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87741 上传时间:2021-07-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单元时空构建 第第 1212 课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水陆交通的变迁 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陆路交通:人工道路的铺设 (1)罗马帝国: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2)秦朝: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驰道:历史上最早的“国道”,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 五尺道:又称滇 古道,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 (3)汉代:丝绸之路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4)唐代:驿道有 2.5 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

2、射。 主要用于运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 (5)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 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2.水路交通:运河开凿 (1)中国 春秋时期:中国已有运河。 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是春秋时的邗沟,沟通长江和淮河 秦朝: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隋炀帝时开凿 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 1 800 千米,为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2014 年 6 月 22 日,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法国: 17 世纪开

3、通的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 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 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3)荷兰: 17 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 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中国 西汉时期: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 印度洋。 宋元时期 a.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海船载重量、抗沉性能明显提高。 b.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用以指示方位的仪器,又称磁罗经 明代:从 1405 年到 1433 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航行至东南亚、印度、

4、波斯湾、 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其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 (2)古代世界 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大洋洲东部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一个民族集团 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别称“北欧海盗” 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2.近代对海洋的探索 (1)开辟新航路 主要航线 a.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达 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 达美洲,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 b.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影响: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

5、航线建立了直 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世界市场的雏形初现 (2)开通人工运河 1869 年,苏伊士运河开通,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 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1914 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铁路 (1)近代西方 1814 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19 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 工业革命的影响 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 路时代。 (2)近代中国 虽有一定成就,但主导权仍由列强掌握 18

6、81 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建立的第一条实 用铁路。 1909 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竣工,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 发明了“之”字形道路,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海运 (1)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以蒸汽为动力,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1812 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3)19 世纪 20 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4)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 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在安庆内军械所由徐寿、华蘅芳设计建造 (5)1872 年, 官督商办的轮船

7、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 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 程碑。 由商人出资,政府委派官员来管理 3.陆路: 19 世纪 80 年代, 德国人发明了汽车。 但在 20 世纪以前, 汽车不够普及。 以内燃机为动力装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交通与社会变迁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促进 各种车辆的车轨大小相同 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凸显了区位优势的作用 (1)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 衰落。 (2)京汉和陇海两大

8、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3)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 际化商贸中心。 (4)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中国的邮驿历史悠久,但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 (2)明代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明代永乐年间由宁波帮商人首创 (3)1878 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4)1897 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5)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阅读教材 想一想 1.阅读教材 P67“史料阅读”: 秦朝的交通有何

9、特点?政府对交通如此重视的目的 是什么? 提示: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道路宽阔牢固,美观实用。目的:维护 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宣扬皇威。 2.阅读教材 P69“史料阅读”:从史料中我们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宋朝造船业水平提高;宋朝对外贸易相对发达。 3.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欧洲在这一时期能够开辟新航路? 提示:(1)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地理知识的增加, 相信地圆学说, 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 (3)造船和航海技术不断提高。中国的罗盘传入西方后,被广泛应用于航海。 4.阅读教材 P71“思考点”: 你怎样理解轮船招商局在

10、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 提示: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市场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水上运 输业的发展。 5.阅读教材 P72“问题探究”: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提示:有利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带动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发掘教材读一读 1.阅读教材“秦朝道路示意图”(见教材 P68) 信息解读: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次年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 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史称秦驰道。 秦驰道按照一定规格修筑, 路基砌筑高且牢固, 宽度为五十步(约今 69 米),道旁每隔三丈(约今 7 米)种青松一株,道两旁用金属 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

11、的部分。著名的驰道有 9 条,对于促进 当时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着一定作用,也为后代道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2.阅读图片“南宋海上贸易路线示意图”(见教材 P69) 信息解读:南宋时期,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繁荣,一般从明州出发, 东达朝鲜、日本,南至印尼爪哇岛,西面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阅读图片“火车行驶在京张铁路的人字形路轨上”(见教材 P70) 信息解读:京张铁路起始自北京柳村,经居庸关、八达岭,河北省的沙城、宣化 至张家口。 全长为 201.2 公里。 从北京北至张家口的铁路, 现为京包线的京张段。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由中国杰出的工程师

