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0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波(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6251 上传时间:2021-04-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2020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波(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教版科学2020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波(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教版科学2020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波(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教版科学2020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波(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教版科学2020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波(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浙教版科学浙教版科学 2020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波波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2020 衢州)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 图甲中EOM 是入射角 C. 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 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2.(2020 台州)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 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 应选择的镜片是( ) A. 近视眼,镜片 B. 近视眼,镜片 C. 远视眼,镜片 I D.

2、 远视眼,镜片 3.(2020 湖州)下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 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 A. B. C. D. 4.(2020 宁波)下列四幅图片都来自于课本,对它们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甲图实验中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 B. 乙图可以表示四冲程汽油机中的压缩冲程 C. 丙图实验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产生条件 D. 丁图可以表示至今所建造的核电站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5.(2020 宁波)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 铁板制成

3、。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 13cm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 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 A. 、放大 B. 、放大 C. 、缩小 D. 、缩小 6.(2020 金华 丽水)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海市蜃楼 B. 镜子里的像 C. 耀眼的铁栏杆 D. 树荫下圆形光斑 7.(2020 温州)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 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 由到 B. 由到 C. 由到 D. 由到 8.(2020 嘉兴)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

4、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 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B. 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 C. 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D. 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9.(2020 杭州)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右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 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

5、成正立放大虚像 D.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内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0.(2020 台州)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的历史是一部测绘科技进步史。每次测量都体现了测绘技术水平的 不断进步,彰显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神。 (1) 在 19 世纪, 人类首次用三角测量法对珠峰的高度进行测量。 如图甲, 由于光从数千米高的峰顶到 300 千米外观测点,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_(选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使测量结果偏大。 (2)2020 年 5 月,中国高程测量队在珠峰顶首次开展重力测量,直接测得 g。已知 g 与海拔高度 h 的关 系如图乙所

6、示,测量队员随身携带的重物从珠峰脚到珠峰顶,重物受到的重力大小将会怎么变?_ (3)据测量.珠峰的高度仍在以每年约 0.3 厘米的速度上升。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珠峰的高度上升是由 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_(选填“碰撞”或“张裂”)。 11.(2020 宁波)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_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_。(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12.(2020 宁波)自然正在向人类发出“警报”。 【材料】2020 年 2 月 9 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测得高达 20.75的气温,再次刷新了南

7、极大陆气象 观测记录温度的最高值。 【材料二】2020 年 2 月底,南极地区又有新消息:气候变化引起南极地区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出现了“红 雪”、“绿雪”现象,而且雪地表面颜色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了积雪的熔化。 【材料三】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以前在海拔 5000m 以上植物很难生存。但研究人员发现,近年来 珠穆朗玛峰附近,海拔 5000m 至 5500m 范围内的植被显著增加。 (1)材料二中,积雪加速熔化的主要原因是:物体表面颜色越深,_。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判断,_是植物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填字母) A.海拔 B.纬度 C.温度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 13.(2020

8、 绍兴)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 此时所成的是倒立_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 _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 中央的有_ 。 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 A 戴上“眼镜“(凸透镜 B), 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

9、烛使像再次 清晰,应将蜡烛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 14.(2020 衢州)为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垃圾分类机器人。它捡起垃圾时,会快 速从垃圾上取出标准规格的样品,通过机械手上的探针检测样品的电阻大小来识别垃圾的类别,并投入相 应的垃圾桶。该机器人检测电路如图乙所示。各类垃圾样品的电阻参考值如下表。 (1)机器人通过摄像头获得二维码倒立、缩小的像来识别垃圾桶,下列物体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平面镜 B.照相机 C.放大镜 D.眼球 (2)机器人从某块垃圾上取样检测时,检测电路电压表读数为 1 伏,检测时间为 0.1 秒。

10、通过计算说明应将该垃圾放入图丙中哪个垃圾桶。该次检测电阻过程中,检测电路消耗的电能为多 少? (3)机器人将重 1 牛的垃圾举高 70 厘米后再水平移动 3 米,放入相应的垃圾桶。该过程中机器人至少对 垃圾做了多少功?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1)漫反射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保证我们从各个角度观察到物体; (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相伴而生; (4)在反射光路中,如果让入射光沿着原来反射光线的光路反向射回去,那么现在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 入射光线路径完全重合,这就是光路的可逆性。

11、【解答】A.图甲中应选用粗糙的硬纸板,这样会发生光的漫反射,保证我们能够从纸板上看到光路,故 A 错误; B.图甲中 EO 是入射光线,ON 是法线,因此EON 是入射角,故 B 错误; C.图乙中反射光肯定存在,只是没有纸板的漫反射,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存在,故 C 错误;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故 D 正确。 故选 D。 2.【答案】 A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为了看清物体,必须 使光线发散,焦点后移到视网膜上,因此使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偏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弱,成像在视网膜后;为了看清物

12、体,必须使光线会聚,焦 点前移到视网膜上,因此使用凸透镜矫正。 【解答】根据乙图可知,焦点在视网膜前面,因此为近视眼,应该应凹透镜矫正,即选择镜片 I,故 A 正 确,而 B、C、D 错误。 故选 A。 3.【答案】 A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 【解答】游客能够从空气中看到水中的鱼,那么光线肯定是从鱼身上发出。当鱼发出的光线从水斜射入空 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故 A 正确,而 B、C、D 错误。 故选 A。 4.【答案】 A 【考点】声音的传播,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热机,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

