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21届高三上阶段性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57212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熟市2021届高三上阶段性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1届高三上阶段性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1届高三上阶段性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1届高三上阶段性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1届高三上阶段性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阶段性抽测语文试卷高三阶段性抽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36 分分) ) (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死亡哲学区别于西方死亡哲学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特别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 与海德格尔和尼采等西方哲学家突出地强调死亡的个体性或本已性不同,中国哲学家比较注重死亡的社会 性和社会价值取向,曾先后提出过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等著名的死亡哲学命题。 诚然,孔子也关注死亡的自然属性,他不仅发出过逝者如斯的感慨,而且论语还有死生有 命的说法。然而,他更为关

2、注的是死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提出了杀身 成仁这一死亡哲学命题,强调说: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为什么应当为了成 仁而不惜杀身呢?这是因为,在孔子看来,惟有仁这个范畴才充分地表达了人的本质规定性, 才使人成其为人,使君子成其为君子。他在论语中反复强调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 人而不仁,如 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就是想告诉人们,离开了仁讲修身 ,只是徒讲形式而已,其结果不是不 得要领,就是培养出小人儒或伪君子 。而这归根到底又是因为惟有仁这种美德才充分地表达了 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的人的社会属性。孔子的仁 ,按照朱熹的说法,内蕴着两个层面:一为忠 ,二

3、 为恕 。曾子所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即是谓此。但是,孔子所谓忠 ,无非是尽己为人 , 所谓恕 ,无非是推己及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此,在孔子这里, 人绝对不是克尔凯廓尔 的孤独个体 ,而是一种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主体,自我与他我的关系,因而也不是那种我他关系, 而是一种我你关系。其实,孔子讲仁者,爱人 ,所强调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思想。不难看出,孔 子所赞赏的这种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乃至身家性命的仁者风骨正是基于他对人生和死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 价值取向的深刻体悟之上的。 与孔子讲杀身成仁不同,孟子强调舍生取义 。孟子并不轻生,他在尽心章句上强调说: 知 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 ,在离娄章句下

4、中更进一步强调说: 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伤勇 ,以为在可以 不死的情况下随意死去便有失大勇 。在他看来,人之欲求生,一如口之欲求美味、目之欲求美色、耳之 欲求好听的声音、鼻子欲求芳香的气味、四肢欲求舒适安逸的环境一样,都是人之本性之所好,无可非议。 问题在于:在人的欲求对象中,究竟有无高于生的东西。孟子认为,义就是高于生的东西,是比 生更值得欲求的东西。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他提出了舍生取义的死亡哲学命题,这样,孟子就 把义提升到了生死抉择至上标准和唯一准绳的高度。 孟子的舍生取义虽然有别于孔子的 杀身成仁 ,但不是同后者相对立的东西。 义 ,从字面上 看来,虽然无非是礼仪、适宜、道理诸义,

5、但在孟子这里所要表达的却是仁的一个更深层面的内容。 孟子突出地强调了义在仁的生成过程中的能动性品格和内驱力地位。孟子不仅同孔子一样,认为 君子和圣贤必须具有仁德,而且还进一步深层次地探讨了仁德的成因问题。 (摘编自段德智中国哲学家论死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死亡哲学和西方死亡哲学的不同点就在于是否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 B.孔子关注死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因此提出了“杀身成仁”这一死亡哲学命题。 C.孔子把“仁”的内涵分为“忠” “恕” ,充分地表达了“人”的本质规定性。 D.着眼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基于“我他” 的关系,孔子

6、强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下列对原文 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通过对比论证,肯定了孔孟的观点,否定了某些西方哲学家强调死亡的个体性或本己性的观点。 B.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了“仁”和“义”这两个标准,彰显了儒家有关的死亡哲学的立场。 C.文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结构,先阐明中心论点,然后逐层分析,最后总结了孟子对死亡哲学 命题的发展。 D.文章认为孔孟都重视死亡的价值,都特别关注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都认为有高于生命自身价 值的社会价值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孔子虽然提出“杀身成仁”这

