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7095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沪科版高二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八章: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第八章: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 1 1、金属键、金属键:这种金属离子间依靠自由电子的作用相互结合的化学键称为金属键。通过金属键形成的晶体, 称为金属晶体。 2、金属的通性:、金属的通性: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 3、 合金的性质:、 合金的性质: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更硬, 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也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 。 4、铁的、铁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纯铁具有金属的共性,如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和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 有能被磁铁吸引的特性,纯铁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5、铁的、铁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发生化学反

2、应时可生成2、3 两种价态的化合物。 Fe O2 3Fe2O2= 点燃 Fe3O4 Cl2 2Fe3Cl2= 点燃 2FeCl3 S FeS= FeS FeH2O(g) 3Fe4H2O(g)= 高温 Fe3O44H2 Fe Fe2 Fe2H=Fe2H 2、 FeCu2 =CuFe2 Fe3 Fe4HNO 3=Fe 3NO2H 2O 注:分析铁与稀 HNO3反应的关键 HNO3过量:Fe4HNO3=Fe(NO3)3NO2H2O, Fe 过量时:Fe2Fe(NO3)3=3Fe(NO3)2,两者相加得总方程式:3Fe8HNO3=3Fe(NO3)22NO4H2O 6 6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铁的氧化物和

3、氢氧化物 (1)铁的氧化物 化学式 FeO Fe2O3 Fe3O4 俗名 铁红 磁性氧化铁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有磁性) 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铁的化合价 2 3 2,3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稳定 与 H 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 FeO2H = Fe2 H 2O Fe2O36H = 2Fe3 3H 2O Fe3O48H = Fe2 2Fe34H 2O (2)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色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与盐酸反应 Fe(OH)22H = Fe2 2H 2O Fe(OH)33H = Fe3 3H 2O 受热分解 2Fe(OH)3=

4、Fe2O33H2O 制法 可溶性亚铁盐与碱溶液反应 Fe2 2OH=Fe(OH) 2 可溶性铁盐与碱溶液反应 Fe3 3OH=Fe(OH) 3 二者的关系 在空气中,Fe(OH)2能够非常迅速地被氧气氧化成 Fe(OH)3, 现象是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 应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铁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为什么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容易生锈? 主要因为铁不纯, 往往含有碳等杂质, 当这些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或接触到电解质溶液(如食盐 水)时会发生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7、铁的、铁的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类型 析氢腐蚀 吸氧

5、腐蚀 图示 条件 水膜酸性较强(pH4.3) 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 电极 反应 负极 Fe2eFe2+ 正极 2H+2eH2 O2+2H2O+4e4OH 总反应式 Fe+2H+Fe2+H2 2Fe+O2+2H2O2Fe(OH)2 联系 吸氧腐蚀更普遍 铁锈的形成: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 xH2O(铁锈)+(3x)H2O。 8 8、2 2、3 3 价铁的化学性质价铁的化学性质 (1) Fe 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Fe2 处于铁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在中学阶段接触 Fe2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其主要 表现还原性,如:Fe2 遇 Br 2、

6、Cl2、H2O2、NO 3(H )等均表现还原性。 (2) Fe3 的氧化性 Fe3 处于铁的高价态,表现较强的氧化性,如:它能氧化 Fe、Cu、HI、H 2S 等。 (3) Fe2 与 Fe3的相互转化 2Fe2 Cl 2=2Fe 32Cl; 3Fe2 4HNO 3=3Fe 32H 2ONO; 2Fe3 Fe=3Fe2; Cu2Fe3 =Cu22Fe2。 9 9、检验检验 FeFe 2 2、 、FeFe 3 3的常用方法 的常用方法 (1) 溶液颜色 含有 Fe 2的溶液显浅绿色 含有 Fe 3的溶液显黄色 (2) 用 KSCN 溶液和氯水 流程: 溶液 加KSCN溶液 无明显现象 加氯水溶

