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5992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 课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战云密布的欧洲 课标要求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 20 世纪才会 出现世界大战。 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2原因 (1)经济的大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趋势,促使列强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但在殖民地争夺中所得份额有限。 3结果 (1)整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同时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 (2)列强之间对殖民地的争夺日益白热化,其中德国与英国的矛盾最为尖锐。 关键点拨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

2、矛盾产生的根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的出现为生 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 着实力的变化,列强之间围绕瓜分世界问题的矛盾日趋尖锐,冲突愈演愈烈。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焦点:欧洲。 2条件 (1)三国同盟 德、法积怨甚深,成为宿敌。 德国利用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 德国利用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的矛盾。 (2)三国协约 法、俄之间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经济联系是两国结盟的基础。 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寻求与法国和解。 法国推动英、俄调整双方利益,共同对德。 3过程 (1)三国同盟 1879 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同盟条约。

3、1882 年,德、意、奥缔结了三国同盟条约 。 (2)三国协约 1892 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 ,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 初步形成。 1904 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 ,双方化敌为友。 1907 年, 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 4影响: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归纳总结 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以英国为核心,其对立的实质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与老 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重点精讲 法、俄结盟的原因和后果 法、俄结盟的原因是:共同的政治利益:法俄都担心德国的过分强大,三

4、国同盟的建立加剧 了这一担心;共同的经济利益:俄国需要贷款,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其后果是:法俄同盟 的成立,形成了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对峙集团的基础,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对峙集团的初步 形成。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1背景 (1)19 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2)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3)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 2表现 (1)传统武器的杀伤力大大增强。 (2)潜艇、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的问世,使战争从陆地向海底和空中扩展。 (3)新的交通手段使战争范围扩大。 (4)新的通讯工具如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使指挥战争的有效范围扩大。 3影响

5、(1)战争更加残酷。 (2)战争更加危险。 归纳总结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充分发挥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它又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增强了战争的破坏性。 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1原因 近代以来,长期的战争使欧洲人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 2表现 (1)军国主义:德国掀起军国主义浪潮。 (2)极端民族主义:德国兴起“泛日耳曼主义”;俄国掀起“泛斯拉夫主义”;列强宣传“民 族优越论”。 3影响 加剧两大集团之间的斗争,战争日益逼近。 易混易错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极端民族主义以“爱国主义”为幌子,以“民族优越

6、论”为思想 基础, 以满足本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外发动侵略扩张战争的需要为目的。 所以“极端民族主义” 与“民族主义”不同,后者是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核心的。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局势 史料 英德殖民地情况变化表 时间 国家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英里) 殖民地人口(百万人) 1880 年 英国 770 267.9 德国 1899 年 英国 930 309 德国 100 14.7 问题思考 (1)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 (2)针对上述情况,德国会怎么做?产生了什么影响? (3)各国之间为何对殖民地情有独钟?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 答案 (1)19 世纪末德国的殖民地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

7、远远落后于英国。 (2)德国加紧殖民扩张。 德国与老牌殖民国家英、 法等矛盾尖锐, 对殖民地的争夺日益白热化。 (3)19 世纪末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需要更多的商 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主题二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探究点 1 三国同盟的形成 史料 第一条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 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 法国的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第二条 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进攻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非本条约签 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对所有缔约国而言,

8、应立即同时产生履行盟约的理由。 1882 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问题思考 (1)德奥同盟条约主要是针对哪一国?它们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2)意大利为什么加入同盟国?三国同盟主要是对付哪个国家? (3)三国同盟的核心是谁?为什么? 答案 (1)俄国。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2)意大利因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而加入同盟国。对付法国。 (3)德国。因为德国实力最强,德国与法、俄、英矛盾最大,三国同盟的形成主要是德国组织 的。 探究点 2 三国协约的形成 史料一 英法之间在瓜分非洲问题上有利害冲突。英国控制埃及之后,加紧排挤法国势力, 在扩大非洲殖民地的过程中, 19 世纪末双方军队几乎发生武装

9、冲突。 为了共同对付德国, 1904 年英法缔结协约, 调整了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 法国放弃 20 多年来反对英国占领埃及 的态度,正式承认埃及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则同意法国侵占摩洛哥。 史料二 1907 年英俄协约的签订,也同英俄调整在亚洲的矛盾有关。按照这项协定,伊朗分 为三个部分,北部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南部为英国的势力范围,中部为中立带,双方均可自 由出入。阿富汗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关于中国的西藏,英俄互相承认对方在西藏的既得利益, 同意维持西藏现状,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可知,英国同法国签订协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英国为什么要调整与俄国在亚洲 的矛盾? (