7、一命题,但并非无视死亡的自然属性,因此有“逝者如斯”的感慨。 B.“仁”这种美德充分地表达了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的人的社会属性,离开了“仁”讲“修身” ,结果就只 能培养“小人儒”或“伪君子” 。 C.孟子认为,人的求生欲望是人之常情,他不赞同人在可以不死的情况下随意死去。 D.孟子和孔子都认为君子和圣贤必须具有仁德,孟子还探讨了仁德的成因问题,比孔子更深一层。 ( (二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材料一: 乡愁之“乡”是一个具有特定指向性的区域地理概念,因此乡愁之“愁”不是无缘之愁,而

8、是有根之愁。 乡愁是基于特定的地理位置产生的,其承载着主体浓烈的情感记忆,蕴含着主体对地理故乡的精神皈依。 乡愁中的“乡”是对乡愁主体生活过的故乡的地理泛称,是乡愁地点的代名词。 乡愁的“愁”一方面指主体对故乡的记忆和怀念情感,另一方面指一种对故乡的情感文化,包含强烈的情 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关于情感认同的记忆,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超越地域、空间等 客观现实条件的不断反思和感怀。 乡愁的物质载体包括自然和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生产生活场景、农特产品等。这些承载和唤起 主体情感的物质载体富有生动的内容情节和情怀,与主体过去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因此即使主体离 开故乡多年依

9、然能对其产生情感驱动,慰藉游子的思乡、精神失重等情绪。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愁社会价值,本质上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乡愁价值功能符 合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发展过渡中起着“纽带”和“导航”的重要作用。乡愁价值通过发挥积极的导向 作用,理性疏导乡愁发生主体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推进个体与社会的追求统一 ,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稳 定和高质量发展。 乡村作为乡愁载体是最值得利用和发掘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关于乡村生 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政策不谋而合。乡愁生态价值的本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核心,坚持“用 生态留住乡愁,用乡愁留住生态”的发展原则,在乡村振

10、兴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作用使主体加深对故乡生态 文明的认识,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平衡现代化建设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摘编自马蕾乡愁价值的激活: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愁理论价值研究) 材料二材料二: : 乡愁包括乡“愁”和“乡”愁,前者凸显“愁”的语义,将焦点指向了关乎故乡的现实问题;后者凸显“乡” 的语义,落脚于故乡的范畴问题。对于新型城镇化而言,解决了乡“愁”和“乡”愁的问题,也就真正实现 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包含了现实中“望不见山、看不见水”的乡愁话语语境, “山” “水”成为环境资 源元素的隐喻而与乡愁直接关联,这种预设使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首

11、先关联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从外在形式看,解决乡愁中包含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必须要求城镇建设规划中优先考虑对资源 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就内在本质考量,实现与新型城镇化相匹配的人口市民化在根本上还需要基于 心理、情感驱动的文化融合推动,承载着心理与情感方式的乡愁话语构建必须要满足文化的构建需求。因 此,新型城镇化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深层意蕴在于推进市民社会参与、身份认同,推进友好环境 的建设与体验,以融合落实社会福祉,改变城市居民、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三元结构,柔性化解环境 污染、住房困难、半城镇化等城市病影响,这是乡之“愁”的内在诉求。 无论生态文明还是城乡共荣指向的乡之

12、“愁” ,都是群体性问题,对于个体而言,乡愁更多的是“乡”之愁。 在这个维度下看,故乡首先是一个出生地, “山” “水”常在;这个故乡又由出生地界定了群族,这个意义上 “乡”愁因群体性意义与乡“愁”部分重叠。其次,当故乡处于物质世界与人的关系视角之下,它是人的 存在之乡, “乡”愁包含了对个体终极存在之乡的向往,这使乡愁成为了一个普适的范畴,它意味着新型城 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具有与国家全面开放格局相融的匹配度。 (摘编自谭晖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 4.下列对材料中 “乡愁”的理解和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乡愁之“愁”是一种情感记忆,指向了故乡的现实问题,是乡愁主体的

