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拿来主义 巩固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89941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拿来主义 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2课 拿来主义 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12课 拿来主义 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12课 拿来主义 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12课 拿来主义 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 拿来主义拿来主义 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 得分: 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18 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对方既然让我们免签证入境, 我们礼尚往来 , 当然也开放对方国民免签证入境。 这位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 ,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 效果。 侦查机关作为国家权力的代表,应当提倡其以冠冕堂皇 的手段履行职责,而不 得寄希望于从嫌疑人身上获取不正当之便利。 全球变暖打乱了北极狐的生活,可供捕食的食物越来越少。为了填饱肚子,北 极狐跟踪凶猛的北极熊寻找残羹冷炙,与蛮横的火狐展开激烈的角逐。 岁月留给我们的总是推陈出新

2、的昭示和启迪, 当我们再看黄公望那幅声名远扬 的富春山居图 ,除了画中令人沉醉的美景之外,自然能体会到画外人的波折 坎坷。 鲁迅作品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是因为它对旧中国社会 群体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独具只眼 。 A. B. C. D. 解析 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 去对待对方。使用正确。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贬义词,用在 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应改为“循循善诱”。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 的样子。贬义词,应改为“正大光明”。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 施舍的东西。使用正确。推陈出新:推,除掉,去除,淘汰;陈

3、,陈旧的;新, 好的,新的。除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 文化遗产)。不合语境,改为“历久弥新” 。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 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使用正确。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奋斗的一生是 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B.鲁迅的思维力和观察力是超凡的,他能于平凡生活中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形象, 挖掘出形象背后的深刻蕴含,他的创作往往汩汩滔滔,一气呵成,且主旨深刻。 C.鲁迅的一生是伟大的、不朽的,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影响了几代人,是我国现 代文学的奠基人。 D.

4、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这座铜像,是由巴金等著名作家倡议,国内外热爱鲁迅 的人士集资 30 万元铸成的。 解析 A 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应改为“这两句诗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 照”。B 项,并列短语语序不当,“思维力”与“观察力”对调,才能与“捕捉 形象” “挖掘蕴含”相对应。C 项,“鲁迅的一生”“创作了”不合逻辑, 应删去“的一生”。 答案 D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 非常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 拿 来主义 是他讨论文学遗产批判继承问题的一篇最重要、最深刻的文章。 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今天读时 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着科学价

5、值与革 命精神。 半个世纪以来,被他在这篇战斗檄文里指责为“孱头”、怒骂为 “昏蛋”、鄙夷为“废物”的人 不断出现。 A 尤其 又 虽然 特别 / 还 B 一直 / 虽 仍 因为 仍 C / 正 而 / 因此 仍 D 一贯 更 但 还 / 还 答案 B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总之,我们要拿来。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A. B. C. D. 答案 A 5.“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这一句

6、所用的修辞手法依 次是( )(3 分) A.比拟、借代 B.借代、借喻 C.借代、夸张 D.借喻、夸张 解析 “枪炮”运用了借代,指战争;“大门”是比喻,指国家主权。 答案 B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3 分) A.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 “发扬国光”。 C.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解析 A 项“进步”, B 项“发扬国光”, C 项“丰富”和“大度”, 都是反语

7、。 答案 D 二、能力素养提升(42 分) (一)课内阅读(9 分) 阅读课文 810 段,完成 79 题。 7.对课文中“看见鱼翅只不用它来宴大宾”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它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B.用鱼翅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 C.不要用拿来的贵重文化遗产摆阔气,装门面。 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是不可能的。 解析 A、D 项太拘泥于鱼翅的本义。B 项,侧重谈不良影响。 答案 C 8.下列对课文比喻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B.作者用“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比喻

8、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的逃避主义者。 C.作者用“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的“昏蛋”,比喻 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D.作者用“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 大吸剩下 的鸦片”的“废物” ,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解析 C 项,应该是“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答案 C 9.对课文中“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B.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

9、新文艺的重要性。 D.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解析 D 项, 分析“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一句我们可以发现: “没有人不能”“没有文艺不能”,用双重否定强调,强调了 “拿来”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新人”的重要性。 答案 D (二)课外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 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 人。 “先生! ”他悲哀地说, 眼泪联成一线, 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 “你知道的。 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 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

10、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 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 耍钱;头钱 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 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 我总得另外想法子。 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 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 ”他流着眼泪说, “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 将我

11、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账! ”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 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 “管他呢! ”他仍然砸。 “人来呀! 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 快来呀! 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 ” 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

12、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 ”他 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 ”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 是有先见之明。 ”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注】 本篇选自鲁迅的野草 。头钱:旧社会提供赌博场所的人向参与赌 博者抽取一定数额的钱,叫作头钱,也称“抽头” 。侍候赌博的人,有时也可从 中分得若干。 10.下列对原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中“这实在令

