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13-2教材重点实验(力学)(学生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82001 上传时间:2021-05-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13-2教材重点实验(力学)(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13-2教材重点实验(力学)(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13-2教材重点实验(力学)(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13-2教材重点实验(力学)(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13-2教材重点实验(力学)(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题型题型 1313- -2 2 教材重点实验教材重点实验( (力学力学) ) 实验 1 测量固体的密度 1. 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小石块和小瓷杯的密度: (1)测小石块的密度 天平放置于_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 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调节,使天平水平平衡; 用此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_g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绑好小石块,缓慢放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 密度为_kg/m3; 若考虑小石块放在水中时会吸水,则小石块密度的测量值会_(选填“偏大”或“偏小”) (2)测小瓷杯的密度 如图丁所示,先在

2、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液面刻度为 V1,再将小瓷杯浸没于水中,液面刻度为 V2;最后捞起小瓷杯并将杯中的水倒回量筒,使其浮于水面(水未损失),液面刻度为 V3.则小瓷杯密 度的表达式 杯_(用 V1、V2、V3 和 水表示)实验完毕后发现小瓷杯内的水未倒 干净,则所测结果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 小华在测量某种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右端平衡螺 母向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所用的三个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为 _g图丙所示是测量金属块体积的过程,测得金属块体积为_

3、cm3.该金属块密度为 _g/cm3. 3. 学校创新实验小组欲测量某矿石的密度,而该矿石形状不规则,无法放入量筒,故选用水、 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的_处,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先估计烧杯和水的质量,然后用_往天平的右 盘_(选填“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 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g. (3)如图乙所示,用细线系住矿石,悬挂在铁架台上,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都没有与 烧

4、杯接触,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 144 g,则矿石的体积 为_m3.(水 1.0 103 kg/m3) (4)如图丙所示,矿石下沉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 量值总和为 174 g,则矿石的密度为_kg/m3. 4. 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筒、溢水杯、烧杯、 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 20 毫升,如图乙; 将烧杯中 20 毫升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

5、时溢出水的体积为 44 毫升,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_g/cm3. (2)在实验步骤和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_(选填 “偏大”、“不变”或“偏小”) 5. 在测量不规则小物块的密度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_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天平调好后,测量小物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物块 的质量是_g.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 40 cm3;再用细钢针将小物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 这时的总

6、体积为 60 cm3,则小物块的体积为_cm3. (4)小物块的密度 _g/cm3. (5)该小组尝试用另一种方法测量该物块的密度,如图丙所示,他们做了如下的操作: 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为 20 cm3. 将小物块轻轻放入量筒内,稳定后水面上升至 V2为 35 cm3. 再用细钢针将小物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水面上升至 V3为 40 cm3. 由以上测量数据可知:物块的质量 m_g物块的体积 V_cm3.物块的密度 _g/cm3. 6. 小明用天平、细线、烧杯、水来测定某工艺品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把天平放在_上, 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看到指

7、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摆动, 摆动的幅度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 使指针指在分度 盘中央;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工艺品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工 艺品的质量为_g; (3)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220 g; (4)用细线拴好工艺品,并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 后,测得质量为 228 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_cm3,工艺品的密度为_kg/m3(水 1.0103 kg/m3) 7. 小亮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于是

8、小 亮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小亮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后,调节天平时的操作如图甲所示,不合理之处是 _改正错误后,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放了 10 g 的砝 码,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记录塑料球的质量为 m; 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丙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 V1; 用细线(体积忽略不计)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 静止时如图丁所示, 记录此时量筒 的示数为 V2; 取出塑料球,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戊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 V3; 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1)若在测量塑料球的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当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右 侧的位置,

9、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 (2)请结合图示,将下表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塑料球的质 量 m/g 水的体积 V1 /cm3 水、 铁块和塑料 球的总体积 V2 /cm3 水和铁块的 总体积 V3 /cm3 塑料球的体 积 V/cm3 塑料球的密 度 /(g cm 3) 20 46 (3)小亮同学认为去掉天平也能测出塑料球的密度,他在实验的基础上,只在实验之后 将塑料球擦干_,液面静止时,读出量筒的示数 V4.塑料球密度表达式 为 球_(用测量量的符号表示,水的密度为水) 实验 2 测量液体的密度 8. 小雨所在的学校为学生发放营养配餐牛奶,小雨为知道牛奶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小雨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

10、质量,在烧杯中再倒入适量的牛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然后 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测牛奶的体积,小聪对小雨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估,由于将烧 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时会_,使测量的密度偏_ (2)小聪和小雨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过程如下: 在烧杯中倒入牛奶,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测得总质量为 123.8 g 把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其示数如图甲所示 测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请你帮小聪和小雨将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在下表中 烧杯和牛奶的质 量 m1/g 烧杯和剩余牛 奶的质量 m2/g 量筒中牛奶的质 量 m/g 量筒中牛奶的体 积 V/cm3 牛奶

