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整合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84493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梭伦改革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一、 历历 史史 背背 景景 1、内忧、内忧 外患: 社外患: 社 会 矛 盾会 矛 盾 激化激化 (1)贵族政治激化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贵族政治上把持重要职位;经济上掌握 大部分财富,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盘剥平民,并形成债务奴隶债务奴隶制; (2)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新兴的工商业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对旧贵族政治专权越来越不 满,利用平民力量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3)萨拉米斯事件,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2、梭伦当选为执政官、梭伦当选为执政官,负责全权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1、颁布、颁布解负令解负令:废除“六一汉制度

2、”;规定占有土地最高限额; 制定 遗嘱法 但允许 贵族保留祖传地产。 作用: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民主政治必备的公民群体。 2、确立、确立财产等级财产等级制制度度,公民按财产享受权利和应尽义务。 作用:打破贵族专权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一定权利。 3、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设立 “四百人会议”与公 民陪审法庭。作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4、鼓励发展鼓励发展工商业工商业:其作用是促进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和富强开辟了道路。 三 、

3、 措 施 及 作 用 三 、 措 施 及 作 用 二、目的:二、目的:消除社会的动荡纷争,促进雅典城邦的振兴发展。 六、评价:六、评价: 1、是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它为雅典城邦振兴与富强城邦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开辟了道路, 奠定了雅典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其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其公正观念、法治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对后世民主政对后世民主政 治产生了积极影响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2、历史局限历史局限: 1、下层民众未能享受到政治权利下层民众未能享受到政治权利 2、财产不平等取代出身不平等财产不平等取代出身不平等 3、贵族、平民矛盾未能根本解决

4、贵族、平民矛盾未能根本解决 七、关于梭伦改革的几点认识:七、关于梭伦改革的几点认识: 1、雅典民主政治是经过一系列改革而最终形成的,改革具有渐进性。制度的设置是民主政治 的可靠保障。 2、改革要注意策略。(例如改革要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 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等。) 3、梭伦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冲破阻力,坚持改革其精神可嘉。 四、性质:四、性质:奴隶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奴隶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 五、特点:五、特点:中庸性、革命性中庸性、革命性 关于历史上重大改革的一些规律性认识:关于历史上重大改革的一些规律性认识: 1、几种不同社会性质的改革、几种不同

5、社会性质的改革 奴隶制性质的改革:梭伦改革 封建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2、分析改革成败依据和成败因素、分析改革成败依据和成败因素 依据:依据: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改革是否达到了 预期的效果 影响改革成败因素:影响改革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是否符合实际、国情;关注民生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群众基础; 改革的措施是否有效,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改革者的个人因素 3 3、认识和启示:、认识和启示: (1)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 (2)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6、 (3)改革必须关注民生 (4)改革要结合实际,结合国情。 (5)改革要注意策略,减少阻力(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减少改革阻力等) (6)改革者要具有坚强的决心和勇气,必须坚持不懈。 4、对同一改革出现不同评价(或态度)的因素有哪些?、对同一改革出现不同评价(或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由于受时代环境、阶级立场、政治因素、观察角度、史料占有、史学观点和方法、个人因素 等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往往不同。 5、改革评价的方法(原则)?、改革评价的方法(原则)? (1)一分为二; 全面、客观、公正; (2)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历史)背景。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 一、一、 历历

7、 史史 背背 景景 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社会向向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社会处在大动荡、大变革大变革、大发展时期。 1、经济上经济上: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牛耕、铁农具的逐步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封建土地私 有有制的确立; 2、政治上:政治上: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形成,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和壮大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和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 统治 ; 3、军事上:军事上: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4、思想上:思想上: 形成“

8、百家争鸣”局面。其中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提倡 因时变革 主张以法治国成为各国推行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5、改革潮流的形成: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等实质 上承认土地私有。 三、目的:三、目的: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 四、性质:四、性质:封建地主阶级领导的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封建地主阶级领导的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二二 改改 革革 措措 施施 1、经济: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法律形式承认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 推行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耕织;统一度量衡。 2、军事:奖励军工,实行二十等爵二十等爵制;严厉禁止私斗私斗; 3、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

