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89896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7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专题07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专题07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专题07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专题07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07 07 诗歌赏析(解析版)诗歌赏析(解析版) 【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 2021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唐岑参 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选自高适岑参诗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这首诗是岑参赴安西途中经过大沙漠时所作。碛:沙漠。天:形容极西的地方。 镇西:安西大都护府。 辛文房评价岑诗超越“常情”。任选上面一首诗歌,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其超越“常 情”的体现。 【答案】 示例 (1) : 碛中作 : 这是一首边

2、塞诗。 “欲到天”写出边塞离家之远, “辞家见月两回圆” 表明诗人对故乡、亲人思念之殷切。但诗人不作“常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远离亲人、 无处可宿的现实中,在无边无涯的荒凉大漠中,用“走马西来”的形象、“平沙万里”的阔 大,表达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示例(2) :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这是一首送别诗(边塞诗) 。诗中写自己在饯行的宴席上 喝醉了酒,可见诗人满怀惜别的情意。但诗人不作儿女情长,着力描绘了裴子扬鞭策马,直 上天山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裴子勇往直前、奔赴边疆的爱国热忱。这也是诗人自己的勃发 的诗情。可见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

3、力。 考生要抓住题干中“超越常情”这一提示来分析诗中超越“常情”的表现。 先理解“常 情”就是一般同题材的诗中常见的情感, 而超越“常情”是说该诗的抒发的情感有别于同题 材的诗的感情。 (1) 碛中作是一首边塞诗。 首句,“走马西来欲到天”,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 诗人扬鞭跃马, 从长安出发, 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 “欲到天”, 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次句,描写一轮团圆的明月当 空朗照的景象,这触动诗人对故乡、亲人殷切的思念之情。三、四句,写诗人并不关心今宵 宿在何处,而是想象碛中之景,秒描写明月照耀下,

4、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虽 然苍凉,但诗人的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在远离亲人、无处可宿的现实中,在 艰苦的戎马生涯,荒凉的边疆地域,用“走马西来”的形象、“平沙万里”的阔大,显示诗 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2)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是一首送别诗(边塞诗) 。 前两句,“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写自己在饯行的宴席上喝醉了酒,可见诗人满怀惜 别的情意。三、四句,“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写诗人虽喝醉了酒,但他不作儿女情 长,着力描绘了裴子扬鞭策马,直上天山的英雄气概。这虽是一首送别诗,但是一改送别诗 的离愁别绪,而是想象友人勇往直前、奔赴边疆的爱国热忱。 【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

5、宁波市 2021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甲) 子夜昊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乙)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 催动一天霜。 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 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注释】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砧声:这里指捣衣声。 17 (甲) 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_、_、捣衣声等。 18 (甲) (乙)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 17 月 秋风(风) 18同:都表达了一种思念之情。 异

6、: 【甲】还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乙】则还有一种游子客居他乡的羁旅之苦。 【分析】 17本题考查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 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长安一片月”“月光”都描写了月;“秋风吹不尽”“趁着风飘荡”都描写了秋风。 18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相同点: 【甲】诗写秋景,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 胡虏,良人罢远征?”意为: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 才能扫平胡虏,夫君从此不再远征。表达了一种戍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乙】诗借秋

7、夜的 月光、桂香、砧声、雁鸣等意象写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全曲通过色、香、声、感,将“秋 夜”与“客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一体,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不同点:【甲】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 去远征。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乙】诗写景主要写动景,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 雁声打破了秋夜的沉寂。它们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勾起了游子的离愁别绪,描绘了秋夜月 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营造了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情做铺垫。雁鸣可 以敲打愁绪,“叫起”“敲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 游子内心的愁苦。 【浙江省台州市【浙

8、江省台州市 2021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15甲诗和乙词的作者都寻人不遇,但心境各不相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甲) 晚出寻人不遇 唐代白居易 篮舆 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 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 (乙) 渔家傲 访华雪严不遇 元许有壬 水落寒林山骨瘦。湘江风细波纹皱。何处携琴何处酒。惆怅久。乱鸦啼断烟中柳。 茅屋萧萧连瓮牖。半檐寒旭闲清昼。归路梅花香满袖。诗未就。青山笑我云回首。 (注释)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 【答案】 诗从“无妨”“轻衣稳马”“闲行”等词可以读出作者晚出乘凉寻友不遇时, 依然悠闲 自得的心境; 乙词从“寒林”“山骨

