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92283 上传时间:2021-09-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4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14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14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14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14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1414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评价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评价( (解析版解析版) )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考向阐释】 鉴赏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 涵:对古代诗歌中流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方法探究】 分析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 诗言志,词缘情,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基础。鉴赏诗歌时,定要关注写作背景的介绍,从而懂得诗人要 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的作者的感情。诗歌创作讲求含蓄、凝练,因而 作者常

2、常借助外物来抒情言志。 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 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人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 “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 阕写怀念古代英雄孙权和刘裕,这是切合题目的,下阕却写到北伐失败、扬州烽火神鸦社鼓、顺尚能饭否 等四件互不关联的事,抒发的是虽有

3、雄才大略却不被重用的慨叹。 4.抓住注释,提取暗示内容。 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下面就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做一表格 注释分类 所暗示内容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写作的基本风格,从中揣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介绍别人评价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典例在线典例在线 【一、【一、20202020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二)(共 5 分)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

4、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的 自然之景,抒发了_之情。 8. 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 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7. (1) 白日西斜,广阔天涯 (2) 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8. 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 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

5、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 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 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中的意象。(1)首联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 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这里抓住了“白日西斜”“天涯广阔”的自然景象。(2)“浩荡离愁 白日斜”中“浩荡离愁”直接点明了作者对离愁的无限感慨,“吟鞭东指即天涯”则通过“天涯”这个开 阔的意象表现了豪放和洒脱。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主题。(1)龚自珍的诗。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

6、它却不是无 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自比为落花,落 花从枝头落下,化为肥料,滋养大地,为新花的成长做贡献。作者虽然离开朝廷,但是依然关心国家的前 途和命运,依然坚持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一片拳拳爱国之情。(2)孟浩然的诗。翻译:春天睡醒不觉天已 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第一联从听觉角度描写 了鸟儿清脆的鸣叫,营造了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氛围,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第二联则从视 觉角度,运用联想,写春花被吹落到地的景象。写出了对春花凋零的怜惜,作者喜爱春天,可是春天的花 被吹落了,这是否意味

7、着春天的逝去,故表达了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二、【二、20202020 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宿武阳即事 唐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 注释秦馀:源自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句。 (2)颔联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引发了后两联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幽深冷寂。 后两联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的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桃花源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 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解析】 这

8、首诗歌描写夜泊武陵的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 武陵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壮阔美好。“似空虚” 写出了潭水和山川的空灵,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译文: 夕阳落山山川变暗了,一条小船刚刚停在岸边。山上的猿猴相互鸣叫,深潭和山中似乎很是空旷。诗 人吹灭蜡烛在夜色里就枕安眠,耳畔传来渔夫的阵阵歌声。鸡鸣报晓处是哪里,人是秦朝人的后代。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 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四

9、、四、2020 年浙江省衢州市】年浙江省衢州市】古诗文阅读 15.结合内容,比较下面两首词情感的异同。 浣溪沙 (宋)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清)屈大均 一片花含一片愁,愁随江水不东流。飞飞长傍景阳楼。 六代只遗芳草在,三园空有乳莺留。白门 容易白人头。 【注释】白门:指金陵(今南京),明朝都城。 【答案】 示例:晏词用“重帘”“燕”“晚花”“凉波”等意象写环境凄清冷落,“好风”“疏雨”写人孤身 独处,表达词人叹息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屈词用“花”“水”等意象来强化愁情,用“遗” “空”写故国依

10、旧而人事已非,借“白门”与“白头”说故都往事令人愁生白发,表达词人江山巨变后的 痛苦。两首词都写“愁”,晏词写的是个人闲愁,屈词写的是亡国之愁。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鉴赏。两首词都写“愁”,但因为作者不同的人生境遇而有着不同的内涵。第一首词前 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 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 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 闲愁。第二首词上阙写景,飞写花,与江水,写景阳楼,无一不透着一个“愁”字

11、,其实景本无情,真正 “愁”的观景的人。下阙叙事兼抒情。借用“白门”与“白头”说故事往事令人愁生白发“白人头”,联 系写作背景,作者屈大均为明末清初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所以这里的愁是亡国之愁。 【五、【五、20202020 年年广西贵港市广西贵港市中考语文】中考语文】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 两诗画线句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诗人抒

