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4768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 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12 分)分) 1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励焚烧秸杆节约能源 B工业废水处理未达标就排放 C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 CO 中毒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科学处理 2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B古迪纳夫等三位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在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贡 献。如图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锂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锂的核内质子数是

2、 3 C锂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 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941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B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C用石灰浆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了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是化学变化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倾倒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5下列有关 CO 与 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 与 CO2都会污染环境 B在一定条件下,CO 与 CO2可以互相转化 CCO 与 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 CO 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 6茉莉花清

3、香淡雅,深受人们喜爱。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其中一种是乙酸苯甲酯(C9H10O2),它 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易挥发,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可以用水浸泡茉莉花来提取乙酸苯甲酯 B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9:10:2 C乙酸苯甲酯分子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乙酸苯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2% 7太空舱里常用 NiFe2O4作气体转化的催化剂。已知 NiFe2O4中 Fe 为+3 价,则 Ni 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8关于燃料和能源的利用,以下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

4、门并打开电风扇 B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主要原因是提供充足的氧气 C火力发电,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D从煤块到煤球到蜂窝煤的改进,主要是增大煤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9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建构模型。下列有关模型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 B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从小到大 C 含碳量从低到高 D 空气中各种物质的体积分数由小到大 10现有 X、Y、Z 三种金属,若把 X、Y、Z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气,Y、Z 不反应;若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Z 表面有银析出,Y 没有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

5、CXZY DXYZ 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为 1:3 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4 小题,小题,24 分)

6、分) 13金属资源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1)铝在地壳中的含量居所有金属元素第 位。 (2)铝是很活泼的金属,但用铝制作的炊具却耐腐蚀,其原因是 (以方程式表示)。长期使用 铝制炊具会使人体摄入过量的“铝”,不利人体健康,这里的“铝”是指 。 (3)明矾中含有铝元素,生活中用明矾净水的原理是 。 14请帮助小红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备并研究常见气体的性质。 (1)仪器的名称是 ,装入药品之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2) 实验室里制取一瓶 CO2, 反应方程式 ,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 “A” 或 “B” ) 。 用 C 装置收集,气体应该从 进入(填 b 或 c)。 (3)将收集到

7、的 CO2气体按图 D 进行实验,可观察到蜡烛熄灭。通过该实验可知 CO2具有的化学性质 是 。 15 (5 分) 用如图装置完成 CO 还原 Fe2O3的实验。 缓慢通入一定量的 CO, 点燃酒精喷灯, 继续通入 CO, 一段时间后,当粉末全部变为黑色时,停止通入 CO,熄灭酒精喷灯。 (1)CO 与 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气球的作用是 。 (3)在冷却过程中,为防止管中黑色粉末表面因与空气接触而变为红色,应补充的操作是 。 (4)有同学提出黑色粉末中还可能含有 Fe3O4资料:Fe3O4不与 CuSO4溶液反应。为验证黑色粉末成 分。 该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 加入 ,

8、 充分反应。 证明黑色粉末中含Fe和Fe3O4的现象是 。 16“暖贴”是我们冬天中常用的一种用品。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暖贴中成分及发热原理展开了探究。 (1)“暖贴”中含有铁粉、活性炭、水、氯化钠等物质,其发热原理就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其中一 种生成物是 Fe(OH)3,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2)检验配料中含有铁粉。用磁铁吸引黑色粉末,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取少量附着在磁铁上的粉 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 ,得出配料中含有铁粉。 (3)检验配料中含有活性炭。暖贴中的活性炭是利用它能 大量潮湿的空气,为铁粉氧化提供条 件。小明用图中所示方法实验,将暖贴放在燃

9、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 含有活性炭。此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若可行,写出其理论依据,若不可行,请写 出合适的方法 。 (4)探究暖贴中活性炭、食盐、水等物质的作用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及用量 反应时间/min 温度 上升 值/ 铁粉/g 活性炭/g 食盐/g 水/g 对照组 2 0.4 0.2 8 10 60 实验组 1 0 0.4 0.2 8 10 0 2 2 0.4 0 8 10 30 3 2 0.4 0.2 0 10 6.5 4 2 a b 8 10 3.7 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第 组的数据,能证明食盐能加快铁粉的锈蚀速率。 实验组第 4

