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4 讲讲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人的眼睛人的眼睛 课标要求 考试细则 【课程内容】 1.通过实验了解光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特点, 能解释相关 问题,如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树立保护 视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活动建议】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2.对学生视力、配戴眼镜、用眼保健与卫生等 情况进行调查。 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能概述光的折射规 律。知道光的反射、折射规律中的可逆性原 理。 2.能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它们在日常 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如照相机、幻灯机、 放大镜等。知道照相机以及幻灯机的成像原 理。 3.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 4.知道眼睛的折光系统
2、。知道近视的成因和 矫正。知道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 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垂直于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3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结构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的作用 会聚 发散 举例 远视眼镜片 近视眼镜片 4.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 像的特点 像距 v 应用 u2
3、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 fu2f 幻灯机 uf 不成像 探明灯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不能确定 放大镜 5.凸透镜成像的理解方法、规律 (1)静态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内虚外实,实倒虚正; 两倍焦距分大小,远小近大。 (2)动态规律: 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变小)。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6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像成在视 网膜前方。近视眼要用凹透镜矫正。 7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差,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像成在视 网膜后方。远视眼要用凸透镜矫正
4、。 8易错分析:如何测量凸透镜焦距,这里涉及多种方法。 (1)平行光会聚法:将凸透镜放在太阳光下,找到最亮的点,即焦点,测出焦点到光心的 距离为焦距。 (2)物、像等大法:使物体通过透镜成清晰等大的像,物距的一半为焦距。 (3)成像法:使很远的物体通过透镜成清晰的像,像距就是焦距。(无穷远处的物体成像基 本在焦点上) 1. 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C ) 雨后天晴形成“彩虹”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 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 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
5、为光的反射 【试题解析】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表 面发生反射,反射回原先的物质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如果遇到透明物体,则会进入透明物 体,传播方向和速度通常会改变。彩虹是光的反射、折射的综合结果,白光中七种单色光的折 射能力不同, 白光分解成七色光, 形成美丽的彩虹。 “倒影”是来自物体的光从空气射到水面, 发生反射,回到空气中,再进入眼睛。 “手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手,在后面形 成的黑色区域,而手四周的光没有被挡住,照亮了手影周围的屏幕,从而凸显了“手影” 。筷 子在水面 “弯折” , 是来自水下筷子的光从水中传播到水面, 发生折射进入空
6、气, 再进入眼睛。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生活中光学现象形成原理的理解。学生需要掌握最 基本的几种光学原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能解释此现象的光路图 是( D ) A. B. C. D. 【试题解析】 人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不是眼睛发出光照到鱼身上,而是来自鱼的光从 水中射到空气中再进入人的眼睛。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顺着折射光 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到的“鱼”是鱼的虚像,虚像的位置在鱼的上方偏向观察者一侧。如果用光 去照射鱼,则应对着鱼的虚像位置照射,这是利用了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命题意
7、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像原理的理解。不管是实像还是虚像,共同点都是有光 线进入眼睛。另外,对于光的折射现象,还需要学生学会判断入射角与折射角是两条光线与法 线之间的夹角,并知道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3. 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 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他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 的光路进行了推测。 如图 1, 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 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图
8、1 图 2 (1)小明的推测是_折射光线消失_。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 2 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 向水面的入射角,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光斑消失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_不 会;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_。 【试题解析】 推测就是沿着一定的逻辑思路进行推理,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达到 90 ,此时空气中没有折射光线;验证实验 中折射光线的显示方法是:在光屏上看到光斑,则光斑与入射点的连线为折射光线位置,如果
9、看不见光斑,则没有折射光线;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可能出现折射 角为 90 的现象。 【命题意图】 本题要求学生能回忆起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并且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重在考查学 生对光的折射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4. 小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 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 (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_倒立缩小的实像_。 (2)将蜡烛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左_移动。 【试题解析】(1)判断像性质的方法有: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10、判断。u2f 时,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2fu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像距与物 距的关系判断。vu 时,成放大的像;vu 时,成等大的像;vu 时,成缩小的像。根据 能否呈现在光屏上判断。能呈现在光屏上的是实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是虚像。(2)判断像 移动方向的方法:当物距不变时,物体相对于光具座向上移动时,根据像点、物点、凸透镜 中心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判断。如题图中蜡烛向上移动,像将向下移动。当物距改变时,像随 着物体同步同向移动。所以蜡烛向左移动时,像也将向左移动。 【命题意图】 本题较为基础,考查学生是否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否掌握凸透镜成像 规律。 5.
11、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 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两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试题解析】 照相机、摄像机、投影机、放大镜的镜头都是凸透镜,成像时遵循凸透镜 成像规律。根据生活经验或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断: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即物距减小时,像距变大,像变大;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即物距变大时,像距 变小,像变小,影像传感器上能呈现出更大范围的
12、像;影像传感器上呈现的都是倒立缩小的实 像。 由于倒立的像不便于取景构图拍摄, 所以, 照相机上添加镜片折射(如三棱镜)或芯片处理, 使呈现在取景窗上的像是“正像” 。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并能将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生活实际应用相结合。 6. 小敏对眼球成像原理进行模拟实验。如图,将蜡烛放在 A 处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 像。把此时的凸透镜和光屏模拟成正常人眼球模型,光屏相当于眼球的_视网膜_。在原位置 上,换一个凸透镜后,发现要将蜡烛移动到 B 处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凸透镜和 光屏相当于模拟_远_(填“近”或“远”)视眼眼球。 【试题解析】换一个凸透镜后,发现要将蜡烛移动到 B 处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说明近处物体的像不能成在视网膜上,而远处物体的像能成在视网膜上,即不能看清近处物体 而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所以模拟的是远视眼眼球。根据“物距改变时,像随着物体同步同向移 动”分析,物体在 B 位置时,像刚好成在光屏上,则物体在 A 位置时,像应该在光屏后面, 即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面,属于远视眼患者。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的建模能力,能否将复杂的光学问题转化为凸透镜成像规律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