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 充要条件与量词(教师版)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微专题讲义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62067 上传时间:2020-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2讲 充要条件与量词(教师版)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微专题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02讲 充要条件与量词(教师版)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微专题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02讲 充要条件与量词(教师版)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微专题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02讲 充要条件与量词(教师版)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微专题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02讲 充要条件与量词(教师版)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微专题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 共 10 页 第第 2 讲:充要条件与量词讲:充要条件与量词 一、课程标准 1.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2.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3.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二、基础知识回顾 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 若 pq,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q 且 qp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q 且 qp p 是 q 的充要条件 pq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pq 且 qp (2

2、)从集合的角度: 若条件 p,q 以集合的形式出现,即 Ax|p(x),Bx|q(x),则由 AB 可得,p 是 q 的充分条件,请写出 集合 A,B 的其他关系对应的条件 p,q 的关系 提示 若 AB,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 AB,则 p 是 q 的必要条件; 若 AB,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若 AB,则 p 是 q 的充要条件; 若 AB 且 AB,则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作全称量词 (2)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 (3)全称命题的符号表示: 形如“对 M 中

3、的任意一个 x,有 p(x)成立”的命题,用符号简记为xM,p(x) 3、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1)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作存在量词 第 2 页 / 共 10 页 (2)特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 (3)特称命题的符号表示: 形如“存在 M 中的元素 x0,使 p(x0)成立”的命题,用符号简记为x0M,p(x0) 三、自主热身、归纳总结 1、命题“xR,x2x0”的否定是( ) Ax0R,x20 x00 Bx0R,x20 x00 CxR,x2x0 DxR,x2x0 【答案】B 【解析】由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知命题 B 正确故选 B. 2、“(x1)(x2

4、)0”是“x1”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选 B 若 x1,则(x1)(x2)0 显然成立,但反之不成立,即若(x1)(x2)0,则 x 的值也可 能为2. 3、使不等式 1 10 x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2x B0 x C1x 或1x D10 x 【答案】AC 【分析】不等式 1 10 x ,即 1 0 x x ,(1)0 x x,解得x范围,即可判断出结论 【解答】解:不等式 1 10 x ,即 1 0 x x ,(1)0 x x,解得0 x ,或1x 使不等式 1 10 x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

5、要条件是:2x 及1x ,或1x 4、 命题“x0,1,x210”是_命题(选填“真”或“假”) 【答案】 真 【解析】 取 x1,则 x210,所以为真命题 5、“2, 6 xkkZ ”是“ 1 sin 2 x ”成立的 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第 3 页 / 共 10 页 【答案】充分不必要 【解析】根据正弦函数sinyx的图象,由 1 sin 2 x 可得,2 6 xk ,或 5 2, 6 xkkZ ,故 “2, 6 xkkZ ”是“ 1 sin 2 x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6、(一题两空)已知 p:|x|m(m0),q:1x4

6、,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则 m 的最大值为_;若 p 是 q 的必要条件,则 m 的最小值为_ 【答案】1 4 【解析】由|x|m(m0),得mxm. 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m m4 0m1. 则 m 的最大值为 1. 若 p 是 q 的必要条件 m m4 m4. 则 m 的最小值为 4. 四、例题选讲 考点一、充要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 例 1、 已知直线 l,m,平面 ,m,则“lm”是“l”的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 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答案】 必要不充分 【解析】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若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

7、垂 直现在是直线与平面内给定的一条直线垂直,而不是任意一条,故由“lm”推不出“l”,但是由定义知“l ”可推出“lm”,故填必要不充分 变式 1、“a1”是“直线 axy10 与直线(a2)x3y20 垂直”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直线 axy10 与直线(a2)x3y20 垂直的充要条件为 a(a2)1 (3)0,解得 a1 或 3,故“a1”是“直线 axy10 与直线(a2)x3y20 垂直”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第 4 页 / 共 10 页 变式 2、.设 xR,则“1x2”是“|x2|1”的( )

8、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析】由|x2|1,得 1x3,所以 1x21x3;但 1x31x2. 所以“1x2”是“|x2|0 (1)若 m1,则 p 是 q 的什么条件? (2)若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分析:问题(1)考查的仍是充要条件的判定,需要从“充分”和“必要”两个方面考察,并且用集合方法处理; 问题(2)考查充要条件的应用,根据“若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出所对应集合的关系,从而求出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因为 p: x x20, x100 x|2x10,

9、 q:x|1mx1m,m0 x|0 x2, 显然x|0 xx|2x10, 所以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第 6 页 / 共 10 页 (2)由(1),知 p:x|2x10,因为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所以 m0, 1m2, 1m10, 1m2与1m10不同时相等. 解得 m9,即 m9,) 变式 1、 设 p:实数 x 满足 x24ax3a20.若 a0 且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 p 得(x3a)(xa)0,当 a0 时,3ax0,则2x3 或 x2,则 x4 或 x2. 设 p:A(3a,a),q:B(,4)2,), 又 p 是

10、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可知 AB,a4 或 3a2,即 a4 或 a2 3. 又a0,a4 或 2 3a0, 即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4 2 3,0 . 变式 2、已知 Px|x28x200,非空集合 Sx|1mx1m.若 xP 是 xS 的必要条件,求 m 的取 值范围. 【解析】 由 x28x200,得2x10, Px|2x10. xP 是 xS 的必要条件, 则 SP. 1m2, 1m10, 解得 m3. 又S 为非空集合,1m1m,解得 m0. 综上,可知 m03 时,xP 是 xS 的必要条件. 方法总结: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 (1