10、 组数据中:a ,b 。 (5)【反思与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暖贴在使用前要密封保存 B暖贴使用后剩余物可以回收利用 C利用铁生锈的原理,铁粉还可用于食品保鲜 三、计算题(共三、计算题(共 1 小题,小题,4 分)分) 17工业上可用甲烷裂解制取高质量炭黑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H2+C,现将 2.4t 甲烷 裂解,可制得多少吨炭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12 分)分) 1【分析】A、焚烧秸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B、工业废水处理未达标就排放会污染水体;C、一氧 化碳难溶于水

11、,放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科学处理,会减少环境污染,并 能充分利用资源。 【解答】解:A、焚烧秸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 A 错; B、工业废水处理未达标就排放会污染水体,故 B 错;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 C 错;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科学处理,会减少环境污染,并能充分利用资源,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 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

12、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 该元素的名称是锂, 带 “钅” 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3,表示原子序数为 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 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锂的核内质子数是 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3,表示原子序数为 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 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锂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41, 故选

13、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3【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 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项错误; B、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项错误; C、用石灰浆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生成了碳酸钙等,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错误,

14、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 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分析】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不要伸入到试管内。 【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 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

15、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 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故正确; D、如果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是中考中的必考题目,同时也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和基础。 5【分析】A、根据 CO 具有毒性,而 CO2没有毒性进行分析; B、根据 CO 在氧气中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要高温下会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计算进行分析; D、根据 CO 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具有灭火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二氧化碳没有毒,不污染环境,故 A 错误;

16、 B、CO 在氧气中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要高温下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 CO 和 CO2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 B 正确; C、CO 与 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 和+4,不相同,故 C 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匀混合的,CO2中混有少量的 CO,不能点燃,所以不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综合性考查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二者的相互转化,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 碳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分析】A、根据乙酸苯甲酯(C9H10O2),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值进行

17、分析;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化合物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乙酸苯甲酯(C9H10O2),难溶于水,所以不可以用水浸泡茉莉花来提取乙酸苯甲酯, 故 A 错误; B、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9):(110):(162)9:10:2,故 B 错 误; C、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 C 错误; D、乙酸苯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2%,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7【分析】根据在化

18、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 NiFe2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NiFe2O4中 Fe 为+3 价,氧元素显2 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 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2+(2)40,则 x+2 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 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8【分析】A、根据天然气的成分以及泄漏时的处理办法分析; B、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 C、根据火力发电中的能量转化来分析; D、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9、 【解答】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天然气泄 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但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错误。 B、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是提供充足的氧气,正确; C、火力发电,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然后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机械能最终转化为电能,故正确; D、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 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可燃性气体的特点、促进燃烧的方法等知识,就可顺利解答。 9【分析】A、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 B、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高低分析; C、根据铁合金知识分析;

20、D、根据溶液酸碱性与 pH 关系分析 【解答】解:A、由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故 A 正确; B、氢气难溶于水,氧气微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由小到大,B 图正确; C、生铁的含碳量 2%4.3%,钢的含碳量 0.03%2%,生铁含碳量比钢高,故 C 不正确; D、空气中各种物质的体积分数稀有气体 0.94%,氮气 78%,氧气 21%,由小到大顺序错误;故 D 不正 确。 故选:CD。 【点评】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要善于将一些化学知识进行分类归 纳,有利于化学的学习。 10【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

21、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 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 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现有 X、Y、Z 三种金属,若把 X、Y、Z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气,Y、Z 不反应,说明 X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Z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 XHY、Z。 若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Z 表面有银析出,Y 没有变化,说明 Z 的金属活动性比 银强,Y 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 ZAgY; 则 X、Y 和 Z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ZY。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

22、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 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 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例如金刚石是纯净物,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 1 个水分子和 1 个甲烷分子都含有 10 个质子,不属于 同种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

23、是氧化物,这是因为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因此高锰酸钾中虽然还有氧元素,但是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2【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 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据此分析各物质反应的质量比、反应 的类型等。 【解答】解: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

24、作用下反 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A、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不正确; B、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正确; C、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12:(14):163:1:4,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不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为:(32):181:3,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 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4 小题,小

