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92273 上传时间:2021-09-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9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题19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题19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题19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题19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19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解析版)考点穿透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命题实质】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4大设误角度: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7大设误陷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

2、常见的陷阱设置点】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答题技巧】1.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2.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尤其关注对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3.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4.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5.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方法总结】1、细读诗歌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2、审清题目明要求。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4、正选排除巧妙用。诗词鉴赏题,无论题型怎么变,都离不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阅读知识体系,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将此题迎刃而

3、解。典例在线【一、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古诗词赏析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落日帐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A. 此诗为触最生情之作,主要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思多之情以及生的年华渐老之感。B. 前两联写诗人客中久滞,归心似箭,现在终于得以回乡,欣喜于能像孤云与归鸟一样,自由快速地回到故园。C. 颈联写远景,“远烧”,其实就是前一句提到的“微阳”,一个“烧”字,隐隐透露出一种静中有动的感觉D. 尾联中的“不敢照”,是因为唯恐照了给自己增添忧愁,然而不照已知容颜憔悴,不比昔日,更显出诗人愁思深重。【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诗歌的前两联写“孤云与归鸟,千里只需片刻,而自己却滞留在外,离开家很久都没回去”,而非写诗人得以回乡的欣喜。故选。【二、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潮宋米芾怒气号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注】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5.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

5、,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的雄壮景象。B. “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C. 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人们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D. “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一唱渔歌过远村”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答案】5. C【解析】C.该联钱塘潮涨落有规律,就像壶漏报时一样准确,而不是说人们根据潮水确定日期和时间。故选C。【三、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

6、面小题。庆清朝慢 踏青【宋】王观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注】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凤。饾饤(du d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6. 下列对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B.

7、 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C. 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D. 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7.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B. 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变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C. 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D. 这首词充满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佳作。【答案】6. C7. D【解析】【6题

8、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C.有误,下阕中“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写出了姑娘们看花觅柳的急切心情与行动,并非表现她们“看花觅柳的从容”。故选C。【7题详解】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D.有误,这首词是婉约词中的佳作,而非豪放词。故选D。【四、2020年宁夏中考语文】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释: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逾:更加的意思;欲:好像;归

9、年:回去的时候。下面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乐景写哀情。B诗歌描绘了一幅水雾迷蒙的春光图。C诗中的“江”“鸟”“山”“花”被涂上了碧绿、莹白、青翠、绯红的色泽。D景物虽好,但春归人未归,流露出浓浓的乡愁。【答案】B【解析】本诗的艺术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长。其次是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愁思。言婉意深,独具风致。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不是一幅水雾迷蒙的春光图。故选:B。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

10、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五、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责子陶渊明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7. 下列诗歌与本诗体裁最接近的是( )A. 次北固山下 B. 十五从军

11、征C. 登飞来峰 D. 卜算子咏梅【答案】7. B【解析】A.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B.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本诗从形式上看与乐府诗最接近;C.登飞来峰是七言绝句;D.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咏梅的词;故选B。【六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古诗阅读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5.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B. “城南

12、已合数重围”写守边将土的险恶处境:边城被围,退路受阻。严峻的局势为后面表现将领的英勇做了铺垫。C. “突营射杀呼延将”具体描写将领的英雄形象,在突围的战斗中射杀敌方大将,表现其“三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勇猛气概。D. 全诗没有一字的豪言壮语,从头到尾都是叙述事情,交待过程,让人看到一位运筹帷幄、智勇双全、大破敌军的英雄将领形象。【答案】5. D 【解析】李白的这首诗就写得辞健气壮,慷慨激昂,有撼人心族的艺术魅力。 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诗人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频繁。“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斗争严酷。其中,“碎”字写得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恺甲都已冻碎难着

13、,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军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D有误,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写战争过程的叙事诗。虽然全诗以叙述一位突出重围、勇敢杀敌归来的英雄将领的故事为主,但诗并不是单纯的平淡叙事,而是以三、四句的“突营射杀”“独领残兵千骑归”的豪迈形象,显露豪壮的气势。所以说“没有一字的豪言壮语”的表述是不合适的。故选D。【点睛】译文:将军戎马一生,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这次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

14、没的绝境。将军急中生智,下令突围,在突围的关键时刻,将军将敌方大将一击射杀。敌军一时陷于慌乱,将军率残部乘机杀开重围,夺路而出,一骑绝尘,千余(虚数)共拼杀而回。【七、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14.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1)