13、精神所皈依的故乡范畴。 B.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关于情感认同的记忆,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就固定地理区域的不断反思和感怀。 C.对乡愁的生态价值进行积极引导,让人们只关注乡村的生态建设,能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 D.乡愁常附着在与主体曾经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自然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等载体上。 5.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乡愁价值对推进个体与社会的追求统-A,进-步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B.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荣所指向的乡之“愁” ,是属于群体性问题;而乡愁更多的“乡”之愁,是针对于个体 而言的。 C.材料二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

14、论证的方法分析问题,从外在和内在两个层面来解读“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的深层次内涵,论证层次清晰。 D.乡愁具有普适的范畴,这意味着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与国家全面开放的格局有了相融的匹配度。 6.“美丽乡村” 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请结合材料,从“乡愁”视角就“美丽乡 村”建设向有关部门提出三条建议。(6 分) ( (三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优雅的事优雅的事 美美 理查德耶茨理查德耶茨 五月的一个下午,在莱克星顿大道的办公大楼里,沃特坐在桌前假装工作,等着被解

15、雇。现在没人能 看得出他背后冷汗直流,也看不到他左手藏在口袋里,慢慢捻着纸板火柴,一根根撕着,弄得火柴纸板湿 乎乎、黏嗒嗒,成了一团。他好几周前就明白这迟早是要发生的。今天早上,从步出电梯时起他就感觉到 了;下午,他从工作的格子间里往外瞟了一眼,正好与部门经理乔治克罗威尔对了眼神。 沃特亨德森九岁那会儿,有阵子觉得装死是最浪漫的事,他发现警察抓强盗的游戏中真正有意思的 就是假装被枪打中,捧着胸口,扔掉手枪,卧倒在地,他陶醉在伙伴们的欢呼声中。儿时的回忆突然袭上 心头,他突然想到这让他的指甲深深掐入口袋内的纸板火柴里顺其自然,优雅地接受,从某种程 度上说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种模式。之后的青春期,他

16、都沉溺于此,与比他强壮的男孩打架时,总是勇敢 地输给对方;打橄榄球时无心恋战,心底下偷偷渴望受伤,被抬出场外。大学为他的这种才华提供了广阔 的展示空间竞选落败 后来,空军又让他体面地品尝了一次被淘汰的滋味,没能进飞行军官学校。 现在,看起来,他不可避免地要再体会一次了。 沃特? 格子间的门给推开了, 乔治 克罗威尔站在那里, 看上去有点不太自在, 你能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吗? 克罗威尔坐在办公桌前,他俯身向前,两手摊开,撑在桌上的玻璃板上。 沃特,我还是直接跟你说了 吧, 他说。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有趣的是,即使早就有准备,它还是让沃特一惊。 我和哈维先生考 虑了很久,我们觉得你跟不上这里的工

17、作,对你、对我们都有利的办法是,请你走。不过, 他飞快地加上, 这不是对你个人有什么看法,沃特。我们这里工作是非常专业的,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能得心应手。 克罗威尔往后靠,抬起两手,玻璃上留下两只湿乎乎的手印,像骷髅的手。沃特盯着手印,被它们吸引住 了,看着它们慢慢变小,消失。 哦, 他抬起头来, 说道。 你说得很对, 乔治。 谢谢。 回他的格子间大概要走五十米的距离, 沃特 亨 德森颇有风度地走完了。他感觉得到,在克罗威尔眼里,他的背影相当整洁、笔直;他也意识到,在他穿 行在办公桌间时,他脸上每一个表情都控制得很好,很微妙。整个事情看上去像是电影里的一个场景。 点头、微笑、握手,沃特不停地说

