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届九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8753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9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届九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届九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届九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届九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届九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满分:50 分,时间:60 分钟) 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20 分)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20 分)分) 1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历史上的齐国和鲁国最早产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A夏朝 B春秋时期 C西周 D秦朝 2.“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 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3.东京梦

2、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 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 抵暮。”材料反映了宋代 A社会分工完成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 对外贸易繁荣 4右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 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相 对应 的时应该是 A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5 在一座祠堂的祠柱上悬挂着作家郁达夫所写的对联: “拨云手指天心月, 拔剑光寒倭寇胆” 的对联。 他赞扬的是 A岳飞 B.渥巴锡 C戚继光 D郑成功 6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指出:“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 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 这个顺序做

3、倒,看似容易,虽然 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 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7. “民族的反思, 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 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 思是在片战争后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 对近代化的推进主要是 A器物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习俗 8.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 “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 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

4、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 9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是 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B.C.D. 10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台儿庄战役辽沈战役百团大战准海战役 AB.C.D. 11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A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B中山装成为当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C.废除科举制 D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12 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 手中。”下列说

5、法,能够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C 彭德怀: 几百年来, 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13.西游记是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书中描述的“如来佛(佛祖)”无所不能,法力 无边,其原 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耶稣 B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C.默罕默德 D阿育王 14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话题进行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准备 的发言卡片,你认为具有说服力的有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

6、丁 15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 部极盛”的主要表现是 A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对外交流频繁 D农耕文明发达 16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7 世纪 80 年代”“社会上层政变”“不流血” 等关键词 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光荣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7对于如何读历史?毛泽东认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这主要因为法 国大革命 A.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B取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走上民主政治道路 C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 D彻底摧毁封建制,广泛传播民主共

7、和思想 18. 1760 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选项中与 上述事情有直接关系的是 A三角贸易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工业革命 D文艺复兴运动 19 有位革命领导这样评述国际歌的影响:在欧洲,只要你唱起国际歌,就可以找 到自己的同 志和朋友。这里的“同志和朋友”指的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封建阶级 D教会势力 20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尽相同,法国的途径是 A社会改良运动 B民族解放战争 C对外战争 D资产阶级革命 第第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分)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 题题 7 分

8、,分,22 题题 9 分,分,23 题题 7 分,分,24 题题 7 分,共分,共 30 分。分。 21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 等名篇经典, 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 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讲写了亚洲文明 发展史诗。 201 9 年 5 月 15 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右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 (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

9、万国来朝。该壁画 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的“大国外交” 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 渤海国)和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阅读下面的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写出材料一中由中国创造的四项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是由哪国人发明的? (2)写出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的名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出现“盛世”局面的 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写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简要说明郑 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是伟大的壮举。你应学习郑和怎样的精神? 22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0、问题。 材料一他受命为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 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 爱国志士徐骧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 5 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 军 32000 多人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2)写出材料二中条约的名称。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台湾军民为什么“坚决反 对割让台湾”? 材料三 5 月 4 日下午,北京大学等 13 所大专院校的 3000 多名爱

11、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 “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 、 “废除二十一条” 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 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为什么说“这是真正伟大的 历史转折点”? (4)五四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是什么? 23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 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 20 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

12、找到 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出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据材料一,说明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创的新道路。 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时间 大事大事 1978 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 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 年 中央决定试办 A、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 1984 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 l 从农 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

13、津、上海、广州等 14 个 沿海城市。 1990 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 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 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B 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199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 C 恢复行使主权。 (2)请在表格 A、B、C 三处填写出正确的内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 的特点。 材料三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代化,把我国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决胜全面建

14、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据材料三,你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有怎样的认识? 24. 17-18 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 世纪世界主要大事年表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1776 年独立宣言通过,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787 年美国制定三权分立的宪法。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3 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 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 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

15、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三资产阶级农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 多 (1)依据材料一,概括 17-18 世纪欧美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材料中美国 “三权分立的宪法”是 指哪三权? (2)材料二“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这场变革使人类进人了 什么时代?依据材料 三,概括英国这场变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一有关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变革为什么最早发生在英国?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C 2.A 3.B 4.A 5.C 6.

16、D 7.B 8.C 9.C 10.D 11.C 12.D 13.B 14.D 15.A 16.A 17.D 18.A 19.B 20.D 二、非选择题: 21 题 7 分,22 题 9 分,23 题 7 分,24 题 7 分,共 30 分。 21. (1)诗经;论语;造纸术;印刷术;长城等。(任答 2 项 1 分)古印度人(印度人)(1 分) (2)贞观之治或开元盛世。(1 分)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统治者政治清明;善于用人;民族关系融 洽;开放的社会风气(政策开明等);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流频繁等等)。(任答 2 点 1 分) (3)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1 分)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

17、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 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等。 (任答两点 1 分)提示:英勇无畏(吃苦耐劳或坚定的理想信念等)的精神。 (回答其它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得 1 分) 22. (1)林则徐;(1 分)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考生答题 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述,只要符合题意即可,1 分) (2)马关条约;(1 分)中国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 深);(1 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誓死不当亡国奴等(考生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18、1 分) (3)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 分)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1 分)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1 分) (4)爱国主义精神。(1 分) 23 (1)标志: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 分)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 分) (2)填空:A 深圳;B 邓小平理论;C 澳门。(3 分) 特点:先农村后城市、由沿海到内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 分) (3)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言之有理即可,1 分) 24. (1)资产阶级革命兴起(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取代封建制度成 为历史的潮流;封建王权逐渐被资产阶级统治所取代等)(1 分)行政;立法;司法。(答出 1,2 项 得 1 分;答出 3 项得 2 分) (2)工业革命。(1 分)蒸汽时代(1 分)。提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或答:促进了生 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等。说明:只要围绕回答生产力的发展均可得分。如果考生抄写 材料而没有概括则不得分)。(1 分) (3)提示: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为 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或答: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等)。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