11、的密度 g/cm3 123.8 9. 物理实验课上,某小组配制了一杯盐水,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这杯盐水的密度,实验过程 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并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 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中盐水的总质量为 275 g. (3)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cm3. (4)用天平测出烧杯中剩余的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通过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为 _kg/m3. (5)做完该实验后,组内的同学又想到了一个测量盐水密度的方法他向老师借来了已知体积为 V 的金属块,还有细线,借助天平(有砝码

12、)测出了盐水密度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把装有适量盐水的烧杯置于天平托盘中,用细线拴着金属块,使其浸没在盐水中(不碰触烧杯 底部和侧壁,烧杯中无盐水溢出),用天平测出质量 m1; 从天平上取下烧杯,将金属块从烧杯中取出,用天平测出_m2; 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盐水_(用字母表示) 测出盐水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_ _. 10. 小明想要知道豆浆的密度大小,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 所示的现象,他应该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托盘天平

13、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0; (3)把豆浆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 m1,则倒入烧杯中的豆浆质量为 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4)将烧杯中的豆浆全部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豆浆的体积 V,由此得知豆浆的密度为 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5)实验过程中,若只有天平、烧杯和水,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豆浆密度的实验,要求写 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 实验步骤:_ _ _ 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_ 11. 在学习了密度知识以后,小刚利用托盘天平、烧杯和水测量牛奶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操 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

14、甲,应向_(选填“左” 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2)接着小刚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_cm3. (3)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3 g,接着将量筒中的牛奶全部倒入烧杯中,用天 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测得牛奶的密度为 _ g/cm3. (4)此方法测得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_(选填“大”或“小”) (5)为减少上述实验误差,小刚设计了如下方案: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 m1; 把烧杯中牛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牛奶的体积 V; 再用天平测出_的质量 m2; 计算牛奶的密度 _(用测量出的物理量表示) 12.

15、 小红想测量冰红茶的密度;小丽想测量一块小矿石的密度,于是二人用已学过的相关物理 知识做了如下实验: (1)小红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测量冰红茶的密度,过程如下: 她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横梁平衡后如图甲所示,其操作错误是_; 改正错误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冰红茶的质量是 117 g; 将烧杯中的冰红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示数如图乙所示; 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冰红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请你将实验的相关数据填入下面表格: 烧杯和冰红茶 的质量 m1/g 量筒中冰红茶 的体积 V/cm3 烧杯和剩余冰红 茶的质量 m2/g 量筒中冰红茶 的质量 m/g 冰红茶的密度 茶(g c

16、m 3) 117 (2)小丽利用弹簧测力计、矿石、烧杯、细线测量矿石密度,请将她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用细线拴住矿石,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矿石的_; 将矿石_在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内,不要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并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F; 矿石密度的表达式为石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用水表示) 实验 3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3. 小明同学用下列器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一块, 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铝块各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只如图所示,实验中他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 动物块,使它们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图丙中,长木板对木块摩擦力的大小为_

17、 N,这是根据_原理测出滑动摩擦力 的,此时,铝块受到摩擦力为_ N. (2)分析_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 关,此实验采用了常用的_进行探究(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图乙与图丁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4.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先后用相同的力将手按在不同的接触面上滑动时,感觉受到的阻碍是不同的,由此猜想滑动 摩擦力大小可能与_有关;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将手按在同一接触面上滑动时,感 觉受到的阻碍也是不同的,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还可能与_有关 (2)一个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

18、动摩擦力时, 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式, 这种操作是_的 (3)根据_,实验中应该_、_地拉木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_拉 力的大小 (4)一个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还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下面 是该方案中的一个环节:“将两个材质和平滑程度均相同、体积不同的木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 让两个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他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_的,原因是_ _ 15. 小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 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 木块放置 情况 接触面 情况 接触面所受 压力 F压/

19、N 弹簧测力计 示数 F拉/N 1 平放 木板 4 1.2 2 平放 木板 6 1.8 3 平放 木板 8 2.4 4 平放 棉布 6 2.4 5 平放 毛巾 6 2.8 (1)在实验操作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_运动,这样做的目 的是使弹簧测力计示数_滑动摩擦力大小 (2)分析序号为 1、2、3 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 f 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 F压大小的 关系式是_ (3)通过分析序号为_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某次实验中拉动木块由静止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 F 随时间 t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其

20、中 03 s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至少要用_N 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受的拉力是 1.8 N,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 判断,正确的是_ A. 始终静止 B. 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C.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可能的原因是_ _ (6)实验前,若小宇未对弹簧测力计调零,实验结束后发现弹簧测力计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一 点,然后按照上述操作要求进行实验,则测得的滑动摩擦力将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 16.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所用器材有:木块