9、军功;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制定连坐连坐法; 普遍推行县县制 ;废除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制定秦律秦律 ,用法律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4、思想:翻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思想控制。 5、风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五、特点五、特点 1、改革核心内容是 重农重农 、 强兵强兵 和和 法治法治 2、改革具有全面性、彻底性和有效性全面性、彻底性和有效性; 3、地主阶级富国强兵和封建化改革并举地主阶级富国强兵和封建化改革并举。 六六 评评 价价 1、性质:、性质: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运动和富国强兵改革。 2、促进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废

10、除了奴隶制度,建立了封建制度,推动了 社会进步 1)政治:打击并瓦解了血缘宗法制度,中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经济: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封建土地私有制制,激发了生产积极性,促 进农业发展。 3)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3、促进经济繁荣,壮大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基 积极积极 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连坐法等易激化社会矛盾。 2、“ 燔诗书而明法令” ,推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3、改革不完全彻底,变法并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保留了 奴隶制残余 4、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局限局限 七、 成功七、 成功 原因原因 1

11、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 2 符合秦的实际情况,注重舆论宣传 3 立法保证,措施行之有效 4 秦孝公的支持(政治保障) 八、认识八、认识 1、改革具有艰巨性、曲折性。 2、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3、改革要讲究策略、以减少改革阻力。 4、改革要从实际出发等。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梳理】 二、目的:二、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缓解民族矛盾,巩固统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缓解民族矛盾,巩固统治 六、成功原因:六、成功原因: 1、迎合时代潮流 2、符合民族融合和各民族人民的愿望 3、当权者孝文帝的支持 一、一、 历历 史史 背背 景景 1、

12、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呈现汉化势头。 2、北魏政权依靠军事力量维系,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导致 阶级矛盾尖锐。 3、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的关系,民族矛盾激化。 4、孝文帝对汉文化的兴趣影响其后的改革。 三三 措措 施施 第一阶段:以制度创新为主。第一阶段:以制度创新为主。 政治:制定了官吏俸禄制官吏俸禄制,整顿吏吏治,吏治有所好转; 设立三长制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配合均田制推行。 经济:推行均田制均田制, A、含义: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属于国家,不得买卖, B、实质: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制。 C、影响

13、:一定程度上无地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 经济恢复发展; 推行新的租调制租调制,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阶级矛盾和民族 矛盾尖锐,社会 动荡,加之孝文 帝本人因素,改 革势在必行。 第二阶段:以汉化为主。第二阶段:以汉化为主。 (1)迁都洛阳洛阳 加速汉汉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 (2)恢复礼乐制度 ,采纳封建统治制度封建统治制度。 (3)尊儒崇经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四、性质:四、性质:少数民族自上而下推行的封建化(汉化)的改革少数民族自上而下推行的封建化(汉化)的改革 五、五、 作作 用

14、用 1、经济:经济:促进了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使北魏由 游牧 经济 农耕 经济转化; 2、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加强了对汉族的统治,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政治走向:政治走向: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结束长期分裂局面、统一中 国奠基,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二、目的:二、目的:改变积贫积弱局面改变积贫积弱局面 三、王安石变法:三、王安石变法:1069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领域领域 内内 容容 作作 用用 经济 (富 国) 青苗法:每年春夏 青黄不接 时,政府贷款或 谷物给农民,收获

15、后还本付息 使农民免受 高利贷 盘剥;增加了 政府的收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耕地面积增加,保证了农业灌溉, 对防洪抗灾也有很大作用 免役法:向 不愿服役 人户,按 贫富等第 收取免疫钱,雇人服役。 打击了官僚地主;增加了政府收 入; 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 滞销 货物 , 市场短缺 时卖出 打破大商人垄断的局面,大大增加 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设发运使,依照“就贱用近”的原则 采购物资。 节省了开支 方田均税法: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肥瘠收 取赋税 打击了官僚地主;增加了政府收入 军事 (强 兵) 1、保甲法;还实行连坐法

