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4文学常识篇:中国古代历史人文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77556 上传时间:2021-04-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4文学常识篇:中国古代历史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4文学常识篇:中国古代历史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4文学常识篇:中国古代历史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4文学常识篇:中国古代历史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4文学常识篇:中国古代历史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2.4 2.4 (文学常识篇)(文学常识篇)-中国古代历史、人文中国古代历史、人文 (一)中国历史文化(一)中国历史文化 地理部分 1.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三座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2.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分,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4.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5. 四海:指天下、全国。 6.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六合” “八荒”都泛

2、指天下。 8.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和黄河。 9.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0.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11. 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 、水南为阴。 12. 左右:东为左,西为右。 13.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14.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中夏。 15. 重要城镇名的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吴郡。成都:锦官城。镇江:京口。杭州:临安、武林、钱塘。南京:金陵、建业、建 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汴京

3、。绍兴:会稽、山阴。西安:长安。沈阳:奉天。天津:直沽。 16. 我国部分城市的别称: 昆明:春城。苏州:中国的威尼斯。重庆:山城、雾城。拉萨:日光城。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7. 长江上的“三个火炉” :重庆、武汉、南京。 18. 关内、关外:汉朝前, “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 19. 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天文部分 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 闰年:以阳历年除以 4 或 400(十位和个位都是 0 的年份必须除以 4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

4、年。 3. 二十四节气: 季 春 夏 秋 冬 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冬月 腊月 节气 大寒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春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天: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天: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天: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

5、第开放。 (出自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 ) (2)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 迟了。 (出自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 ) 传统节日 1. 除夕:时间: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 习俗: “除”是除旧布新。一年中最后一天的“岁除” ,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 叫“守岁” 。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 ) 2. 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贴门神、贴春联、接灶、贴福祈福、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接神、祭祖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 3.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6、习俗:赏花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 4. 花朝节:时间:旧时农历二月十二日,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袁宏道满井游记 ) 5. 春社日:时间:农历二月初一。 习俗:古代祭祀土神以祈丰收。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 6.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习俗: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冷食。传说此俗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 7. 清明节:时间:公历四月五日左右。 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

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 8.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蒿草、艾叶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 9.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 10. 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赏菊等。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 ) 11. 中秋节:时间:

8、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 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 12.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十二月初八) 。 习俗:喝腊八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杜甫腊日 ) 13. 纪年法: 天干地支与六十甲子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年、月、 日、时就像四根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

9、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六十个组合,称为“六 十甲子” ,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年、月、日、时都是六十一个循环。 下面列出六十个干支组合(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 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 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 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14. 纪日法: 初一称为“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10、)称为“望” 。 15. 纪时法: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 时至 1 时)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1 时至 3 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3 时至 5 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5 时至 7 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7 时至 9 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9 时至 11 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11 时至 13 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

11、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13 时至 15 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哺、夕食等。 (15 时至 17 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等,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7 时至 19 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 称黄昏。 (19 时至 21 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21 时至 23 时) 生肖 时辰 代表意义 生肖谣 鼠 子 231 智慧 老鼠牵牛去耕田 牛 丑 13 勤奋 虎 寅 35 勇猛 虎在青山跟兔眠 兔 卯 57 谨慎 龙 辰 79 刚猛 蛟龙跟

12、着腾蛇走 蛇 巳 911 柔韧 马 午 1113 勇往直前 马羊吃草各一边 羊 未 1315 和顺 猴 申 1517 灵活 猴鸡出世同凳坐 鸡 酉 1719 恒定 狗 戌 1921 忠诚 狗猪出世大团圆 人文部分 1.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 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菽、稻) 3. 五金:指金、银、铜、铁、锡。 4. 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5. 六畜:指马、牛、羊、猪(豕) 、狗(犬) 、鸡。 6.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7.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8.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9. 岁寒三友:松、竹、梅。 10. 第一:桂冠、鳌头、