12、负责 设计和修建。 4.阅读图片“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中的一枚”(见教材 P72) 信息解读:1878 年 8 月 15 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 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 1878 年 7 月 24 日至 8 月 1 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 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这是中 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探究一 古代交通建设和交通工具 史论要点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古代中国的交通建设 (1)先秦时期:古代交通初具规模。 商朝:古代交通已有所发展。不仅有了“车马”、“步辇”和“舟船”等

13、交通 工具,而且开始建立“驲r 日传”制度,进行有组织的通信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修筑了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中原各国陆路交通纵横交错,沿 途设立了驿站。水路交通不仅利用长江、淮河和黄河等天然河道,而且相继开凿 了邗沟等人工运河。 (2)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 秦代:全国性交通网形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同时又设置 驿道,建立起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邮传系统。 汉朝: 开辟了经西域通往西方的道路“丝绸之路”; 在秦朝原有道路的基础上, 继续扩建延伸发展了以京都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交通网。 秦汉时期水运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秦朝的灵渠把长江水

14、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 汉朝则开辟了沟通世界两大帝国的海上航线。 (3)隋唐时期: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隋朝:完成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工程,这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 最长的运河。 唐朝:开辟了新的海上航线,加强了东西方的交流和联系;长安发展为国内外 交通的重要枢纽和中心,变成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在各水陆要道上,广设馆 驿,构成了以京都长安为中心、遍布于全国的驿路系统。 (4)宋元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鼎盛时期。 宋朝: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使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帆船成为海上交通的重要 工具,从广州、泉州等地出航东南亚、印度洋以至波斯湾。 元朝:沿海航运事业最发达。除京杭大运河全线

15、通航外,又开辟了以海运为主 的漕运路线;在全国水陆通道上,遍设站赤(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 全国及至境外的稠密的驿路交通网。 (5)明清时期,古代交通日趋衰落。 明代:造船业的规模最大,出现了造船高峰。郑和先后七次渡洋远航,把我国 古代航海活动推向了顶峰。 明清相继实行了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古代交通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1)从交通角度看:增加便捷交通通信、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2)从经济角度看: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带动沿线商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推 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对外 贸易等。

16、(3)从国防角度看:有利于巩固国防和保卫边疆。 对点训练 1.(2020 浙江台州模拟)浙江某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料中, 详细的记载: 秦始皇 “在 由拳乘舟过长水斩马祭河神,其地后代名马塘堰。在海盐曾建驰道,自吴城,向 东南经金山,至海盐澉浦秦驻山” 。秦始皇之所以能南巡海盐,得益于( ) 统一事业的完成 海运的兴起 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 京杭大运河 的开通 A. B. C. D. 解析 秦始皇出巡是在前 221 年统一之后,故正确;海运的兴起是在元代,故 错误;据材料“在海盐曾建驰道”,故正确;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是在隋炀帝 时期,故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2020 山东

17、潍坊期末)马可 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 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 必设立。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这说明,元朝 设立驿站旨在( ) A.显示元帝国的强盛 B.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 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 解析 据材料“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 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可知,驿站制度沟通了中央和地方及地方间的联系, 便于元朝强化其庞大帝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选 C 项;设立驿站的目的是强 化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显示帝国的强盛,排除 A 项;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是

18、设 立驿站的客观影响,排除 B 项;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也是设立驿站的客观影响, 排除 D 项。 答案 C 探究二 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的意义 史论要点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交通的影响 (1)开拓新航线:先后开辟了欧洲至美洲、欧洲绕非洲到亚洲、北大西洋至南太平 洋等航线,完成环球航行,实现全球海路的贯通,初步构建全球交通网络。 (2)缩短航程,密切联系: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陆之间建立直接联系,世界由分散走 向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新航路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使全球交通联系和人员往来变成现实。 2.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工业革命对交通的影响 (1)解决了交通运输中的机械