15、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却望”“千门”照应题目。( )(2)“草色闲”中的“闲”字精巧,与诗人愁情形成对比。( )(3)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 )(4)尾联写春望之感,表现感时伤乱、归隐田园的主题。( )(5)全诗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答案】14. (1) A (2) A (3) B (4) B (5) A 【解析】【14题详解】(1)正确,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

16、望。“千门”,泛指京城。(2)正确,“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3)错误,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4)错误,尾联表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5)正确,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八、2020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9. 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交代诗歌的主要内容:“访”的地点、人物及事件结果。B. 第一联“犬吠水声中”

17、是指主人不想见客,而养狗守护宅院。C. 第二联写树丛深处有麋鹿出没,中午也没听见道士敲钟声音。D. 第三联写道士居所环境,野竹、青气、飞瀑、碧峰共成奇境。20. 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格律诗体,一、二、四、六、八句押韵。B. 中间两联对仗严谨,“树深”对“溪午”,“青霭”对“碧峰”。C. “愁倚两三松”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走得太久而渴望回家的心情。D. 全诗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形象勾勒出“道士”的生活境界。【答案】16. B17. C【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

18、表现手法。“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诗歌颔联,既写景又含蓄地叙事,用“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因此,“犬吠水声中”并非指主人不想见客,而养狗守护宅院,而是道院无人。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此诗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尾联,“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愁”字,颇能传神,把诗人着急等待道士回来,同他畅谈一番的神态刻画得清晰可见,历历在目。故诗人并非着急回家,而是着急见到道士。故选C。【点睛】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

19、淙的流水声中,桃花繁盛带着点点露水。树林深处,野鹿时隐时现,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飞瀑高挂在碧绿的山峰。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只好依靠几棵古松,排遣愁思。名师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客观选择题)解题技巧-一个原则四种方法文言文阅读试题涉及了文言文的大多数知识点,综观近几年命题的省市卷,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大同小异,无怪乎就是实词解释、虚词辨析、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的理解以及文章文意的理解与赏析之类,再就是句子翻译题。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试题少,而且绝大部分以客观题的方式出现,所以掌握答题技巧,迅速排除迷惑项,是做好文言文客观题的关键。

20、考点通关一、古诗鉴赏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虞世南:唐初名臣,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正直不阿,深得唐太宗器重。緌:古人帽带下垂部分。藉:同“借”。A. 这首诗入笔高远,格调清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咏的是蝉,实则寄托的是自己高远的志向和不俗的品格。B. 第一句写出了蝉的外形与食性特点,蝉的头部的触须形状像垂下的帽带,“饮清露”的“清”写出了蝉品性高洁。C. 第二句中“流响”写出了蝉鸣叫声之清逸响远,“疏桐”指枝干高挺的梧桐,声响从疏桐中传出,悦耳动听。D.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议论,蝉声远

21、传,往往是秋风所致。【答案】D【解析】D “蝉声远传,往往是秋风所致”有误,应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故选D。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夜泊旅望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3)颈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答案】D【解析】“晓镜但愁云鬓改

22、,夜吟应觉月光寒”中的“晓”“夜”是从时间上写;“云鬓改”“月光寒”暗中写出了空间的变化。所以这两句诗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写出了诗人的凄怨之深、哀婉之痛。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登楼(韦应物)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身居官场,常怀归隐之心。守,担七任太守。红树,只是满树红叶。下列诗句,所表达的情绪与“秋山红树多”表达的情绪不相近的一项是( )A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宣宗宫人题红叶)B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23、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答案】B【解析】本题是“透视情感”题。首先根据诗歌的内容理解“秋山红树”表现的是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再分析各选项:A中借“红叶”表现宫女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B“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一句通过黄叶的翻飞飘零,慨収自己的羁旅之情与思乡之愁;C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叶,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表现对江南水乡的人情风俗的喜爱和向往;B不同于其它,所以应选B。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得宿照亭山寺宋李弥逊山寒六月飞霜雪,楼殿夜深钟鼓歇。琅玕无风万戟闲,屋角明河挂天阙。龙牙七尺玉壶冰,炯炯神清梦不成。可怜幽绝无人共,卧看云头璧月生。(选自筠溪集)【注释】李弥逊,历任中书舍人、

24、户部侍郎等职,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琅玕(gn):翠竹的美称。明河:银河。玉壶:滴漏的美称。下列诗句中的“卧”字与“卧看云头璧月生”中“卧”字所含情味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B.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D.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答案】 C【解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注释理解作者的身世,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李弥逊,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居连江西山,

