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5840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时空坐标 主要线索 1十月革命后,为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 苏维埃政权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果失败了。苏俄随后实行的新 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 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随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斯 大林模式”,其影响非常深远。 3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斯大林模式弊端越来越明显。二战后,赫鲁晓夫、勃列日 涅夫、戈尔巴乔夫等都曾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没有冲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没有从 根本上解决苏联存在的严重问

2、题。 第第 20 课课 从从“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到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 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 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 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 中的经验教训。 1.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正确评价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2.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理解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 实质,探讨新经济政策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3.掌握“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认识“斯大林模 式”的经验教训。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2)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相

3、勾结,向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 2目的: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 3主要措施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加速实行工业国有化,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3)商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所有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4)分配: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 4评价 保证了前线的胜利,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判断正误 (1)余粮收集制使苏俄农民得到了足够的补偿。( )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推行的特殊政策,也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 尝试。( ) 问题思考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反映了苏维埃 俄国的什么现象? 答案

4、 苏维埃政权严格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强烈 不满。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标志 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 (1)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采取措施,帮助农民恢复生产。 (2)工业:重要工矿企业仍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租让给本国和 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允许开办私人小企业。 (3)商业:实行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经济。 (4)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实行工资级别制。 4作用 到 1925 年,国民经济逐

5、渐恢复,国内政局渐趋稳定,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判断正误 (1)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农民可以自由支配收获的全部粮食。( ) (2)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途径。( ) 问题思考 哈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列宁时期克里姆林宫的座上客,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 是第一个取得苏俄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哈默为什么能够取得矿山开采权? 答案 苏俄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政府允许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 资本家经营矿山。 三、“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1背景 (1)1922 年年底,苏联成立。 (2)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斯

6、大林取消新经济政策。 2含义 从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 世纪30 年代中期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概念阐释 “斯大林模式”的含义 “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社会模式,是对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的指导理论、 体制和政策的统称。 其主要内涵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 是苏联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或固定模式。 3特征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以行政命令手段管理经济。 (3)实行计划经济,否定市场经济。 4建立途径 (1)工业化 方针:1925 年年底,

7、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以优先、高速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方针。 实施:从 1928 年起,苏联先后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结果:基本实现工业化;到 1940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 次于美国。 (2)农业集体化 背景: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量日益增多。 方针:1927 年,联共(布)十五大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实施:从 1929 年起,开始全盘集体化运动;到 1937 年,基本完成。 结果:苏联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5评价 (1)积极: 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为后来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了物质保障。 (2)消

8、极:战后,苏联继续沿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危害。 原因(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限 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从农民 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损害,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判断正误 (1)“斯大林模式”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 ) (2)“斯大林模式”迅速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 展。( ) 归纳总结 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1)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既要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又要重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2)要充分

9、发挥市场的作用,尊重价值规律,使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不能单纯以行政命令管 理经济。 (3)要注重改善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不能过分地剥夺人民利益来求得国家的发展。 (4)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个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杜绝盲目的个 人崇拜。 针对练 1918 年 7 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 条件提纲 ,10 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 ) A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 D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答案 B 解析 “拟定了 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

10、, 10 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 表明苏俄对商品经济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故 B 项正确。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 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 应用 1 材料一表明十月革命后,苏俄试图用“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后 来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材料二 (苏联)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极快的速度,走完了欧 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大国崛起解说词 应用 2 材料二反映了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

11、工业强国。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一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 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 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 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 应用 1 依据材料一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实施的意义。 答案 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意义:促使国民经济的恢复,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同时说明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突破。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 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

12、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 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应用 2 材料二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 答案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实行计划经济。 1(2019 广州高一期末)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 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全盘集体化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和“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 了战胜敌人”可知当时苏俄处于战争的非常时期,只能实行非常政策,故 A 项正确。 2(2019 唐山高一

13、检测)某学者把苏联(俄)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 “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B 解析 “追随理想的实验”而采取的经济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A 项错误;“面 对现实的实验”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故 B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和“斯大林模式”都不完全符 合苏联的现实,故 C、D 项错误。 3(2018 江西学业水平测试)在苏俄(联)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零 售店和雇工少于 20 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

14、下营业, 重工业、 银行和矿山仍然 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见当时苏俄(联)实行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方针 D“自由放任”政策 答案 B 解析 在新经济政策下,部分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即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选 B 项。 4(2019 济南高一检测)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但苏联的经 济建设却取得巨大成就。这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苏联( ) A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B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C与西方国家处于敌对状态 D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答案 B 解析 20 世纪 3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由单纯的市场调节造成

15、的,市场调节具 有盲目性。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指令性的经济计划能够避免经济危机的冲击。 5(2019 郑州高一期末)苏联国民经济中写道:1949 年,当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其 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的同时,而全国人均不到一双皮鞋。该描述所反映的实 质问题是( ) A苏联成为军事强国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苏联人民抵制享乐 D苏联实现了工业化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原子弹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与“全国人均不到一双皮 鞋”这两个现象的极大反差反映出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 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实质上体现出斯

16、大林模式的弊 端,故 B 项正确。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内容比较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允许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 平均主义实物配给制 实行按劳分配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 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 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 斗争越尖锐。苏联的共产主义 (1)

17、根据材料一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指出新经济政策最主要“新”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概括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 并对其历史影响作出简要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苏联历史上这三次经济政策的调整所获得的启示。 答案 (1)“新”表现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评价: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片 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 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3)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结合国情。 解析 第(1)题中前一问要抓住“允许资本家经营”“自由贸易”等信息,对比概括即 可;后一问要联系所学知识归纳;第(2)题前一问应注意在经济方面对材料进行分层归纳,如 “只能”“只能允许”“以区别”等;后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结合所学 知识,联系三次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概括;认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政策与国情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北师大版 > 必修二