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预测指导密卷(1)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6087 上传时间:2021-03-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预测指导密卷(1)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预测指导密卷(1)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预测指导密卷(1)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预测指导密卷(1)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预测指导密卷(1)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 年中考语文预测指导密卷年中考语文预测指导密卷 01(广东专用)(广东专用) 说明: 1.全卷共 6 页,满分为 120 分,考试用时为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 号。用 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2、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 无效。 5.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 得超过 120 分。 6.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一、基础(、基础(2424 分)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 分) (1)我报路长嗟日暮,_。 (李清照渔家傲 ) (2)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 (3)富贵不能淫,_,_。 ( 二章 ) (4)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_,_”用动物占据家园的情景,控诉 战争带来的伤害。 (5)请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 _,_。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_,_。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案】 (1)学诗谩有惊人句(2)烟笼寒水月笼沙(3)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4)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 上飞 (5)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 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谩、笼、威武、窦、雉、梁、城阙、辅、津、 天涯”等字词容易写错。 2根据拼音写相应的词语( ) (4 分) (1)三妹便sng yng 着她去拿一只来。 (2)空气和水中的酸类,f sh 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3)5 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

4、界fn bng l x 。 (4)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z chu z li 。 【答案】 (1)怂恿(2)腐蚀(3)分崩离析(4)自吹自擂 【解析】 (1)怂恿:指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 注意“恿”不要写成“涌”或“甬” 。 (2)腐蚀: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注意“蚀”不要写成“浊” 。 (3)分崩离析:意思是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可收拾。 (4)自吹自擂:意思是比喻自我吹嘘。注意“擂”不要写成“雷”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意大利政府面对新冠疫情如临大敌,而有些民众却不以为意 ,聚餐、聊天,见面行贴面礼,一切仍 如往常。 B大安

5、寺群山环绕,山势蜿蜒,洞深坡陡,林木葱笼,古老的建筑散落其间,显得雄旷深遂,向来以 奇峰、古刹相得益彰而驰名中外。 C黄海森林国家公园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森林,鳞次栉比的树木与河道构成一幅天然画卷,吸引 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D这个上海人非常善于处世,并不整天拿着一整套数学思维向封建政治机构寻衅挑战,而是左右逢源, 受到皇帝重用。 【答案】C 【解析】 A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使用正确; B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使用正确; C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对

6、象使用错误; D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使用正确; 故选 C。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学期即将到来,为了维护学生集中返校后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我市交警部门向全市师生 及学生家长发出倡议。 (将“维护”改为“保障” ) B在建设“火神山” 、 “雷神山”医院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披荆斩棘,一往 无前。 (把“工人们”移到“无论”前面) C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取决于青少年时期塑造的阅读态度和习惯。 (在“塑造”前加上“能否” ) D 有学者指出导致意大利、 西班牙疫情大爆发并蔓延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两国政治结构不平衡引发的不稳

7、 定局势。 ( “因为”去掉) 【答案】C 【解析】C.两面对一面,可去掉“能否” ;词语搭配不当,把“塑造”改为“养成” 。句子可改为:成 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取决于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故选C。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4 分) 木偶戏,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 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 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 铁线木偶等。2006 年 5 月 20 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8、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给“木偶戏”下定义,不超过 35 个字。 (2 分) _ (2)请你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2 分) 有机关 舞台 几疑 开幕 虽小 非傀儡 _ 【答案】 (1)示例:木偶戏是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偶表演故事并配以音乐演唱的戏剧形式。 (2 分) (2)示例:开幕几疑非傀偶,舞台虽小有机关。 (2 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中的“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可下定义为:木偶 戏是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偶表演故事并配以音乐演唱的戏剧形式。意近即可。 (2)先把这六个短语分组, “有机关、非傀儡”一组, “舞台、开幕”一组

9、, “几疑、虽非”一组。根 据材料可知,木偶戏以傀儡扮人,演绎人间悲欢,几为真实。傀儡戏的舞台虽小,但有却有机关无数,保 证演出的正常进行。可拟写对联为:开幕几疑非傀偶,舞台虽小有机关。 二、阅读(二、阅读(4646 分)分) (一) (10 分)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