9、瘦”“乱鸦”等词可以读出作者访友不遇, 饮酒弹琴赋 诗的愿望落空时惆怅失落的心境。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情感分析。古诗情感可从意象、意境、明示和诗句内容来进行分析。 甲诗中“相寻不遇亦无妨”直接点明了寻访不遇也没事, “轻衣稳马槐阴下”诗人在槐树树 荫下让马慢下来,“自要闲行一两坊”自是要慢行一两坊的路程。从“无妨、轻衣稳马、闲 行”几词可以看出诗人寻访不遇时并未伤心惆怅,依然悠闲自得;乙词中上阕选用“寒林、 山谷瘦、波纹皱、乱鸦啼”这些意象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凄冷,“何处携琴何处酒”两个“何 处”写出了诗人找不到饮酒弹琴之处, “惆怅”一次更是直接点明诗人的心情, 由此可以看 出诗人寻华雪

10、严不遇,饮酒弹琴赋诗的愿望落空,内心惆怅失落。 【浙江省温州市【浙江省温州市 2021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根据相关任务,完成整理单。 任务: (1)将(板块一) (板块二)中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2)参照其他板块,为(板块一)拟写一个主题词。 (3)阅读(板块三)中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从备选诗歌中选 择恰当的一首默写在整理单上,使两首诗组成一个板块,并说明这样组合的理由。 (备选诗歌) (甲)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 (乙)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首句:回乐烽前沙似雪) 战争类古诗词主题整理单 (板块一)_ 八百里分磨下炙,五十

11、弦翻塞外声,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点评:写军营生活,展现了豪气满怀的将军形象。 _,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 点评:诗人被俘之后,视死如归,诚如孟子所言“二者不可得兼,_”。 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 点评:诗人追述征战生活,心系收复中原大业,有“三军可夺帅也,_”的豪情。 (板块二)家书难达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点评:战事频频,亲人离散,生死不明,忧虑无限。 _,_。 (岑参逢入京使 ) 点评:诗人赴边途中,偶遇返京使者,托其传口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安慰。 (板块三)边塞乡思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唐)高适 胡人吹笛戍

12、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 借问落梅 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注释)根据(唐人行第录)记载,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落梅:指笛曲(梅花落 ,表达离情。 选(_)默写: (首句) ,_。_,_。 组合理由:_ 【答案】 【板块一】 军人豪情 沙场秋点兵 人生自古谁无死 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鱼 而取熊掌者也 楼船夜雪瓜洲渡 匹夫不可夺志也 【板块二】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板块三】(甲)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示例:板块三主题词为 “边塞乡思”,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中诗人身处玉门

13、关外的边塞,在清幽的月夜登上城 楼,听到有人吹奏梅花落 ,引发思乡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军人身处烽火台前, 在凄凉的月夜中,听到幽怨的芦笛声,陡然生出思乡情绪。两首诗内容情感都相似,所以将 它们组成板块三。 【详解】 板块一本题考查拟写主题词的能力,参照其他板块,拟写主题词。板块一所选的诗句都是 反映征战生活,军人情怀,所以拟写的主题词为:“军人豪情”或“军旅情怀”。 板块一板块二中的诗文名句补充,本题中的“沙场、瓜洲、渡、匹夫、相逢” 等字词容 易写错。 板块三 本题中的“芦管、瓜洲、望、乡、折柳、故园” 等字词容易写错。 理由示例:板 块三主题词为“边塞乡思”,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通

14、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 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 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 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 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 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 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 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两首诗内容情感都相似,可以 将它们组成板块三。 【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绍兴市 20202020 年中考语文试卷】年中考语文试卷】 古诗阅读古诗阅读(6(6 分分) ) 月下演东坡语 (其一) 清汪琬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 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15、 注释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 都是大自然的主人。筇(qing);竹制的手杖。 古人常以“秋”入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 诗同样以“秋”入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此诗一改古诗中的“悲秋”常态,令“乐秋”“喜秋”之情跃然纸上,写得情趣盎然, 颇有新意:首句一个“新”字,一改秋景萧瑟与肃杀的老印象,透露出秋景的清新可人,别 有番情状;“拖筇放脚任天真”现诗人虽已年迈,但依旧率真酒脱的个性:三四两句,颇有 理趣,江山风月并无“常主”,只要保持内心闲适,不为俗世所累,改“闲愁”为“闲乐”,

