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文言文 分析综合-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内容提分秘籍(教师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92220 上传时间:2021-09-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3 文言文 分析综合-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内容提分秘籍(教师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13 文言文 分析综合-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内容提分秘籍(教师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13 文言文 分析综合-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内容提分秘籍(教师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13 文言文 分析综合-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内容提分秘籍(教师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13 文言文 分析综合-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内容提分秘籍(教师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分析综合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有两种题型:一是问答题, 一是选择题。试题内容涉及三个方面:(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要求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作出分析,以准确地筛选并提取信息。文言文阅读要 求筛选的信息,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等。筛选文言文中的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 上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意理解的程度。文言文信息,是指史传文的人物、时 间、地点、事件、结局,语言、动作、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散文札记类

2、的风物、意境、感悟、抒 怀等;说理文的观点、论据、见解、看法、感慨等。文言信息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文中限制,凸显出语 境的相对完整,表现出上下文在筛选信息中的重要地位;二是“筛选”关键词,“筛选”是一种环环相扣 的动态思维过程,是一个“圈定”“辨析”“遴选”“提取”“整合”的完整进程。文言信息应从三个层 面入手:一是筛选关键信息,如文章主旨、结论、见解、感悟等;二是遴选核心信息,如人物生平、性格 节操、征集才干、品德性情等;三是提取主体信息,如人物形象、表现技巧、布局谋篇等。筛选并整合文 中信息的技巧:一是明结构关系,即要弄懂人物、事件、观点、结论之间的关系,为筛选信息打下良好基 础;二是知对

3、应关系,即筛选信息时应做到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对应;三是对位意识,即将信息 选项代入语境去验证真伪,辨别正误;四是比对方法,即将选项与文意进行比较鉴别,以确定正误是非。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文言文中重要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 我们应掌握以下方法:(1)捕捉材料信息。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 遵循局部整体局部的原则,认真地研读材料。当然,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完全读 懂,可利用猜读法进行大胆推断,也可运用“跳读”法将一些疑难词语暂且跳过去。在准确理解词意、句 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

4、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对文中 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同时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 的议论抒情等,要做到心中有数。(2)把握文章要素。对于记叙文,首先要弄清写了什么人物、什么事, 人物关系怎么样,事情的原因、过程、结果怎么样,然后进一步思考人物活动和事件表现出的思想意义。 对于文言文来说,由于文化背景和行文特点的隔膜和差异,弄清其中的人和事,有时也并非易事。如古人 称谓复杂,同一个人物在一篇文章中可能有多种称呼,如不了解,很可能把一个人当成两个人或多个人, 以致把内容理解偏了。对于议论文来说,首先要弄清文章的论点,并要理清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5、用了 什么论据和方法。文言文中的一般性议论文,结构比较单纯,论点论据也比较明显,弄懂文句之后,把握 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不难。(3)注意逐项检查。在阅读题目时,必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 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理解其用法、意义还是句式。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 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做题时要将备选答案中的相关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比较,看备选项的 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特别是在事情的角色、件数和行为的程度、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要 努力培养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所

6、作的叙述,按人物、事情的顺序逐一、迅速从原文中找出来的能力,叙述 分析、评价的整体性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性,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来解文的意识。(4)进行全面验证。进行验证常采用两种方法:代入法即将所选答案放回原 文中查对。析错法即能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原因。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试题设置常常是从四个选项 中选出一个错误项,如果我们能充分识别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迁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 握的。另外,如果试题提供了文段的题目、出处、尾注、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背景知识等,我们就应该充 分加以利用。因为提供了这些,我们就可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联系时代背景

7、,进行综合分析。命题者 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1)曲解词义。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语错误地加以 解释,从而导致叙述出错。考生如果不注意把选项与原文严格地对应起来,此题较易误选。(2)夸大其词。 命题者在构拟这类选项时,常常在大体准确的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故意夸大的地方作为干扰。(3) 张冠李戴。命题人故意把发生在甲身上的情况说成发生在乙身上,这就属于典型的张冠李戴。(4)颠倒事 实。即命题人故意颠倒事实,造成选项错误。(5)无中生有。这种陷阱的设置,在中考中是常见的干 扰项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是命题人臆造出来混淆视听的。(6)偷梁换柱。命题者通过偷换某个概念来设 置

8、陷阱,这在中考中也很常见。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的思想主张,以及作者对文中人、事、理 的看法评价,是作者的感情态度在文中的反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把握隐 含在文中的作者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查时,一股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结合在一起进 行。这一考点与前一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不同的是,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 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的 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准确筛选出作者的看法,进而恰当地进行分 析或概括,因

9、而这类试题的难度相应会大一些。初中文言文主要考查传记类和议论类文章,传记类必须了 解所写人物的品质和功德,注意文中作者的简评性文字,注意记叙文中议论性的句子以及议论文中表达作 者观点的句子等。议论类文章主要从论点上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爱国”“思乡”“民生”“忠 孝”“刚直”“廉洁”“节俭”等,都是记叙类和议论类文言文常考的作者观点态度。做这类题一定要整 体阅读原文,根据具体语境分析文章中心和观点态度。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借“题”解“文”。 文言文中用来命题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关键语句,试题中对文章分析概括的文字,一般也涉及文章的主 要内容。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借“题”解“文”是了