10、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 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_) (2)强 饮三大白(_) (3)客 此(_)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从叙事角度上看, 岳阳楼记是第一人称, 醉翁亭记是第三人称,而湖心亭看雪却用了近 乎小说的写法,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从对方的视角看自己,从前面的第一人称转换到第三人称 叙述。 B这篇小品文只有 1

11、60 字,叙事写景用了白描手法,写“湖上影子”在白描手法的基础上按照视野由 远及近,由大变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C夜深人静时“独往湖心亭看雪”与后文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自得其乐的 奇景、奇人、奇遇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志趣高洁,不随流俗,怀才不遇的心迹。 D本文开头以“独往湖心亭看雪”点明作者的“独”,结尾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点明作者的“痴”。 这是以他的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突显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趣,痴迷于感 伤怀念故国。 【答案】 6(1)消失(2)尽力(3)名词作动词,客居 7(1)(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全是

12、白色。(全是白茫茫一片) (2)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样痴迷的人呢!” 8C 【解析】 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绝,一词多义,消失。强,一词多义,尽力。客,名词作动词, 客居。 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一,全。(2) 及,等到。莫,不要。更,还。者,的人。 8C文中并未表现“怀才不遇的心迹”,应为“故国之思”。故选C。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 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

13、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 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 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 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 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 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二) (9 分) 魏王问张旄曰: “吾欲与 秦攻韩, 何如?”张旄对曰: “韩且坐

14、而胥 亡 乎?且割而从天下乎?”王曰: “韩且割而从天下”张旄曰:“韩怨魏乎?怨秦乎?”王曰:“怨魏。”张旄曰:“韩强 秦乎?强魏乎?” 王曰:“强秦。”张旄曰:“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王曰:“韩 将割而从 其所强,与其所不怨。”张旄曰:“攻韩之事,王自知矣。” 注释:胥:等待。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吾欲与 秦攻韩/选贤与 能 B韩且坐而胥亡 乎/此诚危急存亡 之秋也 C韩强 秦乎/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 D韩将割而从 其所强/旦日,客从 外来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 分) 韩 且 割 而 从 其 所 强

15、 与 所 不 怨 乎 且 割 而 从 其 所 不 强 与 其 所 怨 乎 11张旄曰:“攻韩之事,王自知矣。”请根据选文说说“魏王”究竟自己知道什么?“张旄”又是怎样 让“魏王”自知的?(3 分) 【答案】 9B 10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 11魏王自己知道不应该联合秦国攻打韩国。张旄采取层层(连环)设问的方法,引导魏王逐渐说出 自己的意见,达到让“魏王”自知的结果。 【解析】 9B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亡:灭亡。A与:和/同“举” ,推举。C强:意动,以为强,认 为强大/尽力。D从:遵从,依顺/由,自。 10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

16、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 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 强/与其所怨乎?译为:韩国是准备割地依顺它认为强大的和无怨恨的国家呢,还是割地依顺它认为不强大 并且心有怨恨的国家呢?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11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一问,根据魏王自己对张旄回答即可分析出魏王明白应采取的态度。 如可分析魏王所回答的“怨魏” “强秦” “韩将割而从其所强,与其所不怨”等句,即可得出答案:知道不 应该联合秦国攻打韩国。二问,张旄在整个被问政的过程中,都没有直接、明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面对 纠结于“是否要联秦攻韩”的

17、魏王,他把原本概念化、抽象化的议题落实,使其具象化、简单化、缩小化, 分解成三个分式问题和一个总发问的组合,帮助魏王自己衡量和辨清魏秦韩三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以及国家 之间的微妙关系,认识到魏国的内外条件和真实处境。度权量能,从而自己得出处理魏秦韩三国之间关系 策略的结论。 参考译文: 魏王问张旄说: “我想联合秦国攻打韩国,如何?”张旄回答说: “韩国是准备坐等亡国呢,还是割让 土地,联合天下诸侯反攻呢?”魏王说: “韩国一定会割让土地,联合诸侯反攻。 ”张旄说: “韩国恨魏国, 还是恨秦国?”魏王说: “怨恨魏国。 ”张旄说: “韩国是认为秦国强大呢,还是认为魏国强大呢?”魏王说: “认为秦国