11、)把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 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 式(或不等式组)求解 考点三、含有量词的命题 第 7 页 / 共 10 页 例 3、已知函数 f(x)3x22xa22a,g(x) 19 6x 1 3,若对任意 x11,1,总存在 x20,2,使得 f(x1) g(x2)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f(x)3x22xa(a2),则 f(x)6x2,由 f(x)0 得 x 1 3. 当 x 1, 1 3时,f(x)0, 所以f(x)minf 1 3a 22a1 3. 又由题意可知,f(x)的值域是 1 3,6 的子集, 所以 f16,

12、a22a 1 3 1 3, f16, 解得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2,0 变式 1、若命题“xR,x2mxm0”是假命题,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_ 【答案】4,0 【解析】“xR,x2mxm0”是假命题,则“xR,x2mxm0”是真命题即 m24m0, 4m0 变式 2、若命题“x0R,使得 3x202ax010”是假命题,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 【答案】 : 3, 3 【解析】命题“x0R,使得 3x2 02ax010”为真命题, 当 a0,4x0 不恒成立,故不成立;当 a0 时, a0, 164a22,所以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2,) 方法总结: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含义是求解本

13、题的关键,此类问题求解的策略是“等价转化”, 五、优化提升与真题演练 1、设 x0,yR,则“xy”是“x|y|”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第 8 页 / 共 10 页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xyx|y|(如 x1,y2). 但 x|y|时,能有 xy. “xy”是“x|y|”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 【2019 年高考全国卷理数】设 , 为两个平面,则 的充要条件是( ) A 内有无数条直线与 平行 B 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 平行 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 垂直于同一平面 【答案】B 【解析】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内有两条相交

14、直线都与平行是的充分条件; 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 若, 则内任意一条直线都与平行, 所以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与平 行是的必要条件. 故 的充要条件是 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 平行. 故选 B 3、 (2018 北京卷)设 a,b 均为单位向量,则“|a3b|3ab|”是“ab”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a3b|3ab|(a3b)2(3ab)2a26a b9b29a26a bb2,又|a|b|1, a b0ab,因此|a3b|3ab|是“ab”的充要条件. 4、.(2018 浙江卷)已知平面 ,直线 m,n

15、满足 m,n,则“mn”是“m”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若 m,n,mn,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 m.若 m,m,n,不一定推出 mn, 直线 m 与 n 可能异面,故“mn”是“m”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x R , 1 20 x B * xN , 2 (1)0 x Cx R ,1lgx DxR ,tan2x 第 9 页 / 共 10 页 【答案】ACD 【解答】指数函数2ty 的值域为(0, ) 任意xR,均可得到 1 20 x 成立,故A项正确; 当 * xN时, 1xN

16、,可得 2 (1)0 x,当且仅当1x 时等号 存在 * xN,使 2 (1)0 x不成立,故B项不正确; 当1x 时, 01lgx 存在xR,使得1lgx 成立,故C项正确; 正切函数 tanyx 的值域为R 存在锐角x,使得tan2x 成立,故D项正确 6、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22 xtyt;xt yt ; 22 xy; 11 0 xy 其中能成为x y 的充分条件的 是( ) A B C D 【答案】AD 【解答】解:由 22 xtyt可知, 2 0t ,故x y 故是 由xt yt 可知,0t ,当0t 时,有x y ;当0t 时,有x y 故不是 由 22 xy,则| | |xy ,

17、推不出x y ,故不是; 由 11 0 xy 由函数 1 y x 在区间(0, )上单调递减,可得0 xy ,故是 7、 设向量 a(sin2,cos),b(cos,1),则“ab”是“tan 1 2”的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 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必要不充分 【解析】若 ab,则 cos2sin20,即 cos22sincos0.得 cos0 或 tan 1 2.所以“cos0 或 tan 1 2”是“tan 1 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ab”是“tan 1 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8、记不等式 x2x60 的解集为集合 A,函数 ylg(xa)的定义域为

18、集合 B若“xA”是“xB”的充分条 件,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 3 第 10 页 / 共 10 页 【解析】:由 2 60 xx得32x ,即 3,2A ,又由0 xa得xa,即,Ba,因为 “xA”是“xB”的充分条件,所以3,2, a,故3a 。 9、条件 p:1xa,若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 【答案】(,1) 【解析】p:x1,若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pq,但 q/ p,也就是说,p 对应的集合是 q 对应的集 合的真子集,所以 a1. 10、若命题 p:存在 xR,ax24xa2x21 是假命题,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 【答案】2,) 【解析】若命题 p:存在 xR,ax24xa0, 1642aa10, 解得 a2. 11、已知函数 f(x)x 4 x,g(x)2 xa,若x 1 1 2,1 ,x22,3,使得 f(x1)g(x2),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是_ 【答案】 【解析】 依题意知 f(x)maxg(x)max. f(x)x 4 x在 1 2,1 上是减函数, f(x)maxf 1 2 17 2. 又 g(x)2xa 在2,3上是增函数,g(x)max8a, 因此 17 28a,则 a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数学 > 数学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