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09:记叙文专项练习1思路总结(含答案)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4384 上传时间:2021-03-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09:记叙文专项练习1思路总结(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09:记叙文专项练习1思路总结(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09:记叙文专项练习1思路总结(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09:记叙文专项练习1思路总结(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09:记叙文专项练习1思路总结(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青岛中考二轮复习青岛中考二轮复习 09 09 记叙文专项练习记叙文专项练习 1 1 思路总结思路总结 (答题思路综合(答题思路综合+题型总结题型总结+真题分析)真题分析) 说明:说明: 记叙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因此笔者此处拟分两个专 题进行。专题 09 里主要是分题型总结答题思路,并且对 2020 真题进行分析,偏 理论;专题 10 里主要汇总模拟题,并收录各地典型试题,偏实践。复习时请两 专题结合使用。 一、答题思路综合:一、答题思路综合: 知识点一:表达方式知识点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一)记

2、叙(一)记叙 常考知识:三种记叙手法 1.顺序顺序:按照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或时间)记叙事件,使文章脉络 清晰 2.倒叙倒叙: (先说结果再回头叙述起因经过的手法) 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叙述了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插叙插叙: (在叙述主体事件中间插入另一件事) a.运用插叙的手法,插入叙述了 , 补充交代了 的原因(背景) b.为下文 做铺垫 c.与上文 进行照应 d.联系主旨:表达了 ad 两个作用必有,bc 根据文章实际综合考虑 备用知识:记叙人称(注:此处不是答题格式) 1.第一人称:使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更加生动自然 2.第二人称: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抒发作者强烈

3、情感 3.第三人称:与叙述对象保持距离,不受时空限制,使叙述客观 (二)描写(二)描写 1.按照描写角度分:正面描写按照描写角度分: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2)侧面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写 ,侧面烘托出 (对象)的 (特点 /品质/精神) ,表现出 反衬出 2.按照描写对象分:人物描写按照描写对象分: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 常考方式:赏析下列句子/分析表达效果/分析人物性格 动作描写的答题思路【重要】动作描写的答题思路【重要】 运用了动作描写(1 分) , (哪个动词) (1 分)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地(1 分 明)写出了 , (1

4、 分)表达了 (1 分) 当句子中既有动作描写又有语言其他描写时,要全部都写出来,分析的时候一定 要重点分析动作描写 【重要】2)环境描写: A.交代时间发生的时间、背景、环境 B.渲染 的气氛,烘托人物 的心情 C.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 做铺垫 D.表现出 (主旨) 注:环境描写经常在开头出现,注意和开头段作用相结合注:环境描写经常在开头出现,注意和开头段作用相结合 (三)议论(三)议论 揭示文章主旨, 点明事物的意义, 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表达了 (主旨) (四)抒情(四)抒情 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注注:议论和抒情两者往往结合在一起,

5、密不可分。考试时,如果题目问“这 段话用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 想到了其中一点, 一定要把另一点也写上! (五)说明(五)说明 记叙文中不考,略 知识点二:修辞手法(共八种)知识点二:修辞手法(共八种) 【重要,直接背过】【重要,直接背过】 1.比喻: 运用比喻的手法, 将 比作 , 生动形象写出了什么, 表达了 2.拟人: 运用拟人的手法,(词) 赋予了 人的情态,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表达了 3.夸张:运用夸张的手法,夸张强调了 ,增强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表 达了 4.设问、反问、反复:突出强调 表达了 5.排比: 运用排比, 突出强调了 , 表达了 , 语言凝练, 层层递进, 增强

6、语势 6.对偶:使句式整齐,富有文采,表达了 注:修辞手法注:修辞手法常在赏析题中出现,因此每种手法的分析中都加了对主旨的分析。常在赏析题中出现,因此每种手法的分析中都加了对主旨的分析。 “表达了 ”后面跟主旨。考试时可优先想比喻拟人“表达了 ”后面跟主旨。考试时可优先想比喻拟人 通常的赋分方式(以比喻为例) :通常的赋分方式(以比喻为例)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1 分) ,将 比作 , 生动形象地(比作+生动形象共 1 分,漏任何一部分 1 分扣掉)写出了 (1 分) ,表达了 (1 分) 二、题型总结二、题型总结 题型一:内容概括(通常为题型一:内容概括(通常为 18 题)题) 1.限定格式

7、:根据给定格式限定的字数,并且注意词性(动词?名词?) 例: (西海岸一模)简要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4 分) (1)主动请缨,执教山村。 (3)村民铺路,真情送行。 (2) , 。 (4) , 。 2.没有限定格式, 自己根据分数和给出的空,判断文中共有几件事,然后进行分段,把每段的事件 概括出来即可。概括形式:什么人+(因为什么)+做了什么事+产生什么结果 例: (市南一模)例: (市南一模)文中写了岳老师和小病号之间的四件事情,从中我们可文中写了岳老师和小病号之间的四件事情,从中我们可 以看出岳老师的一些品质。通读全文,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 (以看出岳老师的一些品质。通读全文,按照