25、题,24 分)分) 13【分析】根据铝在地壳中的含量分析回答; 根据铝的性质和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分析回答; 根据明矾溶于水生成物的特性分析回答。 【解答】解:(1)铝在地壳中的含量居所有金属元素第 1 位。 (2)铝是很活泼的金属,但用铝制作的炊具却耐腐蚀,其原因是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 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l+3O22Al2O3; 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长期 使用铝制炊具会使人体摄入过量的“铝”,不利人体健康。这里的“铝”是指元素; (3)明矾中也含有铝元素,生活中用明矾净水,是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所以原理 是: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

26、降; 故答为:(1)1;(2)4Al+3O22Al2O3;元素;(3)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 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4【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装入药品之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 查装置气密性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 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3)根据图 D 实验中,可观察到蜡烛熄灭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的名称是铁架台

27、;装入药品之前应先进 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2)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 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 气大,所以用 C 装置收集,气体应该从 c 进入; (3)将收集到的 CO2气体按图 D 进行实验,可观察到蜡烛熄灭,通过该实验可知 CO2具有的化学性质 是:不助燃,不可燃。 故答案为:(1)铁架台;检查装置气密性; (2)CaCO3+2HClCaCl2+H2O+CO2;B;c; (3)不助燃,不可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

28、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5【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 (1)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故填:3CO+Fe2O32Fe+3CO2; (2)尾气中含有未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气 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故填:收集尾气,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3)为

29、防止管中黑色粉末表面因与空气接触而变为红色,可以继续通 CO 至玻璃管冷却或用弹簧夹夹 住气球,故填:继续通 CO 至玻璃管冷却或用弹簧夹夹住气球; (4)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而四氧化三铁不与硫酸铜反应,故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部分变红,所以取少量样品 于烧杯中, 加过量 CuSO4 溶液, 充分反应, 如果黑色粉末部分变红, 说明还有 Fe3O4 故填: 过量 CuSO4 溶液;黑色粉末部分变红。 【点评】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分析】(1)根据题目信息与质量守恒定律书写方程式; (2)根据氯化亚铁颜色回答此题;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空气

30、中的二氧化碳以及酒精燃烧后也会有二氧化碳生成,影响实验结果; (4)根据对比实验唯一变量原则,找到影响因素; (5)根据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 【解答】解:(1)铁生锈则会有氧化铁生成,而一种生成物为氢氧化铁,所以生成物就有氧化铁和氢氧 化铁,而反应物为铁、氧气和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故答案为:4Fe+3H2O+3O2Fe2O3+2Fe(OH)3。 (2)氯化亚铁溶于水形成浅绿色溶液,所以可以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 故答案为:溶液变为浅绿色。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以吸附潮湿的空气,利用铁的生锈;酒精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同时 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直接罩在上

31、方,不能得出样品中有活性炭,所以需要隔绝加热,才可以验证活 性炭的存在; 故答案为:吸附;不可行;样品放入试管内,通入氧气加热,然后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 浊,则说明含有活性炭。 (4)验证实验可以加快生锈速率,则变量为食盐,对照组加入了实验,则实验组不得加入实验,其他 实验条件一致,所以为 2; 故答案为:2。 为了验证活性炭作为变量,需要设立对比实验,所以跟对照组比较,则其他条件一致,但是活性炭不 加入,所以 a 为 0,b 为 0.2,满足对比实验唯一变量的原则; 故答案为:0;0.2。 (5)A、铁生锈需要接触氧气,所以使用前要密封保存,避免接触氧气,选项 A 正确; B、暖

32、贴使用后,活性炭与氯化钠都未被消耗,只是起到催化剂作用,所以可以回收利用,选项 B 正确; C、铁生锈消耗氧气,不利于食物腐烂变质,所以可以用作保险,选项 C 正确; 故答案为:ABC。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 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 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此类题难度较大, 要细心进行分析解答。 三、计算题(共三、计算题(共 1 小题,小题,4 分)分) 17【分析】根据甲烷裂解的方程式由甲烷的质量即可求出生成的炭黑的质量。 【解答】解:设可制得炭黑的质量为 x CH42H2+C 16 12 2.4t x x1.8 答:可制得炭黑的质量为 1.8t。 故答案为:1.8t。 【点评】本题属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注意书写的格式要规范、计算的数据要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