7、液变血红色 Fe2 溶液变血红色 Fe 3 有关反应:Fe 33SCNFe(SCN) 3(血红色) 2Fe 2Cl 2=2Fe 32Cl (3) 用 NaOH 溶液 流程: 溶液加NaOH溶液 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Fe 2 红褐色沉淀Fe 3 有关反应:Fe 33OH=Fe(OH) 3(红褐色沉淀) Fe 22OH=Fe(OH) 2(白色沉淀) 4Fe(OH)2O22H2O=4Fe(OH)3 1010、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铁三角”的转化关系及应用举例 归纳总结 (1)判断离子共存 Fe 2、Fe3均水解,与 HCO 3、AlO 2、CO 2 3等因水解相互促 进,在

8、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Fe 3与 S2、I、HS、SO2 3,Fe 2与 NO 3(H )、ClO、MnO 4(H )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 大量共存。 (2)盐溶液的配制与保存 Fe 2的盐溶液:加少量铁粉,防止 Fe2被氧化;加少量相应的酸,防止 Fe2水解。 Fe 3的盐溶液:加少量相应的酸防止 Fe3水解。 1111、铝的物理性质、铝的物理性质 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居第三位,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银白色轻金属。有延性和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相对密度 2.70。熔点 660。沸点 2327。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仅次于金和铜。

9、 121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 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不溶于水。 与酸反应与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6H + +=2Al =2Al 3+3+3H +3H2 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Al+6H + +=2Al =2Al 3+3+3H +3H2 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 在冷,浓的 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

10、3(稀)=Al(NO3)3+NO+2H2O Al+4HAl+4H + +NO +NO3 3 =Al =Al 3+3+NO +NO+2H+2H2 2O O 与碱反应与碱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Al+2OH +2H +2H2 2O=2AlOO=2AlO2 2 +3H +3H2 2 与盐反应与盐反应 2Al+3Cu 2+=3Cu+2Al3+ 与某些氧化物反应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 2Al+Fe2O3Al2O3+2Fe 2Al+3FeOAl2O3+3Fe 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和

11、冶炼金属 与非金属反应与非金属反应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 (常温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在氧气中燃烧) 1313、氧化铝氧化铝 (1)物理性质 白色晶状粉末或固体 (2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Al2 2O O3 3+6H+6H + +=2Al =2Al 3+3+3H +3H2 2O O 与碱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两性氧化物) AlAl2 2O O3 3+2OH+2OH =2AlO =2AlO2 2 +H +H2 2O O 1414、氢氧化铝氢氧

12、化铝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与酸反应与酸反应 Al(OH)Al(OH)4 4+3H+3H + +=Al =Al 3+3+3H +3H2 2O O 与碱反应与碱反应 Al(OH)Al(OH)3 3+OH+OH - -=AlO =AlO2 2 - -+2H2O +2H2O 分解分解 2Al(OH)3Al2O3+3H2O 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法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AlAl 3+3+3NH +3NH3 3H H2 2O=Al(OH)O=Al(OH)2 2+3NH+3NH4 4 + + 1515、铝三角以及铝的化合物的有关、铝三角以及铝的化合

13、物的有关图像题图像题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反应原理 坐标图像坐标图像 向一定量的向一定量的 AlClAlCl3 3 溶液中溶液中 逐滴加入逐滴加入 NaOH NaOH 溶液至过量溶液至过量 向一定量的向一定量的 NaOHNaOH 溶液中逐溶液中逐 滴加入滴加入 AlClAlCl3 3 溶液至过量溶液至过量 向向 NaNaA Al lO O2 2中中 溶液中逐滴加溶液中逐滴加 入入稀盐酸稀盐酸 溶溶 液至过量液至过量 向向稀盐酸稀盐酸溶溶 液中逐滴加入液中逐滴加入 NaNaA Al lO O2 2溶液至溶液至 过量过量 向向 NaNaOHOH 和和 NaNaA Al lO

14、2O2 的混合的混合 物物逐滴加入逐滴加入稀稀 盐酸盐酸溶液至过溶液至过 量量 向向 AlAlC Cl l3 3溶溶 液中逐滴加入液中逐滴加入 氨水氨水溶液至过溶液至过 量量 向向 AlAlC Cl l3 3溶溶 液中逐滴加入液中逐滴加入 NaNaA Al lO O2 2溶液至溶液至 过量过量 向向 NaNaA Al lO O2 2溶溶 液中逐滴加入液中逐滴加入 A Al lC Cl l3 3溶 液 至溶 液 至 过量过量 向向 NaNaA Al lO O2 2溶溶 液中逐滴加入液中逐滴加入 COCO2 2( (或者或者至过至过 量量) ) 向向 A Al lC Cl l3 3和和 H HC

