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二校联考2020年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6241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工业园区二校联考2020年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州工业园区二校联考2020年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州工业园区二校联考2020年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州工业园区二校联考2020年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州工业园区二校联考2020年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苏州工业园区二校联考苏州工业园区二校联考 2020 年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年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共小题,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分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个选项符合题意 ) 1(2 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绝不容许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 为保护长江沿线的自然环境,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增大绿地面积 B兴建火力发电厂 C垃圾就地焚烧 D污水直接排放 2 (2 分)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Mg BZn CCl DAg 3 (2 分)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

2、确的是( ) A长劲漏斗 B量桶 C坩埚钳 D椎形瓶 4 (2 分)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炼铁 B水车灌溉 C活字印刷 D雕刻石像 5 (2 分)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 (C15H22O5) 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 青蒿素属于 ( ) A单质 B无机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6 (2 分)下列有关叙述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所属反应基本类型都正确的是( ) A溶洞的形成:Ca(HCO3)2CaCO3+H2O+CO2 化合反应 B酸雨的形成:SO3+H2OH2SO4 化合反应 C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C+2CuOCO2+2Cu 置换反应 D用含氢

3、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 置换反应 7 (2 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B空气具有自净能力,空气不会被污染 C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循环中作用重大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8 (2 分)欲配制质量分数为 6%的 NaCl 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固体 B称固体 2 C量取水 D溶解 9 (2 分)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水 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 B水分子的运动

4、速率: C状态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发生了化学变化 10 (2 分)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 A铁、汞 B氨、干冰 C水、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11 (2 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2 (2 分)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13 (

5、2 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铜的化学式:CuOH B60 个碳原子:C60 C5 个水分子: (H2O)5 D2 个氯离子:2Cl 14 (2 分)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B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D铝片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 3 15 (2 分)我国“高分 5 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如图为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关于 该原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它的核电荷数为 28 B它有 4 个电子层 C它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D它易失电子 16 (2 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6、将植物油加入水中搅拌,可得到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D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17 (2 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 B向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产生的泡沫不一样多 C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 D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 18 (2 分)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关于白血病和印度药的电影作品。药品“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可用于治疗 慢性髓性白血病,其化

7、学式是 C29H31N7OCH4S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是由 8 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分子是由 77 个原子构成 C甲磺酸伊马替尼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0:35:4 D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589 19 (2 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大米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化钾溶液变蓝色 B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白色沉淀 C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 D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20 (2 分)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物质的燃烧实验。升温至 60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 260的 过程中,仅燃烧。下列

8、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21 (2 分)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为恒温蒸发过程,为升温蒸发过 程,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 4 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22 (2 分)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碳粉和铁粉:磁铁吸引 B棉线和羊毛线:灼烧后闻气味 C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比硬

9、度 D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小木条 23 (2 分)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D吹灭蜡烛后,有大量的白雾产生 24 (2 分)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时,将 40 g KNO3溶于 100 g 水得到饱和溶液 B将 43的 Na2CO3饱和溶液升高 10,有晶体析出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 40降温至 23,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 m (NaCl) m (KNO3) m (Na2CO3) D除去 KNO3中混有的 Na2CO3,可在 40配

10、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 25 (2 分)某同学误将少量 KMnO4当成 MnO2加入 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 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 代表氧气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二、第卷(共二、第卷(共 50 分)分) 26 (4 分)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分别选 用 “ ” 、 “” 、 “”填写空白。 (1)导电性:银 铜; 5 (2)甜度:蔗糖 纤维素; (3)体积分数: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4)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 维生素。 27 (9 分)化学与人类生

11、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碗清洁剂去除油污时的原理属于 。 (2)酒精常用于杀菌消毒,其原因是 。 (3) “苏湖熟,天下足” 。苏州盛产大米,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 。 (4)燃料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 (5)人体中 元素与骨骼密切相关。 (6)如图,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意义重大。下列属于回收标志的是 (填标号) 。 (7)人们穿的衣服通常由纤维制成。下列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填字母) 。 A棉花 B尼龙 C蚕丝 D涤纶 (8) 我国在开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 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8 (6 分)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早在