12、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2. 龚自珍的诗画线句运用移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方法,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 运,坚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感情。文天祥的诗画线句运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爱国 精神,舍生取义的决心。 【解析】 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和主题。(1)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翻译:我辞官 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 用。这里运用比喻修辞,作者以落红自比,落花飘落了,还要化为春泥滋养下一代。作者虽然辞官,但是 仍然要为国家培育下一代。这是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的抒情方式。表

13、达了作者虽然辞官回乡但是仍关心国 家前途和命运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的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这里作者直接的表达 了自己的感情,属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面对生死,文天祥做出了选择,宁愿死也要用自己的爱国之心 照耀史册,这里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舍生取义的决心。 【六、【六、20202020 年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4、乙】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4. 【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案】 24. 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都含蓄地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不同点:【甲】诗作 者借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乙】词作者借此典故,写 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需结合典故的来历和主题,“勒石燕然”的典故指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

15、“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 铭”,【甲】诗中,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 份奉使出塞巡视宣慰,“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两句意思是诗人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 在前线未归, 诗人在此引用 “勒石燕然” 典故, 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美和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乙】 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意思是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 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表达了将士们思乡心切而不得归,渴望建功立业而功业未成 的愁苦的之情。二者的相同点:都

16、表现了边关战事紧迫,守边将士的爱国情怀以及慷慨雄壮之情。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如何分析概括古诗词的思想情感 一、从古诗词特定氛围的角度赏析 不少古诗词借助于特定的氛围,使全诗笼罩在这个特定的情感氛围 里,不仅使具体的内容表现出来,而且还表达着丰富的情感。赏析这些古诗词时,要抓住特定的情感命脉, 能很快的领悟到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二、从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角度赏析 在赏析古诗词时,我们不但要抓住作者的自身情感,还要联系作 者创作这首诗的社会背景,因为作者的情感大多与时代分不开的,所以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去体会古诗词丰 富而独特的情感会更加完美。 三、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赏析 古代诗词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17、每个名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并几乎体 现在创作的每一篇作品中。赏析这些古诗词,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 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新课标下考试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然古诗词情感 赏析方法还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重视古诗词的情感赏析,不断地思考、实践和总结,古诗词赏析的效益 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考点通关考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新 晴 野 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 白水明田外,碧峰 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氛垢:雾气和尘埃。溪口:溪流的入河口。 19. 本诗与杜甫的

18、春望标题都有“望”字,但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比较其不同。 【答案】 19. 新晴野望写了雨后初晴的阳光下,面对开阔明亮、生机勃勃的景物,诗人表达了喜悦闲适之 情。春望写了战火纷飞时的衰败零落之景,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前景的担忧和对 亲人的思念。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对比赏析。新晴野望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 见到的景色。“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诗的开头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 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 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四句描绘的

19、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层次清晰,色彩明 丽,意境清幽秀丽。“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是虚写,给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能让人想见初夏田 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喜悦闲适之情。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 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通过 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可据此作答。 二、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喜雨 (唐)白居易 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 7. 这首诗言简义丰,请仔细体会下,字里行间倾注

20、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7. 为这场及时雨带来庄稼丰收而高兴,表现出一种关注下层百姓的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云 至雨来,顿解禾苗干渴,表现了诗人看到这场及时雨缓解了旱情,为老百姓丰收有望感到欣喜,表现了作 者关注民生疾苦,对下层人民的体贴和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答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4. 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答案】

21、 14. 答案示例:从“拄杖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看出对乡村 美景的喜爱;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 追随”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看出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乐观豁达。 【解析】 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的分析。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 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写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 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箫鼓、春社,农家祭社 祈年,满怀着对丰收的期待,也表现了诗

22、人对农民的关心之情;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 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拄杖无时夜叩门,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 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行香子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 远围墙,隐隐茅堂。飏 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释】行香子,词牌名。陂(bi)塘:池塘。徜徉(chng y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

23、行。 几许: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飏(yng):飞扬,飘扬。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3)整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词中能直接体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是:“ 豪兴徜 徉 ”“ 偶然乘兴 ”。 【答案】 (3)豪兴徜徉,偶然乘兴 【解析】行香子树绕村庄,北宋词人秦观的词作。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 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 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 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