18、, 谢谢, 再见, 还有我当然会的 ;他退进电梯里,微笑定格 在脸上,朝那些热情的、表情丰富的脸,自信地鞠了一躬,这个场景最后以电梯门缓缓合上、关紧而告终, 电梯在沉默里一路下行。直到他走到大街上,飞快地走着,他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享受刚才的表演。 走到大街上,他猛然做出一连串举动,理理帽子,动动下巴,在人行道上跺着两脚,试着让自己看上 去像忙于工作,匆忙急躁的样子。如果有人下午在莱克星顿大道上想要分析自己的心理,那他简直疯了。 他决定不告诉妻子。唯一可做的是马上让自己忙碌起来,开始找工作。今晚,当她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时, 他要说, 啊,还好, 他甚至会说, 不错。 早上他要在平时同样的时候出门,

19、在外面呆上一整天,找到 工作前他要一直这样。 他走进家门,孩子们还在厨房里吃晚餐;他在盘子的叮当声里听得到他们大声咕哝着,还有妻子哄他 们吃饭的声音,话语里透着疲劳。他关上门,就听到她在说, 爸爸回来了。 孩子们开始叫着, 爸爸!爸 爸! 他一走进厨房,就立刻感到被厨房的湿润明亮给包围住,陷在这湿润明亮之中了。他的眼睛忧郁地扫 过牛奶盒、蛋黄酱罐子,汤盆和麦片盒,窗沿上桃子摆成一线,还没熟,两个孩子柔弱娇嫩,叽叽喳喳说 着话,小脸蛋上沾着点土豆泥。 进到卫生间,情况好多了。他在卫生间里呆了好久,远远超出洗洗手准备吃晚餐所需的时间。在这里 至少他可以自己再单独呆上一会,他往脸上浇点冷水让自己振奋

20、一点;唯一的干扰是妻子对大儿子不耐烦 地提高了嗓门: 好了,安德鲁亨德森。今晚你不吃完所有的奶油蛋糕,你就没有故事听。 不多久,传来 刮盘子,叠盘子的声音,孩子们吃完晚饭了。又是一阵趿拉趿拉的鞋子声、摔门声,他们给放回自己房间, 洗澡前要在那里玩上一小时。 沃特仔细擦干双手,走回起居室的沙发处,拿了一本杂志就窝在那里,他缓缓地、深长地吸了一口气, 自己控制得还不错。他呷了一小口冰凉的酒,开始很苦,但让他平静下来,手里的杯子看上去深得让人安 心,杜松子酒的沉醉让他的思维滑入混乱之中。自己只有一个建议,像酒般冰凉清冽,一次次冒到嘴边:挺 住。 但是随着孩子们洗澡时泼水的声音飘进房间,挺住越来越不容

21、易;到他们给领进房来说晚安时挺住可 更难了。孩子们手里抱着泰迪熊,穿着干净的睡衣,小脸亮光光的,一股香皂的清香味,看到这一切之后 简直不可能再在沙发上坐得住。他跳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踱着,香烟一根又一根地抽。听着隔壁房间里, 妻子在绘声绘色地念着睡前故事,声音清晰: 你可以走进田野,也可以走小路,但千万不要走进麦克格里 高的花园. 她将身后孩子房间的门关上后,走进来,看见他站在窗边,像一尊悲哀的雕像,望着下面黑漆漆的院 子。 怎么啦,沃特? 他转身过来,咧开嘴假笑一下。 没什么, 声音还是有空洞的回音,电影摄影机开始转动了。是他紧 张的脸部特写镜头,接着切换到她这里,观察她的行动,她站在咖啡桌边

22、,找东西。 嗯, 她说。 我打算 先抽支烟,再端菜上桌。 她又坐下来这次没有往后靠,也没有 笑,这是她忙碌、端菜上桌时的表情。 沃特,你有火柴吗? 有。 他走过来,在口袋里掏了半天,好似给她他珍藏了一天的东西。 天啊, 她说。 看看这些火柴。它们怎么啦? 火柴?他盯着那糊作一团,扭成一堆的纸板火柴,这似乎是无可辩驳的证据。 肯定是把它们撕了 什么的, 他说。 紧张时的习惯。 谢谢,她接过他颤抖的手递过来的火,她睁大眼睛、严肃地盯着他。 沃特,出什么事了,是吗? 当然没有。怎么会有什么 说实话。是工作上的吗?是不是你上周担心的?我是说,今天出了什么事会让你觉得他们可能 克罗威尔说什么了吗?告诉我