18、强大。 ”张旄说: “韩国是准备割地依顺它认为强大的和无怨恨的国家呢,还是割地依顺它认为 不强大并且心有怨恨的国家呢?”魏王说: “韩国会将土地割让给它认为强大并且无怨恨的国家。 ”张旄说: “攻打韩国的事,大王您应该明白了吧! ” (三) (10 分) 人生深邃之处是忍耐 夏一文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奔跑过程, 不要奢望一步到位跑到终点, 也不要因为暂时的落后而灰心停滞不前。 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学会忍耐和等待。 忍耐是人的一种意志,忍耐是人的一种品质,忍耐反映出来的是人的修养,一个有修养的人,必定 具备忍耐的意志和品质。 命运常常是一种折磨。不论是谁,在人生中总难免身陷逆境,一时又无力扭

19、转面临的颓势,那么最 好的选择就是暂且忍耐。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学会忍耐,忍耐是一剂良药,使自己镇 静,酝酿成功。常言说:“大忍大益,小忍小益,不忍不益,忍耐的过程是辛酸苦涩的,忍耐的结果是美好 的”。古人云:忍一时,强一世。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人生路上,我们可以忍受别人异样的目光,还有没来由的猜测,这是他们的无聊的权力,但是我们 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并毫不动摇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即使面对别人的侮辱和伤害,有时也需要忍 耐:不必急急忙忙以一种对抗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并非软弱可欺。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你能忍 耐,以后即使碰到大的问题,自然也能忍受,也自然能忍到最好的时

20、机再把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成就大事 业!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难免会经历或疾病的缠绕,或事业的不顺,或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或失去 亲友,恋人的悲痛等,当人生的黑夜笼罩心头的时候,多想想人生四季中那些美丽的过往,你也许会明白 你所经历的那些挫折、不幸只是人生的天空中偶尔飘过的淡云、人生的长河中偶然翻起的浪花。如果想明 白了这些,你也就会明白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 哈佛学子吉姆斯是美国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总裁。在一次面对哈佛新生的演讲会上,吉姆斯这样告 诫大家:“在困境中,要懂得忍耐,注重积累,看似折磨、煎熬你的环境,却总能历练出最后的强者。” 三国时,诸葛亮在祁山攻打司马懿,可司马懿就是不出来应战。诸

21、葛亮用尽了一切手段,极尽所能 地侮辱司马懿,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侮辱总是置之不理。总之,司马懿就是不出来与诸葛亮交锋。几天下 来,蜀兵的粮草耗尽,不得不自动退兵回蜀国,战争就这样结束了。诸葛亮六次出兵祁山,每次都是无功 而返。司马懿之所以不战而胜,就是因为坚持了一个“忍”字。 不说历史,就是当今社会,大凡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改革家,哪个不是温和之人?他们不会动 辄大发脾气,难道他们没有脾气吗?当然不是。关键在于他们都能很好地克制住这种不良的情绪,尽量忍 耐住,尤其是在人生的低谷与逆境中,他们比常人更能忍耐,在忍耐中使自己慢慢地走出人生的低谷,一 步步走向辉煌。 只要我们仍然身处在种种算计和争斗

22、里,有些纷扰就永远不会结束。如果你无法到达“出淤泥而不 染”的境地,还不如放低自己,放松自己,你要相信,也许人有偏见,但命运没有偏见。 A 人在旅途, 几乎每一个人,在人生的征程中都历经这样或那样的痛苦甚至不幸。当你不甘心命运的安排但又不能扼住 命运的咽喉之时,你必须学会忍耐。 学会忍耐,就是学会不做蠢事,就是学会不做那些一时痛快,后来又终身懊悔不已的事。 B 人 与人之间要体谅,要理解,要多忍耐啊。你不是好欺负的,并不能证明你是强大的,当你使自己变得强大 起来,你就自然不是好欺负的了。人生有很多事情,我们是做不到的,所以需要忍耐;人生有很多欲望, 是达不到的,所以需要忍耐;人生有很多感情,是

