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5993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 课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惨烈的四年战事 课标要求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一、战争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背景 (1)从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希腊、塞尔维亚等国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赢得了独立。 (2)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争夺尤为激烈。 (3)20 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的战争火药桶。 2经过 (1)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皇储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2)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局部战争爆发。 (3)在短短数天内,俄、法、德、英相继宣布参战。 3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

2、爆发。 易混易错 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一个突发性的历史事件,为奥匈帝国发动一战提供了“借口”;同时,一 战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各种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二、从马恩河到凡尔登: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1大战的三条战线 (1)西线:英、法德国。 (2)东线:俄国德国和奥匈帝国。 (3)南线:塞尔维亚奥匈帝国。 2主要战事 (1)马恩河战役:1914 年 9 月,英、法军队与德军进行的会战,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2)东线战事:1914 年8 月开始,东线战场正式形成,1915 年德军打败俄军,但无力继续进攻。 (3)凡尔登战役:1916 年,德国企图歼灭法军主力,但未取得决定性优

3、势。 (4)索姆河战役:1916 年 7 月,英法军队发动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 3影响 (1)区域:战火由前线向后方延伸。 (2)对象:从士兵扩大到平民。 归纳总结 三条战线的形成 战线 地理范围 作战双方 西线 比利时、法国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军队德军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 巴尔干地区 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三、战争的转折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 1美国参战 (1)大战伊始,美国采取的是中立政策。 (2)1917 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形势对协约国不利,于是美国参战。 (3)1917 年 4 月,美国对德宣战。 (4)在美国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

4、亚等国家也对德宣战,一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2苏俄退出战争 (1)背景:1917 年11 月,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2)标志: 和平法令的颁布。 (3)结果:1918 年 3 月在布列斯特苏俄与德国签署和约。 关键点拨 美国参战的根本目的是凭借经济实力控制其他国家,参与重新瓜分世界,以夺取世界霸权; 苏俄退出战争不仅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而且引发了交战各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拓展延伸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引发了二月革命,随后又转化为十月革命。十月革命 成功后,苏俄退出了一战。这一过程有力地论证了列宁“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 重要理论。

5、 四、德奥集团的战败 1过程 (1)1918 年 9 月: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相继宣布投降。 (2)1918 年 11 月:德国与协约国签署停战协定,一战结束。 2原因 (1)经济实力:德奥集团不如协约国集团。 (2)两线作战:德奥集团力量受到牵制。 (3)阵营大小:美国、中国、巴西和利比里亚的参战使协约国阵营壮大。 (4)战争能力:德军不断下降。 (5)革命浪潮: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全国响应,德皇退位,仓皇逃亡。 3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重点精讲 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取决于双方的实力,胜利属于综合实力较强的一方,包括军事、经济、科技、 政治

6、和战略战术等多种因素。 (2)总体上看,协约国始终在实力较量上占优势。 (3)美国的参战,彻底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 (4)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同时推动了各国人民的反战运动,如德国十一月革命,成为 结束战争的主要推动力。 (5)德奥集团国内发生政治危机,同时德、奥两线作战,同盟国经济崩溃,也是战败的因素。 (6)德奥对殖民地强取豪夺以及疯狂的战争破坏。 (7)人民期盼战争结束,渴望和平的到来。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 史料一 1914 年 9 月 5 日, 英法军队转入反攻, 展开了“马恩河战役”经过马恩河战役, 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遏制,法军保住了巴黎。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

7、自挖壕对阵。 1914 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势的受挫,东线的迅速开辟,德国被迫分兵两线作战,因而, 以速战速决为其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了。新编世界近代史 史料解读 (1)“施里芬计划”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 冯 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 间提出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 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指出马恩河战役的影响。 答案 遏制了德军在西线的进攻, 宣告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 使西线转入相持阶段。 史料二 1916 年,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年。双方都力图打破僵局,

8、决一胜 负。(德军)便决定在西线寻找英、法主力决战。鉴于凡尔登是法国著名的军事要塞 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选择了凡尔登为德军 1916 年进攻的主要目标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 的战略目标未实现,法金汉被革去总参谋长职务,由兴登堡取代。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 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 新编世界近代史 史料解读 (2)凡尔登战役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至此走向失 败,最终对 20 世纪的欧洲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问题思考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答案 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德国进攻

9、凡尔登的失败成为一个转折点, 此后德奥逐渐转入防御阶段,协约国军队逐步取得了战略优势。 主题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探究点 1 美国参战 史料一 下图是一战初期英国笨拙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美国鹰的嘴中衔着一根象征和 平的橄榄枝。美国总统威尔逊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 史料二 这时,战争已接近尾声,双方精疲力竭,乘机参战可在战后的分赃中处于有利地 位1916 年,威尔逊已在总统竞选中获胜连任,并且美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德国的“无 限制潜艇战”又给参战提供了借口。在这种错综复杂的背景下,1917 年 4 月 6 日,美国正式 对德宣战。新编世界近现代史 史料三 第一批美国