13、榜首、问鼎、夺魁。 11.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2. 五常:仁、义、礼、智、信。 13. 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14.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15. 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 16. 汉字的形体演变: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草、行书(殷商) (西周、春秋) (战国) (秦朝) (汉朝) 17. 连中“三元” :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乡试第一名) 、会元(会试 第一名) 、状元(殿试第一名) 。 18. 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 ,即我国古代五个声音阶中

14、的宫、商、角、徵、羽。 19. 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 20. 稽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1. 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2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3.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点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五夜” 。一更 19 点21 点, 猪 亥 2123 随和 二更 21 点23 点,三更 23 点1 点,四更 1 点3 点,五更 3 点5 点。 24.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 ;四、五、 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15、(三夏) ;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5. 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26. 三教九流: “三教” ,指佛教、道教、儒教; “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 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现在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三教九流”多含贬 义。 27. 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僧。 28. 社稷: “社”是土神, “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特殊称谓 1.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文臣武将等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其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 2. 谦称: (1)自称:愚、鄙、敝、卑、窃、臣、仆。 (2)帝王自称:孤

16、、寡、不谷。 (3)读书人自称:小 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4)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卑职。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 亲属朋友用“家”或“舍” :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 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 “老夫” ,女子自谦“妾” ,其他还有“小可” “老朽” “老衲” 等。 3. 敬称: (1)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万乘等。 (2)称天子:殿下。 (3)称将军:麾下。 (4)称对方或对方亲属:令、尊、贤、仁。 “令” ,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 父亲) 、令堂(对方的母亲)

17、、令阃(kn) 、今正(皆称对方的妻子) 、令兄(对方的哥哥) 、令郎(对方 的儿子) 、令爱(对方的女儿) 。 “尊” ,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对方的父母) 、尊公、尊君、 尊府(皆称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的母亲) 、尊亲(对方亲戚) 、尊驾(对方) 、尊命(对方的嘱咐) 、尊 意(对方的意见) 。 “贤” ,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对方) 、贤郎(对方的儿子) 、贤弟(对方的弟弟) 。 “仁” ,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等。 (5)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 ,又称“泰山” ;妻母称丈母,又称“泰水”

18、 。 (6)称谓 前加“先” ,表示已死。 (7)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8)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死去的帝王:先帝。 (9)君对臣的敬称: 卿、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 “孔子”为“圣人” , “孟子”为“亚圣” , “杜甫”为“诗圣” ,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 “圣驾” 。 礼仪称谓 尊称 谦称 帝王 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 下、万乘 帝王 孤、寡人、不谷 一般人 君、阁下、兄台 一般人 愚、鄙、敝、卑、窃 对方父亲 令尊、尊公 古代官吏 下官、末官、小吏、卑职 对方母

19、亲 令堂 读书人 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对方妻子 令阃、令正 自己父亲 家父 妻父 丈人、泰山 自己母亲 家母 对方兄弟 昆仲、令兄、令弟 自己兄弟 家兄、舍弟 对方儿子 令郎、令嗣、少君 自己妹妹 舍妹 对方女儿 千金、令爱 自己家 寒舍 礼仪用词 初次见面 久仰 好久不见 久违 迎接客人 欢迎 来不及迎接 失迎 别人送别自己 留步 请人原谅 包涵 自己中途离开 失陪 向人请教 赐教 送人礼物 笑纳 请人帮忙 劳驾 对方的见解 高见 自己的见解 愚见 对方的字画 墨宝 自己的书画 涂鸦 对方的学生 高足 读别人的文章 拜读 自己表演技能 献丑 别人赞扬时 过奖 问别人年龄 贵庚 问老

20、人年龄 高寿 4. 年龄称谓: (1)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3)齿龀、龆龀: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4)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5)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6)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7)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8)束发:指男子十五岁。 (9)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表示已成年。 (10)而立:三十岁。 (11)不惑:四十岁。 (12)知天命:半百、五十岁。 (13)花甲、耳顺:六十岁。 (14)古稀:七十岁。 (15)耄耋:八九十岁,指高寿、老年。 (16)期颐:一百岁。 5.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6.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

