神韵、神妙、神奇等。积淀后,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构成中华民族审美化的识 别特征。 3.审美形态的基本类型: 优美与崇高 悲剧与喜剧 丑和荒诞 4.审美形态的基本特征:【简答】 生成性:【审美实践总规律的缩影】 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 历史成:许多审美形态是在类明度发展后才出现,如丑和荒诞
3、出现于 19世纪中叶。 个体相对性成:审美形态随着境界的提不断发展。如:悲剧、喜剧 并非能懂。 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窦娥冤-天感应、与社会和谐 虚实、空灵、意境、阳刚、阴柔、婉约、豪放等-道家辩证思维 丑和荒诞-西批判精神 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审美趣味、审美情趣、样态、境界等。 二重性:主要指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有相同点,也有独特之处。 悲剧俄狄浦斯王、雕塑拉奥孔,惨烈不为中国化所有,宏达壮丽中西共有。 意境为中国独有,但是虚实相中西共有。 第二节 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1.审美形态的历史性-
4、实践的发展 (1)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 中国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诗性与音乐性的; 西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戏剧性与雕塑性的。 (2)具体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当代性】 古希腊悲剧-命运悲剧 古典主义-个对社会的牺牲 现实主义-社会对的摧残 2.审美形态和思维 最基本的思维单位:中国-象数思维 西方-抽象概念 最主要的思维方式:触类旁通、神与物游 西方:逻辑归纳和演绎 特点:中国-天人合一、主客交融,重视体验、综合和整体把握。 西方-主客两分,重视理性、经验与逻辑分析。 3.审美形态与语言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能指和所指。世界上的语言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5、 4.审美形态与文化 西方审美形态宗教意识 中国的审美文化世俗化的特征,与宗教并不密切 与哲学的关系:西方-受哲学思想变迁的制约与影响 中国:“中和”审美理想,最基本的审美形态。刘勰文心雕龙 悲剧喜剧:人生境界底蕴,人与外界的冲突 崇高:心灵对形式的超越,对优美的突破 丑:批判精神的张扬 荒诞:在丑面前的无奈 第三节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是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 (一)优美 1.优美本质: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 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2.对优美的理论探讨必考单选 西方美学史上,对“优美”的探讨是随着对“崇高”的探讨
6、不断明晰起来的。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优美与美划上等号。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和圆形。 柏拉图:优美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是单整、纯粹、绝对的美。 亚里士多德:“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 古罗马的西塞罗提出两种美:秀美、威严。 意大利(中世纪)阿奎那:美有三个要素完整、和谐、鲜明。 培根:美的精华是秀雅合适的动作。 荷迦兹: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近代以后,博克认为“优美和美,没有太大区别”。 康德:主要从对象给人的快感内在情感想象等角度分析优美(审美效应角度)。领悟到优美是一种 生命处在放松状态的特殊形态。 席勒:美可以产生松弛和紧张两种作用。 总
7、结:秀雅协调的形式 浑然一体的内容 轻松愉快的美感 不同领域中的优美【了解即可】 (1)在自然领域里:自然中的优美也主要表现于客体对象感性形式的和谐性上。 (2)在社会领域中:社会领域中的优美首先必须具有现实对实践的肯定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3)在艺术领域内:艺术领域中的优美多体现在和谐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统一中。陆机在文赋中 说。诗缘情而绮靡。这就是道出了诗歌与优美的关系。 3.优美的特点 第一,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优美的最基本的意象内涵) 第二,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姚鼐:阴柔之美就是优美。 第三,是和谐化一的内容。即它们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先秦伍举:夫美也者,上下、内
8、外、大 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第四,是心旷神怡的审美体验。立普斯:优美以一种柔和的力给人以喜悦。 (二)崇高 1.崇高: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 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 产生敬仰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扩大了精神境界。 2对崇高的理论探讨【选择】 毕达哥拉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将之与“优美”并举。 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 述。崇高:“伟大心
9、灵的回声”。 博克:18世纪,英国哲学家写出了论崇高与美一文,崇高才正式作为美学范畴,得到美学家 和哲学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博克的崇高理论:博克从人的生命欲望来看待崇高感,他认为,人的情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对延长生命的生殖欲和一般的社交愿望;二是安全的需求,即维护自己生命安全的本能。崇高感来 源于人的第二种本能情欲。当生命遇到危险时,首先会引起他的恐怖和警惧,引发心灵深处的痛苦, 但是痛苦的情绪也同样可以产生愉悦。【 简答】 康德: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康德的崇高的两种类型说: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 【崇高无形式、崇高是一种消极的快乐】 康德的崇高理论:崇高的事物往往是巨大的,