25、这是作者归隐时作品。“可怜幽绝无人共,卧看云头璧月生”,抒发了诗人虽不在朝廷,依然忧虑国事。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卧”字写出了将士们喝酒尽兴,与“卧看云头璧月生”中“卧”字所含情味不同;B.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写出了作者生活穷困,“娇儿恶卧”,指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与“卧看云头璧月生”中“卧”字所含情味不同;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卧听”写出诗人晚上因有心事,无法入眠,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

26、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与“卧看云头璧月生”中“卧”字所含情味接近;D.“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意思是只有那最顽皮又惹人爱的小儿,一个人偷偷地跑到溪边去剥莲子吃。写出了小孩悠然自得其乐,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与“卧看云头璧月生”中“卧”字所含情味不同;故选C。五、康康和你一起查找跟南京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料,发现了跟谢安有关的一组古诗文,你们仔细阅读,完成了后面的任务。游栖霞寺唐李建勋养花天气近平分,瘦马来敲白下门。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琅琊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注李建勋:

27、字致尧,广陵人,唐朝诗人。平分:春分节气。白下:南京的别称。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康康找到好几句跟“王谢”典故有关的诗句,你发现跟本诗尾联“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所表达的情感不一致的是( )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B.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杜甫壮游)C.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王安石南乡子)D. 六朝未可轻嘲谤,王谢诸贤不偶然。(杨万里舟过杨子桥远望)【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本诗尾联“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表达的情感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昔盛今衰的感慨。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

28、意:如今这些飞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却是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B“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大意:曾经风光无限的王谢两家已经远去,旧宅故地一片荒芜。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C“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大意:四百年来的繁华隆盛已像梦一般逝去,使人感叹。那晋代的帝王将相,早已是一杯黄土,被历史遗弃。表达了诗人面对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D“六朝未可轻嘲谤,王谢诸贤不偶然”大意:我们不能轻易去嘲讽六朝时期,王导、谢安这样的名贤不是偶然出现的。表达了诗人对六朝时期王导、谢

29、安等名贤的极力赞赏;故选D。六、古诗文阅读。梦赏心亭南宋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注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千门:众多宫门。(1)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D.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

30、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答案】(1)A【解析】(1)此题考查古诗词中意象的象征意义。“玉树音”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暗含统治者昏庸误国。又如:1.唐 李商隐陈后宫诗:“寿献金茎露,歌翻玉树尘。”2.元 孙周卿蟾宫曲自乐曲:“低歌玉树,烂醉金钗。”3. 清 纳兰性德梦江南词:“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所以答案为A。七、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2分)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A蒹葭 B将进酒【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分析四首诗的体裁然后判断。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标准的律诗,而其他三项

31、作品都是古歌体。【考点定位】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八、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清 宋琬塞鸿犹未到芜城,载酒登临雨乍晴。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注:芜城,扬州的别称。A首联写塞外鸿雁尚未到扬州,天气乍雨初晴,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共度重阳佳节。B“山色”一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又写出了时序的变迁。C颈联虚实结合,作者听着悠扬的钟声,忆起昔日扬州的繁华,如今繁华不再,让人伤怀。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象沉郁,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悲凉愁

32、苦的感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C项中“繁华不再”错误。颈联“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的意思是:上方山悠扬的钟声传遍林间,放眼望去,扬州城十里之内奏乐唱歌的画舫清晰可见。作者所见还是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此项理解不正确。真题在线【一、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大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注武威,今甘肃武威。碛(q)西,沙漠以西,这里指安西都护府。太白、指金星。古人认为太白星主管西方,在某种情况下能预示敌人

33、的败亡。13.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 “行人少”写出了火山炎热,而那正是赴军必经之地。征程的艰难显而易见。B. 第二句意在表现马之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以鸟喻马,表现马之迅疾及地之辽阔。C. 第三句运用夸张,给人更加庄严、威风的感觉,“太白西”写出了都护行营的遥远。D. 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对征程进行了想象和描写,不落窠臼。【答案】13. 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B.第二句写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故选B。【二、20

34、20年甘肃省白银市、武威市、张掖市、平凉市、酒泉市、庆阳市、陇南市、临夏州中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卜算子席间再作葛立方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注】水芝:荷花的别称。蒹葭浦:一般的、寻常的水滨。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荷花。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22. 对词中叠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袅袅”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B. 词人笔下的风不是狂风,而是“淅淅”的风,充分衬托出荷花的生动情态。C. 词中以“淡淡”状“烟”,营造朦胧的、似轻纱般的

35、意境,衬托荷的姿态优美。D. 饮酒赏荷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从“草草”“细细”来看,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答案】 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D “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表述有误,应该是:从“草草”“细细”来看,写出了诗人随意摆酒杯,细细品美酒的动作情态,表现了诗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故选D。【三、2020年贵州省安顺中考语文】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 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释】氛垢:雾气和尘埃。溪口:溪流的入河口。20. 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由此推断诗中横线处最符合诗歌意境的字