16、就能悠然拥有风月江山,成为江山的主人,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本诗以“秋”入诗,却并无半点萧瑟之意,反而有喜乐之情自然流 溢于文字之间。首句即点明秋的特点“景物新”,开篇就是惊人之语,也表明了作者对于秋 的态度。新为新奇、新鲜、清新之意。正是因为秋天的“景物新”,作者才会以年迈老叟之 身呈现出天真儿童之态。拖着竹杖,放任自己四处游玩,从中可见作者对于秋景的喜爱与率 真洒脱的个性。三四句是作者的议论,是作者从游览秋景中得到的感悟:万里江山,无边风 月,哪有什么“常主”呢?只是内心闲适,就可以成为这无边秋色的主人了。内心闲适,自 然不为世俗所累,心境开阔,自然能从众人认为

17、萧瑟无比的秋景中翻出新意来。心与景悠然 合一,达到物我合一,甚至是物我两忘的境界。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 20202020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知背景】 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 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析场景】 甲诗首句以暮春时

18、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 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20乙诗前两句: 【赏写法】 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 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1乙诗后两句: 【答案】【答案】 20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 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 21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 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解

19、析】【解析】 20乙诗前两句意为: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 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点明了送别的时节:秋天,送别的地点:江边。“青枫飒飒雨 凄凄” 一句以青枫和凄雨为离别渲染了迷蒙凄凉的气氛, 烘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 别之情。“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 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 后命运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不明的忧虑与牵挂。 21乙诗后两句意为“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 江以西。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从正面

20、表白心情。写唯有白云相送入江西,恐怕不仅在于 以此显出别时情境的冷落凄凉, 大约还有以此隐示吴国伦为人清正廉洁, 正可与白云作伴之 意,“白云相送大江西”一句,表现了诗人的牵挂之情,和对朋友的赞赏和激励之意。既表 明了自己思念关怀之情与白云同在,也用白云暗喻友人清高飘逸、潇洒独行的品格,字里行 间饱含激励之情。 【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波市 20202020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古诗阅读(5 分) 请你参与“抓诗题读古诗”活动,完成小题。 【甲】_望 清周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乙】_望 清周容 万点寒鸦过

21、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18. 根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 【甲】_望 【乙】_望 19. 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请从两诗中 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答案】 18. 【甲】晚 【乙】晓 19. 【示例一】甲诗第一句,诗人望着西沉的落日,想到自己独自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有 一种落寞的感受,流露出忧伤之情。 【示例二】甲诗第二句,诗人望见“归鸦”“翼难齐”,想到乌鸦难归巢,自己也有家难 回,流露出故园之思。 【示例三】乙诗第一句,西去的“万点寒鸦”引起了

22、诗人凄凉的感受,触发了诗人对故园 的思念之情。 【示例四】乙诗第二句,诗人望见低垂的斜月,想到月有残缺,人无团圆,流露出对故园 的怀念之情。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要根据诗文内容确定。从“日没西”“归鸦”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写 太阳下山的晚上, 乌鸦归巢的情景, 可得甲文是晚上所见所感, 可得第一空答案: 晚望; “万 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说明这是清晨醒来,看到万点寒鸦向西飞去,月亮低落 下去,“欲追残梦惊回处”,也说明是梦中醒来,想追忆梦中情景,可以看出是东方破晓时 所见所感,可得第二空答案:晓望。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

23、,要结合诗文中写景的句子分析。 甲诗“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诗人自己孤孤单单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望着 夕阳西沉,一种落寞伤感,一种孤独惆怅的心情油然而生。此时,诗人又望见正归巢的“归 鸦”“翼难齐”,风大风急乌鸦难归巢,诗人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又何尝不是有家难回,写 出了对故园的思念。“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揣想 故园的小阁疏篱外面,乌鸦在乌桕梢头怕是早已栖息了,于是更增添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乙诗“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西去的“万点寒鸦”给人孤寂寒冷的感觉,看 到寒鸦引起了诗人凄凉的感受, 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而诗人望见渐渐落

24、下去的残 缺的斜月,又一次触景生情,想到了人就如这残缺的月亮难以团聚,流露出对故园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诗人多想回到已被惊醒的梦中,重温在 故园菊花前饮酒吃蟹的温馨啊,更流露出了对故园思念却难归的伤感。 【20202020 年浙江省金华、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年浙江省金华、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古诗阅读(4 4 分)分) 辋口 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唐裴迪 积雨晦空曲 ,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答裴迪 唐王维 森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释】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3. 这是一组赠