15、Cl l 混合混合溶液溶液 中 逐 滴 加 入中 逐 滴 加 入 N Na aOHOH 溶液至过溶液至过 量量 1111、向、向 M Mg g 2+2+- -、 、 AlAl 3+3+、 、 H H + +各 各 1mol1mol 混合溶液中加混合溶液中加 入入 N Na aOHOH 至过至过 量量 1 12 2、向向 OHOH - -、 、 AlAlO O2 2 - -、 、MgMg(OH)(OH)2 2 各各 1mol1mol 混合混合 溶液中加入溶液中加入盐盐 酸酸至过量至过量 1616、铝、铝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共存问题 Al 3与 OH、AlO 2 -、CO 3 -、S2等弱酸根阴离子因

16、生成沉淀或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AlO2 -与 H、HCO 3 - Al3、Fe3等不能大量共存。 1717、铝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物质提纯物质提纯 利用 Al 能溶于强碱溶液,分离 Al 与其他金属的混合物。 利用 Al2O3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分离 Al2O3与其他金属氧化物。 利用 Al(OH)3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分离 Al 3与其他金属阳离子。 第九章:初第九章:初识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

17、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 个横行) 、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主族(AA 共 7 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 个纵行) 、副族(BB 共 7 个) 、族(8、9、10 纵行) 、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主要化合价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

18、化物酸碱性 5、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 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 实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出现周期性变化,进而影响元素的 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 (3) 具体实例:以第 3 周期或第 VIIA族为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性质 同周期元素(左右) 同主族元素(上下) 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多(1e8e) 相同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稀有气体最大) 逐渐增大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7; 最低负价 -4 -1; 最低负价主族序数8

19、 最高正价相同; 最低负价相同 (除 F、 O 外) 最高正价主族序数 得失电子能力 失能减;得能增。 失能增;得能减。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编 排 依 据 具 体 表 现 形 式 七 主 七 副 零 和 八 三 长 三 短 一 不 全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酸碱性 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

20、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NaKRbCs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 -Cl-Br- 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 FeFe 2+Fe3+ 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越易,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越强,金属性越强 金属性强弱 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的先后) 互相置换反应金属性较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依据: 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 负极金属的金属性强于正极金属。 H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越易化合、 氢化物越稳定, 则非金属性越强。 元素的 非

21、金属性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金属性或非金属 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阴离子还原性越弱,则非金属性越强。 性强弱的判断 互相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可以把非金属性弱的元素从其盐中置换 出来 、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NaMgAl;非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 加而增大,如:SiPSCl。 规律: 、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LiNaKRbClBrI。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6、 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相互关系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

2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相互关系 (1)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分区线附近元素,既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3)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其相似性甚 至超过了同主族元素,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实例:锂与镁的相似性超过了它和钠的相似性,如:LiOH 为中强碱而不是强碱,Li2CO3难溶于水等 等。 Be、Al 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均表现出明显的“两性”;Be 和 Al 单质在常温下均能被浓 H2S04 钝化;A1C13和 BeCl2均为共价化合物等。 晶体硼与晶体硅一样,属于坚硬难熔的原子晶体。 第十

23、章第十章: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 1 1、测定、测定 1mol1mol 气体体积的实验气体体积的实验 (1) 实验原理 以 1 摩尔 H2体积的测定为例,用一定量的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并测定其摩尔体积。 Mg + H2SO4 MgSO4 + H2 则 Vm=_ _ (2) 实验装置 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由三部分组成,A 是_,B 是 _,C 是_。 (3) 实验步骤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周期 金 1 属 B 非金属区 非 2 性 Al Si 金 3 逐 Ge As 属 4 渐 Sb Te 性 5 增 金属区 Po At 增 6 强 强 7 金属性逐渐增强 主族 A A