16、2、保马法;3、将兵法;4、设军器监, 战斗力有所增强,国力得到增强;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维护了社会秩序: 文教 (取 士) 1、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科,规定进士科 专考经义和实务策。 设明法科, 专考律令断案。 为政府选拔实用人才 2、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内容为儒家 经典。 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 为官。 学校成为为变法造舆论、 育人才的地方 3、惟才用人 不少人成为改革中坚力量,许 多低级官员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一 、 历 史 背 景 一 、 历 史 背 景 1 1、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和高利贷盘剥)和(土地兼并、赋税和高利贷

17、盘剥)和民族矛盾民族矛盾(辽、西夏威(辽、西夏威 胁)激化。胁)激化。 2 2、加强专制集权,造成冗、加强专制集权,造成冗官、兵、费官、兵、费 现象、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现象、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北宋初期集中北宋初期集中兵权兵权,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形成,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形成积弱积弱局面;局面; 集中行政权,导致机构重叠,形成集中行政权,导致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冗官; 军事改革和对辽、西夏用兵的需要,形成军事改革和对辽、西夏用兵的需要,形成冗兵冗兵; 养兵、养官和战争赔款,形成养兵、养官和战争赔款,形成冗费冗费。 3 3、庆历新政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基础为王安石变法奠定基础 (1)时间和人

18、物:)时间和人物: 1043 年, 宋仁宗 任用任用 范仲淹、富弼 等人改革等人改革 (2)重点(特点):)重点(特点):主要针对官僚体制主要针对官僚体制 (3)措施:改革文官)措施:改革文官 循资升迁办法循资升迁办法 ;严格;严格 “恩荫制”“恩荫制” ;改革;改革 贡举制贡举制 ; 慎选地方官吏;减轻赋役;重视慎选地方官吏;减轻赋役;重视 农桑;农桑; (4)结果:触犯了)结果: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反对,新法被宣布废止。的利益,遭到反对,新法被宣布废止。 4 4、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坚持变法,任用王安石。、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坚持变法,任用王安石。

19、 四、性质四、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为挽救封建经济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1 1、比较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比较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分析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分析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1)(1)相同点:相同点: 背景:社会矛盾激化; 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2)不同点:不同点: 背景不同: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王-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根本目的不同,商-要从根本上废除旧

20、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3 3)一成一败的原因:)一成一败的原因: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时代潮流;得到地主阶级的支持; 得到秦孝公的支持;措施全面有效,有信度、有策略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反对;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 百姓的现象;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回避社会危机的根源,不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缺乏社会 基础。 2、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

21、危机 目的:巩固统治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 五、总评:五、总评: (一)积极方面:(一)积极方面: 1、增加国家、增加国家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加强了军队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加强了军队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积贫积弱积贫积弱局面。局面。 2、促进了、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二)局限性:(二)局限性: 1、出现用人不当,危害百姓的现象;、出现用人不当,危害百姓的现象; 2、回避了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及其土地兼并问题,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危机。

22、、回避了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及其土地兼并问题,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危机。 3、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国家财政收入,违背了经济规律。、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国家财政收入,违背了经济规律。 六、变法失败原因六、变法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变法只是局部调整并未从根本上变革; 用人不当,损害农民利益;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抵制; 直接原因: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废除新法 中心内容:庆整顿吏治;王理财 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王全面改革 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比较? 1.背景:商鞅: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私田大量出现,促进了土 地私有制的确立; 北魏: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

23、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 开始农耕生活。 2.内容: 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 北魏:推行均田制,土地不得买卖。 3.实质: 商鞅:实质是封建政权推行土地私有制; 北魏:实质是封建政权推行土地国有制。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年农奴制改革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 历 史一 历 史 背景背景 (一)政治上一)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农奴反抗,严重威胁了 沙皇 统治 (二)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远远落后于其它西欧国家。(二)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远远落

