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巩固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89934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巩固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登高 *琵琶行并序琵琶行并序 梦游天姥吟留别 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 得分: 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1 分) 1.下列字词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栗 (l ) 澹 (d n) 剡 (sh n)溪 暝 (m n) B.屐 (j) 渌 水(l ) 訇 (nn) 天姥 (lo) C.霓 (n ) 扉 (fi) 瀛 洲(y n) 长嗟 (ji) D.鸾 (lu n) 悸 (j ) 青崖 (y ) 恍 然(hun) 解析 “訇”读 hn,“姥”读 m。 答案 B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 分) A.烟

2、涛微茫信 难求(确实) 势拔 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 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 失向来 之烟霞(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横 (遮蔽) 渌水荡漾清 猿啼(凄清) D.迷花倚石忽已暝 (睡着) 熊咆龙吟殷 岩泉(震动) 解析 暝:昏暗。 答案 D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 深林兮惊层巅 C.越人语 天姥 D.虎鼓 瑟兮鸾回车 解析 B 项,为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B 4.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世间行乐

3、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指如削葱根 解析 A、C、D 三句为比喻。 答案 B 5.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下面是分别 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 )(3 分) 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 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A. B. C. D. 解析 泰山观日;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衡山离洞庭湖不远;恒山在山西省 浑源县,往西就是塞外;嵩山位于

4、洛阳东南登封市境内,嵩山山势挺拔,层峦叠 嶂。 答案 C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 ”。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 云 中 仙 人 出 场 时 的 穿 着 与 出 行 工 具 的 诗 句 “ ” 和 “ ” 令人叹为观止。 (3) 李 白 的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中 由 现 实 转 入 梦 境 的 过 渡 句 是 : “ , 。” 答案 (1)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2)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3)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二、能力素

5、养提升(39 分) (一)课内阅读(13 分) 阅读课文,完成 710 题。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惟 觉时之枕席 惟:独、只。 B.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安:怎么。 C.恍惊起而 长嗟 而:表顺承。 D.云霞明灭或 可睹 或:有的人。 解析 或:有时。 答案 D 8.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各句运用的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3 分)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解析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运用了衬托。 答案 D 9.下列对文章有关

6、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 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 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 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 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 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

7、的消沉之 感。 解析 没有“颓废”,没有“消沉”。 答案 D 10.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 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4 分) 答案 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诗人想寻仙,而瀛 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景象,才不会使 人感到突然。 (二)课外阅读(18 分)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 1112 题。(9 分)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

8、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 格。 C.在这首古诗中, 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 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 飘逸到沉郁。 解析 B 项, 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 痛感情。 答案 B 12.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6 分) 答案 课文

9、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 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 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而 古 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9 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 ,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 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徂辉:落日余辉。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 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

10、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 沉郁、悲伤、苍凉的感情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一句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 表达的意思有相似之处。 C.七、八句紧承“波澜”一词,叙写了秋天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表现了 诗人此时摇摆不定的心情。 D.“秋”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一个意象,秋山、秋水、秋霜等常用来寄托 诗人的愁思,本诗也不例外。 解析 C 项,“表现了诗人此时摇摆不定的心情”错误,这里是说明他不顺遂的 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所致。“徂辉”即落日之余辉,这里暗喻 朝政不明。“浮云”,喻谗毁他的恶势力。 答案 C 1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结尾句“行路难”所

11、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答案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认为荣华如东流河水一 去不返,万事盛衰,有如波澜之起伏无常,表达了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 际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人用比喻的方式, 说枳棘本是燕雀筑巢之所, 现在却委屈鸾凤去栖息, 而高大的梧桐本是鸳鸾所居, 而今却让燕雀做巢占据, 表达对贤愚颠倒、 是非不分的不满。 诗人用鸾凤自喻, 高洁却只能屈居草丛,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 (三)语言表达(8 分) 15.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两个 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4 分) 是中

