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核心素养提升章末核心素养提升 一、科学态度与责任重心位置与物体平衡关系的应用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重心的位置和物体的平衡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物体的重心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只有落在物体的支撑面内或支撑点上, 物体才可能保持平衡;物体的重心位置越低,物体的稳定程度便越高。 【例 1】 长度为 L 的相同的砖块平堆在地面上,上面一块相对下面一块伸出L 4, 如图所示,那么最多可以堆放多少块砖而不翻倒? 答案 4 块 解析 砖块被放到一定数目时,将会以第一块砖的上表面的最右端为支点翻倒, 但第一块砖不会翻倒, 因此应该以第一块砖上面所有的砖块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它们的总重心不能落
2、在第一块砖的上表面之外。 设一共可以堆放 n 块砖而不翻倒。第一块砖之上共有(n1)块砖,其总重心不能 超出第一块砖的上表面之外。由此可列方程 L1 4L(n2) 2 3 4L,解得 n4,所 以最多可以堆放 4 块砖而不翻倒。 【针对训练】 如图是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玩具“不倒翁”摆动过程的示意图,O 点是“不倒翁”的重心。 将“不倒翁”扳到位置 1 后释放, “不倒翁”向右摆动, 经过竖直位置 2 到达另一侧最大摆角的位置 3,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不倒翁”在位置 3 时,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只有在位置 2,“不倒翁”受到的重力方向才竖直向下 C“不倒翁”之所以
3、不倒是因为重心很低 D“不倒翁”从位置 2 到位置 3 是受到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由于不倒翁在水平面上,因此支持力的方向竖 直向上,从图 1 和 3 中可以看出,重力和支持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重力和支 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B 错误;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因此“不 倒翁”之所以不倒是因为重心很低,故 C 正确;“不倒翁”从位置 2 到位置 3, 仍只受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并没受水平方向的力,因为在位置 2,不倒翁有水 平向右的速度,所以不会停在位置 2,故 D 错误。 二、物理观念摩擦力的被动性 1方向的被动性: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受主动力
4、的方向、运动状态有关。 2大小的被动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受主动力的大小、运动状态有关。 【例 2】 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的一个物体,同时受到水平方向的两 个力, F18N, 方向向右, F212 N, 方向向左。 当 F2从 12 N 逐渐减小到零时, 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物体与桌面间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逐渐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B 解析 当 F18 N,F212 N 时,此时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4 N,方向向右,当 F2 从 12 N 逐渐减小至 8 N 的过程中,静摩擦力从 4 N 逐渐减小到 0,当 F2从 8 N 逐渐减小到零时,静摩
5、擦力会反方向从 0 逐渐增大到 8 N,整个过程是先减小后 增大,选项 B 正确,A、C、D 错误。 三、科学探究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1方案一:利用砝码和弹簧测力计采用动平衡法测动摩擦因数。如图所示,向 砝码盘 C 内加减砝码,轻推木块 P,使其恰能在水平木板 B 上向左匀速滑动, 木块 P 处于动平衡状态。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 P 和 C 受到的重力 GP和 GC, 则 P 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fGC,又 fN,NGP,可求出 P、B 间的动摩擦因数 GC GP。 2方案二:利用弹簧测力计采用动平衡法测动摩擦因数。 如图所示,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过弹簧测力计向右拉木块 P,使 木块
6、P 向右匀速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 P 的重力 GP,由平衡条件可知,FfN,NGP,所以 F GP。 3方案三: 利用弹簧测力计采用静平衡法测动摩擦因数(方案二的改进方案)。 如图所示, 将弹簧测力计 C 的吊环套在固定的铁钉 D 上, 挂钩端与木块 P 相连, 用力 F拉缓慢拉平放在桌面上的木板向右匀速滑动,P 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止在 B 上, 并随 B 一起向右运动时, 弹簧伸长。 当 B 对 P 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后, P、 B 开始相对滑动,弹簧突然缩短一点。当 P 受的滑动摩擦力 f 等于弹簧拉力时, P 对地相对静止,处于静止平衡状态,P 在
7、B 上相对于 B 向左滑动。读出 P 处于 静平衡状态时弹簧测力计 C 的示数 F,即为 P 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用弹 簧测力计 C 测出 P 的重力 GP,则 P、B 间的动摩擦因数 F GP。 【例 3】 (2021 吉林白山第十九中学高三月考)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 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 a 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 b 所示。 除了实验必须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力均 为 2.00 N 的砝码。 (1) 上 述 两 种 方 案 中 , 你 认
8、为 更 合 理 的 方 案 是 _ , 理 由 是 _ _。 (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 5 组实验数据, 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砝码/个数 0 1 2 3 4 砝码对木块压力/N 0 2.00 4.00 6.00 8.00 测力计读数/N 1.50 2.00 2.50 2.90 3.5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 c 坐标纸上作出摩擦力 f 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 F 的关系图像 (以F为横坐标)。 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 (3)由图像可知,木块的重力为_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_。 答案 (1)方案二 见解析 (2)见解析图 计算压力时
9、没有加上木块的重力 (3)6.00 0.25 解析 (1)方案二更合理。 理由是:若用方案一必须保证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一般很难做到,采 用方案二只要拉木板向左运动就行。 (2)采用描点法画出的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以看出,在砝码对木块压力为 0 时,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为 1.50 N,而 且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且 fF 图像为一条直线。 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是:计算压力时没有加上木块的重力。 (3)由图可知,图像的斜率 k f F0.25,在砝码对木块的压力为 0 时,木板对 木块也有摩擦力为 1.50 N,即 fFG1.5 N,所以木块重力 G6.0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