21、、长木板、 棉布、毛巾和弹簧测力计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知识, 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第一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N,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实验次数 1 2 3 接触面情况 木块和长木板 木块和棉布 木块和毛巾 摩擦力/N 2.0 2.5 (3)实验结束后,小丽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压力大小有关,她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长木板上 的摩擦力为 F1后,将一重物放在木块上,再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同一长木板上的摩擦力为 F2,由数据知道 F1F2,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 17.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2、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应水平匀速直线拉动物块 A,根据_原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图甲 中摩擦力的大小为_N. (2)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_相同时,接触面越_,滑动摩擦力越 大 (3)在甲、 乙两次匀速拉动物体的过程中, 如果速度相同, 甲、 乙两次的拉力功率 P甲_P乙(选 填“”“”或“”),乙图中的物体 B_(选填“受”或“不受”)摩擦力 (4)将实验进行了如图丁所示的改进:水平向左拉木板,木板相对于地面向左运动物体 A 相对 于地面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0.8 N,则物体 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N,方向 _(选填“向左”或

23、“向右”),此过程木板_(选填“必须”或“不必”)匀速运动 18.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 块,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运动根据_可知,木块所受 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_两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_(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4)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_(答出一条即可) (5)在乙的基础上把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摩擦力变为原来的

24、一半由此可 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这一结论_(选填“正确”或“不正 确”),理由是_ 实验 4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9. 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 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 0.5 N 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 A 所示, 实验前, 杠杆左侧下沉, 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 调节,直到杠杆在_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支点选在杠杆的中点是为了消除 杠杆_对平衡的影响 (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 B 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 F1 1.5 N,动力臂 L

25、10.1 m,阻力 F21 N,则阻力臂 L2_m (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 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 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 C 的实 验,此实验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 C 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 小格长度为 5 cm,每个钩码重 0.5 N,当弹簧测力计在 A 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 30 角)杠杆,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

26、 20. 如图所示,探究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若干相同钩码、弹簧测力计(单 位:N)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探究实验中 (1)在挂钩码前, 小组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如图甲所示), 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 调节(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出_ (2)接着小组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乙),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各自钩码 所受重力大小若在 A、B 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端将下沉(选填“左”或 “右”) (3)如图丙是已

27、经调节平衡的杠杆,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 C 处竖直向上拉,在 A 处挂上适当的钩 码,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则弹簧测力计读数为_, 钩码总质量为_kg(g 取 10 N/kg) 21.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每小格均等长)、铁架台、刻 度尺、细线和若干个重为 1 N 的钩码 (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要将如图甲所示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适当往 _(选填“左”或“右”)调; (2)杠杆调节好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情景如图乙、丙、丁所示,以两边钩码的重力分别为 动力 F1和阻力 F2,对应的力臂为 L1和 L2,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实验中进

28、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选填“A”或“B”); A. 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B. 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3)将如图丁所示杠杆两边的钩码各撤掉 1 个, 则杠杆_(选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 或“右端下沉”); (4)如图戊所示,用细绳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 F 为_N;保持杠 杆平衡,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拉力 F 大小将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戊 己 (5)在生活、生产中经常应用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例如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某次用天平测量 物体质量时,如图己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g. 22.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

29、、刻度 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_ (2)实验过程中,将钩码悬挂于图中 A 点,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支点 O 右侧不同位置,用 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动力),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每一组动力臂 L1和对应的动力 F1, 并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出 L1与 F1的图像根据图像或实验数据可知, 当 L1为 0.6 m 时,F1为_N. (3)实验中小明发现,保持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偏离竖直方向时,弹簧 测力计的

30、拉力会变大,原因是_ 23. 小飞用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设弹簧测力计和钩码对杠杆的拉力分别为动 力 F1和阻力 F2,l1和 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他的实验思路是:改变 F2、l1和 l2,测得杠杆平 次数 动力 F1/N 动力臂 L1/m 1 0.75 0.40 2 1.00 0.30 3 1.50 0.20 4 2.00 0.15 5 3.00 0.10 衡时所需的拉力 F1,来寻找 F1、F2、l1和 l2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已知实验前已调节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05 N,杠杆上每一格长 10 cm. 甲 乙 (1)为便于测量力臂,弹簧测力计应沿_方

31、向拉杠杆,并使之在_位置平衡; (2)小飞首先保持 F2和 l1不变而改变 l2,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第 1 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 示数的放大图如图乙所示, 则 F1_N, 此时杠杆的类型与_相同(选填“筷子”或“老 虎钳”); 实验次数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动力臂 l1/cm 动力 F1/N 1 4 33 30 2 4 18 30 2.4 3 4 7.5 30 1.0 (3)为获得更多组数据,小飞继续进行(2)中实验则为能顺利完成实验,在改变阻力臂 l2时,l2 应不超过_cm;完成上述实验后,小飞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有:保持_不变而改 变 F2;保持 F2和 l2不变而改