24、后于其它西欧国家。 农奴制的存在,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资本和市场,这一切使 得俄国的工业发展 远远落后于其它西欧国家。 (三)思想上:(三)思想上: 新思潮涌动,出现了反对 农奴制 和 封建专制 统治的新思潮 (四)军事上:(四)军事上: 克里米亚战争的克里米亚战争的 失败,充分暴露失败,充分暴露 了农奴制的落后了农奴制的落后 和腐朽和腐朽 1、 起因: 俄国为了扩大在 地中海 和 西亚 的势力; 同时为了转移国内矛盾 ,侵入奥斯曼帝国,侵犯了英 法的利益。 2、时间和双方:1853-1855 英法、俄国 3、影响:(1)导致了 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 国内矛盾 也进一步激化

25、; (2)加快了俄国改革的步伐。 二 、 措 施二 、 措 施 (“二一(“二一 九法令” )九法令” ) (一)政治上(一)政治上(关于农奴身份): 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 (二)经济上(二)经济上(关于农奴土地):规定土地仍属于 地主 ,但农民可以 赎买 份 地,还要承担各种 临时义务 ; (三)组织上(三)组织上(关于农民管理):由 村社 负责农民 份地赎金 和 赋税 的缴纳, 付清赎金后得到 村社同意,可以脱离村社。 四、性质:四、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同资产阶级妥协的改革封建地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同资产阶级妥协的改革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

26、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一) 进步进步 性性 (1)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农奴 制,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 农业 的发展;促进了 资 本主义 经济发展; (3)农奴制废除,为工业生产提供了 自由劳动力和 市场 ,促进了俄 国 工业革命 的迅速发展; (4)推动了俄国的 近代 化。 (二)(二) 局限局限 性:性: (1)改革具有不彻底性:保留大量的 农奴制残余 ;农民还要受地主 控制的村社管理;俄国仍然是封建性质的国家。 (2)对 农民具有掠夺性和欺骗性。 三、 评价三、 评价 五、农五、农

27、奴制奴制 改革改革 推动推动 俄国俄国 近代近代 化进化进 程程 (一)经济上一)经济上,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二) 推动 了 俄 国 的 政治改革政治改革 A、政治体制:参照西方代议制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 B、司法制度: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废除原来 等级审判的 制度,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有利于法制化 的发展 (三)军事方面军事方面:建立 西方军事管理体系,实行 普遍义务兵役制,促进了 军事近代化进程 ; (四) 教育方面(四) 教育方面: 鼓励 社会和 个人办学, 扩大大学的 自主权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28、 (5)思想:西方 资产阶级 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也开始传入俄国, 总之:这是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为俄国资本 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一一 历历 史史 背背 景景 1、内忧:内忧:幕府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阻碍日本 经济发展 2、外患:、外患:以 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侵略(黑船事件),加剧了日本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3、基础:、基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深刻变化,为日本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4、政治前提:、政治前提: 倒幕倒幕运动推翻幕府运动推翻幕府 统治,建立新政府,统治,建立新政府, 为明治维新提供政为明治维新提供政 治前提治前

29、提 (1)倒幕派的形成:中下级武士为主力,得到部分大名 、富农、手工 工场主和商人的支持,提出“尊王攘夷”口号 (2)1866 年武装倒幕开始,1867“大政奉还”。但幕府仍然掌控国家 政权。 (3)戊辰战争: 1868 年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幕府统治终 二、时间二、时间:1871 1871 四、目的:四、目的: 缓和矛盾,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缓和矛盾,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五、性质:五、性质: 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意义、带有近代民族民主运动鲜 明特点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六、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六、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

30、政治上: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基本确立了地主资 产阶级联合专政的 君主立宪 制,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2、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 主义强国; 3、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4、国际地位:摆脱了民族危机,取得了民族独立,成为亚洲强国。 5、局限性: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亚洲邻国进行侵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三三 、 维维 新新 的的 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 1、 、 政政 治治 方方 面面 废废藩藩置县置县。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使日本

