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118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修水坝、开 矿山, 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然而这些背后会不会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呢?据此完 成 12 题。 1.上图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和水质下降 影响生物多样性 抬高水坝上游水位, 容易产生库区沿岸滑坡 入海泥沙量减少, 容易导致三角洲萎缩 加剧区域 资源短缺 A. B. C. D

2、. 2.针对上述问题,以下三种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为了经济和社会的更快发展,环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B.先把环境问题放在一边,等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以后再来解决上述问题 C.可以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模式 D.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 第 1 题,河流大坝建设利于区域资源的开发,故错误。第 2 题,在区域 的资源开发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意环境保护,故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答案 1.B 2.D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按性质可 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下图

3、示意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比重、 中国与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据此完成 34 题。 3.下列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是( ) A.煤炭、潮汐能 B.生物能、石油 C.地热能、天然气 D.太阳能、土地 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 A.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B.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 C.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均衡 D.人均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 解析 第 3 题,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 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水能、气候资源、生 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天然气、煤、铁矿石等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故 选 D。第 4 题,我国林地主要分

4、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耕地比重小,人均 耕地少;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不均衡;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 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 1/3,因此,“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故选 B。 答案 3.D 4.B 读下表,回答 56 题。 5.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寒潮 酸雨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A. B. C. D. 6.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解析 第 5 题,根据甲代表的环境问题在山西最严重,山西主要以黄土高原地区 为主,而新疆最弱,判断为水土流失;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新疆

5、最严重,四川和 山西较弱。判断为土地荒漠化。故选 B。第 6 题,丁类环境问题是酸雨,治理措 施主要是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所以广东省采取的优化燃料消费结构的措施。B 对。改进种植制度,退耕还牧对减少酸性气体作用不大,广州冬季气温较高,供 暖需求量少,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对酸性气体影响不大,A、C、D 错。选 B。 答案 5.B 6.B 森林蓄积量是指一定森林面积上树干部分的总体积, 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 资源的丰富程度。下图为中国主要省级行政区森林面积与蓄积量对比图。完成 78 题。 7.“人类足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最小的区域是( ) A.内蒙古 B.黑龙江 C.西藏 D.陕西 8.

6、黑龙江森林面积广大,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森林生长缓慢 B.降水少,以灌木为主 C.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少 D.过度砍伐,森林质量下降 解析 第 7 题,仔细读图,注意比较各省级行政区的森林面积与蓄积量的关系; 人类活动与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是:单位森林面积内,森林的蓄积量越多,人类活 动对该地区的影响程度越小; 通过计算或者读图可知西藏的森林面积与蓄积量之 比最大,人类足迹最小,故选项 C 正确。第 8 题,黑龙江省森林面积广大,有 我国最大的林区;该林区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可以通过滨洲线、滨绥线、京哈线 等与发达地区相连,森林的过度砍伐现象严重,森林质量下降,所

7、以单位面积森 林蓄积量最少,故选项 D 正确。 答案 7.C 8.D 2018 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读中国土地资 源分布图,完成 910 题。 9.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旱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C.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D.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10.下列举措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的是 A.在陡坡垦荒,扩大耕地 B.利用耕地扩大城市建设 C.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D.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有毒农药 解析 第 9 题,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故 A 符合题意; 旱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

8、区。故 B 不符合题意;天然林地主要 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 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故 C 不符合题意;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 陆地区,东部草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故 D 不符合题意。第 10 题,我国人均 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 地, 加上使用不合理, 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因此, 一方面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更 高产;另一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我 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珍惜和合

9、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答案 9.A 10.C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能体现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据此完成 1112 题。 11.结合所学知识,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问题不需要治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会自己扭转 B.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排放废弃物总量就越多,环境问题就越突出 C.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出现环境污染程度拐点的重要途径 D.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突出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水平落后 12.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于新技术革命后开始降低,其原因是( ) 增加了环保投入 工业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发展速度迅速 减慢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A. B. C.

10、 D. 解析 第 11 题,读图,在拐点前,环境污染的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到达拐点后,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故 B 错。随 着经济发展, 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意识增强, 所以出现拐点, 故 A 错,C 对。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但不是唯一 原因,D 错。第 12 题,增加环保投入,加强对环境的治理,环境污染水平会降 低。工业技术进步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排放的三废减少。产业结构的调 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新技术 革命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的速度仍在较快水平,没有迅速减慢。城市化

11、水平不 断提高,会增加环境污染。故选 B。 答案 11.C 12.B 罗讷河流域是法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历史上罗讷河采用低坝多级开发方式。目 前,法国罗讷河流域兴起拆除水坝的运动。据此完成 1314 题。 13.低坝多级开发的优点是( ) A.增加发电容量 B.减少移民规模 C.增加水资源量 D.减轻水土流失 14.拆水坝原因( ) 用电规模减小 恢复河流生态 减轻地震威胁 能源供应多元化 A. B. C. D. 解析 第 13 题,低坝蓄水少,淹没范围小,故低坝多级开发的优点是减少移民 规模,B 正确。第 14 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电规模总体是增加的,错 误;水库建设会影响河流的生态环

12、境,拆除水坝能恢复河流生态,正确;水库 大坝越高, 蓄水越多, 引发地震的可能性越高, 低坝水库对地震影响小, 错误; 能源供应多元化,会对水电的需求减少,正确。因此正确,故选 C。 答案 13.B 14.C 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完成 1517 题。 15.图中表示人类社会的是( ) A.内圆 B.外圆 C.箭头 D.箭头 16.下列人类活动能用图中箭头表示的是( ) A.废弃物 B.生存空间 C.物质和能量 D.消费活动 17.若箭头表示沿海低地淹没,则箭头表示( ) A.全球气候变暖 B.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C.极冰融化 D.海水膨胀 解析 第 15 题,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

