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苏教版二年级下科学全册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1722 上传时间:2021-03-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二年级下科学全册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二年级下科学全册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二年级下科学全册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二年级下科学全册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二年级下科学全册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0- -20212021 学年苏教版学年苏教版二二年级下科学全册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年级下科学全册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第 1 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单元概要分析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材料的发现、发明及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材料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材料与能 源、信息并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因此,引导学生尽早了解材料的发展、基本性能 及其主要用途,是现实生活的必然要求。 物质、物体、材料是物质科学领域最基本的三个概念。物体是具象化了的物质,材料是 功能化了的物质。课程标准中要求,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能和 主要用途, 随着年级

2、的升高, 逐渐理解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这些概念。 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大概念。 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材料的概念既熟悉又陌生。幼儿园阶段,他们用积木搭房子,用卡 纸做手工,用泥巴捏泥人故他们对一些具体材料不陌生。但他们很少会用到“材料”这 个名词,对“材料有什么特点”“各种物品与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也未有过思 考,故他们对材料又是陌生的。对学生做前概念调查时发现,学生对某些材料的正确指认率 较低,尤其对金属这类材料的认识不清晰,对材料的简单特点及其利用也不太关注。这些都 成为编写本单元教材的认知起点。 本单元作为学生系统认识材料的起始单元,

3、 需要从学生身边最常见、 最熟悉的材料开始, 引导他们在观察中比较,在体验中感知,从而对材料的简单特点、材料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 响,以及新材料的神奇功能,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 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

4、,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 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中 “物质科学领域” “技术与工程领域” 的低年段要求。 1.1 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1.2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6.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由认识常见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三课组成,按照先常 规后特殊的逻辑顺序展开。其中,第一课认识常见材料与第二课各种各样的杯子针 对的是常见材料,第三课神

5、奇的新材料指向特殊材料中的新材料。在常见材料部分,第 一课是对各种材料的总体认识,包括辨认陶瓷、玻璃、木材、石材、塑料、布、金属,以及 对这些材料基本特点的认知。第二课是通过具体的物品杯子,更深入地理解材料的不同 特点,进而展开针对材料特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和现象解释,让学生对常见材料的性质初 步建立较全面的认识。第三课是对特殊材料中的某些新材料进行介绍,重点展示的是材料纳 米化后性质的改变,目的是让学生对新材料有一个粗浅的认知,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他 们对新材料的兴趣。 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新材料的神奇。 (2)能观察、比较、描述常见材料的轻重

6、、薄厚、颜色、软硬等特征。 (3)乐于发现材料的不同特点,并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 (4)感受现代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改善。 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认识常见材料 1 2 各种各样的杯子 1 3 神奇的新材料 1 总课时 3 第 2 单元玩磁铁单元概要分析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引领学生从生活发现迈向科学认识。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并在 探索过程中获得和积累宝贵的发现。然而,这些发现零碎、分散,缺乏条理,不成体系,往 往停留在现象上, 不能深入规律与原理层面, 从而导致难以长期保存、 快速

7、调取、 充分运用。 就磁铁而言,儿童在生活中会接触多种形状的磁铁和用磁铁做成的器具,出于好奇,他们曾 经把玩过这些东西,并尝试采取多种办法用这些东西来吸其他物体,留下了一次次具体的感 性体验。如果止步于此,则谈不上全面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特征和性质,更谈不上学会运 用磁铁。出于以上思考,本单元从磁性、磁极两个方面出发,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玩” 为载体,编排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儿童调用过去的零散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思考中 形成对磁铁较全面的认识。 指导学生将学习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儿童的大部分学习源于实际生活,同时, 学习也是为了将所学用于生活实际, 因此, 本单元将工程技术的有关

8、内容融入教学活动设计, 不仅介绍磁铁的运用,还在组织儿童认识指南针组成部分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自制指南针以 及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力求实现学与用的统一。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本单元涉及磁力对物体的作用方式,其特点是不用接触物 体,就可以对特定物体施加影响。这与以前学生掌握的直接接触物体施加力,共同构成了对 物体用力的两种方式,促使学生懂得接触与不接触物体,力都有可能对物体造成影响。 本单元基于课程标准,依据相关课程目标,具体落实 “物质科学领域”中关于“磁 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的内容标准。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