12、公元三世纪,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 其中“白石”即石灰石,同时生成 CO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 CO2越来越多当大气中 CO2等气体的 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导致温室 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 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 CO2发生 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 CO2的方法, 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碳酸钾溶液以及各类胺溶液等。 CO2和 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

13、等的一系列反应,实现再生转化,我国科 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 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晶纳米带,并将其用 于 CO2的光还原,成功地实现了将 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请回答: (1) 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 (写一条即可) ; (3)ZnGa2O4中 Ga 元素的化合价为 ; (4)用碳酸钾溶液吸收 CO2时,产物是 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一定条件下,CO2和 H2反应生成 CH4和 H2O请在以下框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29 (7 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4、。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有关问题: 6 (1)写出 B 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是 ; (2)用装置 F 收集一瓶 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填“a”或“b” )处; (3)将装置 G 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下列制取气体的方法可选用装置 G 的是 ; A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D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密度比

15、空气小,极易溶于 水) ,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为 (填序号) ; AA 和 D BA 和 E CB 和 E DA 和 F (5)如图 H 所示,由“处的白磷不燃烧、处的白磷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 是 ; (6)图是铁生锈条件的探究,一周后试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另一铁钉生锈,说明铁锈蚀的 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0 (10 分)某合金的主要成分为 Zn、Fe 和 Cu研究小组利用该合金制成的机械零件废弃物制取高纯度的 ZnO,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实验前将废弃物处理成粉末的目的是: ; (2)滤渣中一定有 ; (3

16、)加酸溶解废弃物时,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 ; (4)焙烧 Zn(OH)2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 (5)研究小组利用上述的废弃物测定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分四次向 182.5g 稀盐酸中加入含有杂 质的废弃物,记录所加废弃物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如表所示。 次数 1 2 3 4 废弃物质量/g 5 5 5 5 氢气质量/g 0.15 0.15 0.1 0 请帮小组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1 (5 分)海水是资源大宝库,请思考下列问题。 (1) 已知: 海水中含NaCl约为3.5%; 在海边打深井, 井水中含NaCl约为8% 晒盐最好用 (填 序号)作原料。 (2)实验室中可

17、利用蒸发操作从氯化钠溶液获取氯化钠,蒸发时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 和 。 (3)海水晒盐提取食盐晶体后留下的母液叫卤水,其中含有的 KCl、MgCl2、MgSO4等物质可作为重要 的化工原料。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 。 从卤水中获得硫酸镁,可采用的具体操作是 。 32 (9 分)某校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铁屑,其成分是铁、氧化铁和水。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 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氮气不与铁屑中的成分反应;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称量硬质玻璃管

18、的质量。 将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硬质玻璃管和样品的质量。 连接好装置。缓缓通入 N2,点燃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 余固体的质量。 再次连接好装置,继续实验。通入 CO,点燃丙处的酒精灯和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 体恒重,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 CO 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再次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8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硬质玻璃管 硬质玻璃管和样 品 步骤硬质玻璃 管和剩余固体 步骤硬质玻璃 管和剩余固体 质量 m1 m2 m3 m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丙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 (2)步骤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3)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用 m1、m2、m3、m4的代数式表示) 。若步骤中氧化铁没有 完全反应,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 (4)有关样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 A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m2m3) B样品中铁单质和氧化铁的质量总和为 m3m1 C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为 m4m1 D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m3m4 9 答案与答案与解析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共小题,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分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个选项符合题意 ) 1(2 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绝不容许生态

20、环境继续恶化, 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 为保护长江沿线的自然环境,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增大绿地面积 B兴建火力发电厂 C垃圾就地焚烧 D污水直接排放 【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三废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 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为保护长江沿线的自然环境,增大绿地面积合理,故选项正确; B、兴建火力发电厂,煤燃烧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 C、垃圾就地焚烧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 D、污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 (2 分)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Mg BZn CCl DAg

21、 【分析】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 “气”字头,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Mg 是镁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Zn 是锌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Cl 是氯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旁,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D、Ag 是银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 (2 分)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长劲漏斗 B量桶 C坩埚钳 D椎形瓶 【分析】根据已有的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22、解:A、该仪器表示的是长颈漏斗,错误; B、该仪器表示的是量筒,错误; C、该仪器表示的坩埚钳,正确; D、该仪器表示的是锥形瓶,错误; 故选:C。 4 (2 分)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10 A矿石炼铁 B水车灌溉 C活字印刷 D雕刻石像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 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矿石炼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雕刻石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