24、A A A A A 装配好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做_。 用砂皮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称取 0.1000.110g 镁带(精确至 0.001g) ,把数值记录于表格。 在 A 瓶出气口处拆下胶管,使 A 瓶倾斜,取下 A 瓶加料口橡皮塞,用小烧杯加入约 20mL 水于 A 瓶 中(目的是_) ,再把已称量的镁带加到 A 瓶底部,用橡皮塞塞紧加料口。 用注射器在 A 瓶加料口抽气,使 B 瓶导管内液面和导管外液面持平。注射器拔出时要注意捏住针头 拔出。 用注射器吸取 10mL 3mol/L 硫酸,用针头扎进 A 瓶加料口橡皮塞慢慢注入硫酸慢慢注入硫酸。观察现象,记录气 体温度。 当镁带完全反

25、应后,读出 C 瓶中液体的体积,读数估计至 0.20.3mL(最小刻度值 0.5mL 的一半) , 记录于表格。 用注射器在 A 瓶加料口抽气,使 B 瓶中导管内外液面持平。记录抽出气体的体积,把数据记录于表 格。 将计算后的氢气体积填入表格。 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第二次实验。 【答案】V(H2)/n(H2)=V(H2)/n(Mg)=V(H2)M(Mg)/m(Mg) 气体发生器 储液瓶 液体量瓶 气密性检查 降低反应时硫酸的浓度 (4) 实验误差的原因分析 没有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V排_, m V_;(填“偏高”“偏低”,下同) 镁带表面氧化镁没有擦除或没有除尽 V排_, m V_; 硫酸的量不

26、足,镁带没有完全反应 V排_, m V_; 称量好镁带后用砂纸擦表面的氧化膜, V排_, m V_; 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 V排_, m V_。 【答案】 (1)偏低 偏低 (2)偏低 偏低 (3)偏低 偏低 (4)偏低 偏低 (5)偏高 偏高 【练习】下列实验操作使实验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1)镁带含有跟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2)没有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镁; (3)镁带中混有与酸反应的杂质; (4)将液体量瓶刻度读数作为氢气的体积; (5)硫酸注入量不足 10mL。 【答案】偏小;偏小;偏大或偏小;偏大;偏大 (5) 、误差分析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测定值-标准值

27、 相对误差= 标准值 标准值测定值- 100%= 绝对误差 标准值 100% 2 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 结晶水合物受热能够失去结晶水,硫酸铜晶体(蓝色)在 110开始失去部分结晶水,150时失去全 部结晶水,生成白色的无水硫酸铜。650硫酸铜分解成黑色的氧化铜。 CuSO4 xH2O CuSO4 + xH2O CuSO4 650 CuO + SO3 x OHmCuSOm :1 18 )( 160 )( 24 : 2 4 160m(H O) x 18m(CuSO ) 2 21 18 )(160 m mm x 式中:m1=m(CuSO4 xH

28、2O),m2=m(CuSO4) (2) 实验操作 研磨:在研钵中用研棒将硫酸铜晶体研碎。 称量:准确称量干燥的瓷坩埚的重量,并记下瓷坩埚的质量 m0,并用此坩埚准确称取一定质量已研碎 的硫酸铜晶体,并记下坩埚钳和硫酸铜晶体的质量 m1。 加热:加热晶体,使其失去全部结晶水(由蓝色完全变为白色) 。 称量: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并记下瓷坩埚和无水硫酸铜的质量 m2。 再加热、再称量至恒重:把盛有无水硫酸铜的瓷坩埚再加热,再放入干燥器里冷却后再称量,并记下 瓷坩埚和无水硫酸铜的质量,到两次称量的质量相差不超过 0.001g 为止。 计算:根据实验测得的结果求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 _ (3)

29、恒重操作 方法: _ _。 意义:_。 影响实验误差的其他因素:称量的准确性;晶体加热时是否飞溅;加热是否过头;硫酸铜晶体中是否 含有杂质;仪器本身等。 (4) 注意事项 晶体加热后先放在石棉网上稍冷却,之后一定要放在干燥器内冷却,以保证无水硫酸铜不会从空气 中吸收水分。 晶体要在坩埚底上摊开加热,有利于失去全部结晶水。 加热时间不充分、加热温度过低(未全变白),都会使晶体的结晶水没有全部失去。 加热过程中,应慢慢加热(可改垫石棉网),以防因局部过热而造成晶体溅失。 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硫酸铜少量分解。 (5)误差分析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因变量 x 值 m(CuSO4) m(H2