9、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常见的力。 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 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 的意识。 愿意倾听、 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 讲述自己的观点;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

10、探究学习。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 域”的低年段要求。 6.5.1 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5.2 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16.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由磁铁的吸力磁铁的两极自制指南针三课组成。对应生活实际,围 绕“磁铁的磁性”这条主线,递进式地展开。第一课磁铁的吸力,组织学生玩一块磁铁, 感受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和磁力的大小,为第二课做好了铺垫。第二课磁铁的两极,紧接 着上一课,让学生玩两块磁铁,引导其发现磁极的位置、磁

11、极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磁铁能指南 北的特点。第三课自制指南针,以第二课中的磁铁能指示方向为基础,指导学生观察指 南针、自制指南针、学习使用指南针。从内容关联上说,第三课是第二课的延续和拓展。 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用磁铁吸多种金属物品,知道磁铁能吸铁和镍。 (2)在实验中感受磁极的特点,了解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铁能指示南北。 (3)自制指南针,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磁铁的吸力 1 2 磁铁的两极 1 3 自制指南针 1 总课时 3 第 3 单元土壤与生命单元概要分析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

12、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实验、记录、交流、研讨等途径,丰富学生对生命 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土壤不仅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且孕育了生命,如土壤里的植物和小动物蚯蚓、蚂蚁、蜘蛛、蜈蚣、蜗牛等。 通过具体指导学生开展栽小葱、养蚂蚁等实践活动,并对植物和动物进行仔细观察和记 录,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植物的生命过程需要水分和养料、小动物和土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 系。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研讨等途径,进一步了解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都具有生存的基 本需求,也使学生在科学实践、科学研究活动中,发展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 出结论和分享交

13、流等科学探究的技能,以及保持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的科学态度。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观察、种植、饲养了解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并能积极地交流 和分享自己的发现,这对于促进他们的科学思考是非常有利的。本单元的设计正是为了给学 生提供运用和发展这一系列探究技能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植物与土 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探究、饲养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 标。 科学知识: 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

14、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58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的外在特征、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和“地球与宇宙科 学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8.1 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14.3 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

15、析 本单元由栽小葱养蚂蚁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三课组成。本单元围绕土壤孕 育了生命这个中心,采用分分总的逻辑结构建构这三课内容,引导学生从观察、记录、 分析入手,探讨土壤生物的基本需求,揭示生物对土壤的依赖性。其中,第一课栽小葱, 通过一个具体的植物载体,反映植物与土壤的关系。通过指导学生探究小葱生长需要的一些 基本条件,让学生经历栽与养的过程,并拓展到了解家庭种植植物和大自然中的植物的基本 需求。第二课养蚂蚁,通过一个具体的小动物载体,反映土壤动物与土壤的关系。学生 在寻找蚂蚁和饲养蚂蚁的过程中,探究蚂蚁生存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知道蚂蚁的生存离不 开土壤。第三课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是从个别到一般

16、通过认识更多的土壤动物来 了解动物与土壤的关系,说明土壤对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的贡献,揭示土壤与生命的密切关 系。 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栽小葱、养蚂蚁、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等活动,知道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开 土壤。它们都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栽小葱、养蚂蚁的过程中,学会用“温暖”“潮湿”“养料”等专业术语来描述 动物、植物的基本需求。 (3)能从具体事物出发,多角度、多方式地描述其基本特征。 (4)愿意就“土壤与生命”的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栽小葱 1 2 养蚂蚁 1

