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区五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9242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区五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苏州市区五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苏州市区五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苏州市区五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苏州市区五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一语文 第 1 页 (共 9 页)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一语文初一语文 2021.01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等信息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 写在答题卡密封线内,答题卡密封线黑框内的班级、学号用 2B 铅笔填涂。 3.答选择题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不在答题 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

2、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60 分)分)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6 分)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 分) 春来了,阳光明媚。绿意一直 m n( )延到窗下的草坪,每一诛嫩茎都迎风招展。细 看那些花儿,一簇簇、一团团地盛开着,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透亮,个个神彩奕奕。阳光毫不 吝 s ( )地洒在花瓣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 (1)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m n( )延 吝 s ( ) (2)请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修改在下面。(2 分) ( )改为( ) ( )改为( ) 2.根据课文内容

3、默写。(11 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晴空一鹤排云上, 。( 秋词) (3)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5)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6)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 ) (8)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3.阅读西游记的片段,完成题目。(3 分) 行者道:“我往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倒不好耍子,去做甚么和尚? 你与我上复唐僧,既赶退了,再莫想我。”呆子闻言,不敢苦逼,只得诺诺告辞而去。 (1)行者道:“我往

4、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这里”是指哪里?(1 分) (2)唐僧为何赶退了行者?(2 分) 初一语文 第 2 页 (共 9 页) 4.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把它补充完整。(2 分) 手捧 朝花夕拾 , 神游百草故园, 穿行在鲁迅曾经走过的小径, 赏玩当年先生笔下的景致, 一点一滴涌上心间:置身园内仿佛可以听到油蛉和蟋蟀的鸣叫,依稀看见儿时的鲁 迅 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寻梦百草故园,追忆那似水年华,探寻一代文豪的成长足迹吧。 5.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6 分) 【材料一】调查结果显示,2019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65 本,手机

5、和互联网 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关于读书,很多 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视频,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纸质书。为数不少的人 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轶事和八卦新闻。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表示:“人们上网大多习 惯使用手机,报纸和期刊因为时效性、短文章体裁等因素,更容易被快捷的手机网络、数字阅读 取代,但纸质书一般是深度阅读,不容易被替换。”相对“浅阅读”而言,深度阅读以提升学识 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属于深层次阅读形式。 (摘自北京日报) 【材料三】 德国是全世界人均

6、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度, 免费书报亭遍布街头巷尾。 俄罗斯颁布了 国 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来促进群众阅读。日本全年有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晨读运 动”“读书周”“儿童读书周”“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等。 (摘自“百度搜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人均纸质阅读量较少的原因。(写出三点即可)(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浅阅读”应该具有哪些特点?(2 分) (3)结合材料,请你就改善我国国民纸质阅读的现状,对国家和个人各提 一条建议。(2 分) 二、阅读与理解(二、阅读与理解(34 分)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6-7 题。(5 分) 送魏二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

7、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6.请赏析“凉”字的妙处。(2 分) 7.“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8-10 题。(10 分) 初一语文 第 3 页 (共 9 页) 颜回好学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 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 闻好学者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蚤:通“早”。亡:通“无”。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 分) (1)发尽 白 (2)弟子

8、孰 为好学 (3)自 吾有回 (4)门人益 亲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2 分) (2)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2 分) 10.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1-13 题。(6 分) 垃圾食品,不碰就好垃圾食品,不碰就好 张田勘 近日, 英国医学杂志 柳叶刀 发表研究报告称, 哈佛、 剑桥等学校的联合研究组在 1990 2010 年间,对 197 个国家进行 325 次饮食调查,比较了这些地方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蔬果、五 谷、鱼及高纤维食物等被定义为健康食物,而不健康食物指红肉

9、、含糖饮料、高胆固醇及高盐食 物等。结果发现,美国、澳大利亚及比利时等发达国家的人虽然较多进食健康食物,但垃圾食物 摄取量却数一数二。中国人和印度人的饮食质量下滑最严重,垃圾食物消耗量直追西方国家。 从得分上看,中国人的健康食物得分在各国中最低,而且 20 年来的变化也显示分数下降 最多,从 1990 年的 34.2 下降到 2010 年的 29.9。中国人的饮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越来越 好,但是离会吃和吃得健康则越来越远,中国正在朝着胖子之国大步前进。 根据柳叶刀的这份报告,似乎 中国人的“食商”最为低下,甚至不知道怎样避免垃圾 食品。然而,报告也指出,喜爱垃圾食品并非中国人的专利,而是

