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全册知识点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82591 上传时间:2021-05-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全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全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全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全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全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社会 一、什么是文化一、什么是文化 1、内涵: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 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的作用(文化力量)二、文化的作用(文化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

2、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 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由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所以文化并不是始 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2、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

3、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 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我国应该怎样做?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激发全民族文

4、化创造 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二、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三、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三、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能够自觉、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 化影响。 2、深远持久

5、: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 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四、文化塑造人生四、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因为优秀文化作品有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引领人们前进。 4、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一、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

6、现 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 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和普遍的规律,各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 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7、,决定了各民族文 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 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怎样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1)态度: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

8、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四、四、文化传播文化传播 1、途径: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4)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3、手段:传媒 1)传媒发展阶段: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出现: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作用(特点、优点)

9、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 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五、推动文化五、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交流的意义 1、意义:推动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要求: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四课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的继

10、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一、什么是传统文化 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表现) :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蕴藏着丰富的文 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

11、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中国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影响: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 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二、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二、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2、,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二、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 的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

13、、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 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 来越大的影响。 三、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 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 者和享用者。 第第五课五课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 一、什么是文化创新一、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14、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意义:1)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 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三、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 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

15、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 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四、怎样进行文化创新四、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不断为传 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

16、(5)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 、 “守旧主义” ,与“民族虚无主义” 、 “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6)要推动文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五、在创新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五、在创新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2)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 努力之中。 六、在创新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六、在创新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7、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要求:1)要进行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有的包容性。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

18、、源远流长: (一脉相承、绵延不断) 2、古代辉煌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隋唐时期,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 宋元明时期,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在史学、为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巨大成就,同时产 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近代衰微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汉字、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 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

19、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 为世界所仅有。 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表现: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的文 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

20、独特 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作用: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 造力的生动体现。 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特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 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

21、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 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即求同存异和兼收 并蓄。 1)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2)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 这种文化包容

22、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 民族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 1)含义: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2)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爱国主义: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用: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 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以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特点(理解)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国

23、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本质就是坚持爱 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 主题。 3)发展: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 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 的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二、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二、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民

24、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 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三精一魂) 。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1)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把弘扬 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三、如何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和

25、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 建设者。 6、必须发扬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走进文化生活 一、我国文化生活现状(当代文化市场的特点)一、我国文化生活现状(当代

26、文化市场的特点) 1、从类型、风格、形式看:色彩斑斓 原因:大众传媒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从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带来的影响看:喜忧并存(喜是主流)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它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它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它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它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2)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有些部门和单位在

27、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 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什么是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 化。 原因我国人民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3、从性质看,良莠不齐(良是主流) 1)莠的方面: 落后文化: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措施:需要不断通过科

28、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腐朽文化: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 “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措施: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存在的原因 内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历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 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现实) 外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

29、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 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2)良的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作用:它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 鼓舞人,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二、当代文化市场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二、当代文化市场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 大众传媒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三、对策: 国家: (1)国家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3)弘扬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以中国

30、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 导,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4)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 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 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文化生产单位(企业) :遵守法律法规,要增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不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个人

31、: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遵守国家法律,依法办事。 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第九课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为什么)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自成 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既是中 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

32、和弘扬者。 (2)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 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实践,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在当代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协调发展。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1

33、)文化自信的地位作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是一种关系国家 、民族前途命运的强大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 族精神的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文化自信的来源: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 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文化自信的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 (4)措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4、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原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 本方略之一。 (2)措施: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 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我们要客观礼敬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 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

35、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3.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原因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人们 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 误思想的影响。 (2)措施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

36、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 结在一起。 党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 志和磅礴力量。 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公信力;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 制各种错误观点。 第十课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 (1)

37、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 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国家的文 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38、(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 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情 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2)要使社会主义

39、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 于行。 (3)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 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两点)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中

40、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 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党史、 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教育,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必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 的行动。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坚持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2)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3)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社会风尚,引导人民

41、群众积 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4)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 蚀。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5)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培育 现代诚信文化,倡导雷锋精神,弘扬志愿精神。 (6)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3、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总结)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2)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

42、)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要,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4)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 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 待 (7)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8)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7)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人教版 > 必修3(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