8、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 (6 分)分) 段落段落 事件事件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岳老师是一个岳老师是一个 的的 人。人。 题型二:赏析题(通常为题型二:赏析题(通常为 19 或或 20 题)题) 例.选择合适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4分) 她自己打趣道: “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 老天对人是公平的。 ” 第一步:选择入手角度: A.精彩的动词、副词、形容词 B.修辞手法和(或)描写手法 C.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欲扬先抑等) 第二步:点出该句话写出什么内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情景、 心理) 第三步:扣主旨,或扣人物情感:表达了 (主旨/感情) 题型三:理解含

9、义题(通常为题型三:理解含义题(通常为 22 题)题) 基本思路:从能够分析的关键词入手,表层义+深层义+主旨 1.理解题目含义 先解释句子具体的、 表面的含义; 再结合结尾对文章的升华, 概括深层含义。 深层义通常是主旨,如果不是,单独加一句主旨 2.理解句子含义 方法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的指示代词,例如“这,那” ,回到文章中, 根据上下文总结出这些指示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是解答该题的突破口 方法:1.抓关键词 2.情景带入法 题型四:分析作用题(通常为题型四:分析作用题(通常为 22 题题)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结构结构+内容内容 1.题目题目 结构上: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概括文章内

10、容,与结尾相呼应 题目新颖,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根据题目选择回 答,如果问题是“题目的好处”就一定有这条) 内容上:点明文章写作对象,交代文章发生的背景,揭示文章主旨(需要 具体) 2.开头开头 结构上:总领全文,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 若出现环境描写等则结合相应知识点回答即可 内容上:写出了 3.结尾结尾 结构上: (1)总结全文, (2)深化主旨,点明中心, (3)首尾呼应 内容上: (1)概括了 内容 (2)点明了 的主旨 4.过渡句过渡句 这是一个过渡句 (1 分) , 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 分) , 承接上文 内 容(1 分) ,引出下文 内容(1 分) 5、某段

11、的作用、某段的作用/某人物的作用某人物的作用 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对比或衬托作用 2、过渡作用 3、补充交代作用 4、推动情节发展作用 题型五:人物形象分析题型五:人物形象分析 1.某人物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某人物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先写人物特点或性格,再写分析。4 分至少两个特点,两个分析;6 分至少三个 即 2+2 或 3+3 2.文中如何塑造某人物?文中如何塑造某人物? 考虑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反衬?) 3、文章中的 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文章中的 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这种问法偏向于“人物形象”的总结,因此如果 4 分,建议找

12、到四个人物性格特 点,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中两处。即 4+2 几种看起来很难归类的题型:几种看起来很难归类的题型: 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应作用题 2.文中是文中是如何塑造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是个怎样的人?这一人物形象的?是个怎样的人?既要写出描写手 法,又要总结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下面这句话含义下面这句话含义理解含义题,同时后面要加一句 自己的生活经验 4.请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请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1)请注意,必须用第一人称! (2)先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概括人物的心情,在写人物的心理时直接出现 这几个词 5、分析原因(为什么

13、 ?)例:主人公为什么哭了?、分析原因(为什么 ?)例:主人公为什么哭了? 考虑以下方面: (1)概括事件 (2)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主人公因为(事件)而感到(什么感情?) ,所以哭了 三、三、2020 真题分析真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1818 分)分) 大城小树 连亭 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 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 霓虹闪耀、 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 若是没有树作为衬托, 也只是没有生气的热闹而已。 堆满楼车的大城是死的,而树的加入,激活了城市。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 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在树的一静一

14、动中,大城获得了庄重和灵动。而这庄 重与灵动的布景里,常常少不了鸟的身影。在大自然中,鸟是跟随树生活的,人们把树搬到 大城,就把鸟引到了大城。唧唧啾啾的鸟声,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 与大城相比,树很单薄,没有楼高,树间的鸟鸣也容易被汽车的噪声淹没。在大城, 似乎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各有各的活法,互不相干。但不管是否在意,大城越来越离不开 树了。 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 比如树变换了风的走向, 比如树接住了窗前的一缕目 光,比如树读懂了匆匆行人的疲累,一切就有了不同。树不经意间的每一次摇动,每一次呼 吸,对大城来说都是恩惠:休息时,人们用树的那抹绿色放松疲劳的眼睛;在车站候车时, 人们