25、答诗,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 ”相应和。 14. 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这问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 要分析。 【答案】 13. 苍苍秋雨晦 14. 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 表达自己懂裴迪,裴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诗歌内容,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 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应该认真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找到二者之间的 联系,确定答案。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积雨”可见雨势厚重,“

26、晦”是秋雨潺潺导 致的天色昏暗的样子, 这句描写了高峻险要的山峰中因厚重的雨势而显得昏暗。 王维诗中的 “苍苍秋雨晦”也描写了秋雨潺潺,天空晦暗的样子,表现出了秋雨的厚重感。写出了秋雨 带来的阴湿天气,向远处望去,一片苍茫,晦暗不明。所以这两句诗相应和。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 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创作的背景来分析,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裴迪,唐朝山水田园诗人。他和 王维是好友,受好友的影响,他的诗歌大多数也是描写幽寂的景色。这些诗或者是回应王维 的,或者是和王维一起吟唱的。“辋口”,就是王维隐居之所他的辋川别墅的所在地, 靠

27、近终南山。裴迪问“南山复何在”表达了他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而王维回应“君问 终南山,心知白云外”,终南山在白云之上,在他的心坎上,这就是他对出世隐居生活的向 往,表明他和裴迪互相关心,志趣相投,他们都能够不为外物所扰,向往归隐的田园生活, 也表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 20202020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1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4 分) 下面是杜甫的两首诗歌, 一位同学想知道它们哪首先写哪首后写。 请你作出判断, 并从内容、 情感等角度阐述理由。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江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答案】 先写 A,后写 B。理由:A 诗写诗人仰慕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表达由望岳而产生的 登岳的意愿。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全请字里行 间洋溢者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B 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漂泊江汉的孤独和思归之情, 后两联则表达出诗人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情怀。这些内容和情感,说明 B 诗写 得晚。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鉴赏分析。 望岳 极力进行描写与赞美泰

29、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尤其是诗最后两句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 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青年时期的诗人年轻气盛、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 的雄心和气概。 杜甫晚年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他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 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江汉诗。诗中“落日心 犹壮,秋风病欲苏”,就景物而言,落日、秋风一般总不免让人觉得萧瑟。落日使人想到时 光的流逝, 想到晚景暮年, 容易引起沦落之感、 衰老之叹。 但杜甫的感情却不是往低沉发展, 而是仍然觉得桑榆未晚,雄心

30、尚存,还想在垂暮之年有所作为。至于秋风,对于衰老多病的 人更常常是种威胁, 但杜甫却没有浮起生命无多的慨叹与悲哀, 相反觉得病体好象就要痊愈 了。“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人以老马自喻,反映出了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 为国出力的老当益壮精神。这些内容和情感,说明 B 诗写得晚。 【20202020 年浙江省舟山(嘉兴)中考语文试卷】年浙江省舟山(嘉兴)中考语文试卷】 3.【任务三】展板领略诗韵 诗词情韵篇 一剪梅咏柳 明夏完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 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注释】 金

31、沟: 御沟。 陈宫: 陈后主的宫殿; 隋宫: 指隋炀帝的宫殿。 隋炀帝开通济渠, 沿河筑堤种柳,隋堤柳由此得名。 小舟:在找资料时我发现夏完淳的一首词符合活动的主题。也想做成展板,并为这首词配上 一段 60 字左右的解说词,来帮助大家赏析词的内涵,该怎么办好呢? 小嘉:我觉得首先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背景。 你:哦,我想起来了,我们学过他的诗(1)_,对他有一定的了解。 小嘉:对对,读诗还应该把握诗句的意思。小舟提供的几个注释很有帮助。在此基础上,可 以从意象的把握、情感的表达、表现手法的使用等方面入手撰写解说词了。 你:是的。我来试着写一段吧:(2)_。 小舟:太好了!这次活动收获真大!