13、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燃烧气体是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向下做功,应该是做功冲程。压缩冲程时应该是活塞向下压缩气体; 3、图丙中外部电路有电源,所以线圈中通有电流,在磁铁的磁场中受力运动,是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 中受力运动”; 4、目前用于核电站的主要是核裂变反应,核聚变反应能量释放难以控制,暂不用于核电站。 【解答】A: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所以空气被抽出后声音越来越弱,描述符 合实际,A 正确; B:乙图可以表示四冲程汽油机中的压缩冲程,错误,应该是气体推动活塞做功,是做功冲程,B 错误; C:丙图实验中外部有学生电源,线圈中已经有电流通过,所以研究的是“通电

14、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情 况,不是电磁感应现象,C 错误;, D:丁图表示的是核聚变反应,而核电站中主要是核裂变反应,D 错误。 故选 A 5.【答案】 A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判断。 【解答】因为 10cm13cm20cm,即 f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故 A 正确, B 错误; 当被观察物体在乙区域内时,此时物距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古 C 错误; 当被观察物体在丙区域内时,此时物距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故 D 错误。 故选 A。 二、填空题 10.【答案】 (1)折射 (2)

15、变小 (3)碰撞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 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解答】(1)由图甲可知,大气的密度是不均匀的,因此光线经过时会发生折射; (2)由乙可知,随着高度的增加 g 在减小,而质量是不变的,所以重物的重力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 小; (3)山脉的形成是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导致的; 故答案为:(1)折射;(2)变小;(3)碰撞。 11.【答案】 (1)直线 (2)镜面后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

16、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为小朋友在镜面前,所以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 镜面后。 12.【答案】 (1)吸收太阳辐射本领越强 (2)C 【考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物体颜色不同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白色反射所有光,黑色吸收所有光,颜色 越深的物体吸热能力越强;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有关系植物生长方面的叙述,而三则材料中都是在讲述

17、气温正在逐渐升高,所以 可推出植物的生长与气温升高有一定关系; 【解答】 (1) 材料二中有关于积雪加速熔化的信息“ 气候变化引起南极地区藻类大量繁殖, 导致出现了“红 雪”、“绿雪”现象,而且雪地表面颜色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了积雪的熔化 ”,所以可推知,积 雪加速熔化的 主要原因是:物体表面颜色越深 ,吸收太阳辐射本领越强; (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有关于气温的描述,材料二、三都有描述原本并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区域都有植被 的增加, 两者联系可知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出现的一些变化, 说明温度是植物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故答案为:(1) 吸收太阳辐射本领越强 (2)C 三、实验探究题 13.【答案】

18、 (1)放大 (2)45 (3) (4)远离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 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解答】(1)由图可知,U=15cm,V=30cm,UV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由(1)可知,f15cm2f;所以 7.5cmf2f,fV2f;所以透镜移动到 45cm 处即可; (3)由图甲可知,像向上移动,所以可以把蜡烛向上移一段距离、光屏上移、透镜下移均可;故 符合题意; (4)图乙是两次会聚成清晰的像,因此去掉一个凸透镜后光线的偏折减

19、小,所以物体要远离透镜一段距 离即可; 故答案为:(1)放大;(2)45;(3) ;(4)远离。 四、解答题 14.【答案】 (1)B,D (2)解:I=IR= R垃圾=R总- R=15- 10=5 查表可知,该垃圾属于金属垃圾,故应放于金属类垃圾桶内 答:应投人金属类垃圾桶。 解:W=UIt=1.5V0.1A0. 1s=0.015J 答:检测电路消耗的电能为 0. 015J。 (3)解:W=Fs=Gh=1N0.7m=0.7J 答:机器人至少对垃圾做了 0.7J 的功。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四种应用中成像的特点进行分析; (

20、2)垃圾样品和定值电阻 R 串联,电压表测 R 的电压。首先根据 计算出通过电路的电 流,然后根据 计算电路的总电阻,接下来根据 R垃圾=R总- R 计算垃圾的电阻,最后与表格中的电 阻进行比较即可; 根据 W=UIt 计算检测电路消耗的电能; (3)机器人对垃圾的支持力向上,因此它只在竖直方向上对垃圾做功,而在水平方向上不做功,根据 W=Fs=Gh 计算即可。 【解答】(1)A.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 A 不合题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 符合题意;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C 不合题意; D.物体在眼球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BD。 (2)垃圾样品和定值电阻 R 串联,电压表测 R 的电压。 通过电路的电流 ; 电路的总电阻为: ; 垃圾的电阻为:R垃圾=R总- R=15- 10=5; 查表可知,该垃圾属于金属垃圾,故应放于金属类垃圾桶内; 检测电路消耗的电能为 W=UIt=1.5V0.1A0. 1s=0.015J; (3) 该过程中机器人至少对垃圾做功:W=Fs=Gh=1N0.7m=0.7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科学中考 > 试题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