23、。 她脸上的细纹似乎更深了。她看上去那么严肃,有魄力,突然老了许多, 也不再美丽一个惯于处理紧急事件,随时准备承担责任的女人。他朝房间里一把舒服的椅子走过去, 背影明确宣告失败即将到来。他在地毯边上停下脚步,身体好像变得僵硬,一个受伤的男人,把自己拼凑起 来;他转过身,面对她,想朝她忧郁地淡然一笑 嗯,亲爱的 他开口道。他的右手伸出来,摸着衬衣中间的钮扣,好像要解开它,接着长叹一声,颓然地向后倒进 椅子里,一只脚耷拉在地毯上,另一只脚蜷在身下。这是他一天中做过的最优雅的事。 他们找我了, 他 说。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小说插

24、叙沃特年少时的游戏和青春期的记忆,既介绍了沃特自身性格特征的养成,也为小说情节的发展提 供了依据。 B.小说中沃特听到自己被解雇后,盯着上司克罗威尔在玻璃桌面上留下的“骷髅”手印,暗示了沃特最后 一丝希望破灭的沮丧和头脑中一片空白的状态。 C.作者以冷峻的笔触,采用全知视角刻画沃特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并对此作了批判,这种心理和鲁迅笔下 人物阿 Q 虚构自身强大的心理是一致的。 D.小说语言质朴又细腻,以沃特被解雇的一天作为切入点,勾勒出了一个积极面对生活却屡遭生活抛弃的 失败者形象。 8.小说中关于沃特回家后对其家中场景的描绘,有什么作用? (6 分) 9.有人说,耶茨如同一个写实主义画家,画出

25、了芸芸众生的平凡生活的画面,请结合文本来谈谈小说现实 性。(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34 分分) ) ( (一一)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 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 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 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 抗行;比张芝草 ,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

26、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 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 长史。亮临薨 ,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迁宁远 将军、江州刺史。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 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 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 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

27、安未仕 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 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 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 辄作数日恶。 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頻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

28、于是始知 名/ B.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 名/ C.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覬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 名/ D.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覬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 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指堂房亲属,如李将军列传中“广从弟李蔡” , “从弟”即“堂弟,此处指王羲之是他的侄 子。 B.草,指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

29、、狂草之分。 C.迁,可指晋升或官职调动,不能指贬谪。左迁,指降职,如琵琶行小序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 D.薨,指古代诸侯或大官的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羲之特别擅长隶书,评论者称赞他书法的笔势飘逸如浮云,刚健如惊龙。他评价自己的书法时说,他 的书法并不比书法名家钟繇、张芝差。 B.王羲之的才能并没有一开始就受到人们认可, 他的书法成就也不是天生的, 他的书法起初没有超过庾翼、 郗愔,等到了暮年方才显得精妙。 C.王羲之虽然后来寄情山水,远离官场,但之前他也关心国事,考虑到国家

30、的安定在于内外和睦,他写信 给殷浩,提醒他处理好和桓温的关系。 D.魏晋时期人们对生命、自然很敏感,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以后自己为悲哀的音乐所感伤,尤其是同 亲友分别,心情就会变得很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4 分) (2) 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6 分) ( (二二)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南乡子和杨元素南乡子和杨元素, ,时移守密州时移守密州 苏轼苏轼 东武

31、望余杭 ,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 ,堕泪羊公却姓杨。 注杨元素:即杨绘,字元素,时年 7 月接替陈襄为杭州知州,9 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府,杨为 之饯别于西湖上,唱和此词。东武:指密州州治诸城。河塘:宋代杭州有名的闹市。堕泪羊公:指羊 祜。他死后,百姓在岘山他生前游息之处建庙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 泪碑” 。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上片开头词人想象调任密州之后的情景, “渺茫”表达的是距离的遥远,也是形容与杨元素再相见的机会 很渺茫。