30、O) 称量的坩埚不干燥 偏大 偏大 晶体表面有水 偏大 偏大 晶体不纯,含有不挥发杂质 偏大 偏小 晶体未研成细粉末 偏小 偏小 粉末未完全变白就停止加热 偏小 偏小 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偏小 偏大 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称量 偏小 偏小 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 偏小 偏大 两次称量相差0.1g 偏小 偏小 3、酸碱滴定、酸碱滴定 (1) 原理 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 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 BA + H2O 1mol 1mol C(HA).V(HA) C(BOH).V(BOH) 即可得 C(HA).V

31、(HA) = C(BOH).V(BOH) )HA( )BOH()BOH( )HA( V V.C C (2)实验步骤 例如:例如: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 NaOH 溶液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查漏:检查滴定管是否_,操作中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洗涤:依次用洗液、自来水、_洗涤干净。 润洗:用待装溶液润洗滴定管 23 次,以保证装入溶液时不改变原溶液的浓度。 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 准备标准酸溶液注酸液赶气泡调节液面(在“0”或“0”刻度以下)记录读数。 (用同样的方法把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管准备好并记下读数。 )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取标准盐酸溶液: 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_次;注入标准液至_以上;固定

32、在滴管夹上迅速转动活塞 将_排出并调整液面在“0”刻度以下。记下准确读数。 取待测氢氧化钠溶液: 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管 2-3 次;注入待测液至“0”刻度线以下;固定在滴定夹上;迅速转动活塞将尖 嘴处气泡排出并调整液面在“0”刻度以下。 记下准确读数。 往洁净的锥形瓶内准确放入 25.00ml 的碱液。 往锥形瓶中滴加_滴甲基橙试液。 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 左手_,右手_,边滴入盐酸边不断摇动;眼睛要始终注意锥形瓶中溶液的 _变化的。 (滴定速度先快后慢,接近滴定终点时,应一滴一摇动) 当看到加一滴盐酸,锥形瓶中溶液由_色变成_时,停止滴定。 (振荡半分钟溶液颜色半分钟溶液颜色 不发生变化不发生

33、变化,达到滴定终点; )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盐酸的体积。 滴定操作重复_次。 将几次滴定用去盐酸体积的平均值代入关系式计算 CNaOH。 (3)注意事项 滴定管的使用 滴定管是测量放出液体体积的定量仪器,规格为_mL(或 50 mL 等),最小刻度为 _mL。读数方法:_对应的刻度,_(平视、俯视、仰视) 。 特点:“0”刻度在_,读数由_而_。 读数方法:滴定管上标有棕色刻度线,观察背景是白底蓝线,由于光在空气、水中折射率不同, 蓝线在液面下变粗,观察时旋转滴定管使蓝线处于一直线(如图所示) 。 中和滴定的关键 一是正确判断滴定的终点; 二是准确测定液体的体积。 滴定终点的判

34、断 当溶液颜色不发生改变,且半分钟内无变化,说明此时达到了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 A.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4.4 酚酞 810 石蕊 58 B.指示剂的选择 a)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_。 b)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的性质而定。若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 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_) ;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 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_) 。 c)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滴定指示剂一般不作滴定指示剂。 d)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的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4

35、)误差分析 用酸式滴定管取 20.00 mL,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放人锥形瓶,加几滴酚酞,用 0.100 molL-1的氢氧化钠 溶液进行滴定。下列操作将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操作 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没有用盐酸试液润洗 (2)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没有用标准烧碱溶液润洗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又用盐酸试液润洗 (4)滴定前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没有了 (5)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出现一个气泡 (6)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有少量漏水现象 (7)滴定过程中有少量溶液从锥形瓶中溅出 (8)读数时,先仰视,后俯视 答案:(1)偏低 (2)偏高 (3)偏高 (4)偏高 (5)偏低 (6)偏高 (7)偏低 (8)偏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沪科版(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