10、部队到达法国 问题思考 (1)史料一说明美国在一战初期采取怎样的政策?其目的有哪些?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对德宣战的主要原因。 (3)依据史料三,简要分析美国参战对一战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答案 (1)政策:采取中立政策。目的:使美国免受战争的蹂躏;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 扩展贸易。 (2)争取战后分赃的有利地位;美国与英、法历史文化联系密切;保护美国在协约国的经济利 益; 消弭二月革命对协约国的不利影响; 美国已经做好战争准备; 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3)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使战争形势更加有利于协约国集团;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 营,使一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

11、段。 探究点 2 苏俄退出一战 史料 (1917 年 11 月 8 日苏俄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 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开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 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苏联国内战争史 问题思考 (1)以上史料反映出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什么态度?从本质上分析采取这种态度的 原因。 (2)基于以上认识苏维埃政府最终选择了什么道路?其对一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态度:反对这场战争。本质原因: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战争对垄断资产阶级有利, 但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2)退出一战。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 主题三

12、 同盟国集团的战败 史料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 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 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 导致了 1918 年德国的崩 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英杰弗里 帕克剑桥战争史 问题思考 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 原因造成的。请从经济和国内国际力量对比角度分析德国失败的原因。 答案 (1)经济上德国消耗大,国内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实力下降,而协约国经济实

13、力日 益增强。 (2)从力量对比看,协约国力量增强,而德国发生国内革命推翻帝制;国际上同盟国集团也居 于劣势。 1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的形势,不正确的表述是( ) A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霸权的争夺上 B一战前,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 C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 D巴尔干半岛民族关系很复杂,斯拉夫人占多数 答案 B 解析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 主要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上。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巴尔干半岛民族关 系很复杂,斯拉夫人占多数。 2“德军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

14、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塔尖地区,法国政府被迫 迁到了波尔多。但德军在协约国军队的抵抗下被迫退却。”以上描述的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所指的是德军进攻到巴黎城郊,法国政府被迫迁往波尔多。德军的凌厉攻势 被英法联军抵挡住,由此可知是马恩河战役。 3一战中,德国军事当局遵循克劳塞维茨的理论,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战争,认为“唯有用 恐怖的方法,才能恫吓像法国人那样堕落的民族”。最早使用毒气战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答案 C 解析 1916 年,为了攻克凡尔登,德军使用了毒气弹,这是毒气战最早应

15、用于实战。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加速大战进程的事件有( ) 美国对德宣战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协约国力量增强,加强对德打击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美国参战,带动了一些国家参加对同盟国的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 命后,各交战国的人民革命运动威胁着资产阶级统治,迫切需要结束战争。 5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出现了飞机、飞艇、毒气弹、坦克等新式武器。这些武器 的使用( ) A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B使英、德分别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C大大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 D使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出现了飞机、飞艇、

16、毒气弹、坦克等新 式武器。这些武器的使用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故本题选 A。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征兵海报,防务大臣霍拉肖 赫伯特 基奇纳勋爵动员 青年人参军:“同胞们,国家需要你。加入祖国的军队吧!” 材料二 当时德国可以征发的男子大约在 1 500 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 18 岁到 55 岁之间。 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后来在征兵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 放宽到 17 岁到 65 岁之间。到了灭亡前一刻,就连 12、13 岁的小男孩和 70 岁的老人都被强 征去组成国民卫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 1

17、914 年,“国家需要你”参加哪一次作战?对英法 而言这次作战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答案 (1)马恩河战役。 意义:打退了德国进攻,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2)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伤亡人数日益增加,国内兵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元气大伤,已无力 继续厮杀下去了。 课中思考 提示 因为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知识链接 提示 阅读这段材料应注意: 一是日本想控制中国, 以借款为条件怂恿中国段祺瑞政府参战; 段祺瑞企图以参战为名,利用日本贷款,扩大皖系势力,实现武力统一。二是美国开始主张 中国参战,后来为防止日本独霸中国,又支持黎元洪反对参战。由此可见,中国由谁来主持 参战和由谁来支持中国参战是府院之争的焦点, 也说明府院之争实际上是美日在华利益之争。 阅读与思考 提示 这些作品的片断或照片反映的场景主要反映了一战的残酷性和人们反对战争的情绪。 解析与探究 提示 威尔逊认为一战是德国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而发动的,德国人民没有责任。这一 观点,就德国而言是正确的。但就整个战争的发动来看,帝国主义交战双方都是以重新瓜分 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为目的参与战争的,双方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一战从整体上看是 帝国主义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