24、为色彩鲜明,形 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3)本题考查词作内容概括及词人情感分析。这首词中描写了春天的很多景物,集中在“水满坡塘”写 春水,“倚东风”写春风。“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写了桃花、李花、菜花三种花。“正莺儿啼, 燕儿舞,蝶儿忙”集中写春天的鸟、蝶等动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村野田园风光图。从“豪兴徜徉”、“偶 然乘兴”等词语可直接看出作者轻快和舒畅的心情。 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 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

25、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 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 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 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

26、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 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 823 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觉:醒。思想: 烦恼。 20. 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20. 抒情方式: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 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 【解析】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比较。甲诗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意思“最喜爱湖东 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直抒胸臆,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只见绿杨 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

27、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 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表达了对 早春的热爱之情。乙诗尾联“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的意思是睡醒后只觉得心境空明再无烦 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直抒胸臆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 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春 天的热爱之情。据此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六、古诗阅读 赤壁 泊秦淮 杜牧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烟笼寒水月笼沙, 自将磨洗认前朝。 夜泊秦淮

28、近酒家。 东风不与周郎便, 商女不知亡国恨, 铜雀春深锁二乔。 隔江犹唱后庭花。 3. 结合以上两首诗,试分析杜牧在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3. 杜牧的诗词常借历史事物或事件抒发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之情;或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 心和忧虑;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叹。 【解析】 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赤壁即物感兴,托物咏史,“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点 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同时也暗含自己未能遇到如此机遇,因 此无法施展才华的愤慨之情。泊秦淮即景生情,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商女不 知亡

29、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可见杜牧的诗词常 借历史事物或事件抒发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之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抒发自己怀才不 遇的愤懑之情,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叹。 真题在线真题在线 【一、一、2020 年江苏省盐城市】年江苏省盐城市】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咏牡丹(其二) 卞元亨 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 自是枯枝 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 【注】卞元亨,元末明初东溟(今盐城便仓)人,曾任吴王张士诚谈军部先锋。枯枝:指枯枝牡丹。 故人还:据载,诗人被明太祖遣成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祝云:“夫君

30、有还信,当复 再开花。”至永乐元年,花忽大放,元亨果遇赦还。 8. 联系诗人经历,概括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8. 表现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赞美;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高尚的气节;借物喻人,借牡丹等待自己开放, 表达对妻子一直等待自己归来的感动。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自是枯枝存劲节”,只有旧牡丹还保留着坚劲和气节,表现了诗人 对牡丹品质的赞美,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高尚的气节。“依依唯恋故人还”,根据第个注释对“故人还” 的讲解可知,诗人被遣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祈祷,最后花忽大放,诗人果遇赦还。诗 人借物喻人,借牡丹等待自己开放,表达对妻子一直等待自己

31、归来的感动。 【二【二、20202020 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好事近咏梅 【宋】陈亮 的两三枝,点破 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 难竟。 【注释】的:鲜明。玉奴:泛指美人。 词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点破”写出了梅花鲜明夺目的特点,“幽香”写出梅花香气清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梅 花的喜爱和追求之情,对孤傲不群的品格的追求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用“的皪”这两字点出梅花的 秀洁,但也只有

32、两三枝,故并不显得繁艳。而在“苍碧”的暮烟衬托下,却还是十分醒目,所以特用“点 破”二字,以示不凡,写出梅花鲜明夺目的特点;“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一句意思是想化作梦蝶 向花飞去,又怕难觅她的幽香,“幽香”一词写出梅花香气清幽的特点。同时这两句借物抒怀,表达了作 者对梅花深深的喜爱之情,同时借梅花的高洁清香,表现了作者渴望脱离世俗的愿望和追求高洁品格的情 怀,刻画了作者品格高洁、卓尔不凡的形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三、【三、20202020 年年青海省中考语文】青海省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33、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 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的情感。 【答案】 11. 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 【解析】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 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 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 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

34、的思想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 是词人的自抒胸怀。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 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 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 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这个典故委婉 地表达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一杯浊酒难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但久戍边关功业未成,归家遥遥无期。表 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复杂情感。 【四、【四、20202020 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