21、羲、女娲、神农。 7. 五帝:据史记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8. 百姓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9. 朋友称谓: (1)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候结交的朋友。 (2)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3)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4)忘年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5)竹马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朋友。 (6)布衣之交:以平民的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7)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10. 文人称谓: (1)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如沈德鸿字雁冰,周树人 字豫才。 (2)称号:一般只用

22、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 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3)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谥号文正,欧阳修谥 号文忠。 (4)称籍贯:以人的出生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称柳河东。 (5)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6)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称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7)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爵位) :公、侯、伯、子、男(五等) 。 古代讳称 死者 讳称 天子、太后、公卿、王后 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 父母 见背、孤露、弃养 佛道徒 涅槃、圆寂、

23、坐化、羽化、仙游、仙逝 一般人 亡故、长眠、长逝、谢世、寿终 古代常见借代词语 桑梓:家乡。桃李:学生。社稷、轩辕:国家。南冠:囚犯。同窗:同学。烽烟:战争。巾帼:妇女。 丝竹:音乐。婵娟、嫦娥:月亮。须眉:男子。手足:兄弟。汗青:史册。白丁、布衣:百姓。伉俪:夫 妻。伛偻、黄发:老人。桑麻:农事。提携、垂髫:小孩。三尺:法律。膝下:孩子,儿女。华盖:运气。 函、简、笺、鸿雁、札:书信。庙堂:朝廷。 (二)中国古代文化(二)中国古代文化 科举文化 1. 童生试:也叫“童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 能参加科举考试。 2.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

24、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3.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 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录取三百名为贡士, 第一名叫会元。 4. 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甲鼎” ;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5. 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6.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 “下第” 。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25、1. 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 谪:降职并远调。 3. 拜:授给官职。 4. 授:授予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的继承权。 10. 退: (1)撤销或降低官职; (2)自己辞职。 11. 去:去职,被调离。 戏曲文化 1. 元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散曲。 2. 老生:戏曲中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的角色。 3. 小生: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 4. 小丑:戏曲中扮演滑稽人物的角色。 5. 老旦:戏曲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6. 变脸: 原指戏曲

26、中的情绪化妆, 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 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 以川剧最为著名。 祭祀文化 1. 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旧时民俗,在节日或者神的生日,准备仪仗、锣鼓、杂戏等迎神像出庙,周游 街巷或村庄,叫作“赛会” 。 2. 大祭祀的值年:大祭祀,指旧社会大家族全族对祖先的祭典。值年,指在当值的那一年承应差事或担任 某项工作。 3. 祭以尉首:用军官的头祭天。 对联文化 1. 对联的特点: 对联,又称对子。它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按照字音平仄相对、字义虚实相当、字数相等、结构相 同或相似的一对语句构成,表达相反、相关或相近的意思。分为上联和下联。 2. 对联的主要种类: 对联

27、的主要种类有:春联、节日联、婚联、寿联、勉联、挽联、名胜联、职业联。 3. 对联对法指要: 我们要了解对联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学形式的特征。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如 下基本特征: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 ,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 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 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 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 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28、 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坟 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下两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 全吻合。 (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 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上面所举的杭州西湖岳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注意:上联中出现过

29、的词语,下联最好不要重复出现。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除 外。在范围、立意、境界、情绪等方面,下联应压住上联。 错例:举国欢乐迎富贵,合家欢腾奏和谐。 正例: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德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 ,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对联叫“宽对” ,中考一般只作“宽 对”的要求。 总之,写对联一定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练,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 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都不能算作对联。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 ,如“新年迎 五福,春节接三多” ,其中的“新年”和“春节” 、 “

30、迎”和“接”都是同样的意思,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 联犯制作对联的大忌。 (三)中国古代思想(三)中国古代思想 儒家思想 1. 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 ,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 ,维护周礼,这是 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孔子的政治思想主体是仁礼学 说,仁与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范畴。 2. 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施行“仁政” ,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 得民” ,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 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在先秦儒家中自成一派。

