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66596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2 论语论语十二章(第十二章(第 1 课时)课时) 知识知识 1作者简介。 孔子(前 55l 一前 479),名 ,字 ,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 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学派的创始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一。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 20 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宋代 将它与 合称为“四书”。 2背景探寻。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

2、动荡、转型的时代。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变更,以及在此 基础上产生的权力下逮(权力被下级夺取)、礼仪僭越(超越本分)等现象,是孔子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社 会根源。鲁国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 施者)是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特殊土壤。 3知识链接。 语录体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 于只言片语的记录, 不重文采, 不讲篇章结构, 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 故被称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 ,均堪 称语

3、录体的典范。 四 书 “四书”是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的合称。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大学 中庸 则是 礼记 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四书” 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 中国古代文化精华。 4成语积累 三省吾身: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指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疏食饮水:指粗茶淡饭,饮食简陋。 箪食瓢饮: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旧指安贫乐道,也指生活贫苦。 富贵

4、浮云: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三人行, 必有我师: 几个人一起走路, 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随时随地学习别人的长处。 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 逝者如斯:意思是时光如同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 博学笃志:广泛地学习而且志向坚定。 不亦乐乎: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自立于社会。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乐在其中:指乐趣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形容自得其乐。 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丘 仲尼 鲁 儒家 大学 中庸 孟子 重点重点 1第二章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传不习乎?”这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第二章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这三个问句不能互换位置。因为这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 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能够更好地体现曾子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这三个句子如果互换位置的话就 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更好地体现曾子的高尚品格。 2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是并列关系吗?作者强调了什么?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是并列关系吗?作者强调了什么?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关系,孔子在这一章中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孔子那里,古代典 籍及礼仪习俗等都为“

6、故”,“故”自身不会产生“新”,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思考。礼记学 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 老师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 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才可以为师。 可见, “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关系,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因此,作者在这里强调了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3论语是两干多年前的典籍,论语是两干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何意义?今天学习它有何意义? 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 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

7、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 论语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 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 基础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 语( ) 不亦说 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 三省 吾身( ) 学而不思则罔 ( ) 思而不学则殆 ( ) 一箪 食( ) 曲肱 而枕之( ) 博学而笃 志(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2)吾日三省 吾身( ) (3)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 ) (4)温故而知新 ( ) (5)学而不思则

8、罔 ,思而不学则殆 ( ) ( ) (6)逝者如斯 夫,不舍 昼夜( ) ( ) (7)曲肱 而枕之( ) (8)博学而笃 志( ) 3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 5填空。 (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9、行的 (体裁)著作,共 篇。孔子,我国 (朝 代)伟大的 家、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 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度的一句: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6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的一本名著论语的封面撕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 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7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0、韩非子 8在学完课文 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 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 出他的不足,并用所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能力能力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1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学而 )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 为政 )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为政 )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为政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 雍也 )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雍也 )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12、,于我如浮云。 ” ( 述而 )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述而 )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子罕 )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3摘写出自 论语十二章且现在常用的成语。 4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

13、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学而时习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吾日三省吾身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 B/ C/ D/ 5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习题。 子曰: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诲女 知之乎( ) (2)孔文子何 以谓之“文”也( ) (3)则不复 也( ) (4)是以 谓之文也( ) 7请给下面的句子划

14、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 (1)是 以 谓 之 “文” 也 (2)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8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9这三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0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三、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 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 壹似 重有忧者?” 而曰: “然,昔者吾舅 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 “无

15、苛政。 ” 夫子曰: “小子 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 礼记 ) 【注】式:同“轼” ,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 (表敬意) 。壹似:很像。舅:公爹。古时 候女子称丈夫的父亲。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孔子过 泰山侧( ) (2)夫子式而听之 ( ) (3)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 ) (4)昔者吾舅死于 虎( ) (5)何为不去 也( ) (6)小子识 之( ) 12 “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_(A顺承 B假设) 。 13文中的“夫子”指的是_。 14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_。 15 “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_。 16文中哪句

16、话可做本文的主题?请翻译这句话。 真题真题 【2018 年中考山西卷】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 ( 论语十二章) 斯,这,指河水。 B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 ( 湖心亭看雪张岱) 白,酒杯。 C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庄子一则) 怒,愤怒,生气。 D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桃花源记陶潜) 要,通“邀”,邀请。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基础基础 1ln yu yn xng wng di dn gng d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通读课文,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识记重点字词的含义。尤其注意 “说”等通假字。 3D 【解析】D 项中“之”是“去

17、、到”的意思,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4C 【解析】 “逝者如斯”意思是时光如同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此处不合语境。 5 (1)语录体 春秋时期 思想 教育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考察内容均为课内篇目,只需熟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即可 运用自如。 6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撕破了,原谅我好吗? 8 (1)示例:同学们, 论语流传两千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 详。阅读

18、论语 ,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 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解析】此题考查综合应用。第(1)题注意表达要通顺简洁,语言流畅,有感染力。第(2)题考查对联 知识,注意词性的对偶以及课内语句的运用。第(3)题要注意语言的恳切得体,且在劝勉时要注意引用课 文中的相关语句。 能力能力 1学

19、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此题考查断句。应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段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由此可知,应在两个“则前分别断句” 。 2 (1)别人不了解(自己) , (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应熟读原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在此基

20、础上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匹夫不可夺志;富贵浮云;箪食瓢饮。 4C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熟读课文并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主要讲的是和 学习有关的事,主要讲的和时间有关,主要讲的是的君子风度。 5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和知识的迁移。作答时,应结合选文内容和自己的生 活实际,结合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体会。 6 (1)通“汝” ,你,你们 (2)什么 (3)再次,重复 (4)因此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注意通假字“女”

21、通“汝” ,倒装句“何以”应为“以何” , “凭什么” 的意思。 7 (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要重点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知” ,重点词语“愤” “悱”等。 9第一、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 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 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治学方法。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分析三则语录,疏通文意,不难区分。 10一是孔文子敏而好

22、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 奋好学,虚心求教。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孔子的回答主要有两点, “敏而好学”和“不耻下问” 。这样回答既 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达到了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的目的。 11 (1)经过 (2)它,指哭声 (3)是的 (4)在 (5)离开 (6)记住 13孔子 【解析】疏通文章大意,不难理解此处的“夫子”就是前面的“孔子” 。 14儿子 【解析】作答此题,应理解“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一句的意思。 “今吾子又死 焉”说明当时死的是妇人的儿子。 15妇人 【解析】 前面已经说 “使子路问之曰” , 故此句应该是妇人的回答, 所以 “而曰” 前面的主语应该是 “妇人” 。 16苛政猛于虎也。 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啊。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翻译句子。通读全文,不难发现本文的重点在最后一句“苛政猛于 虎也” 。 真题真题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 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文言词语。C 项,解释有 误, “怒”在这里是“奋起”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