23、受不了的,所以需要忍耐;人生有很多苦难,是躲不掉 的,所以需要忍耐;人生有许多伤痛,是让不开的,所以需要忍耐;人生有很多闲气,是避不开的,所以 需要忍耐。 忍耐是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是人格与品质的至高境界,纵然不能凛然面对嘲讽,但能面对委屈。 因为忍耐是人生中的一种理智,一种深邃,是感悟复杂人生的智慧。 忍耐,大多数时候是痛苦的,因为忍耐压抑了人性。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忍耐了常人所无法承 受的痛苦之后,才出现在你面前的。千万不要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放弃了。 古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千万不要小看忍耐,有时,成与败,关键在于看谁更能忍耐。 12下列对文章的理好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24、第段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形象而有说服力地证明了忍耐的必要性。 B关键时刻,谁能够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谁就能在逆境中,从低谷中一步步走向辉煌。 C第段列举三国时的典型例证,意在阐述忍耐能帮助我们摆脱不利局面走向成功的道理。 D同样是引证法,第段重在强调忍耐的积极意义,第段从反面突出不忍耐的危害。 13下列与文中“人生深邃之处是忍耐”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 分) A在被西方发达国家排斥的长期困境中,任正非带领华为公司顶住了重重压力,以提高服务质量、承 诺安全经营等策略不断赢得信任,逐渐扭转了局面。 B韩信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能控制住愤怒,忍耐胯下之辱,因他深明所谓“留得青山

25、在,不怕 没柴烧”,最终成为高祖最为倚重的一代名将。 C周星驰刚开始影视演艺事业时,遭遇不少冷眼,好不容易才争取了跑龙套的角色,却片酬极低。但 他咬牙坚持,永不言弃,终成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 D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与邻居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后米张家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 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14下面这则材料如果作为论据,放到原文 A 或 B 更合理?请说明理由。(3 分) 据报道,某县法院最近审理了一起故意伤害案。起因是一名女子含沙射影地骂了一名与她有旧怨的男 子,该男子从台阶上跳下时有意碰了一下该女子。该女子倒地装死,并打电话叫来丈夫。其

26、丈夫到场后将 该男子砍成二级伤残。法院最终判决其丈夫故意伤害罪入狱。 【答案】 12B 13D 14放在B处更合理。因为B处前面衔接的是“学会忍耐,学会不做那些一时痛快,后来又终身懊悔不 已的事。 ”而材料就是没有学会忍耐,而做了终身后悔的典型的反面例证男子没有忍耐别人的指骂被打 伤,女子没有学会忍耐导致丈夫因自己一时之气而受牢狱之灾。而A处是说不甘于命运时要学会忍耐,材料 与不甘于命运无关,不能作为论据。 【解析】 12B根据第八段中的“尤其是在人生的低谷与逆境中,他们比常人更能忍耐,在忍耐中使自己慢慢 地走出人生的低谷,一步步走向辉煌”可知,关键时刻,谁能够忍耐,谁就能在逆境中,从低谷中一

27、步步 走向辉煌。故选B。 13D这则故事反映出来的是谦让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与“忍耐”关联不大。故选D。 14分析材料可知,该女子的丈夫为了一时之快,将该男子砍成二级伤残,最终自己因为故意伤害罪 而入狱。与B处的“就是学会不做那些一时痛快,后来又终身懊悔不已的事”紧密承接,从反面证明了人要 学会忍耐的观点。该男子没有忍耐,致使自己二级伤残。女子没有忍耐让自己的丈夫进了监狱。A处论证的 观点是“当你不甘心命运的安排但又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之时,你必须学会忍耐” ,与题目中给出的材料无 关。故应放在B处。 (四) (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晶莹的泪花 鲍山宏 风不大,心很冷,