12、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天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 小”的豪 迈; , ; , ;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 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取得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答案 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 让他追求“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光明与自由 苏 轼需要一座庐山 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16.下面是某报纸拟刊登的一则启事的正文片段,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当,请 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4 分) 为了让越剧更好地走上新时代的发展之路, 中国越剧组委会决定向社会 各界广开言路, 垂询“行外人”的意见, 聆听“行外人”对越剧艺术发展新方向、 新目标的展望。 中国越剧经过精心的规

13、划,自当天起推出“外行人 越剧与生 活”主题征文活动,希望越剧爱好者能踊跃参加。 解析 “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这里没有上下级 之分,可改为“发出倡议”;“垂”是敬辞,“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可 改为“寻求”; “规划”意为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此处应为事先准备之 意,可改为“筹备”;“当天”过于口语化,可改为“即日”。 答案 “广开言路”改为“发出倡议”;“垂询”改为“寻求”; “规划” 改为“筹备”;“当天”改为“即日”。 登高 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 得分: 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1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14、 )(3 分) A.江渚 (zh) 潦 倒(li o) 刹 那(ch ) 悲怆 (chu ng) B.霜鬓 (b n) 萧飒 (sh ) 狭隘 ( i) 逮 捕(di) C.夔 州(ku ) 荆 州(jn) 惘 然(wng) 讣 告(b ) D.呼啸 (xi o) 匕 首(b ) 舷 窗(xi n) 横亘 (g ng) 解析 B 项, “飒”, 读为“s ”; “逮”读为“d i”。 C 项, “荆”读为“jng”; “讣”读为“f ”。D 项,“匕”读为“b”;“亘”读为“g n”。 答案 A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风急天高 猿啸哀 高:高远。

15、B.渚 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C.无边落木萧萧 下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D.艰难苦恨 繁霜鬓 苦恨:痛苦遗憾。 解析 苦恨:极恨。 答案 D 3.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渚清沙白鸟飞回 (动词,回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动词,还,返回) B. 艰难苦 恨繁霜鬓(形容词,凄苦,痛苦) 明月不谙离恨苦 (形容词,痛苦) C. 生长明妃尚 有村(副词,尚且) 尚 思为国戍轮台(副词,还) D. 独留青冢向 黄昏(动词,接近)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动词,朝着,向着) 解析 A 项, 第一个“回”应为动词, 盘旋; B 项, 第一个“苦”应

16、为副词, 极; C 项,第一个“尚”应为副词,还。 答案 D 4.杜甫的 登高 一诗, 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下列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 读来富 有节奏感。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 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解析 分别从横(空间)、纵(时间)两个方面着笔。 答案 D 5.下列诗句,从修辞

17、手法的角度看,运用对偶的一项是( )(3 分) A.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B.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C.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D.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答案 D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是: , 。 (2)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 是: , 。 (3) 杜 甫 登 高 中 集 中 表 现 了 夔 州 秋 天 的 典 型 特 征 的 句 子 是: ,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 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答案 (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

18、尽长江滚滚来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 登台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二、能力素养提升(39 分) (一)课内阅读(9 分) 阅读课文,完成 78 题。 7.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 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 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 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 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

19、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 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 人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解析 B 项,没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答案 B 8.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6 分) 答案 图景:深秋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无穷的落叶 和不尽的长江,一幅壮阔图景。 感情基调:极力渲染雄浑悲凉的气氛。 (二)课外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910 题。(9 分) 送韩十四 江东觐省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 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20、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有楚 国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黄牛峡: 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白马江:在蜀州 (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北十里处。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苍劲中蕴藏着一股郁抑之气, 暗扣题目, 交代背景, 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 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了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 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

21、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 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 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解析 C 项,应为“虚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实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 摇曳”。 答案 C 1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答案 对国家战乱动荡、 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 首联诗人叹息干戈遍地的今天, 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已经很难找到。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 哀痛:颔联写自己与弟妹离散,朋友韩十四与父母不知哪里相见。与朋友分别 的离愁别绪:颈联写朋友离去后,诗人依然凝想入神。对朋友的勉

22、励之情:劝 告朋友分别之后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对未来的担忧:世事难料,担心不能与 韩十四一同回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112 题。(9 分) 堂 成 杜 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 【注】 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 此诗便是那时所作。 扬雄宅、 解嘲 : 扬雄, 西汉文学家、 学者, 蜀郡成都人。 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埋头撰写太玄 ,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太玄 ,但没 有任何禄位。扬雄写解嘲剖白心迹。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