10、全球人类的一个共性。这就涉 及到一个问题:如何避免垃圾食品。 按照传统思维,避免垃圾食品的做法就是远离或抛弃垃圾食品。例如,世界卫生组织认定 的中国垃圾食品有 10 大类,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 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 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 品(冰激凌、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如果想要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简单的做法就是不 吃,至少要少吃这些垃圾食品。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避开这些垃圾食品,原因不仅 在于这些食品的确吸引人,

11、也在于一些人因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同,必须在外面就餐,做不到吃更 健康的食品。不过,真正要做到避免垃圾食品,就需要更新食品消费观念。 最大的观念改变是,世界上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按照 16 世纪文艺复兴 时期瑞士药物学家帕拉萨尔苏斯的说法,只有剂量能决定一种物质是否有毒。对食物而言也是如 初一语文 第 4 页 (共 9 页) 此,只有数量才能决定一种食物是否为垃圾食物。红肉、含糖饮料、高胆固醇及高盐食物等固然 可以称为不健康食物,但只要数量有限,就不会危及 人的健康。因此,与其说一些食品为垃圾食 品,不如说消费这些食物时没有对食物进行巧妙搭配。 让食物巧妙搭配其实就是在进食健康食物,

12、这方面,中国卫计委、中国营养学会早就为中 国人提供了膳食指南。最新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 年修订电子版)的核心也在于为公 众指明饮食搭配的膳食宝塔原则,也即各类食物的摄食比例。 这个膳食宝塔的第一层(底层)是谷类薯类及杂豆,即主食,每人每天应摄食 250400 克(半斤八两)。膳食宝塔的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每人每天的蔬菜摄取量应为 300500 克 (6 两1 斤),水果摄取量应为 200400 克(4 两8 两)。膳食宝塔的第三层是畜禽肉类、 鱼虾类和蛋类,每人每天的摄取量分别应为 5075 克(1 两1.5 两)、75100 克(1.5 两2 两)和 2550 克(0.5 两1 两

13、)。膳食宝塔的第四层是奶类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奶类及奶 制品每人每天应摄取 300g(6 两)、大豆及坚果每人每天应摄取 3050 克(0.61 两)。膳食 宝塔的第五层是烹调油和盐,烹调油每人每天 2530 克(0.50.6 两),盐每人每天 6 克(1 啤酒瓶盖)。 显然,膳食宝塔的的塔尖是第五层,依次到塔底是第一层,即谷类薯类及杂豆等主食。但 是,在生活中,一些人难以做到按这样的比例来摄取食物,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国人做不到 每天摄入 6 克盐,2530 克油。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居民每天摄入烹调 油 42 克,远高于推荐量。此外,中国人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是 12

14、 克,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 2.4 倍。 因此,中国人的超重和肥胖并非是垃圾食品造成的,而是膳食不平衡造成的。换一个角度 来看待膳食平衡,就要牢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 三 餐 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如饮酒应适量;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选自 2016 年 3 月 20 日今日文摘) 11. 作者说“垃圾食品,不碰就好”,从全文看如何理解这“不碰”的含义?(2 分) 12. 说明文的语言非常严谨,请就第段加点字“似乎”为例进行分析。(2 分) 13. 根据全文内容,请你把第段缺少的饮食建议再补上两条。(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5、 14-17 题。(13 分) 香伯香伯 初一语文 第 5 页 (共 9 页) 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 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 人慕名而来。 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 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 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

16、,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 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 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 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婆家还在怡保,自此以后,我便时 时返回怡保省亲了。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 出,淡出了。 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 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

17、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 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 腻,不滞,不粘牙。 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 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 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 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

18、饼 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 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 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 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有人见他孑然一身, 怕他孤独终老, 劝他寻个伴儿。 他倒是听了, 一寻便是两个, 不过呢, 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 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

19、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 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 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 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 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初一语文 第 6 页 (共 9 页) 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 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 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

20、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 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 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14. 概括事例说明香伯有哪些“怪脾气”?(3 分) 15. 阅读文章第段,说说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段描写有何作用?(3 分) 16.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赏析第段划线句。(3 分) 17.香伯是文章主人公,“香伯”之“香”既源于饼,又另有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揣摩这“香”字的用 意。(4 分) 三、写作与表达(三、写作与表达(40 分)分) 18 欢喜无处不在。田野里,一家人散步的幸福,是欢喜;攀登时,迈出一小步的成就