28、灌进领口碎玻璃扎着似的。童丽缩了缩脖子,不由地又加快了脚步。路的两旁, 景观树静静地,哨兵似地立着;宽阔的街道,在明亮的路灯下显得更加寂静。这种景象与往年的春节截然 不同,冷寂的空,空的让人浑身地不自在。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童丽投身到这场防疫战以来,每个 夜晚她都在这样的街道上快步前行。她白天黑夜地忙,忙得记不得,这是第几天这样匆匆而归了。 本来童丽可以不吃这个苦。那天动员会上,社区书记说:“童丽,你守在单位,反正办公室需要人。 有你在,我放心。”童丽说:“为什么让我呆在办公室?我不需要照顾。”书记说:“你情况特殊,没有人 要特意照顾你,办公室一样是战场。”倔起来的童丽,九条牛都拉不回。

29、拉不回头的童丽,和同事一道去走家串户,上门摸排,安抚孤寡,张贴公告。随着疫情的升级,防 控力度加大,童丽又站在了设卡的第一线。相较于宣传,检查监督,实行小区和街道封闭管理,矛盾与疫 情一样升级了。原本自由出行惯了的小区居民,一下子出入受到限制,怨言不断。首当其冲的是口罩问题。 设卡的第一天,一老太太执意要去市场买点东西,但是她没有戴口罩。童丽劝说:“老人家,你没有口罩, 按要求没有戴口罩不能出去,传染了病毒,对你,对他人都不好。 老太太本来对遭遇劝阻打心眼里就不舒坦。(1)童丽这么一说,给她找到了茬口,直扑着 童丽而来。 “你说谁有病毒了,你妈才有病毒呢,我呸”冲着童丽连吐了好几口唾沫。后来是

30、老太太的儿 子闻讯赶了过来,连劝带拉,才把老太太带回了家。事后,童丽躲到一旁无人处,用湿巾纸使劲地擦自己 的脸,眼眶都擦红了 就在今天下午,童丽又被人“伤害”了一次。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二十三四岁左右,非得要从 童丽他们卡点去往邻县。 童丽她们竭力劝返:“非常时期能不出去, 尽量不出去, 在家中呆着也是贡献呀。 ” 劝说不成,就要检测他的体温,请他拿出身份证登记。小伙子情绪激动,拒不配合,发动摩托车试图冲卡: 童丽情急之下挺身拦阻,被摩托车带倒在地,疼得呲牙咧嘴,现在胳膊还有点疼。 报警后,还是童丽的丈夫出的警。丈夫心疼地要带童丽去医院包扎。童丽见到丈夫,委屈得直想哭, 但她还是强忍住了泪水

31、。她不想让丈夫分心,特殊时期丈夫也很忙,许多事情还需要他们当警察的去做。 丈夫很生气,和同事一道要带小伙子去派出所。童丽拉住了:“人家知道错了,又赔礼道歌了,还能怎样? 非得要拘了人家不成。走吧,你们哪儿忙赶紧去哪,别公报私仇了好不好。” 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吓得双手紧紧抓住童丽的一只胳膊, 一个劲地喊姐, 生怕被请上警车。 童丽说:“知 道错了就好,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为了大家的好。”小伙子鸡啄米似的直点头。 到家了。丈夫没有回来。母亲和儿子都还没睡,怜爱地抱着才九个月大的调皮儿子,童丽朝着母亲, 满眼的歉意:“妈,您辛苦了。” 母亲揉着胳膊说:“别跟你妈瞎客套了,不过我可告诉你,下午

32、我给你弟打电话了,明天上午他就开 车来” 章丽心中一酸,很想再劝劝母亲。但看着乱成一团糟的客厅,看着母亲凌乱的头发,许多的话,噎 在喉咙口,堵塞难言了。转念她把儿子抱得越发紧了。许是儿子在她的怀中感觉到不舒服,用力扭动着小 身子抵触起来。 第二天,当那辆熟悉的白色现代车由远及近时,(2)童丽没有像往常那样迎上去查询,而是不由自主 地退 到一边。同事迎了上去。 事后有同事问地:“童丽, 刚才那车上的人好像是你妈妈吧?”童丽别过脸去, 没说是, 也没说不是。 “这么说你妈怀里抱着的是你儿子了?”同事疑惑, 转而劝慰他:“老人家一个人带孩子的确够难的, 还是带回老家好,带回老家的好。” 童丽扭过头去