32、 B.“醉笑陪公三万场”大胆运用夸张手法。词人大方倾吐心中志向,展望、想象自己功成名就之后与友人 开怀痛饮的情景。 C.下片写两人饯别的情景和感受,其语言节奏比上片略显缓慢,字里行间的感情真挚而深沉,具有较强的 感染力。 D.“今夜送归灯火冷” ,字面意思是灯火稀疏,实是因为夜深很多灯光都灭了。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送归 时的情景。 15.词的下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 (三三) )名句名篇默写名句名篇默写( (本题共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 雍也中,孔子认为理想的君子人格应是“文” “质”并

33、重,需要避免两种调和不当的情况: “ , ” 。 (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 , “ ”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3)阿房宫赋中,杜牧在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又说,只 有“ , ”秦国的迅速灭亡才可以避免。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20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第 91 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由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 8 分钟动画短片 包宝宝 , 喜获最佳动画短片奖。 包宝宝以其细腻的描述、大胆的想象、感人的剧情,打动了无数人。影片将中国 美食包

34、子塑造为一个人格化的宝宝形象,描写了一个中国母亲与孩子间的互动:年幼获得母爱的呵护与陪 伴,青年期产生对母爱的隔阂与疏远,最终母子相互理解,家庭再次洋溢着幸福。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成长、 亲情与理解、包容与放手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为了塑造原汁原味的中国包宝宝 ,石之予和华裔美术总监刘碧青走遍多伦多、旧金山、奥克兰 等地的中国城,观摩华人妈妈的打扮以及买菜说话的动作,包括她们在公园打太极的样子。石之予努力给 团队中的非亚裔员工介绍中国的家庭关系与中国文化的特点。她让团队成员到唐人街去感受中华文化氛围, 亲眼看看生活中的华人,品尝中华美食。 1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原汁

35、原味”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冬天的土地上“白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 B.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C.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 ,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D.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 18.文中画线句可以改写成: “ 包宝宝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亲情的温暖,它有爱与成长的故事,有亲 情与理解的故事, 也有包容与放手的故事。 ”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 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19.根据文段,请探究影片以Bao为片名的用意。(3 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

36、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在诸多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文献中,经济增长被视作解决问题的万灵丹药。然而在现实中,它却并非包 治百病,更难以成为环境污染的解药。上世纪 90 年代,一种名为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理论曾得到经济 学家们的广泛推崇。这一理论认为,各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经历工业化这一肮脏阶段,只有这样, 。 这之后,公众需求以及金融、技术手段自然就能自觉发挥作用,将污染 水平降低。也就是说, ,直到出现一个拐点,随后环境退化开始减缓,而经济则 会继续增长。然后,经济增长会带来生产技术的提高、减排技术的引入和大众对环境质量需求的增强。然

37、 而在过去十年中, 环境库茨涅兹曲线 已经广受批判, 其中的一个问题是, 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达成之后, 。 21.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人民网强国论坛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 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和中共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请根据以下采 访记录,概括教授的发言要点,并推测记者所提的问题,每条横线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陈君石:粮食安全是一个长期性的话题,食物浪费是其中之一。严格来说,粮食安全是指食物的供应安 全。中国现在粮食年年丰收,看起来供应很丰富,但中国的食物资源远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一方 面中国人要有忧患意识,就

38、是要加强生产食物的供给侧,加强自我保障;另一方面要杜绝食物浪费。 要点: 问题: 竹立家:从立法来看,餐桌上的事情要以道德立法的角度,从正面引导。因为餐饮浪费是个人品质方面的 瑕疵,量化较难,且不构成行政违法或犯罪,所以要通过伦理法、道德法来纠正。从监管来看,可以尝试 以成立社区或学校餐饮监督委员会等方法,加强在采购、供应、餐食垃圾处理等环节的管理,减少浪费。管 理要细化,要具有可操作性,一环扣一环,包括食品流程、监管过程、可操作性的处罚措施等,实现监管 的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 要点: 问题: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80