10、2)依据史料一、二,你认为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实质是什么?签订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阅读以上史料获得的信息,你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有何认识? 答案 (1)对付德国。调整与俄国在亚洲的矛盾,以便联合俄国在欧洲共同对付德国。 (2)是背着有关国家签订的帝国主义分赃协定。正式形成了三国协约,使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 峙的局面正式形成,并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勾结,完全以维护各自的利益为转移;在资本主义国 家互相勾结的过程中,总是以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为代价。 主题三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史料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经总结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深深

11、植根于整个历史的阴暗土壤之中。” 问题思考 试从一战前科技的发展、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等方面理解威尔逊所说的阴暗土壤。 答案 (1)科技方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力图 在军事上压倒对方,不断改进传统武器、研制新式武器、提高军队战略机动能力、促进军队 通讯技术的现代化,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庞大的战争机器。 (2)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方面: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崇尚军事力量,掀起军国主义 浪潮;同时,“泛日耳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极端民族主义成为一股潮流,许多人陷 入民族主义战争的狂热之中,使得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 。 119

12、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列强之间的竞争加剧 D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答案 A 解析 垄断是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必然结果, 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原因在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即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21898 年德国某报纸曾如此报道:“开足马力前进,从陆上到印度的道路理应掌握在希望 战斗、喜欢劳动的德意志手中。”上述计划( ) A说明德国对外扩张的主要目标是非洲 B反映出世界已连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C必然导致英德矛盾的尖锐激化 D说明帝国主义列强已将世界瓜分完毕 答案 C 解

13、析 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德国的扩张计划必然导致英德矛盾的尖锐激化。 3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英国一贯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政策是英国意欲( ) 图一 图二 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 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 答案 C 解析 要仔细体会两幅图片。从图一到图二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实现了平衡,依据此意,排除 A、B、D 三项。 41892 年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它 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 军队和德国作战。”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 A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4、B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C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1892 年”,可知是法国和俄国缔结的军事协定,标志着欧洲两 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5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 A英、法、俄和德、奥、意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帝国主义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答案 C 解析 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应注意从宏观上进行分析,A、B、D 三项都是因“帝国主义重新 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而引起的。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

15、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 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 材料二 英国政府和俄国政府声明,它们承认阿富汗的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并且同意,英 国及英印商业和商人所既经取得或将来取得的一切权利,俄国商业和商人也同样享受。 以上材料均摘自 国际条约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间的哪一条约?其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哪些国家? (2)材料二出自什么时间的哪一条约?它反映了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两个条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答案 (1)时间:1882 年。条约: 三国同盟条约 。国家:德国、奥匈帝国。 (2

16、)时间:1907 年。条约: 英俄协约 。主要内容:调整英、俄两国的殖民利益。 (3)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促使 法、俄两国日益接近; 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使欧 洲正式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相互对峙的局面。 解析 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中“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等信息进行判 断,应特别注意“奥地利”与“奥匈帝国”的区别;第(2)问中的“时间”“条约”可联系材 料二中“英国政府和俄国政府声明”等信息进行思考,“主要内容”需要依据材料二的内容 进行概括;第(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进行说明,但应注

17、意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 行思考。 课中思考 1提示 早期殖民扩张的目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的不同:早 期殖民扩张活动的目的是掠夺财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 张的目的是占领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并进行资本输出,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变为资本主义 列强的完全附庸。 2提示 19 世纪下半期以来,资本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德国、日本经 济实力大为膨胀,但在殖民地占有份额方面明显有限;英国、俄国、法国等老牌殖民国家在 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低于前述各国,但是殖民地面积均远远大于前述各国。 3提示 近代史上法德(普鲁士)之间的战争主要有:17 世纪前期的“三十年战争”、路易十 四时期对外战争中的法德纠纷、 拿破仑帝国时期德国参加的多次反法同盟与法国之间的战争、 18701871 年的普法战争。 阅读与思考 提示 军国主义、崇尚战争。战争虽满足了殖民主义者争夺世界市场的要求,却给人类带来 了深重的灾难。 解析与探究 提示 (1)原因:抢夺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 (2)会。 列强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 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日益激烈, 最终只能用世界大战的方式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