13、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中,一般用箭头表示 物质和能量的传输方向、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用圆表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 人类社会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表示人类社会的应是内 圆。第 16 题,消费活动是在人类社会中完成的,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 中,用箭头表示;自然环境向人类社会提供生存空间、物质和能量,用箭头 表示。 第 17 题, 沿海低地淹没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冰融化和海水膨胀的结果, 而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则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人类活动。 答案 15.A 16.A 17.B 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波浪能发电有广阔的发展 前景, 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

14、段。 下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 1820 题。 18.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 A.M B.N C.Q D.K 19.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M B.T C.S D.Q 20.推测未来波浪能发电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是( ) A.可再生,蕴储量大 B.稳定,无污染 C.目前利用率高 D.分布广,易开发 解析 第 18 题,图中 K 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最大,故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 站。第 19 题,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受盛行风影响,在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 岸,海浪较大;陆地的东岸为背风岸,风浪较小;T 海域位于西北岸,

15、故冬季波 浪能资源最丰富。第 20 题,波浪能具有清洁、蕴储量大、可再生的特征,故具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答案 18.D 19.B 20.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60 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 60 多年高强度开发,可采成熟 林资源接近枯竭,林区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材料二 经过 10 小时的奋力扑救,截至 2016 年 5 月 18 日 23 时 50 分,内蒙古 大兴安岭金林林场森林大火外围明火全部扑灭,火场转入看守清理阶段。 (1)森林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 灾多

16、发生于_(季节),原因_ _。(4 分) (2)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哪些方面?(4 分) (3)大面积天然森林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3 分) (4)大兴安岭地区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3 分) 解析 第(1)题,干旱少雨和大风天气有利于火灾的形成和发展;春季气温回升 快,蒸发旺盛,降水少,且多大风天气,易发生火灾。第(2)题,森林资源的破 坏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致。包括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 伐;居民烧柴;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第(3)题,森林资源具有调节气候、涵养 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作用;森林

17、被砍伐会使它所具有 的各种生态功能丧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第(4)题,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既要保障林业资源的不断更新,又要想方设法提高林区人们的经济收入,以便更 好的保护森林资源。因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从合理采伐、采伐与抚育更新相 结合、对林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旅游业以及加强森林管理等方面思考。 答案 (1)春季 春季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 (2)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居民烧柴;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 (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等;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 绝,物种减少。(答出三点即可) (4)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对木材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发展绿色食品、

18、 医药和特色养殖业;培育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林地的 压力;加强林区建设与管理。(答案合理即可)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2020 年 5 月 22 日,太湖部分水域出现蓝藻较大面积聚集。随着气温不 断升高,受高温少雨等因素影响,太湖安全度夏面临严峻的考验。2020 年 8 月 10 日南水北调办公室公布京津冀年均生态用水赤字达 90 亿 m3。 材料二 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表。 中国 发达国家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4 0.8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50% 80% 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 91 m3 918 m3 居民人均用水量 2

19、80 升/天 130 升/天 (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4 分)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6 分) (3)京津冀地区正为缺水困惑,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问题,请提出可采取的有效 措施。(6 分) 解析 第(1)题,结合我国季风气候和海陆位置特点,可得出我国水资源的时间 和空间分布特点。第(2)题,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数据,可以发现水质污染、 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供应紧张、水浪费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社会 主导发展方向、技术水平、资源利用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第(3)题,治理缺水 的措施,必须从缺水的原因入手,逐步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 (

20、1)夏秋较多,冬春较少;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 (2)问题: 水污染严重, 水资源供应紧张, 水资源利用率低、 水浪费严重。 原因: 大量污水排放,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使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节水意识淡薄,水 资源利用技术落后,浪费严重,导致利用率低。 (3)防治水体污染,改善京津冀河流、湖泊的水质;节约用水,增强节水意识,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下图示意某地区毁林开荒前后的水盐平衡变化,其中甲地为盆地。 说出甲地毁林开荒后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 并分析其产生 的原因。 解析 植被破坏对土壤

21、的影响, 通过分析毁林开荒前后各要素的变化可得出答案。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从植物涵养水源能力、地势、地下水和地表径流的变化等 方面分析。甲地毁林开荒后,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地表径 流量增大,又由于甲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雨后易导致地下水位抬升,随着 毁林开荒后裸露的地表蒸发量加大,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在地表不断积累,从 而导致土壤盐碱化。 答案 问题:土壤盐碱化。产生原因:毁林开荒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涵养水 源能力降低;地表径流量增大,甲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抬升,毁林 开荒后裸露的地表蒸发量加大;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在地表不断积累,导致土 壤盐碱化。 24.读

22、我国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完成下列要求。(17 分) (1)图中乙所示地区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是_。(1 分) (2)分析乙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5 分) (3)乙地区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大气污染现象,简析其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危 害。(5 分) (4)针对乙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哪些防治措施?(6 分) 解析 第(1)题,图中乙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大气污染是酸雨。第(2)题, 酸雨产生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回答,自然原因是降水丰富, 人为原因是大量燃煤,排放酸性气体多。第(3)题,酸雨的危害主要为:使河湖 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减产

23、;腐蚀树木,毁坏森 林;腐蚀建筑物、损坏文物古迹等。第(4)题,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 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如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 利用率,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化害为利,变 废为宝; 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 严格执法, 达标排放;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等。 答案 (1)酸雨 (2)自然原因: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人为原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大量 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3)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减产; 腐蚀树木,毁坏森林;腐蚀建筑物、损坏文物古迹等。 (4)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酸性气体排 放;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发展洁净煤 技术和清洁燃煤技术;严格执法,达标排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 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