39、 后的科学家付巧妹,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她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向总书记汇 报了这些年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 经常有人问, 你的研究有什么用?我曾在很难维持实验室的时候,也 想过要不要去做热门研究。希望国家进一步引导不以有没有用评价和发展基础研究总书记听了 以后深有感触: 对冷门怎么看?按一般概念,一些冷门的东西没有用。这种认识可能把一个领城的事业耽 搁了。做科研事业的评估,要有长远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眼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有没有用”的争论和思考不仅存在于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也同样存在 于一些学习、就业、生活的选择中。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

40、,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三阶段性抽测一高三阶段性抽测一 语文参考答案语文参考答案 1. 答案 B。A.第一段:中国死亡哲学区别于西方死亡哲学的第一个显著特征,而不是“不同点就在于” ; C. 是朱熹的观点。第二段:孔子的“仁” ,按照朱熹的说法,内蕴着两个层面:一为“忠” ,二为“恕” ,而不是 “孔子把仁分为”D.第二段:在孔子这里, “人”绝对不是克尔凯廓尔的“ 孤独个体” ,而是一种 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主体,自我与他我的关系因而也不是那种“我他关系,而是一种“我你”关系。 2.答案 A。文章并没否定西方观点

41、,只是指出了不同。 3.答案 B。第二段:离开了“仁”讲“修身” ,只是徒讲形式而已,其结果不是不得要领,就是培养出“小人 儒”或“伪君子” ,而不是“只能培养” 4.答案 D。A.“愁”包含对故乡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 “乡”才是乡愁主体的精神所皈依的故乡范 畴。B.错在“就固定地理区域的” 。材料一中就“乡愁的本质”是这样表述的: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在不同 成长阶段超越地域、空间等客观现实条件的不断反思和感怀” 。所以,材料一中说的是“超越地域、空间等 客观现实条件的” ,而选项说是“就固定地理区域的” 。C.文中表述是“加深对故乡生态文明的认识”而不 是“只关注” 。 5.答案 C。

42、材料二第段运用了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分析问题,不是对比论证。 6.利用乡愁的社会价值,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挖掘乡愁的生态价值,推进乡 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推进市民社会参与、身份认同,推进友好环境的 建设与体验,将乡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系起来。(每点 2 分) 7.答案 C。 “冷峻” “批判”有误,和阿 Q 也不尽相同。 8.孩子们的欢笑、妻子的贤惠等日常生活场景表现出沃特家庭生活的平静和富有生活气息; 和沃特失业后想要在家人面前保住这个秘密的焦灼情绪形成反差,暗示了成家后的沃特努力想要给家人 良好生活的愿望; 将沃特赶出虚幻的心理安慰,为结

43、尾沃特的精神崩溃、向妻子坦白失业的消息做铺垫。(每点 2 分) 9.从情节安排上看,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沃特被解雇前后的心理活动,强装镇定与尊严的行为举止,在 街头的无助与惶惑,以及回家后面对生活日常的精神崩溃,记录了沃特被解雇那天的所见所闻所思。 从人物塑造上看,塑造了一个从小到大内心强烈渴望被认同但在现实中屡屡碰壁、在被解雇后也想要欺 骗妻子独自承担失业压力的主人公形象。 从表达技巧看,作者采用全知视角,紧扣人物的心理、对话、不为人知的动作等对人物进行全方位描写, 是一种客观的现实主义笔触。 从写作意图看,沃特的孤独、无助和挣扎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的经历,由此表达对沃特深深悲悯, 增强了小