23、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草堂的环境背景:背向城郭,邻近江水,坐落在沿江大路 的高地上。 B.乌飞燕语,景语皆情语,诗人以他自己的心情,来体会禽鸟的动态,似乎禽鸟 也与诗人同感。 C.作者将自己草堂与扬雄宅比较,认为自己避乱于此,心态与扬雄不同,无意写 解嘲 。 D.全诗从草堂营成说起, 最后仍然回到草堂结束。 “堂”“宅”呼应, 关合之妙, 不见痕迹。 解析 C 项,“作者将自己草堂与扬雄宅比较”错误,从诗中来看,“旁人错比 扬雄宅, 懒惰无心作 解嘲 ”, “旁人错比”可见不是作者自己比较, 而是“旁 人”。 答案 C 1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4、。(6 分) 答案 新居初定,景物怡人,心情宁静喜悦。“暂止飞乌”的“暂”写出草 堂是歇息之地,而不是终老之乡,流露作者彷徨忧伤之感。 (三)语言表达(12 分) 13.排出下面四句诗的顺序。只写序号即可。(6 分) 弯弯绿水绕青山 江心来往打鱼船 青山绿水风光好 重重青山抱绿 水 答案 14.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 例基本相同。(6 分) 你是一棵树, 你以挺拔的形象, 印刻在路人的心田, 站立出一种坚强的意志; 材料: 一滴水 一块石 一粒沙 坚硬的样子 卑微的身份 不懈的姿势 坚硬的石头 平坦的道路 高高的塔楼 团结的品质 奉献的精神 坚持 的

25、力量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先分组,以水、石、沙为分类的基础,根据它们的特点及体 现出来的精神和美德,把它们分成三组。基本的句式为:你是,你 以,。 答案 你是一滴水, 你以不懈的姿势, 敲击坚硬的石头, 诠释出一种坚持的力量; 你是一块石,你以坚硬的样子,筑就平坦的道路,铺展出一种奉献的精神;你是 一粒沙,你以卑微的身份,积聚高高的塔楼,展现出一种团结的品质。 *琵琶行并序 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 得分: 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4 分)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使快 弹数曲 快:快速。 B.低眉信 手续续弹 信:随意。 C.如听仙乐耳暂 明 暂

26、:暂时。 D.却坐促弦弦转 急 转:转变。 解析 A 项, 应为“畅快”。 C 项, 应为“顿时”。 D 项, 应为“更加、 越发”。 答案 B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自言 本是京城女 凡六百一十六言 B. 使快弹数 曲 钟山只隔数 重山 C. 命 曰琵琶行 命 如南山石 D. 商人重利轻 别离 绿杨烟外晓寒轻 解析 B 项,均为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A 项,动词,说;名词,字。 C 项,动词,命名;名词,性命。D 项,动词,轻视;形容词,轻柔。 答案 B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为 君翻作琵琶行 霓

27、为衣兮风为 马 B. 因 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 势利导 C. 转徙于 江湖间 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 D. 岂无山歌与 村笛 微斯人,吾谁与 归 解析 C 项,均为介词,在。A 项,介词,替;动词,作为。B 项,连词,于是; 介词,趁机,乘着。D 项,连词,和;介词,和。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铁骑突出 刀枪鸣 B.门前冷落 鞍马稀 C.整顿 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 声 解析 B 项, 古今意义均是不热闹, 使受到冷淡的待遇。 A 项, 古义, 突然冲出; 今义,鼓出来,出众地显露出来。C 项,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 不健

28、全的健全起来。D 项,古义,以前;今义,朝前。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遂命酒 A.商人重 利轻 别离 B.歌 以赠之 C.闻舟中夜 弹琵琶者 D.砯崖转 石万壑雷 解析 例句和 B 项是名词用作动词。 A 项, 形容词用作动词。 C 项, 名词作状语。 D 项,使动用法。 答案 B 6.下列各项中的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送客(于)湓浦口 B.使(之)快弹数曲 C.沉吟放拨(于)插弦中 D.感(于)斯人(之)言 解析 应为“沉吟放拨插(于)弦中”。 答案 C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琵琶行