21、感,是欢 喜;路途中,陌生人给予的帮助,是欢喜。欢喜是回答问题时老师一个点赞的拇指,是读书时的 一次心领神会上了初中,你一定也有很多欢喜。 请以“欢喜欢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1)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2)文中如需出现真实 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 代替;(3)除诗歌、戏剧外,体裁自选。 初一语文 第 7 页 (共 9 页) 初一语文参考答案初一语文参考答案 1. (4 分) (1)(2 分)蔓啬 (2)(2 分)诛-株 彩 - 釆 2. (11 分) (1) 山岛竦峙 (2)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 (3) 尚思为国戍轮台 (4)

22、思君不见下渝州 (5) 海日生残夜 王湾 (6) 岐王宅里寻常见 (7)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完整回答得 1 分) 3. (3 分) (1) (1 分)花果山 (2) (2 分)行者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误以为行者杀了人,因此赶退了他。 4. (2 分)示例 1:在桂花树下抬头张望,寻找蝉蜕 示例 2:偷偷地拨弄墙角的那株何首乌 示例 3:依偎在长妈妈怀里,如痴如醉地听“美女蛇吃人”的故事 (只要和朝花夕拾内容有关,且表述顺畅,即可得分) 5. (6 分) (1)(2 分)示例:手机、互联网接触较多;工作生活劳累;娱乐活动占据时间;缺乏阅读兴趣。 (2)(

23、2 分)“浅阅读”主要有阅读浅显、快速简单、娱乐消遣性、反思少等特点。 (3)(2 分)各任写一条,示例: 国家:多提供免费图书;颁布法令促进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等。 个人:培养阅读兴趣;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减少娱乐活动,留出读书时间;多读能引发思考 的经典 作品等等 6. (2 分)“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 觉)(1 分);同时,也是凄凉氛围和悲凉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1 分) 初一语文 第 8 页 (共 9 页) 7. (3 分)虚写(或想象),是诗人想象的情景,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回 答“虚实结合”不得分)

24、(1 分)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了诗人送别魏二时难 分难舍的情感。(2 分) 8. (4 分)(1)全部 (2)谁 (3)自从 (4)更加 9. (4 分) (1)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不迁怒于人,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贰,重复;过,错误) (2)现在再也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亡”通“无”) 10. (2 分)因为颜回十分好学,而且从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却不幸年纪轻轻就 死了, 孔子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弟子了,所以“哭之恸”。 译文参考: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 了颜回, 学生们 (以颜回为榜样) 更加亲近我。”鲁哀

25、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 ” 孔子回答说:“有 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不迁怒于人,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 现在再也没有这样好学的 人了。” 11. (2 分)示例:避免垃圾食品,不是不碰垃圾食品,而是要合理和平衡膳食。 12. (2 分)不能删去。因为似乎”表示推测,说明“中国人的食商最为低下”只是 一种猜测, 如果删去,就变成了事实,这与实际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3. (2 分)只要能提到“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 量,吃清淡少盐膳食;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等,就可以得分。 14. (3 分) 一面作饼,

26、一面骂人不接受别人的建议。上门买饼必须电话预订,否则概不应酬。 代销他的香饼必须在同一天卖完。厌恶、拒绝机械化做饼。(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5. (3 分) 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人物居住的简陋环境,反衬香伯不求物质享受、专心于香饼事 业的品 质;或更加衬托香伯虽己年迈,但生意红火、人品高洁。 16. (3 分)淡淡、薄薄、脆脆”,用了叠词,富有节奏感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香 饼的颜色 美,饼皮脆;表现了香伯的手艺精巧;暗含了 “我“对香饼的喜爱之情。 17. (4 分)香伯按约售饼,严谨又讲诚信;坚持香饼当天卖完,确保新鲜,心系顾客; 不 使用机械化制作方式,不贪厚利;收留年幼失学的少年,富有善心;做饼专注、虔 诚,敬业乐 业;不求工作环境和个人装束的美化,却注重寻求香饼的完美,寻求事业的完 美。(3 分。人物形 象答出三点即可得分,如从香伯的古怪脾性、骂人、沉默寡言等作牵强 归纳的,不给分)。“香” 初一语文 第 9 页 (共 9 页) 字也饱含着作者对香伯优秀品质的赞美之情。(1 分) 18. (40 分)参考中考阅卷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