32、 【答案】 (1). 别云间 (2). 例 1:这首词选用了伤心夕照、御水隋堤、飞絮笼烟、长条滴翠等意象,营造了深邃 的意境,托物言志,借咏柳的方式抒发了亡国之痛。例 2:“故国凄凉”句,写故国败亡, 如同百花园里风吹雨打,只剩下一片残红,下面三句以写首都皇宫的衰败景象,抒发世事变 幻、 故国沦亡的伤感。 例 3: 第一句, 写柳丝默默无语低垂在斜阳中, 这是多么伤心的形象。 例 4: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解析】 (1)夏完淳,明末诗人、抗清英雄,我们曾学过他的别云间,表达了作者对山河沦丧的 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2)本题为开放类试题,根据自己

33、对诗句的理解。结合注释,从意象的把握、情感的表达、 表现手法的使用等方面来拟写解说词即可。 如: 这首词上片暗寓昏溃的南明小朝庭亦将不可 避免的走向崩溃。下片写柳絮飘飞,往事不堪回首。全词寓情于景,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倾覆 的无限哀伤。一定要注意题目中对于字数的限制:六十字左右。 【浙江省衢州市【浙江省衢州市 2022020 0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15结合内容,比较下面两首词情感的异同。 浣溪沙 (宋)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清)屈大均 一片花含一片愁,愁随江水不东流。飞飞长傍景阳楼。 六代

34、只遗芳草在,三园空有乳莺留。白门 容易白人头。 (注释)白门:指金陵(今南京),明朝都城。 【答案】 示例:晏词用“重帘”“燕”“晚花”“凉波”等意象写环境凄清冷落,“好风”“疏 雨”写人孤身独处,表达词人叹息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屈词用“花”“水”等 意象来强化愁情,用“遗”“空”写故国依旧而人事已非,借“白门”与“白头”说故都往 事令人愁生白发,表达词人江山巨变后的痛苦。两首词都写“愁”,晏词写的是个人闲愁, 屈词写的是亡国之愁。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鉴赏。 两首词都写 “愁” , 但因为作者不同的人生境遇而有着不同的内涵。 第一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

35、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 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词中所表 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 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第二首词上阙写景,飞写花,与 江水,写景阳楼,无一不透着一个“愁”字,其实景本无情,真正“愁”的观景的人。下阙 叙事兼抒情。借用“白门”与“白头”说故事往事令人愁生白发“白人头”,联系写作背景, 作者屈大均为明末清初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所以这里的愁是亡国之愁。 【浙江省台州市【浙江省台州市 20202020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14古

36、诗阅读 梅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 ,惹得诗人说到今。 早梅 南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注释林和靖,即林逋,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两首诗都写“梅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一首诗描绘梅花“不染尘埃”和身处“竹篱茅舍”却“自甘心”的形象,表达诗人淡 泊名利的志趣(写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与世无争等亦可)。第二首诗描 绘梅花“故早发”“不疑寒”“畏落众花后”的形象,表达诗人对梅花不畏严寒、不甘落后 的精神品质的赞美(写渴望被人欣赏或怀才不遇亦可)。 【解析】本题考

37、查诗歌情感。 梅 :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 意思是, 不接受尘俗一丝一毫的侵染, 虽在竹篱边,茅舍旁,自己也心甘情愿。“尘埃”,尘土,比喻污浊的事物,犹言尘俗。表 达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早梅 : “迎春故早发, 独自不疑寒” 。 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 梅花不畏严寒, 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 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意思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 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 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

38、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 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绍兴市 20192019 年初中毕业生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南阳道中田禾大稔南阳道中田禾大稔 喜而作歌 喜而作歌 明张元忭 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 。 【注释】稔(rn) :谷物成熟。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骅蹓足:骅, 骏马名;蹓(li) ,慢慢走,散步。 诗题中提到“喜而作

39、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 【答案】 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平和祥乐。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诗歌大意后具体分析诗句即可作答。如“谷亭渡口麦初 熟”“眼前颗粒皆珠玉”描绘的是谷物丰收。 “绿野黄云绕茅屋”写的是乡村景美。 “筑场 老子酒半醺”是写乡风淳朴。“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是写平和祥乐。这些都 是诗人“喜而作歌”的原因。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 20192019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 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

40、唯应 共月还。 【注释】 :素舸:不加装饰的船。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 赏析。 【答案】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 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写了作者独自泛舟西溪,通过写高鹤、野山、 秀竹、闲云等景物,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2)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感情的理解。“泛泛谁为侣,唯应 共月还”意思是谁和我作

41、伴游 玩呢,只有月亮相伴;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密林之中何人知 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两句都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 【浙江省宁波【浙江省宁波市市 20192019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五)古诗阅读(5 分) 牧童词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17.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5 分) 【答案示例】 【