31、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 废除废除封建等级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颁布 1889 年日本宪法,建立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三权分立 制度,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阶 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 2 经经 济济 方方 面面 改革币制: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全国唯一的货币。 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改革地税改革地税:颁布地税改革法令,一律按地价的 3%征收土地税。 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推行推

32、行“殖产殖产 兴业兴业”政策,大政策,大 力发展资本主力发展资本主 义义 内容内容:1)政府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企效仿;政府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企效仿; 2)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3)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发展。 影响影响:促进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增强日本工业竞争力 。 5、军事、军事 内容:建立近代化的新军队内容:建立近代化的新军队:1)实行实行义务兵役制 ,仿欧美设常备军; 2)建立)建立军工企业,改进军事装备;3)设立设立军事院校

33、,培养军事人才。 作用:作用: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对于提高日本的国家地位有重要作用。 3、 文化方面:文化方面:1)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2)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 3)改革教育,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4、生活习俗西化(衣食住行):西方历法、西方饮食、西方服饰、西方建筑。、生活习俗西化(衣食住行):西方历法、西方饮食、西方服饰、西方建筑。 三、三、 主要主要 内容内容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1 1、概述日本明治维新和、概述日本明治维新和 1861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相同:

34、 1)背景: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俄国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 封建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2)目的: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3)性质:都是封建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结果: 都成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促进本国近代化 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不同点: 1)改革的手段: 俄和平方式; 日武装倒幕和和平改革相结合 2)改革侧重: 俄农奴身份和土地问题 日改革全面,涉及社会各方面 3)效果不同: 俄仍然落后于其它国家; 日获得民族独立,国力发展超过俄国,成为亚洲经济、军事强国。 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二、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康

35、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著作 主张 1、与进化论结合,提出 “据乱世”“升平世” “太平世”三个发展阶 段理论; 2、借助孔子外衣,否定 1、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宣传“伸民权”“设议 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度; 2、主张改革科举制度, 提出冲决 “君 主之网罗”, 体现了民主 思想。 1、借西方社会进 化论宣扬变法“保 种”; 2、指出君主是窃 国大盗,主张国家 一、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 1、社会危机: 社会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激化了阶级 和社会矛盾,民族危机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和阶级基础:经济和阶级基础

36、: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为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西方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4、时代要求:、时代要求: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封建君主专制,宣传维 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 性。 培养有用之才; 3、发展近代工业。 属于人民,王侯将 相是人民公仆。 特点 将西方 资产阶级思想 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 相结合。 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 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 性和永恒性。 借用西方进化论 思想来阐述维新 变法 基本 主张 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设议院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

37、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 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文化教育: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三、目的: 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四、百日维新四、百日维新 1、时间:开始的标志:1898 年光绪颁布“明定国是”;失败的标志 慈禧发动政变,“临朝 听政”。 2、内容 内内 容容 作用作用 特点特点 政治政治 政治: 鼓励官民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 裁汰冗员;取消旗人寄生特权。 有利于官绅士民 参政,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1、全面但是不 彻底,有妥协性 2、反映资产阶 级要求,利于资 本主义发展

38、经济经济 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鼓励商办 铁路、矿业;改革财政。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军事军事 军事:按新式装备、训练新式军队。 增强军事实力,抵御侵略 文教文教 文化:改革科举制,废八股文;创办 新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 ; 派人出国留学。 有利于西学传播 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思 想启蒙。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有关改革的几个问题:有关改革的几个问题: 一、成败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改革是否达到了预 期的效果 二、成败因素: 1、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五、性质:五、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改良运动;爱国救亡的政

39、治运动;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改良运动;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六六 、 意意 义义 1、是一场 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 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 运动,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2、是一场 爱国救亡爱国救亡 运动运动,维新派以救亡图存为目标,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3、是近代中国一次 思想解放思想解放 运动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学习西方成为成为社 会风尚,变革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维新运动解放思想、变革观念、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2、改革的力量(改革派与保守派)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3、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4、改革者的个人因素 三、认识和启示: 1、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2、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3、要制订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4、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