44、说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每点 2 分,答出 3 点 6 分) 10.答案 B。 11. 答案 C。迁,也可指贬谪,放逐。例如屈原列传 “顷襄王怒而迁之” 。 12. 答案 D。 “哀乐”为偏义复词,指哀伤。可根据下文内容判断。 13. (1)张芝在水池旁学习写字,(勤奋练字)一池水都变黑了,假如他人也像这样酷爱书法,不一定会落后 于他。(1 句 1 分) (2) 人到晚年,自然会有这种情况。正需要依赖音乐陶冶性情,宣泄忧闷,只是常担心子侄们发觉了,会 减少欣喜快乐的情趣。(“正赖丝竹陶写”句 2 分,其余 1 句 1 分)14.答案 D。没有使用“拟人手法” 。 15.“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

45、有肠” ,劝好友尽情畅饮,不必伤别,表现出对友人的宽 慰和对他的深厚情谊。“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 ,以灯火稀疏、河塘寥落的凄清氛围,抒发了与友人依 依不舍的离愁别绪。借写深受百姓爱戴的羊祜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赞颂和对他人品的钦佩(或对 他的鼓励)。(每点 2 分, 分析 1 分,情感 1 分。) 16. (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政而望矣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7.答案 B。A 特殊含义,B 强调,C 引用,D 特定称谓。 18.原句体现了感知过程,由故事内容到观后感受,且与上文衔接更连贯,改句缺少逻辑性。原句简洁 流畅,改句

46、语言繁复累赘。(每点 2 分) 19.指中国的食物包子;“Bao”与汉字“宝” ,发音相同,意指宝贝,父母心中的“宝”孩子; 暗示亲人间的包容与理解。(每点 1 分) 20.经济才能达到一定的繁荣程度 环境退化先是随着经济增长的上升而加剧 并不会自动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每处 2 分) 21.要点:对食物供应安全要有忧患意识。 问题:为何要制止餐饮浪费? 要点:道德立法,科学监管。 问题:如何制止餐饮浪费? ( 每处 1 分) 22.参见 2020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侄子,祖父王正担任过尚书郎。父亲王旷,做过淮南太守。晋元帝渡江,是 王旷首先提出的建议。王

47、羲之幼年时不善言辞,人们没有觉得他不一般。十三岁时,曾去拜谒周顗,周顗 观察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当时看重一种用牛心做的菜肴,在座的客人都还没有吃,周顗就先割下来给王羲 之吃,从此开始声名为世人所知。等到年长以后,善于雄辩,凭借刚直扬名,特别擅长隶书,成为古今书 法界的佼佼者。评论者称赞他的书法的意态和气势,认为飘逸如浮云,刚健如惊龙。经常自己评价说,我的 书法和钟繇相比,应当不相上下;同张芝的草书相比,还应居于前列。他曾经给人写信说:“张芝在水池旁 学习写字,(勤奋练字)一池水都变黑了,假如他人也像这样酷爱书法,不一定会落后于他。 ”王羲之的书法 起初没有超过庾翼、郗愔,等到了他的暮年方才显得精

48、妙。 王羲之一开始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担任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他担任参军,后多次升迁,担任长史。庾亮 临终前,上奏章称赞王羲之清高可贵,有审察识别人、物优劣的才能。后升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王羲 之年轻时便已经拥有美好的声誉,朝廷高官都爱惜他的才能和器量,多次征召他担任侍中、吏部尚书,他 都没去就任。又被授予护军将军,他推辞拖延不接受任命。扬州刺史殷浩向来很器重王羲之,劝说他让他 接受任命。王羲之被授予护军之后,竭力请求出任宣城郡守,不被允许。于是任命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 史。当时殷浩和桓温不和,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内外和睦,于是给殷浩写信来告诚他,殷浩没有听 从。等到殷浩打算北伐,王羲之认为一定会失败,写信阻止他,言辞十分恳切周至。殷浩最终出发(北伐), 果然被姚襄打败。 王羲之平素喜好服食丹药,修养心性,不喜欢留在京城,初次渡过钱塘江时,便有在此终老的愿望。会稽 郡有美好的山水,知名之士大都住在这里,谢安没有做官时也居住在这里。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人 都凭文辞称冠于世,一起在浙东筑室定居,与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三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