19、动力问题,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对交通工具的变革起了巨大的作用,产生 了蒸汽火车、轮船等,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便利人们的交通,扩大了人们 的视野,加强了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是标志性成就,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问世,推动了社会进步,加强了联系。 (2)科技实现突破,出现一系列发明,人们的出行方式多样化,便利人们的沟通和 交流。 对点训练 1.(2020 江苏苏州模拟)“在美洲发现之前,各个国家,甚至在欧洲,彼此还很少 来往,整个说来,贸易所占的地位很不显著。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之 后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商业民族有利的广阔活动场所

20、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 把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使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日益紧密地靠拢。”这一评 述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B.推动欧洲联合的实现 C.确立了英国为中心的殖民体系 D.加速垄断组织的形成 解析 “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之后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商业民族有 利的广阔活动场所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把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使其他 欧洲国家不得不日益紧密地靠拢”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世界市场初具雏形,故选 A 项;推动欧洲联合实现的是法德的和解,排除 B 项; 确立以英国为中心的殖民体系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 C 项;加速垄断组

21、织 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D 项。 答案 A 2.(2020 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830 年以后的英国,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 战短短数年内,铁路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 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下列关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内燃机的发明是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的先决条件 B.美国人为铁路交通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本身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是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环境 解析 蒸汽机的发明是铁路时代到来的先决条件,排除 A 项。英国人斯蒂芬森发 明蒸汽机车,为铁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排除 B 项。铁路事业

22、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的重大成就,排除 D 项。铁路运输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故选 C 项。 答案 C 【典例 1】 (2020 安徽六安质检)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是东西方航海的壮举。 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不符合郑和下西洋 B.其历史活动的政治经济目的基本相同 郑和以朝贡贸易、宣扬国威为主,新航路开辟的目 的是寻找黄金,掠夺财富 C.呈现的都是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 D.都引发和促成了东西方的社会转型 不符合郑和下西洋 明立意 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东西方 早期航线的开拓。 抓关键 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国规模

23、最大、 船只最多、 历时最长的一次海上航行, 而新航路的开辟是近代西方国家为寻找新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而进行的数次远洋探 险,二者都是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 排干扰 郑和下西洋属于朝贡贸易范畴,而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 产物;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于宣扬国威,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 二者的目的不一致;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效果。 C 【典例 2】 (2020 广西柳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汉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战国纷争的时代,各地田亩不 同,车轨不同,法律不同,服饰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年)初并天下, 确立了以郡县

24、制为基础的新的专制主义政体, 由中央政府主持, 进行了“治驰道”的伟大工程, 形成了通达全国的交通, 作为“周定四极”、 “经 理宇内”的条件。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公开宣布的基本政策,就 包括“车同轨,书同文”。汉武帝时,开通往“南夷”地区的通道,平治雁门地 区交通险阻,打通西域道路,开凿漕渠当时,海内成一体,富商大贾“周流 天下” 、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 ;秦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大体完成了合流的历史 过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指出秦汉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交通发展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第一步 审设问

25、定方向 审读关键 审读通则 引导词 第(1)和(2)问“根据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 “结合所学”说明答案 来自教材基础知识。 提示词 第(1)问,指出扼要说明。第(2)问,说明深层分析。 限制词 第(1)问,时空限定秦汉;内容限定交通发展。第(2)问,时空 限定秦汉;内容限定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 核心词 第(1)问,特点;第(2)问,影响。 第二步 读材料 提信息 第(1)问,根据材料“中央政府主持,进行了治驰道的伟大工程”可得出中央 政府主导, “形成了通达全国的交通, 作为周定四极, 经理宇内的条件” 可得出辐射面广,通达全国, “汉武帝时,开通往南夷地区的通道,平治雁门 地区交通险阻,打通西域道路,开凿漕渠”可得出陆路和水路并进。 第(2)问,根据材料,由“战国纷争的时代,各地田亩不同,车轨不同,法律不同, 服饰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可得出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由“海内成 一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农工商交易之路通;秦文化、齐鲁文化、楚 文化大体完成了合流的历史过程”可得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地文化的 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的作用。 第三步 列要点 组答案 (1)特点:中央政府主导;辐射面广,通达全国;陆路和水路并进。 (2)影响: 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 丰富了中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