33、。这一回,同事看到,童丽的眼眶里噙满了晶莹的泪花。 (选自芜湖文学 ,有改动) 15在这场防疫战中查丽遇到了哪些困难?(4 分) 16联系全文,分析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 分) 17品味下列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 分) (1)童丽这么一说,给她找到了茬口,直扑着 童丽而来。 (2)童丽没有像往常那样迎上去查询,而是不由自主地退 到一边: 18文章以“晶莹的泪花”为题目,有什么妙处?(5 分) 【答案】 15(1)少数群众不理解甚至对抗社区组织的防疫工作,让童丽倍感委屈; (2)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丈夫忙,急需童丽照顾。 16内容上:写童丽断然拒绝社区书记让她在办

34、公室参加防疫工作的安排,表现了她积极上进、勇挑 重担的个性:结构上:为下文写童丽家庭的特殊情况埋下伏笔,自然地引出了她在防疫工作中遭遇个别群 众对抗、母亲让童丽弟弟接自己和外孙回老家等情节,使文章结构严谨。 17(1)“直扑着”生动地写出了老太太对童丽的劝阻作出的反应之强烈,表现了她对防疫工作的极度 反感,反衬出童丽等社区干部工作的艰难。 (2)“不由自主地退”写童丽明知车里是弟弟来接母亲和孩子回老家而避免相见的情形,表现了她为大 家舍小家、公而忘私的美好品质。 18 “晶莹的泪花”是童丽在为了社区防疫工作无法兼顾家庭时极其愧疚心情的生动体现,传神地展现 了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也表现了以她

35、为代表的社区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优秀品质; 巧妙地设置了悬念, 激发读者一探究竟的积极性。 【解析】 15第三段到第五段记叙的是一位老太太没有戴口罩就要出去,还往童丽的脸上的吐唾沫。第六段记 叙的是一个小伙子骑摩托车试图闯卡,把童丽带倒受伤。可得:少数群众不理解甚至对抗社区组织的防疫 工作,让童丽倍感委屈。根据第七段中的“特殊时期丈夫也很忙,许多事情还需要他们当警察的去做” ,第 九段中的“母亲和儿子都还没睡,怜爱地抱着才九个月大的调皮儿子”可知她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丈夫 工作忙,急需童丽照顾。 16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第二段记叙的是童丽 拒绝了社区

36、书记让他在办公室值守的安排, 执意要求去投疫第一线。 从中可以看出她积极上进,无私奉献, 勇挑重担的性格特点。从结构上来看,书记说的“你情况特殊,没有人要特意照顾你”为下文介绍童丽上 有老,下有小,丈夫是警察的特殊家庭情况埋下了伏笔。引出下文她在小区值守时遇到老太太执意出门, 小伙子闯关,母亲让童丽的弟弟把自己和童丽的儿子接回老家的情节。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17(1)“直扑着”是对老太太的动作描写。联系语境可知,老太太没有戴口罩就想出去,童丽阻止了 她,说她可能会传染病毒。这个动作表现了老太太在被童丽阻止后的激烈反应,表现了她对于抗疫工作的 不理解与强烈的反对。 她的这种表现也从侧面突出了童

37、丽这些社区干部在小区开展防疫工作时艰难。 (2) “不 由自主地退”是童丽的动作描写。联系语境,这辆现代车是弟弟开着来接童丽的母亲和童丽的孩子的,她 既舍不得母亲,又舍不得才九个月大的孩子,但为了抗击疫情,她又不能阻止,所以只得退到后面,避免 和母亲等人相见。这种行为表现了她公而忘私,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德。 18联系文章内容可知,母亲因为童丽在社区参加防疫工作而无心照顾家庭,所以让儿子来把自己和 外孙子接走,童丽着着弟弟的车, “眼眶里噙满了晶莹的泪花” ,这一细节,表现了童丽因为工作而无法照 顾家庭的愧疚之情,突出了她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童丽是在抗疫期间,无数社区干

38、部的 代表与缩影,她的品质也是无数社区干部同样具有的品质。阅读题目,可以使读者产生疑问:她为什么会 流泪呢?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呢?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作文(三、作文(5050 分)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框框”在束缚我们。近段时间,因防疫需要,不少人就被困在家这个框框里 很久。有框,自然就有跳出框框的法子。 请以“框”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包含“框”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可以放飞你的想象,也可以发表你的议论。 (3)不少于 500 字; (4)