10、解文章大意的一个重要技巧,通过“倒读法”,可 以巧妙寻找到解题的钥匙。筛选法。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要看 选项中列举的作者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的,议论性文字体现在哪里。再将选项列出的“观 点态度”与文中筛选出的相应的“观点态度”加以比较,得出正确选项。概括评价法。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记叙、议论评价来表现的,因此就要从人物的言行、事件的叙述中,概括评价作 者的观点态度,将这种评价与选项中的评价比较辨析,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抓题眼法。认真审视 题干,抓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明确要求,仔细比对,综合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真题精讲】

11、【真题精讲】 一.(2018广东广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1 题。(10 分)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

12、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来源:Zxxk.Com A. 横无际 涯 受任于败军之际 B. 薄 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 C. 去国 怀乡 搜

13、于国 中三日三夜 D. 至若春和景 明 四时之景 不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辨别。A.无边无际;在之时。B.迫近;小看,轻视 ,看不起。 C.京都,国都。D.日光、阳光;景色、景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 (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 A.本文虽名为“记” ,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 出“览物之情”

14、。 B.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 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 己悲”的情感态度。 C.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 强烈的悲喜之情。 D.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 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及主题的理解。C 项,不是“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而是表达了作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二.(2018重庆 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912 题。(15 分)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 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 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16、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 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 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 “琅琊也”,鄂教版写作“琅邪也” 。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名 之者谁( ) (2)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 (3)觥 筹交错( ) (4)树

17、林阴翳 ( ) 【答案】 (1)命名(或“取名” ) (2)寄托 (3)酒杯 (4)遮盖(或“遮蔽”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 (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生长茂盛,形成浓郁的绿荫。 (或“野花开放而散发 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一片浓郁” )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 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或“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可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所乐的事情”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解答要准确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

18、把每个词语都翻译出来, 然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子。对第(1)句的翻译,要注意“芳” (花) 、 “发” (开放) 、 “繁阴” (浓 郁的绿荫)这几个字词的意思。第(2)句中的“乐其乐”前一个“乐”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乐”, 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其”代词,指作者。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3 分) A.第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 两幅画面对比 鲜明。 B.第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 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本文除第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

19、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 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 场景 【答案】B 12.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段,分析作者这样 修改的原因。(4 分)来源:学科网ZXXK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答案】课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 外几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写作手法。题干要求联系第

20、段的内容阐释原因。细读所给的链接材料,材料中具 体描写了环绕滁州的四座山,从文章来看,文章主要写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与其他几座山联系不大,故课 文中用“环滁皆山也”显得简明扼要,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合理阐述即可。 三、 (2018四川内江)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第 69 题。(13 分)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 死者,则

21、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故患 有所不辟也(灾祸) B.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这样) C.万钟于我何

22、加 焉(好处)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我而为之(得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D 句中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 朝而往,暮而 归 B.得之 则生 或以钱币乞之 C.乡为 身死而不受 好为 梁甫吟 D.所恶有甚于 死者 求石兽于 水中 【答案】B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孟子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 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孟子认

23、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这一思 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 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即天性,天良。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 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所给选项逐一从选文中找到段落或句子来分析判断。选文 第一段中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

24、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四 句话,是论证有比“生”更让人希望的,那就是“义” ,所以 C 项不正确。 9.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案】假如人所喜欢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手段,哪种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3.(2018甘肃武威)阅读桃花源记,完成 1619 题。(10 分)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25、。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

26、津者。 16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释。 (3 分) 示例: 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顺着”的意思。 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 “发现桃花源一事”。 【答案】示例:意同字不同:“具答之”的“具”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为“全、都”。 (答“悉”“皆”亦可)“便要还家”中的“要”,同“邀”,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邀 请。 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随即、不久”。“处

27、 处志之”“寻向所志”中的“志”,前者是动词“做标记”,后者是名词“标记”。 1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 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翻译要力求精准。直译为主,抓住关键词(一般为通假字、活用、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本题的得分点: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 省略成分也要补充出来。 18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在田字格中。(2 分) 来 源:Zxxk .Com 【答案】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

28、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要注意积累至今仍使用的一些 成语。有些成语意思发生的变化,要注意区别。 19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2 分) 【答案】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情感。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 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赋税徭役繁重。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 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他辞官隐居田园,躬耕僻野。他虽“心远地自偏”,但仍旧关心 国家政事。他对当时政权不满,对现实社会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

29、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 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实战演练】【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 出师表出师表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 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 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

3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 等之慢 ,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躬 耕于南阳( ) (2)夙 夜忧叹( ) (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 【答案】(1)亲自 (2)早晨 (3)怠慢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答案】(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