15、需要行道树遮阳挡雨;大城有了树,仿佛装了无数净化器,人们在一呼一吸中感受光合 作用的律动 走在人头攒动的繁华大街上,人有时会与一棵棵树对望。人们看着树,树也同样注视 人,它们温和、宽容的目光,消融了人的紧张疲惫。有时经过一棵树,听到鸟鸣周匝,耳朵 会突然醒来,头会不自觉地抬起来,对鸟投以欣喜的目光,对树发出由衷的赞叹,混沌的兴 致一下子活过来,突然哼出一些遥远的曲调,仿佛自己又变回那个新鲜的血肉丰满的人。 前阵子我的一个朋友在大城添新居,费尽心力地将老家的一棵月桂搬进新家的花圃, 我去看了这棵月桂,它已经有胳膊那么粗了。朋友说,这棵树是断不能割舍的,倘若不能将 它带来,宁可回老家也不进城。我想

16、起作家苏童也曾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树而耿耿于怀。有一 天他突然在城里拥有了两棵树。他在文章里写到,这两棵树弥合了他与整个世界的裂痕,这 是父母和朋友都不曾做到的。我的朋友,并不像苏童那样是个名作家,但他与树的感情,和 苏童是一样的。 我曾在医院听了将近一个月的树声。我生的不是什么大病,却得住院,得手术,手术 后又得住在白惨惨的病房里,怎么受得了呢!况且又不能看书,不能见很多的人,一天到晚 或躺着,或靠着,无聊得很。我多么希望能跟外界多一些交流啊,只要能够冲破这狭小的病 房,什么都是好的! 有一天,我仿佛听到了一棵树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我还听到了鸟儿的声音, 唧唧啾啾,唧唧啾啾我睁开眼睛向窗子看去

17、,见不到树,偶尔能看到鸟儿掠过窗玻璃的 身影。我想,那窗子底下必定是站着一棵树的,不然哪来的沙沙声与鸟儿的歌声呢?我问从 外面回来的母亲,母亲说:“是呢,是一棵碗口粗的杉树。”等我能从病床上起来走动,我 就时常趴在窗口看院子里的那棵杉树。它挺拔,秀丽,枝叶间竟还隐藏着一个鸟窝,我猜想 那窝里一定有正在孵化的鸟蛋。呵,医院里的一棵树上,生命正在悄悄地孕育萌发!一个清 晨,我在病房里醒来,听到沙沙沙的声音中夹杂着雏鸟的欢叫声,急忙奔到窗口,只见鸟妈 妈正给小东西喂食呢! 医生说,我心态好,手术后恢复得特别快,可以提前出院了。我竟很舍不得那树,我 的康复是它赐予的。出院前,我专门去看望它,我忍不住对

18、树投以惊叹的目光:它脚下的泥 土那么少,但枝叶依然繁茂,始终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 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从医院出来,我终于又能走在大街上,走在一棵棵树之间。大城依然繁闹着,那一棵 棵挺立在大城的树依然生长着。我想,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 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 (节选自连亭以一棵树为起点 ,有删改) 19. 文中的“树”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20. “然而在大城,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这句话是从文章中提取的,应放在文中第几段开 头最合适?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21.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句

19、子。 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 22. 如何理解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23. 文末说,“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 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文中的“树”让你联想到了谁?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答案】19. “树”给城市增添生机和轻灵的亮色;“树”抚慰、恩惠了疲惫与需要帮 助的人们;“树”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弥合了人与世界的裂痕;“树”带给人们生命的 力量,坚强与希望。 20. 放在第段的开头。 第段写了树能够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 第段写

20、“在大城, 似乎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 各有各的活法, 互不相干。 ”两段间有转折关系, “然而在大城, 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这一句可以连接两段,使得段意的衔接更加自然流畅,符合逻辑,因 此应该放在第段的开头。 21. 修辞角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比作卫兵,生动形象地写出树对城市坚定的守 护; 将树摇动时发出的声音比作波浪般的乐声,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随风摇动时声音的灵动 美好,使城市更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喜爱和对乡野的热爱。 22. 这棵树所蕴含的向上生长的力量让我心态变好,得以提前出院。从此以后,这棵树曾带 给我的这种生命的力量就转化为我自身的力量, 这棵树扎根在我的心中, 我的

21、成长便伴随着 树的成长,所以这棵树成了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23. 示例:我联想到了环卫工人,环卫工人默默地付出,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我 们常会忽略他们, 但他们为我们的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 分析:分析:2020 年的中考阅读题是一篇很有思想深度的记叙性散文,其中 19 题概括 内容; 20 题考察段落的作用, 出题形式很新颖; 20 题为赏析题, 21 题为含义题, 出题形式比较常规;23 题是开放性题目,考察对文章的理解并需要结合生活。 综合来看, 试题仍考察常规内容, 但题目设置很灵活, 对考生的灵活性要求较高。 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破题” (破解题目)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