17、3 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1 总课时 3 第 4 单元打开工具箱单元概要分析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技术与工程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重点领域,而谈到技术与工程,必定绕不开 工具的使用,因为工具本身就是技术的物化形态。从工具的使用价值来说,它是人类劳动的 一种手段上的帮助与延伸,是劳动者借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劳力的手段。人类与其他哺乳 动物很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工具的使用在学生的周围随处可见,所 以在小学阶段认识并学会使用一些常见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本单元通过认识周围常见的一些工具,并了解其功能,让低年级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对 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18、学习的方式是将工具的使用与一些具体的工程任务结合在一起,如做小 板凳、做小温室,同时强调工程设计,进一步凸显工程技术在整个小学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 位。 打开工具箱就是打开一般家庭常用的工具箱,这些工具基本以五金工具为主。对于现在 的孩子来说,亲手钉一根钉子或拧一颗螺丝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强化他们对工具的认识以及实际的使用, 这也是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坚韧意志的重要一课。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体验、设计、制作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边可制作

19、加工的材料和简单 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科学态度: 愿意倾听、 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 讲述自己的观点;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17.3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由认识工具拧螺丝做个小温室三课组成,围绕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展 开侧重学

20、生的体验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渗透着工程设计的思想。本单元采用总分 总的逻辑结构安排三课内容。第一课认识工具,总体认识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及其功 能,并指导学生用常用的尺子、羊角锤和钳子来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体验工具的使用,感 受它们的作用。第二课拧螺丝, 具体介绍螺丝和螺丝刀,重在观察螺丝并给螺丝分类, 利用小板凳这个载体学习螺丝与螺丝刀的使用,完成利用现成的材料制作一个木制小板凳的 任务。 第三课 做个小温室 , 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 进行多项工具使用技能的学习与练习。 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和工具自行设计,并按图纸制作小温室,它是第一课认识工具的再提 升。 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

21、(1)认识工具箱里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老虎钳等。 (2)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 (4)认识到工具的发明、制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认识工具 1 2 拧螺丝 1 3 做个小温室 1 总课时 3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单元概要分析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 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意味着科学课程不能只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 认识到

22、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怎么做科学,小孩子怎么学着科学家的样子做科学。 科学的核心在于其方法。科学方法是研究者用以考察自然界的步骤、程序,是科学家群 体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创造了科学知识,体现着科学的精神与态 度,彰显着科学的本质与价值。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小学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 的一环。 科学方法的学习当然要渗透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但是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采用 某种系统的、显性化的方法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乃至理解科 学的本质都是必要的,因此本套教材在每一册都设计了“专项学习”,构成专门的能力训练 板块。又鉴于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际上存在科学

23、与工程这两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活动,本套 教材中的“专项学习”分为着眼工程实践能力的“像工程师那样”和针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像 科学家那样”两个系列。 本册的科学探究活动主题从土壤与生命单元“养蚂蚁”的学习内容拓展而来。以中 国古代科学家沈括研究植物开花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学着科学家的样子,提出一个通过观 察实验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寻找证据、搜集和整理信息,向全班展示自己的 发现,和同学分享交流研究所得并合理质疑。从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角 度来看,本册的活动紧接一年级的科学探究专项学习并有所提升,抓住了科学探究的三个主 要环节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和分享交流,让学生经历一

24、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了科学探究的总目标 和学段目标。本套教材在课程标准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国际比较研究和调查分析, 构建了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体系,从而为确定各学段的能力培养重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从 8 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以此为主线,我们将科学探究活动 的能力训练要点设计为 8 个,分别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低年段为 寻找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和反思评价。每一个“专项学习”都给学生提 供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同时凸

25、显若干能力要素,分低、中、高年段进阶呈 现。 本次专项学习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科学探究低年段的课程目 标。 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作出假设: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制订计划: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搜集证据: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 征及现象。 处理信息: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分享交流: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26、 反思评价: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 识。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次专项学习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中国古代科学家沈括对植物开花环境 的研究,简要说明科学家开展研究要进行独立思考、亲自研究。第二部分,以本册教材第三 单元土壤与生命中“养蚂蚁”的活动为基础,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能研究的问题, 像科学家那样,经历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这样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进 一步学做小小科学家。 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 (1)能提出一个自己可以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科学问题,在研究中能寻找证据,在交流中 能用证据说话,合理质疑同学的看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三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 (3)通过阅读沈括研究植物开花的故事以及分享自己的发现,激发科学探究的愿望。 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2 总课时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苏教版 > 二年级下册(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