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88479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沉与浮沉与浮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3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2.1 谁沉谁浮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物体放在水中出现沉、浮现象。知道漂浮的物体漂浮能力有强弱区分。 2.科学探究 漂浮的物体,它们在水面上部的体积与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不同,做出假设:水面上体积大 的(相对就是水面下体积小的)漂浮能力强。 实验方案设计:采用同样形状和体积的不同材料的物体,比较它们液面上下的体积。实施 实验方案,对具体材料构成的物体进行判断。通过这个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建立假设、采用控 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对假设验证的数据应用于解释和预测等系列能力。

2、3.科学态度、STSE 知道实验是证明假设是否成立的重要方法,实事求是,用数据支撑观点。 教学重点:知道物体放在水中出现沉、浮现象。知道漂浮的物体漂浮能力有强弱区分。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建立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对假设验 证的数据应用于解释和预测等系列能力。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活动 1 1.教师谈话引人:“物体放人水中,有的沉有的浮。现在有这样一些物 体(出示图片),猜一猜,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然后板书课题,同时 进入新课学习。 1.猜想物体是沉还是浮。 观察不同物 体的沉与浮 活动 2 比较它们的 漂浮能力 (1)出示图

3、片(或实物) :梨子、苹果、松木块、蜡烛、塑料尺、小石 块、回形针。 (2)猜一猜,下列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3)学生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的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2.试一试物体是沉还是浮。 (1)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明确判断沉浮的标准水槽中的水必须到 合适的高度(至少能完全淹没所有的物体),将某个物体缓慢按入水中后 再松开,稳定后,触底不动的为沉,上浮致漂浮的为浮。 (2)试一试,根据实验结果,将物体学浮情况分类,并将实验的情况记 录在活动手册中。 3.小结:物体放人水中,出现两种情况,即有的沉、有的浮。 4.引发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那些浮起来的物体浮起来的物 体中,谁的漂浮能力更强

4、? (1)学生思考、讨论时给予引导和提示,促使学生关注到:怎样判断 漂浮能力看露出水面的部分的多少。 当物体的材料、形状、体积大小各不相同时,去比较其漂浮能力就没 有什么意义了,从而导入下一活动的教学:比较不同材料(相同形状、相 同体积)的漂浮能力。 1.初步设计。 (1)明确比较对象:漂浮的物体 (2)明确比较方法:漂浮能力强弱是物体在水面上部的体积与浸没在水 中体积的比较; 水面上体积大的(相对就是水面下体积小的)漂浮能力强。 我们实验只看物体在水面上的高度,这样要选择确定能够浮起来的形状 和体积都相同的材料。 (3)确定比较的问题: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材料,谁的漂浮能力更强? 教材中呈现的

5、材料分别是松木板、泡沫塑料板、白色聚丙烯塑料板(纯 DD 板), 2.案例示范,完善设计。 (1)说一说你的想法? 用手往水里按,试试自己的感受 别用手按,用这些完全一样的回形针 (2)参照教科书,完善设计。 我们的问题: 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三种材料,谁的漂浮能力更强? 我们的猜想: 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更强。 需要的器材: 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三种材料,水槽,水,回形针或垫圈(重物) , 镊子。 实验的方法: 对比实验。分别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添加重物。 不改变的因素:三种材料的形状和体积、水量、重物的规格及添加方法 要一样。 要改变的因素:材料本身。 实验的步骤: 1.往水槽里倒入适量的清

6、水,待水面静止后,放入松 木板,待其漂浮状态稳定后,用镊子夹取重物轻轻加在松 木板上面的中间位置,逐次添加,看它最多能承载多少重物而不沉。 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比较另外两种材料。 3.开展实验,记录数据。 (1)提醒学生规范操作:用镊子夹取重物,轻轻放置,注意平衡,避免 倾覆。 (2)提醒学生做好数据记录。 4.收集数据,统计交流。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4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 1 学期 课题 2.2 改变沉浮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可以用下沉的物体使漂浮的物体沉、也可以用上浮的物 体使下沉的物体浮起,还可