31、扬名。(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 下所应尽的分内之事。 【解析】此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翻译。依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翻译,要做到字字落实,并要注 意特殊的文言句式。如第题是倒置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是“于乱世苟全性命,不 求于诸侯闻达”的倒置。第题是判断句,翻译时要加上“是”或“就是” 。 同时抓住重点词语“苟全” 苟且保全;“闻达”即“显身扬名” ; “所以” ,用来,与现代用法不同。 “报” ,动词,报答; “职分” , 职 责,本分; “忠”:名词作动词,效忠,尽忠。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

32、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 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 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兴复汉 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C 项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 中原”“庶竭驽钝”错误。正确的答案:“大事”指“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3、 14 题。来源:学。科。网 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从 流飘荡 鸢飞戾 天者 【答案】随着,顺着 至,到达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负 势竞上 至于负 者歌于途 B.天下独绝 猿

34、则百叫无绝 C.争高直 指 直 视无碍 D.风烟俱 净 湖中人鸟声俱 绝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辨析能力。A 项, “负”的意思分别是:凭、依/背;B 项, “绝”的意思分别是: 绝妙/停止;C 项, “直”的意思分别是:笔直、直插/一直;D 项, “俱”的意思都是“全、都”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 字词以

35、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重点字: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 在上面。 蔽,遮蔽。昼,白天。犹,好像。句重点字: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看 。反, 通“返” ,返回。 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 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答案】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河中石兽河中石兽 纪 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

36、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 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 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棹 数小舟 棹:划船 B

37、不亦颠 乎 颠:通“癫”,疯狂 C 渐激 渐深 激:猛烈 D 转转不已 已:停止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求石兽于 水中 能谤讥于 市朝 B 乃 石性坚重 乃 不知有汉 C 至石之 半 怅恨久之 D 如其 言 其 如土石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 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 项,前句句意为:在河中寻找石兽; “于” ,在。后句句意 为:能够在集市上、街巷间议论时事; “于” ,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B 项,前句句意为:原来是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38、 “乃” ,连词,因为,原来是。后句句意为:竟然不知道有汉朝; “乃” ,竟然。选项 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 项,前句句意为: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 “之” ,结构助词,的。后句句意为: 心里头失意怨忿了好一阵子么; “之” ,音节助词,不翻译。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 项,前句句意 为: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 “其” ,代词,他的。后句句意为:你能拿土石怎么样呢; “其” ,语气助词, 表反问,难道、怎么。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

39、涨的河水 带着离开的呢? B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离开的呢? C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前往的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这句话中要注意: “尔辈” (你们这些人) 、 “究” (研究,探求) 、 “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 “为” (被) 、 “暴涨” (暴涨的大水) 、 “去” (离开) 。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40、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 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 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 理臆断”的深层思 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 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D 【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 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

41、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 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 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 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 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

42、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 ,石头又 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 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 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致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

43、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其 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 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被 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臭 ,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

44、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从致致 书以观 致:得到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叩 问 叩:请教 C.同舍生皆被被 绮绣 被:被子 D.右备容臭臭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来源:Zxxk.Com A.益慕圣贤之之 道。 马之之 千里者。 B.或遇其 叱咄。 安陵君其 许寡人 C.以 衾拥覆。 故国不以 山溪之险 D.足肤皲裂而 不知。先帝创业未半而 中道崩殂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四个选项的对照句均出自课本, 分别出自课文 马说 唐 雎不辱使命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师表 ,可根据对照句

45、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代入,推断 是否相同。A 项,前句中的“之”是助词,解释为“的”, 后句中的“之”是助词,定语“千里”后置标志 词,可不译。B 项,前句中的“其”是代词,解释为“他”, 后句中的“其”是助词,用来加重语气,可 不译。C 项,前句中的“以”是介词,解释为“用”, 后句中的“以其”是介词,解释为“凭借”。D 项, 两个句子中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 3 下列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文题目中的“生”是指长辈对晚辈的,“序”交代了本文的文体。 B.第段通过写先达教学的严厉突出了“我”幼时求师的诚恳和恭敬。 C.第二段写富家子弟的奢华生活是为了对比“我”成年后的求学生

46、活。 D.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勤且艰” 的求学经历来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答案】B 4.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答案】.(我)提出质疑,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我)到了学舍,四肢冻僵了不能 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课内阅读,翻译要力求精准。直译为主,抓住关键词(一般为通假字、活 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两个小题的得分点: (1)援,提出;质,询问,倾耳:侧着耳朵, 以,来,用来。 (2)舍,学舍,支,同“肢”,肢体,劲,硬。 5.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抄书之艰、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可根据题目要求,锁定有效信息区间。文章两段 均写自己求学艰难。选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写了因家贫, “我”幼年时借书、抄书,因能按时归还,许 多人把书借给我;长大后,我到百里之外去求学,即使被叱骂, “我”也毕恭毕敬,最终有所收获。第二段 写了“我” 从师路上, 冬天四肢冻僵, 每天吃得很差, 勤奋学习, 苦中作乐。 这几个片段都突出“难”“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