36、是( )A. 在 B. 压 C. 连 D. 出【答案】20. 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炼字的能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可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理解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明”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溪水兀自明亮着,晃人眼目。与“明”相对应的应是“出”,将山峰拟人化:远处碧色的峰峦,就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出现在群山的身后,让人惊奇。这句诗描写动景,有意

37、选用“明”、“出”等字眼以动写静。“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碧峰在山后”只是在交代碧色的峰峦在上的后面,语言平淡。“碧峰压山后”中“压”字比较沉闷,不能给人新奇之感。“碧峰连山后”是在描述静止的画面,表现不出静态中富于动感、清幽明丽、生机勃勃的景。故选D。【四、2020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

38、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释】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觉:醒。思想:烦恼。18.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 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C. 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

39、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D. 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答案】18. C【解析】C.“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错误。“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的意思是睡醒后只觉得心境空明再无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故选C。【五、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思二首(其一)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40、注释】贾至:洛阳人,此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历乱:烂漫。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意盎然的春景图。B. 第三句不直言愁重难遣,反怪“东风”无情,不肯吹走他的愁绪。C. “惹”字写“春日”将诗人的“愁恨”拉长,赋予“春日”以人的情感。D. 此诗巧用反衬手法,以深愁苦恨衬良辰美景,构思新奇。【答案】10. D【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此诗巧用反衬手法,以良辰美景衬深愁苦恨,构思新奇,诗人在首联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

41、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故是用首联的良辰美景衬深愁苦很,故D错误,选D。【六、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答人【唐】太上隐者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选自千家诗)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第一句的“偶来”可以看出诗人的随心随性。B. 从第二句的“高枕”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C. 从三、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并不在意生活的窘迫。D. 从整首诗来看,隐者形象是无拘无束、超凡脱俗的。【答案】C【解析】“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意思是:深山中没有日历,所以到了寒气消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结合三四句翻译可知

42、,这里并没有提到诗人生活的经济情况,也就谈不上“不在意生活的窘迫”,这一联从时间上写出了诗人的无拘无束,塑造隐者形象,故选C。【七、2020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三)碎砚诗(清)张锦芳已坠同遗甑,深耕愧寸田。试当初洗日,碎及未焚前。正有文章劫,甘辞翰墨缘。谁能并投笔,抱璞得天全。注释:遗甑:东汉孟敏扛着瓦甑走路,不慎打破,他头也不回继续前行,说:“甑已经破了,看又有什么用呢?”文章劫:指乾隆时期的文宇狱。抱璞:保持本色。璞,包含着玉的石头。2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说砚台已打碎了,无论是顾惜它,还是为它伤感,都没有意义了。B. 第二句说“我”过去用这方砚写

43、文章,努力取得成就,对它有不舍之情。C. 颔联说得到砚就洗净用来试笔,现在幸好碎掉了,免得与作者同遭厄运。D. 颈联说写文章已经成了很危险的事,文人们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答案】D【解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颈联是说,能写文章在今天已经成了非常危险的事,所以这方砚大概是有先见之明的,甘愿玉碎,不再与笔墨结缘了。故D项中的“文人们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D。【八、2020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二月四日作宋陆游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注】此诗作于淳照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8. 对本诗理

44、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流露出了诗人纵情自然的闲适自得之意。B. 诗人借轻柔之风、消残之雪、飞蝶鸣鸠描写了早春的景色。C. 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早春的赞美和喜爱之情。D. 第三句诗中“得意”二字,衬托出作者虽闲居在家却旷达乐观的心境。【答案】8. B【解析】A.这首诗写于作者落职闲居家乡时,“东风应笑我闲愁”形象地写出诗人落职闲居的苦闷。理解为“纵情自然的闲适自得之意”不正确;C. 诗的一、二句描写早春的景色,没有“鲜明的对比”。描写春景,为下文抒发自己的失意苦闷情绪蓄势,理解为“诗人对早春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不正确;D. 第三句诗中“得意”二字,形容的是“

45、飞蝶鸣鸠”,反衬自己落职闲居的苦闷;故选B。【九、2020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注:太乙,终南山的别称21. 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B. 颔联写近景。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茫茫“青霭”,“青霭”的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C. 尾联叙事。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D. 这首诗游踪清晰可见。诗人远望终南山,人在山外,然后诗人已身在山中,接着登顶,然后准备投宿,人还在山中。【答案】21. A【解析】A.“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在首联中未体现。故选A。【十、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