29、并序一诗中不止一次出现月亮这个意象,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 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 ”。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 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并序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 技艺,这些诗句是“ , ”。 (3)古代文人擅长借 “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 “ , ”。 答案 (1)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 月白 (3)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二、能力素养提升(36 分) (一)课内阅读(9 分) 阅读课文,完成 89 题。 8.对琵琶行并序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30、) A.“浔阳”两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 心情。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写出了琵琶女此时的 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 C.第三段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用年轻美貌衬年老色衰,用门庭若市衬孤守 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不仅写出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 情,同时将自己的不幸和失意的心情,将自己的不平和愤懑倾泻出来。 解析 C 项,是对比,不是映衬。 答案 C 9.诗歌中

31、多处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6 分) 答案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萧瑟秋意,创设悲凉氛围。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描写映于茫茫江水中的冷月, 渲染冷清、 寂寥的气氛,烘托惨别之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沉浸 于江心的秋月洁白、冷寂,烘托“悄无言”,以“寂”衬“声”,从侧面写乐声 之感人。“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以孤舟、冷月与江水的寒意, 烘托琵琶女“守空船”的冷寂、凄凉、悲怆。 (二)课外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011 题。(9 分)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

32、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0.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一开始便问道:春天从哪里出生的?一出生就悄无声息地“周游”;第二 句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 B.颔联写春将到某处, 先派“和风”传送消息, 告诉人家“春”将来临; 再遣“啼 鸟”介绍情况,说明“春”将带来无限美景。 C.颈联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绿了青草,美了繁花;河畔绿草如茵,树头 繁花点缀。 D.尾联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 沦落江州的信息。 解析 A 项, “春天从哪里出生的?

33、”错误, 这一句的意思是: 春天从来到人间, 就悄无声息地到何处去游历呢? 答案 A 11.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6 分) 答案 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 “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以春的美景反衬 天涯沦落之恨,含蓄蕴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13 题。(9 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34、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 山川阔长, 颔联“灯火”“星河”, 颈联“风吹古木”“月照平沙”都是“夕”中之景。 B.诗歌的颔联,下写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上写天际星斗在银河两边闪烁,同 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相互辉映。 C.诗中用寻常景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 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D.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颔联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 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 解析 B 项,“上写天际星斗在银河两边闪烁”错误,应是俯瞰之景,“天际银 河倒映在江心”。 答案 B 13.“风吹古木晴

35、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6 分) 解析 可从几个“结合”考虑, 如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视听结合、 正侧结合等, 还要从修辞角度考虑。答题步骤:手法回到原诗诗句解说这一手法 手法运用的效果。 答案 动静结合,“风吹古木”为动景,“月照平沙”为静景。视听结合, “风吹古木”从听觉写景,“月照平沙”从视觉写景。比喻新奇,“晴天雨” 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声比作雨声, “夏夜霜”将皓月临照平沙的银白色比作霜 色。 (三)语言表达(9 分) 14.对下面诗句进行扩展,使其更加丰富、形象,扩展后的文字不超过 120 字。(5 分)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答案 (

36、示例)天边挂着一轮孤月,似罩上了淡淡的几分云霭,又像蒙上了挥之不 去的层层雾障,总是那么不透明。江风袭来,枯败的枫叶纷纷滑落,漂浮在江面 上顺流而下,几朵破败的荻花也随风瑟瑟地抖动着,风过后,枝干光秃秃的,留 下几分孤寂。在一片寂寞的氛围中,我送客人来到了浔阳江口。 15.下面这幅图画是描绘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请你发挥想象,描写图画中 的情景。要求:语言鲜明、生动,不少于 50 字。(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作答时,扣住画面内容,结合琵琶行并序中 对琵琶女的描写,设想出一定的情景,加以描绘即可。 答案 (示例)浔阳江头,月光如水,琵琶女一袭素衣端坐船头。她怀抱琵琶,纤 纤玉手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如潺潺流水,与清风明月相应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