32、变 l1. 实验 5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 24.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物理量 1 2 3 钩码重 G/N 4 4 6 钩码上升的高度 h/m 0.1 0.1 0.1 绳端拉力 F/N 1.8 1.6 1.8 绳端移动的距离 s/m 0.3 0.4 机械效率 74.1% 62.5% (1)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3)通过第 1 实验和第 2 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 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

33、质量越大),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选填“越高”、 “不变”或“越 低”); (4)小组同学再用第 2 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 3 次实验,表中第 3 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 s 漏 记,但仍能计算出第 3 次实验的机械效率_(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25. 下表是小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1)请在图中画 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 外,其他额外功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 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和_有关 (4)第一次

34、实验中,钩码上升 0.1 m 所用的时间为 1.5 s则动力的功率为_W. 实验 6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6. 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 一金属块的示数 (1)实验前首先应在竖直方向对弹簧测力计进行_ (2)比较 A、D 和 F 三次实验,可以研究浮力与_的关系;根据 A、F 两图所示的实 验数据,可知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N. 次数 项目 数据 动滑 轮重 G重/N 物重 G/N 钩码上 升高度 h/m 动力 F/N 动力作用 点移动 距离 s/m 滑轮组 的机械 效率 1 0.5 1 0.1 0.7 0.3 47

35、.6% 2 0.5 2 0.1 1.1 0.3 60.6% 3 0.5 4 0.1 2 0.3 (3)小明对 ABCD 四个步骤进行观察研究,发现浮力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 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 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大小与深度_(选填“有关”或“无关”) (4)如果向 F盐水中加水, 则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5)实验中由于握着测力计的手臂易晃动,导致测力计示数不稳定,读数困难,请你写出一种改 进措施_若不小心使金属块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 有力的作用,此时测量出的浮力值

36、将_ (6)由实验中的数据可算得金属块的体积是_cm3,F 图实验中盐水的密度为_kg/m3. 27. 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N,方向为_ (2)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时排开酒精的重力是_N. (3)比较_两幅图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由 ABCD 四个步骤可知,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又与深度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 是浮力的大小与_有关 28. 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出如下图所示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在 C 与 E 两图中,保持了_不变,研究浮

37、力与排开液体_的关系;根据 A 与 E 两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N. (2)小明对 ABCD 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 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 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选填“有关”或“无关”) (3)如果向 E 烧杯中加水则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_(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4)由实验中的数据可算得物体 A 的体积是_m3.(g 取 10N/kg) 29. 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细线体积、重力及滑轮摩擦不计 实验步骤

38、如下: A. 用测力计测出长方体空心塑料块的重力为 0.5 N; B. 在底部固定有滑轮的容器中装适量的水; C. 用一根细线穿过滑轮将塑料块与测力计连接起来; D. 往容器中注水,待水面平静时记录塑料块底部所处的深度及测力计的示数; E. 多次重复步骤 D 的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塑料块底部所处深度(cm) 2 3 4 5 6 7 8 测力计示数(N) 0 0.25 0.5 0.5 0.5 0.5 0.5 浮力(N) 0.5 0.75 1 1 1 1 1 (1)实验中滑轮的作用是_ (2)本实验是通过测量拉力间接测出浮力,以下测量方法与之不同的是_ a. 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39、b. 用测力计测量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c. 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与所处深度_(选填“有关”或“无关”) 30. 小明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B.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C.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重力有关; D.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他用到的实验器材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金属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等, 正确地完成了实验并记录了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 次数 物体 物体重 力/N 液体密度/ (g/cm3) 物体浸在液体 中的体积/

40、cm3 物体浸在液体中时 测力计的示数/N 1 甲 4 1.0 40 3.6 2 甲 4 1.0 60 3.4 3 甲 4 1.0 100 3.0 4 甲 4 1.2 100 5 乙 2 1.2 100 0.8 观察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 4 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表格中标有“”的位置的数据应该是 _ N;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甲浸在水中的体积为 60 cm3时,物体甲所受浮力大小 为 _ N(g 取 10 N/kg); (2)通过分析比较_两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猜想 A 是正确的;分析比较_三次实验 数据,能够说明猜想 D 是正确的; (3)为了验证猜想 C

41、,他选择了_两次实验数据,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_(选填“无关”或“有关”); (4)要验证猜想 B,小明又找来了一块橡皮泥,他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先后放入水中,发现 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下沉他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指出他实验方 法的错误之处:_. 实验 7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31.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 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 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 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 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选填“是” 或者“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车在 AB 段运动的路程 sAB是_dm;在 BC 段运动的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物理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