35、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 韦 鼎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 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百舌:鸟名。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那:即“哪”。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 2.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1)翻译:离乡万里风光习俗都不相同,忽然鸟一叫感到心惊。怎么能对着远方的 来客,叫着这让人心碎的乡音?(2)结合“远客”“故乡”可知,这首诗抒发的是作者强烈的乡恋之情,故 国之思。 【五、五、2020 年浙江省金华、丽水、义乌】年浙江省金华、丽水、义乌

36、】 古诗阅读 辋口 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唐裴迪 积雨晦空曲 ,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答裴迪 唐王维 森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释】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4. 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这问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表达自己 懂裴迪,裴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诗

37、中的景 物描写和创作的背景来分析,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裴迪,唐朝山水田园诗人。他和王维是好友,受好友的 影响,他的诗歌大多数也是描写幽寂的景色。这些诗或者是回应王维的,或者是和王维一起吟唱的。“辋 口”,就是王维隐居之所他的辋川别墅的所在地,靠近终南山。裴迪问“南山复何在”表达了他对王 维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而王维回应“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终南山在白云之上,在他的心坎上,这 就是他对出世隐居生活的向往,表明他和裴迪互相关心,志趣相投,他们都能够不为外物所扰,向往归隐 的田园生活,也表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六、六、2020 年浙江省宁波市】年浙江省宁波市】古诗阅读 请你参与“抓诗题读古诗”活

38、动,完成小题。 【甲】_望 清周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乙】_望 清周容 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19. 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 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答案】 【示例一】甲诗第一句,诗人望着西沉的落日,想到自己独自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有一种落寞的感 受,流露出忧伤之情。 【示例二】甲诗第二句,诗人望见“归鸦”“翼难齐”,想到乌鸦难归巢,自己也有家难回,流露出 故园之思。 【示例三】乙诗第一句,西去的“万点寒鸦”

39、引起了诗人凄凉的感受,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示例四】乙诗第二句,诗人望见低垂的斜月,想到月有残缺,人无团圆,流露出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要结合诗文中写景的句子分析。 甲诗“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诗人自己孤孤单单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望着夕阳西沉, 一种落寞伤感,一种孤独惆怅的心情油然而生。此时,诗人又望见正归巢的“归鸦”“翼难齐”,风大风 急乌鸦难归巢,诗人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又何尝不是有家难回,写出了对故园的思念。“故园小阁疏篱外, 乌桕梢头各早栖”,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揣想故园的小阁疏篱外面,乌鸦在乌桕梢头怕是早已栖息了,

40、 于是更增添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乙诗“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西去的“万点寒鸦”给人孤寂寒冷的感觉,看到寒鸦引 起了诗人凄凉的感受,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而诗人望见渐渐落下去的残缺的斜月,又一次触景 生情,想到了人就如这残缺的月亮难以团聚,流露出对故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 樽前剥蟹脐”,诗人多想回到已被惊醒的梦中,重温在故园菊花前饮酒吃蟹的温馨啊,更流露出了对故园 思念却难归的伤感。 【七、【七、20202020 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41、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B.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风景之“异”,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 态势的严重。 C.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D.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13.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 【解析】 本

42、题考查诗歌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 难免思念家乡。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运用典故,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 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 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八、【八、20202020 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阅读采桑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 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颖州

43、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 23. 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 23. 这首小令写了春季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游西湖时愉悦的心境。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一句的意象“绿水”“芳草”“长堤”描绘了 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景色,明显带有春季特征,所以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季的景色。“轻舟短 棹西湖好”一句,“西湖好”已点明西湖景色美好的特点,“轻舟短棹”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隐 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所以词人的心境必是愉悦的。 【九、【九、20202020 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年

44、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宿翠微寺 (唐)马戴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3. 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 13. 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及其作用。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 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意思是:走在其中满 心喜爱,让人回想起家乡的情形。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十、【十、20202020

45、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3. 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 何不同。 【答案】 13. 卜算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孤鸿”的形象表现出作者被贬黄州时孤寂、高洁自许、 不随波逐流的情感。定风波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 人生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两首词的情感分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结合背景看,

46、是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当时虽然他自己的生活都有 问题,不过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 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 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来托物寓怀,表达了作者贬 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结合背景看,是写于当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当时词人与朋友 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所以苏轼通过 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 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 得失又何足挂齿?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和旷达超脱的人生态 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