31、他在政治上主张“礼治” , 认为人性恶。 4. 儒家思想的特点: (1)重视传统,注重继承。 (2)政治和伦理相结合。 (3)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 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 。 (4)重人治和贵中庸。 (5)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 于天命。 道家思想 1. 老子:老子的道论中“道”即宇宙的本源和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价值判断的标准。其核心思想是“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政治。 2. 庄子:庄子继承老子思想,进一步阐述“无为”而有为思想,并把“无为”具体化为三个层次:无己、 无功、无名。庄子说,圣人要做到“无己” “无功” “无名”

32、。 3. 道家思想的特点: (1)道统万物、遵道循道的理性精神。 (2)率性而行、探玄索隐的人生旨趣。 (3)兼 收并蓄、公正不偏的倾向。 (4)求真尚朴、去伪弃诈的价值观念。 墨家思想 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提出 了“兼爱、尚贤、尚同、非攻”等思想政治观点。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法家思想 法家是中国战国时期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重要学派。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 是战国前期的商鞅、慎到等。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 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 1. 商鞅:商鞅主张法治,认为法

33、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只有实行法治,国家才能安定。 “法令者,民之命也, 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 ”为此,商鞅对法治提出了一些原则:刑无等级、明法利民、轻罪重罚。商 鞅还认为法律具有“定分” “胜民” 、实行富国强兵政策的保证作用。 2. 韩非:韩非创立了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理论,建立了完整的法家理论体系。韩非主张实行绝对的 君主专制制度,君主至上。关于法,他认为“法一而固” “以其所重禁其所轻” “法不阿贵” 。关于术, 他认为,第一,君主无见其所欲;第二,虚见无事;第三,循名择实,实验群臣。关于势,第一,要 禁止臣下结党营私;第二,严格控制重臣的政治、经济实力;第三,臣不得专擅兵权、人权

34、。 3. 法家思想的特点: (1)主张实行富国强兵政策。 (2)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重视法律的作用。 先秦诸子百家 学派 代表人物 著作学说 思想主张 名言警句 儒家 孔丘 论语 礼乐仁义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仁者不忧,知 者不惑,勇者不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军 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欲速则不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孟轲 孟子 德治仁政民为贵,君为轻, 社稷次之。得道多助,失道 寡助。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有信。 生于忧

35、患,死于安乐。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之者,人恒敬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善天下。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 荀况 荀子 性恶劝善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学无止境。 流言止于智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 不宁。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学派 代表人物 著作学说

36、思想主张 名言警句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 与我为一。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 詹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 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庖人虽不治庖, 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 地矣。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法家 李斯、 韩非 韩非子 变法图强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小信成则大信立, 故明 主积于信,赏罚不信, 则禁令不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37、。 墨家 墨翟 墨子 兼爱非攻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必 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 害。兼相爱,交相利。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 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 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兵家 孙武、 孙膑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兵者诡道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兵贵胜,不贵久。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六)其他中国古代文化归类 1. 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 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 “沉鱼” ,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 ; 王昭君( “落雁” ,讲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 道家

38、 李耳 老子 (即道 德经 ) 无为而治 无为而无不为。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上善若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细。 貂蝉( “闭月” ,讲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 ; 杨玉环( “羞花” ,讲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的故事) 。 3.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 四大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牛郎织女 白蛇传 孟姜女 。 5.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

39、家: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黄庭坚、苏轼、柳公权、董其昌、米芾、怀 素。 6.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先秦琴师伯牙的高山流水 魏晋时期嵇康的广陵散琴曲 明朝的平沙落雁 古曲梅花三弄 楚汉战争时期的十面埋伏 古曲夕阳箫鼓 (后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 历代传谱的渔樵问答 汉末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汉代的汉宫秋月 春秋时期晋国师旷的阳春白雪 7. 中国古代十大乐器:鼓、笙、埙、琴、瑟、笛、箫、编钟、二胡、琵琶(著名琵琶乐曲有十面埋伏 霸王卸甲 浔阳月夜 阳春白雪 昭君出塞等) 。 8. 中国古代十大名画: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韩滉五牛图 五代顾闳中韩