39、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 名。 (5)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答案】例文: 框 去美术馆参观画展,与各种各样的画作一同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画框。画框把画家们丰富多变的灵 感与情思凝缩在有限的一方空间内。一些画作的意味在框内,一些画作的意味在框外。于是人们在看画时 往往体味到两种不同的感受。一种是看着看着,自己进入了画框里,进入了画中的世界,如同向画纸中心 延伸的林间小道,不知不觉就把你引入了画作的深处,去探寻和体会它的深邃;另一种则是看着看着,画 作逸散出框外,画家笔下的宏大情感如波涛奔涌而来,冲击着看者的感官,如奔腾的骏马意欲破框而出; 如广漠的原野,让人仿佛

40、听到那些肃杀而孤独的风。 有时候,画框成了画作表达情感的束缚。画家的灵感为画框所限,难以施展。于是便有人尝试着摆脱 框的束缚。一些画作无需画框,如街头墙壁上宣泄激情的涂鸦;还有一些作品巧妙地避开了框的限制,一 些画家故意把色彩涂到了框外,摆脱束缚的同时,框又被画家利用,仍不失其意义,巧妙至极。 生活中也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框。 一些框代表的是秩序,是行为规范和游戏规则。小的如体育比赛的场地界限,一台机器的使用章程, 一段乐曲的调号节拍;大的如一个企业的员工守则,科学研究的基本定律,国家制订的法律条款。这些框 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安定有序,它强调了生活的秩序。美国华盛顿特区国会图书馆的天花板上写着一行

41、大 字: “秩序是上苍第一法则。 ”秩序之框,我们必须遵从。 另一种框来自生活对情感的压抑,是物质给精神设置的障碍,是生活对理想的禁钢。每个人都或多或 少地被这个物质之框所困。学生苦于繁重的学业,青年为生计而奔走,中年人承担支撑家庭的重任,老人 为身体虚弱和心灵疲惫所累。没有谁能完全跳出物质之框。我们要做的是适应它,并给心灵找一个合适的 出口,使自己不致在物质的世界中忘记心灵的呼声。像绿山墙的安妮一样,她的境遇令人同情,但她的灵 魂从不为生活的烦恼所困,她的脑中总是充满那么多美丽的幻想。当我们学会了给心灵松绑,物质之框就 无法束缚我们了。 还有一种框代表着过时的传统、陈日的观念。推动人类社会前

42、进的成就,都是冲破了这类框而取得 的。牛顿冲破了神学对科学的束缚,建立了经典力学理论;爱因斯坦跳出了时空固有不变的传统认知,奠 定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鲁迅先生摆脱文青的束缚,首倡白话文,传播新思想,掀起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巨 大变革。成功的人都是走出旧观念,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之框的创新者。生活中,多一些怀疑和探索 精神,学会打破旧框,就是学会创造新生活。 生命的更替,宇宙的轮回,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最大的框。自然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渺小,也给了 我们思考和感悟自然的机会,让人们在思考中求索安放心灵之道。如果能达到天道与人道的和谐,想必也 就对这自然生死之框坦然了吧。 【解析】 本题为命题作文,采

43、用了“引导语命题”的形式,命题可以是全命题,也可以是半命题。引导语创 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打开交引领写作思路。引导语中“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框框在 束缚我们。近段时间,因防疫需要,不少人就被困在家这个框框里很久。 ”点明了人们在社会中生活,总会 受到某种约束,这种约束可能来看法律,也可能来自制度,还可能来自道德。 “有框,自然就有跳出框框的 法子”应从正面理解,应把框理解为某种约定俗成的偏见与认知, “跳出框框的法子”指的是打破传统的束 缚,获得新的认知和体会。标题有两个要求,可以以“框”为题目,也可以以一个包含“框”的词语来作 为标题。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创作议论文较为合适。可