10、巨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积的大或数量的大,被 康德称为数学的崇高,一是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御,被康德称为力学的崇高,它们是崇高的两种类 型。【 简答】 席勒:使崇高从一种审美形态降为一种艺术效果,崇高的含义在席勒那里变得更狭隘了。(优美 和崇高都是活的形象) 黑格尔:继承了康德的“人论”思想,把崇高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意识到意义与有别于意义 的具体显现之间的分裂,另一方面是这两者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显露出来的互不适应。 崇高在利奥塔德的美学中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概念,而是一个核心范畴,具有基础作用。 崇高的概念: 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
11、 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 仰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扩大了精神境界。【消极的快乐】 3.崇高的特点 无形式、无限性超越 首先,是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 其次,是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再次,是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 最后,是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4.优美和崇高的比较 【简答】 崇高与优美都是人的社会实践的存在方式,崇高在对立中展现出了人的存在,而优美则强调了和 谐中人的存在。 崇高和优美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优美主要展示了人的存在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而崇 高则主要体现的是主体在实践的冲突和对立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冲突中,显示出的作为
12、主体的人 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超越。 优美和崇高体现的是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补充的两种人生境界。 第四节 悲剧与喜剧 悲剧与喜剧体现的是人生实践中的否定性超越的样态。 一、悲剧 (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简答】 1.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悲剧理论源于悲剧艺术。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是亚里士多德的 诗学。他指出了悲剧对于人的灵魂的净化作用。引起人们的悲悯与恐惧。 2.黑格尔:提出了悲剧的“矛盾冲突”【辩证】的理论。悲剧源于理念的分裂。他强调了悲剧冲突的 必然性。 3.马克思、恩格斯: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无法实现之间的冲突。 4.尼采:悲剧的诞生,他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日神精神
13、与酒神精神。尼采把生活中的 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进行了区别。 5.克尔凯郭尔:西方存在主义之父(丹麦)。“罪孽说”+“焦虑说”提出悲剧产生于个体生存中的罪 孽和焦虑。 (二)悲剧的概念 悲剧这种审美形态是随着悲剧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悲剧产生的根源是由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冲突,这种冲突导致了有价值的事物的毁灭; 悲剧艺术通过对生活中的悲剧的表现,让人体会到了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引起情 感的激荡和振奋。 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要素:冲突、抗争、毁灭。 (三)悲剧的特点 (1)否定性与肯定性的结合: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 定。 (2)社会性:悲
14、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超越性: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二、喜剧 (一)喜剧理论的历史考察 1.柏拉图西方美学最早对喜剧进行探讨的人,他在斐利布斯篇讲话中表达了自己的喜剧 观。【滑稽可笑是一种缺陷】 2.亚里士多德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坏指丑,是一种滑稽。 3.康德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判断力批判) 4.黑格尔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之中揭示喜剧产生的原因,显得更加深 刻和切合喜剧的本质。形象压倒观念 5.马克思恩格斯喜剧对象的特征是“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两种 社会力
15、量的冲突】 6.苏珊朗格喜剧情感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感,它是紧张、迅速、夸张的,生命力的显现形成一个 爆发点,引起欢乐和笑声。 7.巴赫金狂欢化理论。 (二)喜剧的内涵 喜剧是撕开假象和伪装,暴露其实质,使对象变得更加渺小空虚、可怜可鄙、毫无价值,这就使人 们不可能用严肃的态度去对待,所以喜剧感必定反映为笑。这里的笑包含的是深刻的理性批判的内 容和犀利的讽刺,在笑声中激起人们最后埋葬旧事物的信心和勇气。 (三)喜剧的特点 喜剧具有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鲁迅:喜剧是那将人生无价值的撕给人看。) 喜剧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具有社会批判性。 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康德“笑是一种紧绷的
16、期待突然转变为虚无的感情”) 喜剧是肯定性和否定性的统一。 (四)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与具体戏剧艺术的差异和联系 【简答】 差异: 1 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滑稽事件,也不同于戏剧中的悲剧 和喜剧的艺术形式。 2 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显然就比作为艺术类型之一的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的范围要宽广得 多,又比生活中存在的不幸和滞稽有着更加确定的审美内涵。 3 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既可以存在于戏剧之中,也可以存在于小说、诗歌、电影等诸种艺术 形式之中,同时,更多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联系: 无论审美形态意义上的悲喜剧,还是戏剧范围的悲喜剧,都是主要相对于人