23、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5 (2 分)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 (C15H22O5) 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 青蒿素属于 ( ) A单质 B无机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青蒿素 (C15H22O5)中含有碳元素是有机物。 故选:C。 6 (2 分)下列有关叙述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所属反应基本类型都正确的是( ) A溶洞的形成:Ca(HCO3)2CaCO3+H2O+CO

24、2 化合反应 B酸雨的形成:SO3+H2OH2SO4 化合反应 C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C+2CuOCO2+2Cu 置换反应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 置换反应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 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基本的 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 【解答】解:A、溶洞的形成是因为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故选项错误。 B、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该化学方程式书写

25、完全正确,该反应符合“多 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 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 没有配平, 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C+2CuO 2Cu+CO2,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 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 (2 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B空气具有自净能力,空气不会被污染 C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循环中作用重大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分析】A、氮气约占空气体

26、积的 78%; B、空气具有自净能力有限; C、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循环中作用重大;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只是不易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解答】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故错; B、空气具有自净能力有限,超过限度便会被污染,故错; C、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循环中作用重大,能实现水的净化和水的重新分配等,故正确; 11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只是不易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故错。 故选:C。 8 (2 分)欲配制质量分数为 6%的 NaCl 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固体 B称固体 C量取水 D溶解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

27、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 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 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D、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9 (2 分)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

28、系如图所示。、表示水 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C状态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水分子在不同状态时的性质以及间隔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加快,间隔变大。 【解答】解:A、是水蒸气状态,是冰的状态,故水分子间的间隔:,正确; 12 B、在状态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状态,错误; C、无论物质处于何种状态,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运动,状态的水分子处于固态,在固定的位置 震动,错误; D、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A。 10 (2 分)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29、) A铁、汞 B氨、干冰 C水、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 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 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汞属于金属单质,分别是由铁原子、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氨、干冰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别是由氨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 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硫酸

30、铜、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 (2 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制取和用途等知识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 A 说法不正确;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不能说明氧气的溶解性, 故

31、 B 说法不正确; C、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故 C 说法正确;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 D 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2 (2 分)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分析】A、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32、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D、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3 13 (2 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铜的化学式:CuOH B60 个碳原子:C60 C5 个水分子: (H2O)5 D2 个氯离子:2Cl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 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

33、,并能根据物质化学 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氢氧化铜的化学式为 Cu(OH)2,错误; B、60 个碳原子表示为 60C,错误; C、5 个水分子表示为 5H2O,错误; D、2 个氯离子表示为 2Cl ,正确; 故选:D。 14 (2 分)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B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D铝片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 【分析】A、根据不是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常温下汞是液体进行分析; B、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解答 C、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进行分析判断;

34、D、根据铝和空气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 【解答】解:A、不是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常温下汞是液体,故 A 错误; B、武德合金因为熔点低,所以常用作保险丝,故正确。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铁的合金,都是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铝和空气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正确; 故选:A。 15 (2 分)我国“高分 5 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如图为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关于 该原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它的核电荷数为 28 B它有 4 个电子层 C它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D它易失电子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法:小圆圈和圈内的数字表

35、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 层,弧线上的数字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 解答。 【解答】解: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 A、它的核电荷数为 28,故 A 说法正确; 14 B、该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4,故 B 说法正确; C、它的质子数等核外电子数,故 C 说法错误; 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2,小于 4,它易失电子,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C。 16 (2 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植物油加入水中搅拌,可得到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D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分析】A、

36、根据植物油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C、被溶解的物质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溶剂。 D、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加入水中搅拌,不能得到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 误。 C、蔗糖溶液是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中还能再 溶解其它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7 (2 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7、( ) A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 B向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产生的泡沫不一样多 C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 D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 【分析】A、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只要是可燃 性气体都可以;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考虑;C、根据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氧气含量 不同考虑;D、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只要是具有 可燃性的粉