13、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唉唉聪明人叹息着, 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我想,你总会好起来”可以概括出聪明人 面对“奴才”诉苦采取的方式是虚伪地表示同情。 B.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的做法不同。聪明人采取的方式是 虚伪地表示同情,傻子采取的方式是用行动帮助奴才。 C.“慢慢地”“最后”写出主人听到了喊声但毫不着急的样子; “主人”一词放 在最后,突出了主人的威严,凸显了主人很是笃定的心理,说明主人对自己的奴 役手段很是有自信。 D.“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这句 话生动地写出了奴才以赶走帮助自己的人为功劳, 借机向主人献媚邀功的心理和 是非不

14、分、甘受奴役的性格特点。 解析 C 项,“对自己的奴役手段很是有自信”错误,说明主人深知奴才是不敢 反抗的,他对“奴才”的“奴性”是极了解的。 答案 C 11.下列对原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与奴才、聪明人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傻子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一种民 族性格,即使奴才威胁他这样干“主人要骂的”也毫不退缩。 B.文章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 语言极富个性化。 “也只能这样”道出奴才的本性, 对自己所受苦难不满,有诸多抱怨,想反抗但又安于现状。 C.文章以生动凝练的笔调,寓深刻的哲理于具体的形象描绘中,寄寓了作者的爱 憎感情和美丑观念,至今仍给我们很大的启

15、迪。 D.本文是一篇近似寓言故事的散文诗, 描写了三种人物对待黑暗现实和奴隶悲惨 生活的不同的态度, 文章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对当时中国社会和国民 性的深刻认识。 解析 B 项,“想反抗”错误,奴才是不敢反抗的。 答案 B 12.奴才、聪明人和傻子是文中三个截然不同的人物,这三个人对待奴才的悲惨 生活分别抱有怎样的态度?作者对他们分别持什么态度?用简要的语句加以概 括。(4 分) 答案 奴才:虽然不满自己的悲惨处境,但没有改变现状的勇气,奴性十足。聪 明人:对他人的悲惨生活只表示廉价的同情:世故、圆滑、明哲保身。傻子:痛 恨不公平的社会,敢于斗争,一往无前,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鲁迅辛辣

16、地揭露 了聪明人的伪善和欺骗,歌颂了傻子的执着和反抗,而对奴才的驯服和麻木给予 了无情的嘲讽和鞭挞。 13.文章的结尾似乎解决了奴才的问题,奴才也高兴起来。你认为这是一个圆满 结局吗?为什么?(6 分) 答案 这不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因为我们既没有看到奴才的觉醒,也没有看到其 悲惨处境有任何改变的可能。这样一个不公平的世界仍然会继续维持下去。 (三)语言表达(17 分) 1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逻辑严密, 前后连贯。(6 分)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激烈的, ,他的一些专著,像 中国小说史略 , 现在还是学术界的典范。 , 但又对传统文化进

17、行研究, 分析整理,往往有独到的目光,他其实是 。那些笼统批评鲁迅偏激和割裂 传统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鲁迅的独特价值。 解析 作答本题时,要认真考虑横线前后句子的关系。前的句子是肯定鲁迅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其后的句子则肯定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贡献,所以 处当是一个表转折的句子。后以“但”作转折,肯定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成 就,处当和其后的句子构成转折,所以其内容应当是说鲁迅批判传统文化。 处是对前面的分析所作的小结, 这一小结必须与其后一些批评者的观点针锋相对, 即说明鲁迅是传统文化最有见地的继承者。 答案 但他对传统文化的整理研究又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他对传统文化的整 理研究又是开拓

18、性的) 鲁迅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最有见地的继 承者、价值重估者 15.按提示要求,以“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换用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 分) 鲁迅和胡适最后分道扬镳,原因在于两人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 现实社会做最彻底的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 解析 原句为因果复句, 先说结果, 后说原因, 重组时则要先说原因, 后说结果, 使全句形成“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的 结构。 答案 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做最彻底的抨击, 而胡适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 16.请

19、参照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6 分) 要求: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结 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少于 200 字。 答案 (示例)我将您的画像挂在我书桌的正上方。当我疲倦想偷懒的时候,我抬 头看到了您,您那犀利的目光像闪电,灼烧着我混沌的思想,我想到活着就该跟 您一样,“我以我血荐轩辕”;当我目睹不良现象却不敢挺身而出时,我抬头看 到了您,您那上指的头发像利剑直刺我懦弱的灵魂,年轻人就该“横眉冷对千夫 指” , 敢于跟坏人坏事作斗争; 当我遭到同学的误会而伤心时, 我抬头看到了您, 您那慈祥的面庞像广阔的海洋融化了我心中的寒冰,让我有宽厚博大的胸怀;您 伟岸凛然,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年青一代永远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