17、的悲喜情感而触 发审美享受的,而且都离不开集中和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五节 丑与荒诞 丑和荒诞,都是社会人生的负面价值,对美好事物的否定性因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创伤和 扭曲。 丑和荒诞的共同特征:表里不一、内外不符、荒唐矛盾 一、丑 (一)“丑”的形成与历史考察 赫西奥德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适度是最好的。 斯托拜乌要是任何东西越过了尺度,最令人感到快感的东西,也变成最令人厌恶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最美的猴子比起人来还是丑。 谟克利特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是非存者如何非存在的尺度。 补充: 传统美学思想的主流是研究
18、美而不是研究丑。原因:一是与古希腊民族高度崇尚美的社会风气有 关,二是与希腊风气中美善统一的观念有关。 鲍姆加登1750年美学,他把认识论意义上的美丑与审美活动中对象的美丑区别开来。丑的 价值并不在其自身,而是它衬托了美,在一定程度下可转化为美,或联想美。 罗森克兰兹1853年,丑的美学,不仅是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而且也标志着丑从 此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是对于现代丑学的开启。 (二)丑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作为审美形态,丑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 这种否定的审美呈现中,肯定了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包容于宗教,表达对世界的恐惧 2.特
19、点: 首先,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然是一种审美。 其次,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刺激等形式。但这些都使人从不和谐 的形式中,体悟到美的存在,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丑成为审美形态的原因:【简答】 广义的美是特殊的人生境界的感性显现,它理应包括作为审美形态的丑在内。 在审美这种人生实践中,人能够相对全面而自由的占有自己的本质。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 程不仅包含有肯定性的一面,同时也包含有否定性的一面;而且人的审美价值尺度正是在否定、肯 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得以确立、得以发展的。所以,审美活动本身必然包含对于美的发现、欣 赏、创造与对于丑的揭露、鞭挞和摈弃两个侧面。
20、美在过程中,美不是作为物化形态的结果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是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 展的,离开了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所谓美丑。 【1】把丑排除在外的审美观念是一种狭隘的审美观念 【2】丑亦是一种人生境界,对丑的揭露、鞭挞和摈弃也体现了美的人生境界的另一面。 【3】丑是人类异化劳动的感性存在状态和结果。 【4】哲学与美学发展,出现新思潮,为丑走进审美领域奠定基础。 【5】艺术中出现大量关于丑的描绘和创造,为丑成为审美形态奠定现实基础。 二、荒诞 (一)荒诞理论的历史考察 古希腊柏拉图其荒诞感来自于理式与自由的矛盾,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爱和诗与他的理想境界 中禁绝欲
21、望、纯而不杂的爱和诗的巨大差异。 中世纪以后荒诞的内容是宗教中不恰当的禁欲主义对于人性的扭曲和异化。 二战以后,人变成了“非人”,丧失了自我。 人变成“非人”,含义如下: 【简答】 1 人不再是全面体现人的本质的人,人失去了自身的类的属性【类:自觉、自由】 2 人失去了在西方世界中所继承下来的本质,失去了终极关怀的基础 3 荒诞之所以与自由结合为一体,是因为西方在工业社会中建构起来的所谓自由并非现实的人生的 自由。 (二)荒诞的概念和特点 荒诞源于现代西方荒诞派戏剧代表作:等待戈多。存在主义哲学对荒诞的认识,对荒诞形成 了重要的影响。 1.概念: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文化的产物
22、。本义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对人 生无意义的审美感悟。 从形式上看,荒诞与喜剧相似,从内容看,荒诞更接近于悲。 荒诞引起的笑:是一种无望的否定。 广义的荒诞:人的异化与局限性。 2.特点: 首先,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体悟。 其次,荒诞的审美象征性。 最后,荒诞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 (三)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简答】 1.荒诞之所以成为特殊的审美形态,首先是因为再创和重现荒诞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方式是以一种特 殊的实践方式显示其特殊的存在价值。 2.荒诞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把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的距离拉近了。 3.荒诞之所以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实际上还有一个深刻的内在原因,就是重现和再创荒诞, 从表面上看是反理性的和反传统的,但实质上仍然是西方理性主义之树上结出的果实。 第三章重点简答题: 第一节 【1】审美形态的划分标准 【2】审美形态的特征 第二节 无 第三节 【1】博克、康德的崇高理论 【2】优美和崇高的关系 第四节 【1】悲剧理论的历史回顾 (黑格尔最重要) 【2】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和作为艺术形式的悲剧和喜剧的关系 第五节 【1】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 【2】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3】荒诞的产生-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