44、借鉴如下思路:确定标题为“框” ,并作为论题。 首段引出论点:框就是约束,框就是纪律,只有遵守纪律,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然后列举事例,引用名 言,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进行论述,还可以列举正反两面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末段总结全文, 得出结论。 附加题(附加题(1010 分)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A) 可是,我们将会看到这个残暴的刽子手在家里是个非常慈爱温和的母亲。就像“食人怪”一样,虽然 吃起别人的孩子来毫不留情,却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在饥饿的逼迫下,我们也是一样的,人和畜牲都是 食人怪。 (B) 就在这了望台上,它像一名尽心尽责的卫兵一样,天天守在这里。自从产了卵之后,

45、它比以前消瘦多 了,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那朝气蓬勃的样子,它全神贯注地守在这了望台上,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 张,埋没入战备状态,然后从那儿走出来,挥着一条腿威吓来惊扰它的不速之客,它激动地做着手势,叫 它赶紧滚开,否则后果自负。 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的动作的确把那些或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了一跳,把那些鬼鬼祟祟的家 伙赶走以后,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那么它又在那丝和花瓣做成的穹顶下做什么呢?原来它在舒展着身体来遮蔽它宝贝的卵。尽管此时它 已经非常瘦小孱弱了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它卷走,它已忘记了饮食,为了守望工作不被影响,它现在已抛弃 了睡眠,不再去捕蜜蜂,吸它们的血充饥,它只是静静

46、地坐在自己的卵上。 20 (A) (B)选文都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 ,选文中的“它”是 一种昆虫,叫 。 (2 分) 21 (A)选文中说“它”是一个“残暴的刽子手”,请结合原著的内容说说“它”的残暴体现在什么事情 上?(4 分) 22人们赞扬法布尔的著作除了观察细微外,还赞扬他对昆虫的描写充满温情,请根据选文来简析一下他 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 分) 【答案】 20昆虫记 蟹蛛(或者“母蟹蛛” ) 21 “它”的残暴体现在捕食蜜蜂这件事上: “它”埋伏在花的后面等蜜蜂来采蜜,然后上去在蜜蜂颈 部轻轻一刺,刺在蜜蜂颈部的神经中枢上,等蜜蜂死了就吸蜜蜂的血,吸完后

47、把尸体的遗骸丢在一边。 22 因为法布尔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充满了尊重与热爱之情, 他把蟹蛛当一个鲜活的生命来平等看待, 所以描写起来有温情。 选文 (A) 中, 作者认为蟹蛛 “在家里是个非常慈爱温和的母亲。 ” “在饥饿的逼迫下, 我们也是一样的,人和畜牲都是食人怪。 ”适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选文(B)把母蟹蛛当一 个母亲来写,为了照看孩子(卵)而不辞辛苦形象地刻画出来,让人动情。 【解析】 20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识记。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是 昆虫记 。 由文段中“产了卵” “着一条腿威吓来惊扰它的不速之客” “那么它又在那丝和花瓣做成的穹顶下做什么呢”

48、“捕蜜蜂,吸它们的血充饥”可知,它是“母蟹蛛” 。 2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识记。可结合原著中第三十六章“蟹蛛”的内容“这种蜘蛛不会用 网猎取食物,它的捕食方法是:埋伏在花的后面等猎物经过,然后上去在它颈部轻轻一刺,你别小看这轻 轻的一刺,这能致它的猎物于死地。我所观察到的这群蟹蛛尤其喜欢捕食蜜蜂。蜜蜂采花蜜的时候是很专 心致志的,什么都不会想不会开小差。它用舌头舔着花蜜,然后挑选一个能采到许多花蜜的花蕊上,一心 一意地开始工作。当它正埋头苦干的时候,蟹蛛早就虎视耽耽从隐藏的地方偷偷地、悄悄地爬出来,走到 蜜蜂背后,越走越近,然后一下子冲上去,在蜜蜂颈背上的某一点刺了一下。蜜蜂无论怎么挣扎也摆脱不 了那一刺。这一刺可不是随随便便出手的。 它刚好刺在蜜蜂颈部的神经中枢上。 蜜蜂的神经中枢被麻痹了, 腿也开始硬化,不能动弹了。一秒钟内,一个小生命就宣告结束了。蟹蛛这个凶手快乐而满足地吸着它的 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