42、示例 1】:一样。牧童词“声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困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 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示例 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 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 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困自在、怕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 活的向往。(5 分。结合具体诗句 1 分,明确牧重形象 2 分,明确生活向往 2 分)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可以抓住牧童词 “声

43、管卧吹莎 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 自在,骑牛困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或者,抓住牧 童词中牧童“乱插”“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 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而牧童中“自由骑” “唱歌去” “抚掌归” 写出牧童的悠困自在、怕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 【浙江省金华【浙江省金华、丽水、义乌、丽水、义乌市市 2019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古诗阅读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

44、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 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 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 【注释】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 蜀人, 报本禅院方丈。 吴音: 指江浙一带方音。 搜句: 作诗。 浙东: 指钱塘江以南越、 婺、处、台七州。 13. 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 14. 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3. 吴音渐已变儿童 14.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 浙东山水

45、寄托诗情的愿望。 【解析】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的前两句“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常 常在梦中回到远隔万里的家乡,久住吴地,连小孩也是满口吴地方言了。写出了诗人离开家 乡已经很久了, 其中最能表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吴音渐已变儿童”孩子的口音逐渐变 成了吴地口音,侧面写出了诗人来此地的时间之长。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苏轼此 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 年) ,任杭州通判时。全诗表达了对同乡僧人的崇敬和对相隔 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怀念之情,也流露了仕途失意,只好自我调节的心境。对仗工稳

46、,风格清 雄。诗句“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是说文 长老方丈的心中真有其“道”安闲淡泊的生活,无须用语言表达。而我除了写诗以外, 什么事都不成。真的希望能去天台山“求道”,也更希望自己的诗词能享誉整个浙东呀。既 表达 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 安闲生活的羡慕, 还对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而感到无奈, 更希望能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自己诗情的愿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 20192019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15.古诗阅读。 奉诚园 闻笛 (唐)窦牟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 泪,

47、满目山阳笛里人。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元)赵孟頫 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 【注释】 奉诚园: 原始唐代名将马燧的园苑, 马氏因功高盖主, 遭德宗猜忌。 西园: 系汉末建安诗人宴游之所。山阳笛:“山阳”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七贤中的嵇 康被司马氏杀害后, 向秀重过其旧居, 听到邻人吹笛, 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 作 思旧赋 。 赵孟頫:湖州人,宋王室后裔。 笛声中有故事,笛声中有情感,请结合典故分别赏析两首诗歌的情感。 【答案】 奉诚园闻笛 :诗人由如泣如诉的笛声联想到马燧、嵇康的不幸遭遇,表达诗人的 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昔盛

48、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赵孟頫在月色如沙的深夜听到一曲后庭花 ,借“后庭花”的典故 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窦牟诗的意思“马燧就像楚庄王和丙 吉那样仁厚贤良, 我拨开荒草前来寻访这位先贤的遗迹。 秋风中传来的阵阵笛声让人留下泪 水,此时的我不禁深深地怀念着先贤马燧。”首句就是通过这两个典型的故事,刻画出一个 目光远大、胸次宽广的人物形象。“欲披荒草访遗尘”,咏凭吊事兼写出旧园遗址的荒凉。 “朱缨”“锦茵”与“荒草”“遗尘”的对照, 突出了一种今昔盛衰之感。 “秋风忽洒西园 泪,满目山阳笛里人。”是,写景抒情,秋风、园苑,是眼前

49、景;闻笛、下泪,是眼前 事。但谓之“山阳笛”、“西园泪”,就赋予笛、泪以特定感情内容,限制同时又丰富了诗 意的内涵。 通过笛声表达诗人的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 昔盛今衰的吊古 伤感之情。赵孟頫诗结合注释“湖州人,宋王室后裔。”分析。采用了“后庭花”的典故, 后庭花 为陈后主所做, 被称为“亡国之音”。 “谁向夜深吹玉笛, 伤心莫听 后庭花 ” 借“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20192019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6古诗阅读 南行别第中 (唐)韦承庆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卢溪别人 (唐)王昌龄 武陵溪

50、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注释】 此诗为作者流教岭南与弟相别之作。 这两首写离别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鉴赏能力。 答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 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南行 别弟运用“长江水”烘托离愁别绪的浓厚悠长,用“落花”比喻自己被贬的遭遇,表达诗 人流放岭南与弟作别时内心的悲愤、 仿感、 凄凉、 孤寂之情。 卢溪别人 中把自己比作 “溪 水”,像溪水样陪伴友人,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