38、尘都可以。 【解答】解:A、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只要是 可燃性气体都可以,故 A 说法错误;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故 B 说法正确; C、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空气样品 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故 C 说法正确; D、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只要是具有可燃性的粉 尘都可以,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A。 18 (2 分)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关于白血病和印度药的电影作品。药品“甲磺

39、酸伊马替尼片”可用于治疗 慢性髓性白血病,其化学式是 C29H31N7OCH4S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是由 8 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分子是由 77 个原子构成 C甲磺酸伊马替尼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0:35:4 D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589 【分析】A、根据甲磺酸伊马替尼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 15 B、根据甲磺酸伊马替尼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甲磺酸伊马替尼是由碳、氢、

40、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故 A 错误; B、1 个甲磺酸伊马替尼分子由 77 个原子构成,故 B 错误; C、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0) : (135) : (164)30:35:4,故 C 错 误; D、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230+135+147+32+164589,故 D 正确。 故选:D。 19 (2 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大米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化钾溶液变蓝色 B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白色沉淀 C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 D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分析】A根据淀粉的性质来分析; B蛋白质溶

41、液中加入无机盐溶液可发生盐析,使溶解度降低,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油脂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维生素的来源来分析。 【解答】解:A淀粉遇碘变蓝色,遇碘化钾不变色,故错误; B鸡蛋清溶液中富含蛋白质,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会因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 而发生盐析,会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故正确; C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故正确; D新鲜的蔬菜与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C,故正确。 故选:A。 20 (2 分)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物质的燃烧实验。升温至 60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 260的 过程中,仅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可说明红

42、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 判断。 【解答】解:A、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比,升温至 60的过程中,仅燃烧,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比,继续升温至 260的过程中,仅燃烧,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 16 正确。 D、未燃烧,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可能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煤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1 (2 分)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为恒温蒸发过

43、程,为升温蒸发过 程,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 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分析】根据溶液变化为溶液,没有晶体析出,都是恒温蒸发情况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是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增大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溶液变化为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所以图和图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在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故 A 说法错误; B、都是恒温蒸发得到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以图和图中溶液的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 B 说法错误

44、; C、在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溶剂水的质量分 数,即溶剂质量分数减小,故 C 说法错误; D、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在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 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D。 22 (2 分)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碳粉和铁粉:磁铁吸引 B棉线和羊毛线:灼烧后闻气味 C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比硬度 D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小木条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 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A、铁粉能

45、被磁铁吸引,碳粉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目的。 B、灼烧后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 目的。 C、相互刻画比硬度,硬度大的是黄铜片,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目的。 D、氮气和二氧化碳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D。 23 (2 分)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D吹灭蜡烛后,有大量的白雾产生 17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

46、吸热进行分析; D根据吹灭蜡烛后现象考虑。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 A 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故 B 正确; CNH4NO3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 C 错误; D吹灭蜡烛后,有大量的白烟产生,故 D 错误。 故选:B。 24 (2 分)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时,将 40 g KNO3溶于 100 g 水得到饱和溶液 B将 43的 Na2CO3饱和溶液升高 10,有晶体析出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 40降温至 23,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 m (NaCl) m (KNO3) m (Na2CO

47、3) D除去 KNO3中混有的 Na2CO3,可在 40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28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 40g,所以将 40 g KNO3溶于 100 g 水得到不饱和溶液, 故 A 错误; B、将 43的 Na2CO3饱和溶液升高 10,溶解度减小,所以有晶体析出,故 B 正确;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48、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由 40降温至 2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 故 C 错误; D、 低于40时, 碳酸钠、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都比较大, 所以除去KNO3中混有的Na2CO3, 可在 40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不能除杂,故 D 错误。 故选:B。 25 (2 分)某同学误将少量 KMnO4当成 MnO2加入 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 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18 Ac 代表氧气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进行分 析。 【解答】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b 物质的质量少,b 是高锰酸钾,a 是氯酸钾,在 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 分解, 有氧气生成, 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 二氧化锰的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故 A、 B、 D 错误, C 正确。 故选:C。 二、第卷(共二、第卷(共 50 分)分) 26 (4 分)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分别选用“” 、 “” 、 “”填写空白。 (1)导电性:银 铜; (2)甜度:蔗糖 纤维素; (3)体积分数: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4)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 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月考试卷 > 九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