40、熙载夜宴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 书法名家 书法特点 名帖 特点 王羲之 (303361) (东晋,书圣) 平和自然,俊秀飘 逸, 笔势委婉含蓄。 兰亭集序 ( “天下第一行书” )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20 个 “之” 字各具神韵, 无一雷同。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 (四)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别称(四)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别称 1. 古代圣人: 至圣:孔子(春秋) 史圣:司马迁(西汉) 诗圣:杜甫(唐朝) 词圣:苏轼(北宋) 文圣:欧阳修(北宋) 书圣:王羲之(东晋) 画圣:吴道子(唐朝)

41、医圣:张仲景(东汉) 药圣:李时珍(明朝) 茶圣:陆羽(唐朝) 草圣:张芝(东汉)或:张旭(唐朝) ;或:怀素(唐朝) 亚圣:孟子(战国) 2. 古代文人: 青莲居士:李白(唐朝)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朝) 东皋子:王绩(唐朝) 幽忧子:卢照邻(唐朝) 东坡居士:苏轼(北宋)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 欧阳询 (557641) (唐,欧体) 以楷书著称,庄重 严谨,笔力险峻。 行书也颇有成就。 仲尼梦奠帖 (行书) 结构沉稳,笔力苍劲,转折自 如,宛若行云流水,有王羲之 兰亭集序风格。 颜真卿 (709784) (唐,颜体) 端庄雄伟,气势磅 礴。 祭侄文稿 ( “天下第 二行书” ) 用笔之

42、际情感如潮涌, 满篇狼 藉, 肆意涂抹, 笔墨时而凝重, 几处写到枯笔, 悲愤激昂的心 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柳公权 (778865) (唐,柳体) 骨力劲健。 玄秘塔碑 (楷书) “柳体中最露筋骨者” 。骨力 矫健,字形瘦长,大小错落, 顾盼神飞。全碑字字严谨,一 丝不苟, 干净利落, 无一败笔。 赵 孟 頫 ( 1254 1322) (南宋末至元 初,赵体) 削繁就简,变古为 今;外貌圆润而筋 骨内涵; 笔圆架方, 流动带行。 洛神赋 字姿潇洒,圆润灵秀。 幽栖居士:朱淑真(北宋)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 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 淮海居士:秦观(北宋) 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 石湖居士

43、:范成大(南宋) 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 白石道人:姜夔(南宋) 芦川居士:张元干(宋朝) 倚松老人:饶节(宋朝) 遗山山人:元好问(金朝) 齐东野人:张养浩(元朝) 已斋叟:关汉卿(元朝) 衡山居士:文征明(明朝) 六如居士:唐伯虎(明朝) 柳泉居士:蒲松龄(清朝)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朝) 芹溪居士:曹雪芹(清朝) 随园老人:袁枚(清朝) 3. 历史上的“十圣” : (1)至圣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

44、影响极大,后 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号称“文圣” “至圣” “至圣先师” ,后世尊称为“文宣王” 。 (2)史圣司马迁。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曾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 任中书令。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 记 , 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长达 3 000 多 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 (3)诗圣杜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 矛盾和现实生活的诗歌。他的诗真实地反映出一

45、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本 人被尊为“诗圣” 。 (4)词圣苏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 四川)人。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 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 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工于画, 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46、,词有东坡乐府 。 (5)酒圣杜康。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他是酒的始造者,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 头。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故而后人称之 为“酒圣” 。 (6)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军” ,东晋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他 的字汲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公认他 为“书圣” 。 (7)画圣吴道子。吴道子名道玄。他的画立体感很强,擅长画人物,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 伏,如同塑像一样真实;又善于画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带子飘飘若飞,有“吴带

47、当风”之誉,后 世尊他为“画圣” 。 (8)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 阐述的“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以后人尊他为“医圣” 。 (9)药圣孙思邈。孙思邈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他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 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后人 称之为“药王” “真人” “药圣” 。 (10)茶圣陆羽。陆羽字鸿渐,号东冈子,唐代复州竟陵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他不慕荣华, 毕生研究茶事,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开茶叶研究的先河,后人誉他为“茶神” “茶 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