7、以通过改变形状或中空状态使下沉的物体浮起。 知道潜艇是可以控制其上浮还是下沉,钢铁轮船可以漂浮,木船使漂浮能力更强。 2.科学探究 一是将漂浮的物体沉下去。既可以是中空的封闭水瓶加水或重物,也可以捆绑沉的物体, 直到物体下沉。 二是使下沉的物体浮上来。 既可以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也可以是捆绑浮的物体, 直到物体上浮。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设计验证设想的方案,根据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设想。 3.科学态度、STSE 积极参与到物体沉浮变化的科学实践。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改变沉浮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愿 意合作与分享。从独木舟、水密隔舱、钢铁轮船、潜艇等科技史中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 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8、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活动 1 让它沉下去 1.从“在漂浮的物体上添加重物”的事例直接引人本课第 1 个活动的学 习。 1.讨论让浮在水面的小瓶沉下去的方法。 2.设计。 (1)让学生想出办法并画出结构设计图,这是此活动的重点。 活动 2 让它浮上来 教材所示的空瓶子以及给空瓶子注水的结构设计图,隐含着方法提 示和设计参考. (2)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例如直接往空瓶子里加水、加其它重物;还 可以将空瓶子与石块、铁块、沙包等重物绑在一起; (3)完成结构设计图之后,组织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设计理由。 3.实验。 4.拓展。末尾指南车信箱中关于潜艇的介绍,

9、既是学生通过本次实践活 动予以证实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中的事例,又是下一活动的方法暗示,教 师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交流。 1.讨论、设计、实验 (1)提供给学生实心橡皮泥球,沉在水底,让学生讨论: 怎么设计它浮上来?注意这材料本身是缺乏漂浮能力的, 且容易手工 塑形。 (2)让学生想出办法并画出结构设计图,也是此活动的重点。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例如把橡皮泥展开做成空心 的盒子、做成小船等;还可以将漂浮能力很强的大泡沫塑料块、其至是 充满了空气的气球用手按人水中与橡皮泥球绑在一起等。 2.拓展 教材中提供了水泥船、钢铁轮船、独木舟的照片,前面两者是本身 缺乏漂浮能力的(钢筋水泥、钢铁

10、材料),与橡皮泥球是同类型,后者是 本身具有漂浮能力的(木材),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沉浮 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可以让沉的物体浮起来(水泥、钢铁),还可以让 本来浮着的物体上浮得更多(独木舟),改变物体的沉浮可以满足人们的 不同需要。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5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 1 学期 课题 2.3 制作航道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航道浮标是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 我们可以利用材料的漂浮能力或者改变 物体沉浮的办法制作航道浮标。 2.科学探究 观察航道浮标实景图,能合理推测、分析其结构和功能。 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航道浮标,能用结构设计图、

11、流程设计图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 想,并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3.科学态度、STSE 有对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观察和推测的兴趣,能创新完成航道浮标的设计与制作,愿意 合作与分享。 了解航道浮标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对航行方向和航行路线提供标示,也避免触底或触 礁等不利情况发生。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活动 1 了解航道浮 标,明确需 求 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应用前段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来制作航道浮 标。 1.简介用途。介绍航道浮标的工作环境及作用:漂浮于水面,锚定在指 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等。 2.观察外部特征。 观察人们往水

12、中投放航道浮标以及投放后的图片资料, 观察其外部形状、颜色等特征。 3.合理推测。“想一想,航道浮标是怎样保持在水面漂浮不倒却又不被 水流冲走的?” 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上轻下重、重心低,水面部分才能直立。如 活动 2 设计制作航 道浮标 活动 3 改进 并展示航道 浮标 果是金属材料,中空才能漂浮。锚系才能稳定。 ” 5.明确学习需求。“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航道浮标。” 1.设计 (1)选择材料。“选择材料本身漂浮能力强的还是相反呢?说一说这样选 择的理由。 ” (2)结构设计。 “总体结构及预估的效会是怎样的?画出我们的结构设计图。 ” (3)流程设计。 “具体的制作步骤又是怎样的?画出我们的流程设计图。 ” (4)汇报交流,初步完善设计。 2.制作 (1)按照设计方案试着制作。 (2)初次评估。评估要点能够稳定漂浮于指定水域,指示航道左侧和右 侧。 (3)组内反思。“我们制作的航道浮标还可以改进吗?” 1.改进 (1 相互交流,总结各自的经验、教训。 (2)材料、结构、流程的改进。“在活动手册中继续完善我们的设计方 案。” (3)再次制作,并注意操作方法的改进。 2.展示 (1)展示与评估,推选好作品。 (2)展示与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湘教版 > 五年级上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